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科项目化教学 1.学习的定义:在各种情境中创造新意义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学习基础素养:是为了实现个体终身学习的可能性表现出来的个体创生新意义和解决问题所需要的通用能力、品质和身心基础。学习品质:成为主动的自我调控者。主动性,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挑战与冒险。调控性,专注与坚持,反思与解释。学习能力:学会学习与解决问题。提出问题,问题意识,澄清问题;建立联系,新旧知识联系,情境联系,社会性联系;个性化的表达,基于证据的表达,多元表达。 3.学习素养的课程与教学转化路径:融合现有学科课程,独立设置课程,设立跨学科的主题进行培育。 4.素养转化的三角结构:一般的教学设计是目标——教学——实施——评价。 素养的教学设计:知识在情境中的意义化(情境:知识的意义化);学习中促进社会性参与的规则变化(规则:学习的参与结构);运用工具来促进所学内容和思维的外显化(工具:思维外显化的物化载体)。概括为情境——规则——工具设计。 情境的三种放还:将知识放还到容易引发认知冲突的思维中;将知识放还到需要类似思维的真实生活情境中;将知识放还到儿童全身心地去做的情境中。 规则:师生共同的心智习惯,课堂期待。提出问题,建立联系,个性化表达。 工具:学习情境、规则的物化、可视化的表现。 5.融入学习素养的三大实验室。以学习为中心、游戏化学习、项目化学习。 以学习为中心,旨在以挑战性问题或任务为驱动,引发学生倾听,产生真实的问题或困惑。 游戏化学习主要是侧重以游戏化方法激活儿童的学习品质。项目化学习,基于项目任务的学科与跨学科融合。 6.以学习为中心的规则。主动提出问题的规则,勇敢说出我不会;倾听规则,身体朝向发言者、思维跟着发言者、礼貌回应发言者。 7.学科项目化学习:学科学习是以学科内容为主要的组织形式,而项目化学习是围绕项目的驱动性问题组织的形式。解决分科教学与探究两张皮的现象。 学科项目化学习中的明暗两条线:明线,学科能力或概念,暗线,儿童探究、实践、沟通的能力。 学科项目化单元设计。 8.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跨学科、多任务为驱动。 9. 第一次设计:问题: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失败。脱离了学生主题需求。 第二次:设计一份海底世界资料介绍,让游客们了解海底世界。失败,不是学生真正需求,是教师的本人刻意设计。 第三次:1.真实情境,学校小好奇看大世界博物馆课程小学三年级《神秘的海底世界》演讲活动开始了。2.学生真实需求,如何才能准备一份精彩的海底世界介绍材料呢?3.建立联系,通过任务单,探究课文,学习表达方式。4.个性化表达,各自准备材料。成功,问题来源于真实情境,来源于学生的真实需求。 这个案例胜似一本理论书,让我们明确了如何开展学科项目化学习。这里的关键就是设计驱动性的任务或挑战性的问题,这个任务或问题要来自真实情境,来自学习的真正需求,不是教师像出来的。学生正想解决的问题。 三、创造学习共同体 四、语文主题单元教学 1.养成包括言谈举止的一切好习惯。 素养是人的精神长相,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素养是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教育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告诉我们做教师的要从自身做起,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2. 素养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改变思维方式的对立化(简单化、绝对化)、封闭化(模式化、僵化、固化),形成论证、逻辑、辩证、双向思维。很多的矛盾误会冲突都是由于思维的不准确造成的。我们要想改变一个人,首先要改变他的思维方式。我们解决矛盾的根本,做劝说工作的立足点,要首先关注矛盾双方的思维问题,从这个角度切入,很容易解决。学生学习有困难,一定是思维方面出现了问题,我们要关注还在的思维缺陷。 3.学科的本质。 学科知识包括学科事实、学科术语、学科符号、学科概念、学科命题、学科原理等可视的内容(学科的表层结构)和学科的方法、思想、观念、学科精神等隐含的内容(学科的深层结构,也就是学科的本质)。以物理学科为例:物理精神——一颗大树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和养料;物理观念——一颗大树的树根;物理思想——一颗大树的树干;物理方法——一棵大树的树枝;物理知识——一颗大树的树叶。 4.深度与温度共生的课堂。 深度指的是学科的知识,温度指的是学科的活动。因此,教师要想教好课,一方面对学科知识要准确把握,另一方面开展好活动,前面针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后面指对教育、心理学知识的把握后的运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个活动围绕的是学科知识开展的。课堂教学需要深度与温度,教育也是这样的。 5.学生学习的五种状态。 情绪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 6.课程是知识和经验的化学反应,我们关注学科知识,也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 7.学习是一种互动探索的过程 完整的学习是一种活动的(学生与学习内容在活动中得以把握)、合作的(学生与其他师生的一种互动、交流)、反思的实践活动(学生与自身地对话);是一种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情境、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是一种学思用结合的过程(学——问——思——辩——行);阅读——思考——表达是完整的学习的三个环节,也是完整学习的三个要素。 8.以主题为刚的统整。 以学习者的经验、个体和社会需要为基础,以问题为核心进行的课程整合。主题课程希望做到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有机统整,再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s社会、与个体生活的联系。 9.操作学习与项目学习。 操作性学习一是工具性操作活动,一是身体器官活动。项目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执行项目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它的特征是:有一个驱动或引发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即项目。有一个或一系列最终作品。合作完成,多学科知识运用,具有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