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备考策略

教育进入4.0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时间:2020-05-18  来源:博客  作者:未知

     教育进入4.0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教育进入4.0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随着互联网科技与社会生活的高度融合,“迭代升级”,成为时代的主题词。各行各业,都进行着1.02.0N.0的转型、迈入崭新的发展阶段。“教育4.0时代”,也如约而至。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未来学校:定义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新教育模式》白皮书,也让我们对“教育4.0”,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01“教育4.0”,依靠科学技术,侧重实际能力

教育进入4.0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教育4.0时代”,是指以互联网为信息载体及传递管道,以智能终端与移动智能终端为人机交互界面,以满足学习者心智体验及促进其心智发展为目标,以他组织(权威组织)结合自组织(学习社群)为组织形式的教育形态。

如今的全球化和技术快速进步,正不断改变城市空间及工作方式,这种变化,要求教育由原来的依赖被动的学习方式(侧重直接教学和记忆),转化为促进批判性思维和个性化思考的交互方式。

身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中,除了如技术设计和数据分析等“硬技能”培养之外,学校还必须培养学生拥有“以人为本的技能”(human-centricskills),如合作、同理心、社会意识及全球公民意识等,来确保学生创造包容而公平的未来社会。

“教育4.0”的思维和目标,是要培养学生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恢复社会流动的通道、提高生产力并增强社会凝聚力。

    教育进入4.0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02具备关键特征,才是真正高质量的学习

由于学习日益变得终身化,因此学校的定义将变得非常宽泛,它包含传统学校学习、课外活动计划和其他学习发生的任何机构。教育4.0全球框架,明确了高质量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体验,具有以下八个关键特征:

重视全球公民技能培养——聚焦增强学生对更广泛的世界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并促进学生在全球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重视创新和创造技能培养——侧重培养学生创新所需的技能,如复杂问题解决、分析思维、创造力及系统分析等。

重视技术技能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字化技能,包含编程、数字责任以及技术的应用等。

重视人际交往技能培养——侧重人际交往情商的培养,如同理心、合作、协商、领导力以及社会意识等。

强调个性化及自主学习——从学习标准化的系统,转向基于每个学习者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系统,该系统足够灵活,能够确保每个学习者都按自己的速度进步。

强调易获得和包容性的学习——从一个学习只局限于学校的系统,转向一个人人都有机会学习(因此具有包容性)的系统。

强调基于问题与合作的学习——从基于过程的内容传授,转向基于项目和问题的内容传授,学习过程需要同伴合作,并更紧密反映工作的未来。

强调终身学习和自主驱动学习——从一个学习机会和技能获得不断减少的系统,转向一个每个人都能根据自身需求持续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的系统。

                    教育进入4.0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03“智本”将代替“知本”,“学力”将重于“学历”

互联网及智能终端设备的迅猛发展,让知识与技术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教育目标正从“传递知识”走向“发展心智”。信息的主要载体及传播工具,由书籍让渡给互联网及智能终端或移动智能终端。教学方式正从“纯线下”转向“线上”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其组织形式也从单一的“他组织”(如传统学校)向“他组织”与“自组织”(如学习社群)相结合转变。

学习的途径和方式丰富起来,内容也多样起来,时代要求的人才素养也更加综合,那么,“智本”将代替“知本”,“学力”将重于“学历”。

教育进入4.0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04 疫期居家学习,是教育进入4.0时代的预演

“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此次抗击疫情是一个特殊的课堂,这样的学习方式,已经命中了 “教育4.0”的特征和要求。这个契机下,促使学生在以下方面取得了进步——

一是学会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二是学会求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三是认识社会,培养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学会客观、冷静、全面、理性地面对社会,引发他们对生活、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同时,此次教育4.0的预演,也让我们看到了对学校和学生的要求——

如何让教师队伍运用科技,这是4.0时代教育的使命和目标。4.0时代不是为了科技而科技,而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而科技,打造教师团队的能力建设以及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这一时期应首先满足的。

居家期间,应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能力,倡导学生多读书,支持他们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做到“学生为满足自己的兴趣”而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结合多种形式的“快乐学习”。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版权说明:正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