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备考策略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莞式慕课”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1-02-20  来源:博客  作者:未知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莞式慕课研究与实践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莞式慕课”研究与实践

  编者按:

 为充分发挥我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各地各校各教育工作者主动学习借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方法,激发学校活力,深挖教育潜力,助推教育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我省基础教育质量,促进我省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启动了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计划,供我省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借鉴。我们特开辟专栏教学成果奖推广,与您共享更多优秀教学成果资源。

本期为您推送专栏中第五篇文章——《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莞式慕课研究与实践》,该成果荣获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基础教育类)一等奖。

一、成果概要

莞式慕课成果立足地级市域层面,以广大外来工随迁子女和民办教师的成长为主要关切,针对公办和民办学校教学水平差距大的问题,创新慕课理论和形式,研究提出本土化中小学慕课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全市统筹建设一体化优质教学资源,顶层指导和基层实验相结合,推进优质教学资源深度应用,构建递进式慕课教学范式,形成立体式教学研训体系,指导各学校、各学科提炼出多元化、个性化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信息素养,促进学生高效学习、智慧学习,推动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成果惠及全市6万多名教师,77万多名学生,590多所学校;有多篇论文发表和市级以上课题立项,出版专刊,积淀丰富案例;获得荣誉国家级5项、省级2项、市级2项,三次亮相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两次在中央电教馆在线教研室直播,两次被广东省教育厅推荐参加全国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21次被《中国教育报》《中国改革报》《南方日报》等主流媒体专门刊报。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莞式慕课”研究与实践

二、解决的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一)解决的主要问题

东莞人口倒挂,外来人员数量远超本土的现象突出,公办学校无法满足激增的教育需求,义务教育阶段数量占学校总数60%以上的民办学校,普遍存在教师资历偏低,名优教师匮乏,教师教学能力弱、水平低及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教研开展很不充分等情况,与公办学校教育质量差距较大,影响着东莞未来人口素质水平的提高。本项目立足市域层面,基于互联网+”,创新利用慕课理论和形式,着力通过信息化来化解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难题。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莞式慕课”研究与实践

1. 问题导向,融合创新,提出本土化慕课实施方案莞式慕课,解决慕课在中小学教育落地生根的问题。

2013-2014年,根据慕课的理念,研究提出莞式慕课,出台了《东莞慕课建设方案(2015-2017年)》《我市普通中小学慕课试点工作方案(2015-2016)》。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莞式慕课”研究与实践

2.统筹规划,各方参与,建设一体化教学资源体系,解决优质教学资源支撑不足的问题。

1)统筹全市优质教学资源建设,解决资源建设各自为战、重复建设、质量不高等问题。通过采购和自建等方式,初步建成系列化、课程化、精品化、全覆盖资源,并按点击用”“改造用”“创新用的方式分类指导、逐步推进。已建设微课9.4万多节、100多万道习题、教学素材60.2万多条,电子期刊图书4000种,中国大学MOOC平台2500门优质慕课。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莞式慕课”研究与实践

2)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开发指引,进一步提升教学资源系列化、课程化、精品化水平。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莞式慕课”研究与实践

3.丰富内涵,拓展外延,确立阶梯式教学范式,通过课堂变革解决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莞式慕课四种范式:在线名师课堂、远程同步课堂、双师教学和翻转课堂,共同推动各中小学校尤其是薄弱学校课堂变革,从外力促动到内生驱动,从被动提升到主动生长,从高效教学走向智慧学习。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莞式慕课”研究与实践

东莞双师课堂深入应用案例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莞式慕课”研究与实践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莞式慕课”研究与实践

                     东莞学堂在线名师课堂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莞式慕课”研究与实践

东莞松山湖实验中学与东莞长安振安初级中学进行远程同步平板电脑课堂上英语课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莞式慕课”研究与实践

东莞常平振兴中学翻转课堂,课前微课学习实验方法,课中小组合作实验观察,利用平板拍照上传展示交流

4.面向全体,关注个体,构建立体式教研体系,破解民办教师教学任务重无法参加教研难题,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信息素养。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莞式慕课”研究与实践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莞式慕课”研究与实践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莞式慕课”研究与实践

         开展莞式慕课全国展示交流研讨活动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莞式慕课”研究与实践

            承办国家、省级优课教研室活动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莞式慕课”研究与实践

       承办广东省 同一堂课”“智慧课堂等网络教研活动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莞式慕课”研究与实践

       开展慧教育·慧资源·慧应用品牌片区系列教研活动

5.整合归类,创新使用,建设信息化教学工具箱,解决常态化教、学、研手段单一的问题。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莞式慕课”研究与实践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莞式慕课”研究与实践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莞式慕课”研究与实践

6.目标导向,深化变革,建设多元化智慧课堂,努力实现智慧育人、育智慧人。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莞式慕课”研究与实践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莞式慕课”研究与实践

三、成果创新点

(一)理论层面

1. 关注随迁子女、民办教师成长,形成陪伴式成长文化:运用互联网+”建立没有围墙的优质学校,陪伴每一位孩子的成长,陪伴每一位教师的发展。

2. 拓展慕课的内涵和外延,形成自定义的莞式慕课概念:立足东莞、面向全域,基于慕课的共建共享精神,构建优质教学资源供给与应用长效机制,依托阶梯式的教学范式和立体式的教研体系,重塑课堂生态。

3. 总结提炼莞式慕课实践经验,界定智慧课堂含义:以学生为中心,着力于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开展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最大程度地促进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智慧交融,最大程度地促进人的智慧和机器智慧的交融,实现智慧育人、育智慧人。

(二)实践层面

1. 构建了四梁八柱多层莞式慕课实践体系。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莞式慕课”研究与实践

2. 建立了优质教学资源长效供给机制:政府托底、企业运维、个性定制的资源建设可持续机制;师生参与、多劳多得、优质多得的资源建设激励机制。

3. 建立了针对薄弱民办学校教师的陪伴式精准研训方式:以一对一一对多方式,建立学科教研帮扶团队和被帮扶团队,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进行课前、课中、课后全程跟踪指导。

四、成果应用及效果

(一)助推教育供给侧改革,提高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全市筹建的教育资源,供全市310万师生、家长免费使用,总访问量超过8.14亿次,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

(二)促进公民办学校均衡发展,提升全市中小学教育质量。主要表现:一是提升了民办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调查显示,中低收费民办学校教师认为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学效率提升明显的均在95%以上;二是推动了民办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东莞市近几年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统计显示,中低收费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差距逐渐缩小,2019年中考总平均分相对于2016年差距缩小35.9分;三是提升了学校的发展空间,许多学校承办市级、片区级、镇级教研活动,增强了校内教研氛围,扩大了社会知名度;四是营造了全市性智慧课堂建设良好氛围,近三年慕课创新案例研究方向统计显示,参与的教师中,探索双师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占68%以上。

(三)得到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认可,调查满意度分别为97.4%96.5%99.3%,形成良好社会口碑。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莞式慕课”研究与实践

(四)形成了丰富的教学模式成果,例如:

1. 全市小学英语学科信息化特色系列教学模式: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莞式慕课”研究与实践

2. 部分公办和民办学校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莞式慕课”研究与实践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莞式慕课”研究与实践

         东莞松山湖实验中学智慧课堂基本模式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莞式慕课”研究与实践

     东莞石龙三中的两段三步五环云连接智慧教学模式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莞式慕课”研究与实践
        东莞振安初级中学(民办)的三段六步教学模式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莞式慕课”研究与实践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莞式慕课”研究与实践

     东莞明德小学(民办)的慧自主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莞式慕课”研究与实践

           麻涌一中的信息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莞式慕课”研究与实践

         东莞大朗镇巷头小学的三环多层智慧教学模式

  在上述智慧课堂教学实践中,许多薄弱学校和民办学校抓住机遇,给课堂教学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在教学变革上实现了弯道超车,打造了自己的智慧课堂品牌,大幅提升了教学质量。部分学校(如大朗巷头小学)利用自建的教学云平台所积累的教学过程大数据,探索开展了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教学,促进了科学施教、因材施教。

主持: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主要成员:黄远,黄振余,严考全,王征,陈月强,朱河清,范传东,陈晓燕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版权说明:正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