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备考策略

中小学教研活动研什么?

时间:2020-05-18  来源:博客  作者:未知

         中小学教研活动研什么?

中小学教研活动研什么?

研课、研题、研学是发挥教师集体智慧、提高年轻教师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抓手。教研活动是对所设计的课、题按学科、顺序保留,作为下一届研课、研题的基础。

一、研课

研课,研什么?

1.原则

以“学-导-练”为核心,以“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景化”为手段,达成“资源共享、提升质量”的目的。

2.流程

提前安排主备人初备 主备人解读、课件展示集体共备、争鸣研讨→形成“共案”→个人复备(个性化导学案);主备人解读本课件及导学案编制情况,同组老师形成共案。科任教师根据班情不同、学情不同、教师自身教学个性不同,在集体形成共案的基础上进行个人二次备课(写调整意见),形成个性化导学案。

3.研课对象:研究导学案

研究导学案中的知识点、关键点、易错点、生成点,所用到的学科方法及学科思想等等。

1.哪些是通过自学不讲的?

2.哪些是要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的?

3.哪些是要详讲的?

4.如何突破重难点?

5.要有布置有落实。

6.同桌用红笔批改习题。

7.老师适时抽查点评。

8.认真研究新课标、考试说明,新课标、考试说明是教学和高考的方向盘,每个老师必须人手一份;要想课堂容量恰到好处,就要把钢用在刀刃上,对教材大胆取舍,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课标、考试说明,坚决不做无用功。

                            中小学教研活动研什么?

二、研题

1.组建研题课题组。

2.确定研题时间、地点。

3.研究新授课中的基础题、拓展题。

4.研究实验班、星班、重平班的差异

5.研究周考的各种题型及解法,哪些题必须讲,哪些题一定不讲

6.研究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的各种题型及解法。

三、研学情

研究实验部、星班、重平班的元认知结构

研究同一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面向大多数因材施教。

研究学生的学习策略:预习—上课—复习—习题—训练

研究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的严密性、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批判性

中小学教研活动研什么?

四、中小学校科研的严重误区

中小学不是大学,最主要任务是基础教育教学,不是科研。中小学教师要有科研意识没有错,但不是做科研本身,重点、重心不在这。我以为多年来中学的教育科研有严重的误区,因而产生了许多副作用。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教师的论文为评定职称、荣誉称号的最主要依据之一,使得有些教师在这方面“趋之若鹜”,正常与非正常的手段与竞争日趋严重。背离了中小学,以日常的、实际和教育教学为最主要最重要的工作轨道。

中小学教师与大学、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的研究工作,是有区别的。不能把老师引入纸上谈兵的误区,教师要多积累教育教学案例,研究案例。而不是整天去想着建构“理论体系”。不断地提出模式:教育教学模式、课堂模式、学科改革模式,等等。不是看谁的口号提得新、提得响,而是要脚踏实地上好每一堂课、搞好每一个活动、与学生谈好每一次话。让学生过好学校生活的每一天,让学生每天有一点点进步,让学生每一天都能打开一点点新的视野、让学生每一天享受阳光也享受月光,这才是本分。这些目标看起来并不宏伟,可做起来并不容易,不花大力气,是实现不了目标的,比写一两篇论文难多了。

教育部门附属的科研部门,也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科研成果的推广上,而不是停留在论文写作指导上,包括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的写作指导上,以及对论文、开题报告、结题报告本身的评估评价上。比如,农民科学种田,哪里会一味重视农民的论文写作、开题、结题的报告?现在,许多地方的教育科研部门自己不做研究,而把工作放在管理上,专门负责开题、结题,参加评审。热衷做专家,跑场子说一通好话,不痛不痒地敷衍、忽悠,云里雾里地故作高深,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开题是这些人来,结题是这些人来,中期评估还是这些人来,成为“科霸”,名利双收。学校要把精力放在与这批人搞好关系上,这与实际的课堂提升,教育品质的提升有多大的关系呢?几乎没有。

现在,中小学校内普遍建立了教科室(处),也没有错。同样是工作的重点、重心摆错了地方,把全体教师当作了教科研究人员来管理,更错了工作方向。国家评了几届教学成果奖,学校的科研部门应该把精力放在推广这些成果上,共享科研成果,而不是各自层层自搞一套,小而全、低层次。高消耗、低收效。打一个比方,像当年的大炼钢铁,全民动员,全民动手,结果如何?是一个笑话,劳命伤财。

打比方,总是有缺陷。又如工厂,研发部门,与生产部门是严格区分的。研发了新产品,拿到车间生产,各司其职。学校虽不等同于工厂,但有些规律是相通的。教师也不等同于工人,教师更需要科研意识: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并能够推广、运用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我们不是缺教育科研的成果,而是缺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考评中小学科研工作,主要应该考评实际效果,至于论文多少,其实是次要的。这个严重的误区,多少年了,还在,还在不断地鼓动教师往里面冲,生死未卜。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版权说明:正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