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明德论坛能够给我,给我们民办教育一个机会。在这个会场上表达一下我们对当下教育的一些思考。我给大会带来了这么一个话题,那就是“回归教育的理性与创新”。这个话题主要想就民办教育的前世、今生和未来谈一点个人的肤浅认识。 首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民办教育的前世,有这样一个故事,有这样一位老人。在浙江有位汤有祥先生,他在上世纪80年代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在当时政策的允许下私有企业已经风生水起,他作为公办教师,目睹了身边众多的学子,渴望读高中,但入学无门。当年在他所在的安吉县,每一年初中毕业生大概是五千人,但是能够读上高中的大概不到20%,所以很多乡里乡亲冲到他家里问,汤老师,你是一个很有点子的人,能不能帮一下我们,让我们孩子多读点书。 他就想,既然私有企业国家已经给了政策,为什么私立学校就不能做一做呢!这样一份愿景,让他开办了新中国第一所私立高中。这所私立高中就是我们现在能够从网络上面找到,并且点击量极高的安吉上墅私立高级中学。这个学校创办之初,只有六分地,到现在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民办教育集团,有四百多亩地,原来也就是60多个孩子,现在已经接近6000多学生。这一路走过来,让我们看到了民办教育在党的政策的呼唤下,它是破土而出。有汤先生这个例子,我想我们民办教育为什么能风生水起,第一就是他能够异想天开,敢为人先;第二就是他能够处变不惊,石破天惊。是这样一份胆魄、勇气,成为了民办教育存在的逻辑前提。 跟大家讨论的第二个话题是我们的今生。民办教育的当下,我们对什么样的事,对什么样的人,充满着一种憧憬。这里有两个角度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第一个角度,从内生型发展因素来看,民办教育这三十多年,一路雄起。有几个基本数据,从小学来看,我们已经形成了在校生800多万人的规模,并且年递在8.6%的规模上,从初中来看,已经形成了在校生666万的办学规模,年增长也是在10%左右。从高中来看,已经形成了328万的办学规模,年增长是在7%左右。“雄起”,这是一个情况。 第二个情况,效益突出。民办教育的效益,在国家财政的大盘子里面,我们的贡献值是多少?我的好朋友,浙江大学吴华先生,在这方面颇有研究,也颇见功底的。他有这么一组数据,在我们国家2002-2017年,这个时间期间,财政性教育经费,从3500亿到达34000亿,十倍以上的增幅,展现了我们教育的一片繁荣的景象。在这个34000亿的大盘子里面,99%的经费是用于了公办教育,仅1%是用于民办教育。第二个,我们国家各级各类在校的学历教育在校生是2.76亿人,民办教育在校生五千多万人,占比大概是19.5%。由这个得出一个结论,民办教育只用了1%的公共教育事业经费,却提供了近20%的公共教育服务。民办教育的效益的确是突出的。 第三个,民办教育的质量如何,各地都有各地的故事,我在杭州有杭州的故事。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上海的故事。上海有一个初中现象,在上海能够给四大名校、八大金刚提供优质生源的初中学校几乎都是民办学校。民办教育在党“忽如一夜春风来” 的政策下,形成了自己一种办学规模。在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前提下面,它的效益上乘,质量的的确确也有能够被大家高看的一面。这是从内生性因素来看。 从外源性政策因素来看,去年以来,仅浙江就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叫做1+7体系。“1”是省政府《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7”是一系列实施办法,关于民办教育要怎样规范登记,关于民办教育怎样有理智的自主办学权,信息怎么公布,队伍怎么管理,财务怎么清算,怎么扶持民办教育及民办教育的财务管理。其他还有关于教育减负涉及民办教育相应政策问题。 这一系列的政策,我想重点是在关注这么几个问题: 第一,民办教育的规范管理。民办教育有一个从零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超大规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面,怎样形成规范管理,治理“泥沙俱下”的乱象是政策的第一个发力点。 第二,民办教师队伍里面的公办教师身份的规范管理。桥归桥,路归路。是公办的,回到公办体系里面;是民办的,给你实实在在的一份体面。 这里还有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民办教育招生问题。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公办民办同步招生和大家非常关注的跨地区招生等等。从浙江来看,都开始有了一系列的政策的规定。 在这样一系列的政策规定下,民办教育何以为之呢?今年4月20日在杭州“中国民办教育高峰论坛”上,我提出了一个基本的观点,民办教育要有自己的“精神长相”。民办教育的“精神长相”是什么,是真君子办学。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民办教育经历了这么几个过程,从小老板办学,有钱赚,咱们去干,到企业家办学,争取名利双收,到知本家办学,守正归一,现在应该是真君子办学。 真君子办学要追求的是什么?在我看来,第一,要可亲。真君子办学你的一个教育的基本的价值取向,应该是学生第一,学生本位。第二,要可信。也就是你的性价比要高,不能忽悠学生,忽悠家长,忽悠市场。第三,要可敬。要体现民办教育的一种价值和使命,不能只见分,不见人,要见分见人。 由此,我认为在今天民办教育存在的逻辑是什么?第一,它必须政治正确,听党的话,跟党走,这是毋庸置疑的,谁也不能在这样一个原则问题上犯低级错误。第二,必须人民立场,也就是民办教育是属于中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必须服务于人民,成就于人民。第三,必须创造创新,也就是民办教育没有创造创新,没有在课程上的创造创新,没有在管理问题上的创造创新,没有在服务学生高水平成长问题上的创造创新,你就可能走不远。第四,必须品质唯一,一定要有高的市场识别度,什么是品质唯一,我觉得从海亮教育的实践来看,我们提出了一个“品质唯一”的八卦田,什么是品质唯一的八卦田?第一,要有理念,并且这个理念能够直接赢得学生和学生家长以及老师的共同认定。第二,要有团队,并且要具有竞争力的团队,目前已经有114位清北学子与我们签下了君子之约,我们感到很高兴,就是要有这样,集聚年轻人,集聚当下最聪明的年轻人,形成具有凝聚力的团队。第三,你的质量,要让老百姓先看到民办很幸福。第四,你的管理,应该是现代管理,人本管理。第五,你的创新能够让大家感觉到你始终有一股智慧的源泉,让你的同行向你表示敬意。第六,你的平台,也就是你是一个高平台,因为这个平台很高,能够更好的把握住学校发展的内在的规律和本质。第七,你的服务,并且是一种紧紧围绕学生,围绕家长,围绕老师的全天候的服务。第八,还要说的是大爱,我们一直试图就这个话题“妹妹大胆往前走”,再迈前一大步。因为曾几何时,清华大学的梅贻琦校长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告诉我们怎么去认知大学。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世界一流的学校,它不仅仅是大楼、大师,更重要的是要大爱。因此民办教育要能真正赢得学生、家长包括我们老师新的认同,就是要有大爱情怀,没有爱,只有蛮力,是走不远的。 这是我给大家讲的第二个话题,民办教育要稳稳当当的往前走,必须政治正确,民办教育要能够形成自己的市场份额,必须要坚持人民立场,必须坚持创新创造,必须要坚持品质唯一。 跟大家讨论的第三个话题,就是未来。未来已来,既然未来已来,我们要看到的事实是什么,从教育工作者角度来讲,最近有四件事一直在搅动传统的教育。第一件事,传统的录取规则在颠覆中。2016年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向哈佛大学考试委员会提交了一份报告,叫《力挽狂澜》。这个报告的逻辑就是,二战以来,哈佛大学录取的学生的SAT成绩,哈佛大学考试的托福成绩,一届比一届高,入学的证书一届比一届华丽,学生的才艺一届比一届有特色,但是并没有出现他们所期盼的诺贝尔奖的这样一个高峰现象。与此同时让大家不愿意看到的是,哈佛大学学生的辍学率,甚至自杀率,不减反增。由此他们认为应该要反思对人才的录取标准,。由此他们提出三个核心观点。这三个核心观点,说到底,就是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在看什么样的学生能够走进我的校园,在乎的是他的价值态度;在乎的是他基于家庭,基于自我,基于社区的一种角色;在乎的是他的成绩是如何获得的,是靠优质教育资源的堆砌,还是靠自身的努力而形成的这样一种学习效果。这是哈佛大学的变化,我们认为我们应该谨慎。 与此同时,美国一批学校,他们对学生的录取,提出八大能力要素的录取标准。我可以看你的SAT成绩,也可以看托福成绩,但是更要跳出这两个成绩,而看重的是你是否有这样八个核心能力,并且围绕这八个核心能力,你在成长过程当中有没有真实的表现。就以“分析与创造力”为例,它把这样一个概念细化到学生的成长的过程上的,一共提出了12个指标,这12个指标在我们来看都是非常非常值得去借鉴的。 比如要“控制信息量”。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对于一个成长的儿童,对一个成长的高中生,一定要让他的内存既要有充盈度,同时又要有清洁度,不能让垃圾信息占据他的大脑。 再如要“形成有意义的题目”。我们的孩子现在做的题目有意义吗?这些题目往往就是直奔考试,直奔老师。而要给他做评价的核心项目,恰恰是我们对问题的讨论。我们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态度,要在开放的一种情景下面,形成你所深思熟虑的能够代表着你的一种认知和见识的新问题,应该在乎这种东西。 还有要“构建替代方案”。我们的训练常年以来,就是让孩子怎么走进标准答案。什么是状元?状元就是对标准答案复制水平最高的人,但是在世界一流大学里,他认为要讲标准答案,更要讲替代方案。你对这个结论,你对这个识别的方案,你有没有新的一种架构,而这个新的架构往往可能就是诺贝尔奖的源头。 这样一个事实在告诉我们,21世纪未来已来。我们面对孩子,希望把孩子送进世界一流大学深造以后,再回到祖国,为中华梦的崛起而努力。他们需要的一种潜质是什么?如果我们仅仅只是以成绩、以分数来标的他们,恰恰代表我们是无知的。 这样一个认识,让我们在思考,我们怎样让孩子成长的教育线条拉长,让阳光教育和影子教育能够互为一体,真正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好的教育。 跟大家讨论第三个话题,就是工具平台在颠覆中。我所在杭州,对全国有一个很大的贡献,因为它提出了“城市大脑”的管理哲学。在城市大脑的这种管理哲学下,城市治理现在开始具体对接到教育、交通、医疗等等大数据流。对接教育的时候,有一个建兰中学,学校校长饶美红女士很有智慧,提出了学校大脑的概念,并通过一个团队的努力,已经形成了学校大脑一个比较成熟的范式。在这个范式里面,完成了这么几个东西,第一,让每个孩子有一个书童陪伴他学习。第二,让每个老师有一个教学中台支撑他的教学。第三,让学校里面有一群数据工程师激活校园。在建兰,他们开始给孩子一个最最核心的概念,你是否有数据记录?你是否有数据支撑?什么是数据支撑,就是我这个孩子喜欢读书,是的,你喜欢读书,怎么来证明?有数据支撑的人,在建兰中学三年初中期间,你到了图书馆多少次,你每次的阅读时间多长,总计时间多长,平均时间多长,跟你同类的学生相比较,你是在前5%还是前10%,还是前30%,我给你数据表达。有了这个数据表达,未来在高中,乃至大学,乃至职场,就容易被别人所识别,因为你有数据支撑。这样一个变化是我们应该把握或者借鉴的。 最近我们有一个双登峰行动,登的第一个峰就是我们的海亮外国语学校。从基本理念我们讲三句话:“学校即世界,学习即生活,教育即未来。”我们这三句话是把它具化到学校里面的。 第一,“一生一表”,在这个课表里面,我们正在做力图打造一千门左右的选修课程,让孩子充分的翱翔在以自我的兴趣特长和未来的职业追求的目标之中,进行有选择的学习。 第二个,“学校无围墙”,我们主要是充分的共享世界教育资源。海亮请来了26个国家的101位外教。还把同学们送出去,“走出去”也成为了常态,一年32个团,一千多个学生,足迹遍布20多个国家。学校无围墙,强调这三个观点,在海亮外国语学校,是一所没有年级和班级的学校,强调个性化学习;是一所人皆为师的学校,学生带学生;是一所没有学生的学校,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里我们还设置成了一个成长学院制,小学有森林学院、海洋学院、天空学院。初中,有阿尔发学院、莱恩学院、太论学院等,给孩子不同的成长的GPS。高中学院,我们有美加学院、澳大利亚学院、英国学院等等,这样设置的目的就是真正让孩子们翱翔起来。第二个登封行动就是我正在精心打造的湘湖公学。这所学校里面,以“中国娃、少年派、致未来”成为我们的办学思考。开展八大行动:第一,人皆有才,人人成才。第二,伊顿体育行动,体育成为课程的核心之一。还推出小清华园行动,也就是要有大师名师陪伴。还推出一千门选修课程行动,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研究院。开展北外学习活动,北外是全世界外语种类最多的高等院校,我们要倡导海亮学生,至少要有两门以上的外语。还有一个35钟表行动,我们当下的基础教育,一定要基于孩子35岁的时候,他在哪儿,他能做什么,我们给他35岁打下了什么样的基础。 还有一个新人本主义的行动,我们要形成这样六个系列,哲学与思辨,文学与阅历,舞蹈与礼仪,绘画与语审美,旅游与修养,音乐与气质。让我们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追求幸福的人,一个面向未来的人。 而且我们在湘湖将以“办一所名校,成一片森林,树一面旗帜”为办学使命,积极打造区域性教育新格局、集团化办学新样态、全人化教育新高度,全新绘就“公·民互动”、“公·民同进”教育的“富春山居图”。通过创办湘湖公学,形成教育集团,再形成一个湘湖社区的教育生态。 讲了这么多,我最终想表达的是,民办教育既讲利益相生,更要讲利义相生,hold住人心才是王道。这是我给大家的汇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