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学法指导 > 生物学习

高中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的知识点分析

时间:2019-12-28  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在生物的学习中,学生过会学习到很多的知识点,下面学习啦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关于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的知识点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的知识点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2、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4、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5、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

  6、兴奋:是指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7、神经冲动:是指在神经系统中,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兴奋。

  8、静息状态:是指在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所处于的状态。膜外侧带有正电荷,膜内侧带有等量的负电荷,整个神经元细胞不显电性。

  9、静息电位:指未受刺激时,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未外正内负。

  10、兴奋状态:指受刺激后,神经元细胞受刺激部位膜外侧带负电荷,膜内侧带有等量正电荷的状态。

  1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12、突触小体:指神经元轴突末梢膨大呈杯状或球状的结构。内有突触小泡,小泡内有神经递质。

  13、突触:指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或轴突相接触所形成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14、只有轴突末梢的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所以,兴奋只能由轴突末梢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15、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1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17、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包括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全部智力活动,涉及听、说、读、写。

  18、语言中枢:位于人大脑左半球,为人脑特有。

  19、语言中枢功能障碍:

  ⑴、W区功能障碍:不能写字;能看懂文字,能讲话,能听懂话。

  ⑵、V区功能障碍:不能看懂文字;能写字,能讲话,能听懂话。

  ⑶、S区功能障碍:不能讲话;能看懂文字,能写字,能听懂话(运动性失语症)。

  ⑷、H区功能障碍:不能听懂话;能写字,能看懂文字,能讲话。

  二、应会知识点

  1、感受器:指传入神经的末梢。是机体内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结构。

  2、传入神经:也叫感觉神经,是将兴奋从感受器传送到神经中枢的神经。

  3、神经中枢:是脑或脊髓的灰质部分,具有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功能。

  4、传出神经:也叫运动神经。是将兴奋从神经中枢传送到效应器的神经。

  5、效应器:是传出神经的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6、神经系统(或神经元细胞)的任何部位都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在动物和人体内,只有感受器能

  直接接受刺激,是兴奋的“发源地”。

  7、兴奋:简单地说,兴奋就是神经元细胞膜上的电位变化。

  8、在生物体内,神经系统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沿着“树突→胞体→轴突”方向传导;

  而在实验条件下,神经纤维上的兴奋是可以双向传导的。

  9、膜离子通道:是指神经元细胞膜上的特殊通道蛋白质,当神经元细胞受到刺激时,通道打开,Na+快速内流,K+快速外流。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10、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Na+浓度比膜外低。

  11、动作电位:指神经元细胞受到刺激后表现出来的膜电位外负内正的变化。

  12、突触类型:

  轴突——轴突;轴突——树突;轴突——胞体;树突——树突。

  13、神经递质: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一氧化氮等。

  14、人的神经系统:

  ⑴、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脑:大脑、小脑、脑干、下丘脑

  ①、大脑:即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③、脑干:有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

  ④、下丘脑:有体温、水平衡调节中枢

  脊髓:有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如排尿、排便、膝跳反射中枢

  ⑵、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

  15、人脑的高级功能:

  人大脑的皮层,有140亿神经元,组成众多神经中枢,是神经系统最高级部位。具有感知外部世界、

  控制机体的分设活动、语言、学习[记忆和思考等高级功能。

  16、神经调节是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

  高中生物关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的知识点

  1、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

  ⑴、体温的变化(正常情况下):

  ①、不同人的体温不同

  ②、不同年龄的人体温不同

  ③、不同性别的人体温不同

  ④、同一人24小时内体温不同。

  2—4时较低,14—20时最高(差幅不超过 1OC)

  ⑵、变化原因:新陈代谢

  2、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3、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4、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5、功能上与内环境稳态相联系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

  6、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内环境需要维持稳态的根本原因:

  ⑴、细胞代谢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影响。

  ⑵、细胞代谢正常进行要求细胞形态结构正常,渗透压的变化影响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二、应会知识点

  1、体温:指人体内部的温度。

  ⑴、口腔:36.7—37.7OC(平均:37.2OC)

  ⑵、腋窝:36.0—37.4OC(平均:36.8OC)

  ⑶、直肠:36.9—37.9OC(平均:37.5OC),最接近人的真实体温;临床上多测定腋下或口腔温度。

  体温随年龄增长而缓慢降低;女性体温平均高于男性0.3OC;

  2、体温恒定的意义:

  恒定的体温能够保证酶的活性适合于新陈代谢的需要,从而确保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3、内环境稳态的具体内容:PH、温度、渗透压、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

  如:血钙、磷含量降低会影响骨自主的钙化,导致儿童患佝偻病、成人患软骨病。

  血钙含量过高会引起肌无力等疾病。

  高中生物关于细胞生活的环境的知识点

  1、水生单细胞生物直接与水进行物质交换。从水中获得氧和养料,向水中排放代谢废物。如草履虫。

  2、体液:指多细胞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也是人体内液体的总称。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3、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核基质、细胞器基质。

  4、细胞外液:指存体内在于细胞外的液体。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5、血浆:指血液中的液体部分。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主要含有水、无机盐、血浆蛋白、血糖、抗体、各种代谢废物。

  6、组织液:指体内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成分与血浆相近。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7、淋巴:指存在于淋巴管内的液体。是淋巴细胞的生活的内环境。

  8、内环境:是指人体的细胞外液所构成的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9、非蛋白氮:是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的总称,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苷、

  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等。

  10、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11、渗透压:

  ⑴、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⑵、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成正比。

  ⑶、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⑷、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⑸、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程度取决于肌体对水盐平衡的调节水平。

  ⑹、人的血浆渗透压约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12、正常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

  ⑴、血浆接近中性,PH在7.35——7.45之间

  ⑵、内环境PH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缓冲物质的存在。

  13、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370C左右。

  二、应会知识点

  1、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液泡内液体。

  2、内环境PH值维持稳定的调节:

  ⑴、缓冲物质:指血液中含有的成对的具有缓冲作用的物质。

  缓冲物质由弱酸和强碱盐组成。

  中和碱性物质 中和酸性物质

  H2CO3 NaHCO3

  NaH2PO4 Na2HPO4

  KH2PO4 K2HPO4

  ⑵、作用原理:

  ①、若内环境酸性增强(中和酸性物质)时,如:

  C3H6O3 + NaHCO3 → H2CO3 + NaC3H5O3

  └→ CO2 + H2O

  └→血液CO2 →呼吸中枢兴奋增强→呼吸运动增强 (呼出CO2)

  ②、若内环境碱性增强(中和碱性物质)时,如:NaCO3 + H2CO3 → NaHCO3

  如果过多,则由肾脏排出多余的部分。

  ⑶、PH值稳定的意义:保证酶能正常发挥其活性,维持新陈代谢的正常顺利进行。

  可以说一个人身上细胞状况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包括人的衰老病变等等等等,都是因为细胞出现了问题,你应该了解细胞生活的环境。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版权说明:正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