班主任与家长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电话、短信、到校约见,我做得最多的是家访。做好家访,可以打开家校协同育人的通道,为班主任赢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首先,选定家访对象。
一个班里有几十名学生,班主任一个一个家访是不现实的,效果也不会显著。所以,我最常用的是“雪中送炭”式家访。比如,小永在“每日一记”中多次表达对爸爸的不满,与家长多次沟通发现父亲不能接纳孩子成绩不理想的事实,甚至采用暴力方式管教孩子。那时,我才看清小永沉默、颓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到小永家进行家访,重点是让小永爸爸明白,关注孩子的分数不如激发孩子的上进心,让孩子主动发力,而父母的欣赏是最好的动力。这次家访后,小永爸爸开始主动询问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家访也要有所选择和有针对性,除了通过日常观察锁定家访对象外,家长的求助也是进行家访的原因。
那天早上,小雅妈妈急匆匆赶到学校说,凌晨2点钟,她发现小雅的房间里有亮光还有滴滴滴的声音,走进去看到小雅还在用手机聊天,就没收了手机。早上她看到小雅放在桌上的字条,上面写着“如果不归还手机就跳楼自杀”。
对于小雅,我是非常了解的。9岁时父母才把她从老家接到身边,因为觉得愧疚于她,所以事事都顺着她的心意,哪知现在她越发厉害了,总是用自杀威胁父母。在和她妈妈充分沟通后,我决定周五去家访,和她父母好好演一出“戏”。
周五,我按时来到小雅家,送给她一箱甜趣饼干。小雅接过饼干笑着说 “谢谢老师”。我说:“小雅,你笑起来真好看,今后要多笑。”
交流中,按照事先的约定,我故意把矛头指向小雅的父母,告诫他们学习成绩固然不能忽视,但孩子的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小雅每天不吃早饭,上课怎能集中精力学习?在孩子的事情上,家长要分清主次,首先要做好后勤工作,然后才是学习成绩。小雅妈妈听我这么说,一个劲地说:“我们做得确实不好,只盯孩子的分数,把这些应该要做好的后勤工作疏忽掉了。”小雅爸爸也在一旁检讨自己。
在父母的自责中,小雅把手机和平板都交给妈妈,并说,平时也基本不用,要用的时候再要。趁着这个机会,小雅妈妈也讲了自己创业的艰辛,因为没文化受的各种委屈,所以才希望小雅好好学习,将来有个好前途。小雅听了妈妈的话开始抹眼泪,终于与父母和解。如今,小雅脸上常挂着微笑,学习成绩也有所提升。
实践告诉我,按需家访,家长和孩子都能做出善意的改变。
其次,备好家访课。
家访不是简单上门与家长说说孩子的事,更不是告状,而是携手家长一起帮助孩子处理好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过程中要尽最大可能争取家长的支持。而家访除了就事论事,还要给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的正确方法。家访访一时,工作在平时,做好准备工作很重要。
备学生。教师越了解自己的学生,家访时越容易与家长产生共鸣,家访的效果也就越明显。
备家长。与每届学生家长第一次见面时,就是我了解家长的开始,只有对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教育理念等做到心中有数,家访时才能扬长避短,有的放矢。
备内容。家访内容是长期观察的积累,对学生出现的状况做逐一梳理是我掌握家访主动权的重要环节。事实证明,提前备好家访课有助于家访目的的达成。
再次,上门家访。
决定家访后,我提前一两天与家长确定时间,出发前还会买一些零食或水果,这是每次家访的必备品。
在学生家中,我观察学生的生活环境,比如是否有独立的学习空间、课外书籍,有没有饲养宠物,以及房间整洁度等。我与家长的交流不涉及分数,聊得比较多的是孩子的精气神、身体状况、情绪、学习态度等,肯定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的优点,也为家长的努力点赞。家长一般会主动谈孩子的学习习惯和为教育孩子所付出的努力,我会针对具体情况给家长提供建议和方法。
工作中有老师问我,家访做几次才有效?其实家访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某个结果,而是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用真心赢得家长的支持。
每一次写下家访的经过和感受时我都提醒自己,家校沟通最需要的是学校和老师的主动出击。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