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有四大难题、四大困境。困境和难题在某种意义上是同义词,但侧重点稍有区别。难题是具体的问题,困境是系统的问题。找到适当的方法和措施,难题可能迎刃而解;困境的突围则需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实施系统治理。 四大难题分别是: 1.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失衡;2.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失衡; 3.教学方式和教师发展的失衡;4.教师管理和教师专业的失衡。 难题之一: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失衡 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教师待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教师队伍。这是好事,但教师的入职门槛很低,很多不想当老师、不会当老师、不能当老师的人也跻身到教育行业,给教师培训带来巨大压力。 为何选择教师职业?很多人给出的理由是:工资不算少,假期挺多。这说明他们在入职之初缺少必要职业认同,更不要是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欠缺了。这些都应该是职前教育应该解决的问题,却留给了职后教育。把一个不想当老师、不爱当老师、不会当老师的人培养成一名好老师,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难题之二: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失衡 理论与实践从来不是无缝对接的,这一点在教育领域尤为明显。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解释力和影响力较弱。有些教师并不懂多少理论,但依然深受学生欢迎、工作卓有成效。有些教师满肚子教育理论,张口能说、下笔能写,但站到讲台上面对具体的学生,却表现出力不从心、不知所措。 这是教育本身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并非是教育理论无用的证据。教师培训部门高度重视教育理论,把传授新理论、推广新理念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他们认为理论是教师培训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内容,没有理论的支撑,实践就是盲目的、随意的、低层次的。但教师不这样想,他们需要最直接的教学实践上的具体方法和策略。他们常说,不要给我讲空洞的理论,告诉我怎么做就可以了。如何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教师培训的难题。 难题之三:教学方法和教师发展的失衡 教师培训部门越来越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内容加大实践部分的比重,经常聘请一些实践领域的专家向教师传授他们的实战经验。一大批骨干教师、特级教师活跃在培训现场,他们现身说法、传经送宝、耳提面命,手把手教老师。这些做法虽然取得一些效果,但并未产生实质性的变化。人们忽视了这一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难题之四:教师管理和教师专业的失衡 人们普遍认为教师是一个专业,但教育系统对教师的管理基本上采取的是行政管理。大多数教师参加培训并不是出于专业自觉,而是奉命行事。 “是学校叫我来接受培训的,是校长派我来参加培训的”,他们带着这样的想法来到培训现场,又怎么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培训活动中呢?所以他们像完成任务一样,记几篇笔记,听几个讲座,写几个心得,把培训应付过去。问及培训的收获,通常的回答是受益匪浅、收获颇多。问及具体的收获,就一脸茫然或顾左右而言他。 四大困境分别是: 1.自身定位模糊不清;2.工作绩效难以评估; 3.组织方式一成不变;4.自主发展无计可施。 困境之一:自身定位模糊不清 县区一级教师培训机构在培训工作中发挥着顶梁柱的作用,但其自身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定位却颇为尴尬。机构中的工作人员,他们是中小学教师,但不给中小学生上课;他们不是领导,但经常给学校和教师发通知、布置任务。 在业务上,他们被称为专家,但理论造诣比不上高校教师,实践经验比不过一线教师,存在于理论与实践的夹缝地带。在工作上,他们开始说“引领教师发展”,但引领的风险很大,方向引领错了怎么办?后来他们说“助力教师发展”,但助力的结果往往是造成依赖,甚至加重教师负担。后来他们又说“陪伴教师发展”,但陪伴是相互的,教师真的希望或需要陪伴吗?再后来他们又说“守望教师发现”,但远远的守望又如何促进教师发展?再后来他们又说“静待教师发展”,但真的能够做到静待吗,静待真的就能让花开吗? 困境之二:工作绩效难以评估 培训到底有什么作用?钱花了、事干了、活动组织了,时间投入了,究竟收获了什么,这些收获对于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究竟有什么效果,这些问题真的难以回答。经过培训的教师与没经过培训的教师,在教学中存在明显差异吗?相关研究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答案。 事实上我们都是模模糊糊但坚定不移的认为培训必不可少。一方面不能过于功利的看待培训,追求培训的短期效应。一方面又不是过于盲目的看待培训,认为只要有培训教师就会有收获。没有评估就没有改进,就不能对培训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优化。如何科学的进行绩效评估,是教师培训面临的一大困境。 困境之三:组织方式一成不变 教师培训的组织方式、实施方法确实出现了一些创新,但就总体而言依然是穿旧鞋、走老路。三十年前的教师培训与三十年后今天的教师培训,大致一个样子。专家台上讲报告,教师台下听课记录。用最落后的方式传播最先进的理念,这是教师培训的现状。改变培训方式为何这么难? 事实上难并不是难在培训的实施方式,而是培训的组织方式。用行政手段组织教师培训,使培训变成了“被培训”。教师为完成任务、为拿学分、被指派而参加培训,既缺少选择性,也缺少针对性。专家讲完了,完成任务,走了。教师听完了,完成任务,走了。双方都觉得挺好,都缺乏变革的动力,导致教师培训一成不变。 困境之四:自主发展无计可施 教师是专业发展的主体,是自自主发展的主人。但日益规范的教师培训体系,似乎把所有的事情都包揽了。刚入职时有新教师培训,工作了一段时间有青年教师培训,再经过一段时间有骨干教师培训,平时还有继续教育。既有德育的培训,又有教材教法的培训,还有教育理论的培训,更有班主任的培训。丰富的培训资源固然提供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但也挤压了教师自主发展的空间。教师什么都不用想,按部就班参加这些培训就可以了,按照别人规划好的路径埋头前行就行了。 但也正因为如此,养成了教师的惰性和依赖性,对自己的教育人生缺少规划,对自己的专业发展缺少反思,对自己的本职工作缺少担当。有些教师希望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教学风格、做自己的教育,但时间和精力有限,自主发展无计可施。(内容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