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备考策略

孩子不那么“尊师重教”背后隐藏着什么

时间:2020-01-10  来源:博客  作者:未知

  孩子不那么尊师重教背后隐藏着什么

孩子不那么“尊师重教”背后隐藏着什么

昨天写了一篇从传统教育角度谈孩子问题的文章,得到了许多读者的共鸣。但大家也同样困惑,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能做到“尊师重教”了,为什么感觉他们越来越无法无天了。

心理学上讲,要注意观察行为背后的原因,今天这篇文章基于我和几位学生及家长的聊天内容,来深度剖析孩子们的行为背后的隐情,从而更好的与现代化背景下的孩子去沟通,真正的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了,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启示。

今天跟朋友聊天,记得以前我们进老师办公室的时候都会犹豫很久,没有必要的事,谁敢去。但现在孩子们可是一点都不怕呢,往办公室跑就跟尽自己家,大胆点的孩子也常跟老师开玩笑。

但如果结合时代背景,也不难理解,现在孩子为什么缺乏对老师的尊重,找到原因,理清思路,再去着手总好过于无能为力怨天与人。

孩子不那么“尊师重教”背后隐藏着什么

接受现在孩子信息源的多样化,并有效的去引导

我们都知道,对于我们8090后,中小学时代的视线范围可能就是一个村子或者一个家属院,课余的游戏也简单机械,比如:踢毽子、跳皮筋、捉迷藏啊等。

我们的信息来源更是匮乏,甚至对很多人来说,连买书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手机更不必说,好点的每家就一个座机。

对以前的孩子来讲,可能获取知识信息的唯一的途径就是老师,因此在我们的心中,感觉老师好神圣啊,怎么知道的那么多啊!

而现在,随着科技发展,经济的飞速进步,孩子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了。城市的小学生基本都已经拥有自己的手机、电脑、iPad。网络化资源太丰富,想找什么立刻都能找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支持更是大力支持,书架上各种各样的书籍产品。

因此对孩子来说,从老师已经不是获取资源的唯一途径了,自然而然,也不会觉得老师有多厉害了。

但是,网络信息繁杂,稍不注意又会带偏了孩子,就需要家长从小去引导规范,不要等到他深陷其中,已经无法干预了,再干着急。

孩子不那么“尊师重教”背后隐藏着什么

父母注意自己的不经意的言行,别因不小心影响孩子的价值断

有次上完早操回教室的楼梯上,有一个以前特别爱打架的问题学生问我:“老师,你下学期还教我们吗?”我笑着问:“你希望我教你吗?”“希望啊,你把我们带出去再走嘛!”他赶紧说。我又借机跟他开玩笑:“是等着我再把你收拾一学期吗……”他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老师呀,人家这学期多乖呀,我都再没打过架了……”

确实,他以前连续两年都是我最头疼的学生,以打架而文明全校。最多的一次记录,一周五天打了11场,一天之内打4场:在校内,在校外;和自己班的,和别班的;和高年级的,和低年级的……被老师们戏称为:打遍全校无敌手。无论如何教育惩罚都无用,无奈之下交给校长三次,也都是草草说教又给送了回来,但近年来,却突然变了,上课相对来说安分了不少,但却从未再打过架,相反倒成了拉架的那个。

我开玩笑说让他谈谈心路历程,又有了下面的对话:“原来我妈老给我说,谁打你你就打他,你比他狠他就不敢欺负你。”

“那你现在怎么不打架了?”“我觉得没意思,天天打来打去也挺没劲的,当个好学生的感觉也不错。”“呵,难得有这觉悟啊,那时候怎么不会这么想,现在咋不听你妈妈话了?”“那时候我太小了,啥都不懂,我现在能自己判断该不该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和一个12岁的小孩,能有这样的聊天,当时听完后挺感慨的,回到办公室立刻就记了下来。

孩子生来是张白纸,就像今天小区门口爷爷哄小孙子“你说不吃——”小孩就咿咿呀呀地学着“不——吃——”。这是孩子最初共同的样子,可后来却有了越来越大的区别。

          孩子不那么“尊师重教”背后隐藏着什么

诚然,孩子一生中和父母相处时间是比较长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观念。再加上我们现在的好多家长在孩子面前说话不注意,说老师的不是或者说学校的不足,这种观念就会为孩子犯错误提供了一个借口——因为老师不好,因为学校不好,所以犯错误就是理所应当的。

因为有这么一种的价值观,就也导致了这个孩子对老师的敬畏感是有所下降。

一个人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应该有所敬畏,小时候可能是老师,长大后可能是法律,有了敬畏之心,才能约束身。

               孩子不那么“尊师重教”背后隐藏着什么

老师在保全自身的情况下放平心态,寻找更好的想出方法

现在一直在教学上提倡新型课堂,其实在师生关系上又何尝不是新型关系。就是基于以上孩子获取信息途径广的原因,老师便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了,很多时候还需向孩子来“请教”。

   另一方面,现在教学压力之下,追求集体成绩及平均分等,一旦看到不上进、踢一脚走一步的学生就会特别着急,再三教之不化就会或多或少产生情绪或者失去了耐心,有时可能自我感觉并未说过分伤孩子自尊的话,更没有体罚他,但往往在坏心情的左右下,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让敏感的孩子看在眼里,觉得老师是嫌弃我的,便会破罐子破摔,心里积怨也会悄悄累积着。

其实,我倒觉得,当老师真正能释然这些时,情况或许稍微好一点。

我的班级很特殊,55人,男生是女生的两倍,期中不乏家庭异常奇葩的孩子,性格懦弱、自闭。三年级接班的时候,心劲大的想力挽狂澜,将平均分稳居倒一的局势改变。抓着连字都写不下来的学生的手一笔一划写,每天下午我留下来作业我陪着写。

   事实呢?太高估自己了,截止今天,刚出来的期末考,三科成绩依然稳居倒一。

对于我这样心劲高的人,怎么能容许这样?曾经一考完试就难过的整夜失眠,每测一次试就约谈几位家长,找方法找原因……艰难而痛苦的过往历历在目。直到一次次被伤害并真正深入了解了哪些问题孩子的家庭之后,我的思想也慢慢有了转变:有些家庭,单是活下来都是勇气,又有什么心劲去放在学习上。

   平均分比不过,平均分上不去就算了吧,再生气也改变不了现状。因此决定两步走,大部队按计划进行,8个特殊的特殊对待,着重观察心理,毕竟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构建。再现实一点,总归成绩都提不起来,又何必再给他们臭脸让他们恨我呢?

   欣慰的是,能看到他们的脸上笑容渐渐增多。无论在家里怎样,我尽力让他们在我的手里过的温暖一些。心态放平之后也更容易出成绩,虽班级成绩不行,却也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该有的荣誉。仔细探究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他们的需要可能是不一样的。

孩子不那么“尊师重教”背后隐藏着什么

教育真的不是万能的,我们只是尽最大的努力去做事。

人们常常习惯了在失去之后反悔,平时我们都在更加着重的要求成绩,但总在出事后觉悟心灵成长的重要性。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是一生幸福的钥匙。无论他们以后是高学位人才还是最普通的人,强大的心力才是支撑他们走下去的动力,这一切都与教育息息相关。

“尊师重教”无论在哪一个时代都不会过时,都不会是错误的导向。因此,父母和老师,必须用新的眼光去面对这些有着新思想的孩子。鼓励但不纵容,疼爱但不溺爱,满足但有限制。

   既然为人父母,既然做了老师,既然生活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只能勇敢的去迎接和面对。我们无法改变时代,但可以改变自己,影响孩子。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版权说明:正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