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职场的年轻小白,最讨厌听到的评语是什么? “你还是太年轻了!”“你的想法还不够成熟啊!”“你这做法有点幼稚了!” 这是很多年轻人最讨厌也最怕听到的几句话。因为人生阅历的不足,导致思考问题过于表面,总是遭到职场老司机甚至老油条的嫌弃和嘲讽。 奇怪的是,我们身边却有一些较为特别的人,明明很年轻,但思想深度却远高于一般的同龄人,这又是为什么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也成为有深度思考的年轻人呢? 是什么反映了一个人思想的深度? 一个人的思想深度主要有以下这两点组成: 1.过往的经历 一个人的思想深度不是凭空来的,一定会有其源头。那些思想有深度的人,往往是一面阳光,一面悲伤。我们只看到了他们光鲜的一面,比如超强的问题分析能力或者逻辑思考能力等等。我们没注意到的是,他们在更早之前一定在各种磨难挫折中摸爬滚打,在人生低谷中拼命向上爬。 在我们所羡慕的光鲜之下,一定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往,因为这段过往大部分都是负面的,他们才能由此总结出一套独特的人生感悟,也因此比同龄人多了很多对人生的思考。 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需要代价的,一切人格都来自过往的经历,更何况是有深度的思想。 2.思考问题的周期(一个人的眼光长远) 思考问题的周期长短在一定程度上会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深度。别人思考问题把眼光放在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内,我们思考问题把眼光放到一年、两年甚至更长的周期,对比之下,我们在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上,就能比一般人看得更远更深入。 这也是为什么在大多数公司里,董事长秘书的职业生涯发展一般都不会太差。一般的基层员工只能看到一个项目的当月进度,他们看到的是整个公司的三年计划,看的多了,战略思考能力自然也会逐渐变强,看得远了,思考的深度自然而然也会提升上来。 如何才能培养有效的深度思考能力?给大家推荐3个有效的办法: 1.构建多元思考模型 从思维层面上来说,不同职业、不同的立场的人,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方式都会略有不同,就比如一个学经济的和一个学政治的,在看待同一个社会问题时,看法和想法通常都不会一致,为什么呢? 因为每一个学科和领域背后,都有一套自己本身看世界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正因如此,我们会更容易陷入思维的惯性当中,无法从较为客观的角度来思考一件事,从而导致了思维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思考范围之内。 想要摆脱思维惯性和提升思考的深度,我们就需要跨领域学习,不止学习本学科的知识,同时也涉猎其他不同的学科,掌握不同的思维方式,这样我们就能从更多的角度来分析一个事物、一个问题,思考的深度自然而然也比一般人更深。 2.不断提问,挖掘事物本质 很多的时候,我们所看到和观察到的往往只是问题的表面,就如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问题的本质往往都深藏在海平面以下,我们想要挖掘深藏在海平面以下的问题本质,就要学会不断地向自己提问,以提问的方式不断的挖掘事物本质,努力把一件事看透彻想明白。 通过不断的自我反问,也就是遇到一个问题之后不断的继续往下想一层,一层一层的不断解剖问题,最终我们将找到深藏在海平面以下的问题本质。 提问题是一个技术活。建议大家使用‘六何原理’来进行提问,从“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为何、如何”,这六个角度来进行提问。遇到问题时,不断的通过一系列的自我提问来寻找问题本质,久而久之,在思维的深度上,自然会比一般的同龄人更为全面和深入。 3.不断的拆解和总结 一个具体的问题,通常是由一个个不同的小要素组合而成,我们的大脑做不到同时对这些要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导致我们所看见的往往是问题的表面因素。 把一个较大的问题拆分成一个个细小的关键要素,再对每一个关键要素进行逐一的分析和研究,这对我们了解问题的本质,将会有举足轻重的帮助。 在拆解这一些问题之后,我们还需要对这些错综复杂的大量信息进行一系列的归纳和思考,从而总结出我们自己的一套思维框架,这才是真正有深度的思考方式。 深度思考真的是做一件事的终点吗? 不是的!对于那些很容易就把事情想明白的人,他们面临着另外一种挑战,因为很容易想的更深,所以他们会更容易地看到更多的困难,他们可能会因为提前看到结果而过早放弃,这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结语: 一个人只是善于思考,却从未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能力,就算我们有远高于同龄人的思考深度,其实用处也不大,思考(想到)不是终点,看到还是要做到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