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备考策略

核心素养下的主题单元教学探讨

时间:2020-03-10  来源:博客  作者:未知

     核心素养下的主题单元教学探讨

         核心素养下的主题单元教学探讨

   一、  关于主题单元设计

 

    田慧生先生主编的《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一书中提出“深度学习倡导单元学习”。他提出的是单元学习这个概念。他认为单元学习的四个要素是选择单元学习主题,确定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单元学习活动,开展持续性评价。这里的单元学习主要的指学科的学习。

     崔允漷先生在《新课标新高考如何建构新教学》一文中提出“课程单元”这个概念。他说“课程单元是一个课程单位、学习单位,它不是内容单位、学习素材,也不是知识点或知识图谱。课程单元指的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大任务、大概念、大问题、大项目的名义来组织或结构化要学的知识、技能、问题、情境、活动、评价等。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或事件。”一个完整的单元设计至少包含六个要素:单元名称与课时,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练习与检测,学后反思。

    核心素养下的主题单元教学探讨

   这三位学者提出的概念,无论是单元设计、单元学习还是课程单元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有启发意义。单元是一个大概念,比课时大,强调的是知识的整体性、事件的完整性、任务的情境性、问题的真实性。避免知识的琐碎和肤浅。这对我们老师是一个严重的挑战。目前我们的教材还是主题单元的多,尤其是人文主题,与他们主张的主题、任务并不是一个意思。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开展单元设计或学习,必须设计大任务、提炼大主题,这对老师们来说是很难的。在目前的情况下还是很难实现的。当前,我们的高中课本编的就比较好了,向着这方面发展。我们真正理解了这几个概念,在我们执教高中新教材时,效果就好的多。

核心素养下的主题单元教学探讨

二、学科项目化教学

 学科项目化教学的内涵与基本要求。

1.学习的定义:在各种情境中创造新意义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学习基础素养:是为了实现个体终身学习的可能性表现出来的个体创生新意义和解决问题所需要的通用能力、品质和身心基础。学习品质:成为主动的自我调控者。主动性,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挑战与冒险。调控性,专注与坚持,反思与解释。学习能力:学会学习与解决问题。提出问题,问题意识,澄清问题;建立联系,新旧知识联系,情境联系,社会性联系;个性化的表达,基于证据的表达,多元表达。

3.学习素养的课程与教学转化路径:融合现有学科课程,独立设置课程,设立跨学科的主题进行培育。

4.素养转化的三角结构:一般的教学设计是目标——教学——实施——评价。

素养的教学设计:知识在情境中的意义化(情境:知识的意义化);学习中促进社会性参与的规则变化(规则:学习的参与结构);运用工具来促进所学内容和思维的外显化(工具:思维外显化的物化载体)。概括为情境——规则——工具设计。

情境的三种放还:将知识放还到容易引发认知冲突的思维中;将知识放还到需要类似思维的真实生活情境中;将知识放还到儿童全身心地去做的情境中。

规则:师生共同的心智习惯,课堂期待。提出问题,建立联系,个性化表达。

工具:学习情境、规则的物化、可视化的表现。

核心素养下的主题单元教学探讨

5.融入学习素养的三大实验室。以学习为中心、游戏化学习、项目化学习。

以学习为中心,旨在以挑战性问题或任务为驱动,引发学生倾听,产生真实的问题或困惑。

游戏化学习主要是侧重以游戏化方法激活儿童的学习品质。项目化学习,基于项目任务的学科与跨学科融合。

6.以学习为中心的规则。主动提出问题的规则,勇敢说出我不会;倾听规则,身体朝向发言者、思维跟着发言者、礼貌回应发言者。

7.学科项目化学习:学科学习是以学科内容为主要的组织形式,而项目化学习是围绕项目的驱动性问题组织的形式。解决分科教学与探究两张皮的现象。

学科项目化学习中的明暗两条线:明线,学科能力或概念,暗线,儿童探究、实践、沟通的能力。

学科项目化单元设计。

8.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跨学科、多任务为驱动。

核心素养下的主题单元教学探讨

9. 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典型案例:语文《神秘的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第一次设计:问题: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失败。脱离了学生主题需求。

第二次:设计一份海底世界资料介绍,让游客们了解海底世界。失败,不是学生真正需求,是教师的本人刻意设计。

第三次:1.真实情境,学校小好奇看大世界博物馆课程小学三年级《神秘的海底世界》演讲活动开始了。2.学生真实需求,如何才能准备一份精彩的海底世界介绍材料呢?3.建立联系,通过任务单,探究课文,学习表达方式。4.个性化表达,各自准备材料。成功,问题来源于真实情境,来源于学生的真实需求。

这个案例胜似一本理论书,让我们明确了如何开展学科项目化学习。这里的关键就是设计驱动性的任务或挑战性的问题,这个任务或问题要来自真实情境,来自学习的真正需求,不是教师像出来的。学生正想解决的问题。

核心素养下的主题单元教学探讨

三、创造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是21世纪新型学校的一个愿景,也就是新型学校是一个儿童合作学习的场所,教师相互学习的场所,家长与市民参与学校教育并相互学习的场所。

     针对目前的课程、教师、学生、学习等要素,他认为只有这几个方面都进行革命,新型的学习共同体——学校才能实现。

     关于课程,他认为要建成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要变阶梯型的课程为登山型的课程,从目标——达成——评价课程模式变为主题——探究——表现课程模式。

     关于课堂教学,他认为要构建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模式的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教师活动的中心是倾听、串联、反刍。

     倾听的内容包括学生发言的内容与形式,形式是指学生发言的情感、动作、心理活动等;倾听的态度是尊重、相信每一个学生,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倾听的姿势是平等、蹲下身子来、站在学生的身边;倾听的成果是教师接纳学生的发言,一是认识学生的发言是课文中的哪些话语所触发的,二是学生的发言是那个学生的发言触发的,三是认识该学生的发言同自身先前的发言的关系。

     串联是通过合适的方式将学生的发言串联起来,这个串联是把教材与儿童串联起来,把儿童之间串联起来,把一种知识同别种知识串联起来,把昨天与今天学到的知识串联起来,把课堂与社会知识串联起来,把儿童的现在与未来串联起来,使学生成长。

     反刍是保障班级全员学习,不是一直往前走。  核心素养下的主题单元教学探讨

   教师如何能做到这些,他认为开放自己的课堂,进行课例研究,教师共同学习是根本。

     有了教师的信任、倾听、串联,学生的合作学习才能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才能成为一首交响乐。

    关于学习,就是与教科书(客观世界)的相遇与对话,同教室里伙伴们的相遇与对话,同自己的相遇与对话。

     课堂教学静悄悄的革命、宁静的课堂革命,这里的静悄悄、宁静都是指一种润泽的气氛,教师用温润、适当的声音语调与学生交流、对话。这与我们目前许多老师带扬声器上课形成了极大反差。

核心素养下的主题单元教学探讨

四、语文主题单元教学 

      一切的理论和主张只有落实到课堂上才有效,才有作用,否则就是废话、空话。那么怎样将核心素养这一目标落实到课堂上?教师在课堂上具体怎么做呢?

1.养成包括言谈举止的一切好习惯。

素养是人的精神长相,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素养是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教育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告诉我们做教师的要从自身做起,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2. 改变自己的和学生的思维方式。

素养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改变思维方式的对立化(简单化、绝对化)、封闭化(模式化、僵化、固化),形成论证、逻辑、辩证、双向思维。很多的矛盾误会冲突都是由于思维的不准确造成的。我们要想改变一个人,首先要改变他的思维方式。我们解决矛盾的根本,做劝说工作的立足点,要首先关注矛盾双方的思维问题,从这个角度切入,很容易解决。学生学习有困难,一定是思维方面出现了问题,我们要关注还在的思维缺陷。

3.学科的本质。

学科知识包括学科事实、学科术语、学科符号、学科概念、学科命题、学科原理等可视的内容(学科的表层结构)和学科的方法、思想、观念、学科精神等隐含的内容(学科的深层结构,也就是学科的本质)。以物理学科为例:物理精神——一颗大树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和养料;物理观念——一颗大树的树根;物理思想——一颗大树的树干;物理方法——一棵大树的树枝;物理知识——一颗大树的树叶。

4.深度与温度共生的课堂。

深度指的是学科的知识,温度指的是学科的活动。因此,教师要想教好课,一方面对学科知识要准确把握,另一方面开展好活动,前面针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后面指对教育、心理学知识的把握后的运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个活动围绕的是学科知识开展的。课堂教学需要深度与温度,教育也是这样的。

核心素养下的主题单元教学探讨

5.学生学习的五种状态。

情绪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

6.课程是知识和经验的化学反应,我们关注学科知识,也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

7.学习是一种互动探索的过程

完整的学习是一种活动的(学生与学习内容在活动中得以把握)、合作的(学生与其他师生的一种互动、交流)、反思的实践活动(学生与自身地对话);是一种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情境、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是一种学思用结合的过程(学——问——思——辩——行);阅读——思考——表达是完整的学习的三个环节,也是完整学习的三个要素。

      路文生的《探索阅读教学模式,有效培养学生开放思维能力》对完整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他的阅读教学模式分为八个步骤。

      读一读——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背一背——做一做——写一写——讲一讲。这八个步骤可以归纳为这样几个环节。

     第一个是读(读一读、听一听也是停老师读,这里可以合为师生读,生先读,教师再读);第二个是思(想一想);第三个是议(说一说、背一背);第四个是写(做一做是表演,用身体写作,写一写是用纸笔写作);第五个是课后练习巩固。

    2000年,我曾经总结过语文教学的四步骤:美读——深思——广议——巧写。这个模式到现在还有非常强的生命力。是多种理论交织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8.以主题为刚的统整。

以学习者的经验、个体和社会需要为基础,以问题为核心进行的课程整合。主题课程希望做到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有机统整,再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s社会、与个体生活的联系。

      姚嗣芳的单元整合教学法:语文单元教学,从教学内容入手,走整合与拓展之路。立足单元主题,整合课程资源,进行全面考虑的单元整体备课教学,让学生高效地学完教材内容,从而挤出时间在课上实现大阅读。(这个大阅读,也可以称之为群文阅读,目的是实现单元的主题目标,实现语文要素与语文人文素养的落实)。她改变传统的逐课设计的模式,变为按单元进行整体预设, 五个教学流程:大单元整体预习——大单元内容整体学习——拓展阅读——单元读写结合——大单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大单元整体教学。

     这个流程有许多地方还得细化。比如大单元内容整体学习,怎样学?还得分步骤学习。可以分为四个专题进行学习,有讲阅读规律的,有讲写作规律的,有讲文体特点的,有讲情感态度的等。

核心素养下的主题单元教学探讨

9.操作学习与项目学习。

操作性学习一是工具性操作活动,一是身体器官活动。项目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执行项目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它的特征是:有一个驱动或引发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即项目。有一个或一系列最终作品。合作完成,多学科知识运用,具有社会价值。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版权说明:正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