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期末考试,总有一些平时感觉还不错的在考试时就翻了个大跟头。学长通过和同学们沟通,总结了考试8个注意的点,同学们在平时多注意,在考试的时候少吃亏。 01 基础不扎实的同学 这种同学最典型的表现是小题丢分严重。主要原因就是复习时没有落实学习要求。比如老师要求必背的没有真的背下来,连符号都不会写;比如该掌握的没有真的掌握,老师反复强调还是出现错误。 对策:这一类同学,课一定要有预习,并在听课时要有主动性,尽量在听懂的基础上做笔记,而不是一味抄笔记,否则根本就没有思考的空间,实在听不懂一定要标记出来,课下尽快找老师或者听懂的同学给自己讲讲。 对于一些书上的公式、定理、单词、成语等基础知识,自己可以做些归纳整理,扎实基础! 02 惯性思维做题的同学 这样的同学表现为喜欢说“这题我做过”,但是做完就错。因为这种同学会受以往熟题思维的影响,思考问题比较片面,易受做过题的题干扰,导致解题出现偏差。甚至有的同学只是机械地记住了题目和答 案,其实并未理解题目,掌握方法! 对策:做题时要学会思考题中所包含的知识点的运用,题与题之间的异同、联系等。通过思考整合知识点,就会慢慢提炼出思路,以后再解这类题就会顺畅很多。每思考一次就会加深一次印象,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03 答题不规范的同学 这样的同学通常数学特别好,文科不好。比如在回答物理、化学实验 题的时候答题语言不规范,用口头语言描述答 案,导致实验部分频频失分。再比如学生书写潦草,随便涂改,评卷教师看不清难给分,都是典型的表现。 对策:在各种考试中,规范答题能帮助我们提分不少!所以建议同学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多加注意规范答题。在规定的卷面内做题,保证书写字迹清晰,不乱涂乱改。文科类题目中,尽量分点答题。一些数学、物理类难题,一定要书写清楚各个步骤,因为很多题目都是有步骤分的。 04 不会审题的同学 这种同学通常的表现就是说自己粗心,答题答非所问。比如语文,有些同学拿到文章,还没有完全读懂文章,甚至还没读完,就着急答题。由于找不出或找不全试题中的关键词,造成答题失误和缺漏点。还有很多所谓的“难题”,都是因为学生没有读题导致的。 对策:其实,这个时候同学们再读几遍题目,尤其是几何题、综合题。看清题目的已知条件,转化成自己理解的方式,同时将已知条件标注到图上,才能让做题有的放矢。 05 缺乏考试技巧的同学 这样的同学最典型就是做不完试卷,还有就是在一道题上花大量时间,结果得不偿失,后面的题都没有解出来。当然,做不完试卷,也有可能是基础不扎实、不熟练造成的。 对策:考试其实是有很多套路的。在考试中,拿到试卷后,先对试卷进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下试卷的难易度,合理安排答题时间,避免会做的没有做,不会做的却浪费了时间的情况出现。解题应注意“两先两后”的安排:先易后难、先熟后生。答题过程中,审题要慢要细,做题要快。重视检查环节。 06 计算能力差的同学 数学、物理、化学三科都有计算题,计算能力弱的同学,在做演算类的试题时不能计算完整,计算结果总是出错,会导致三科都有计算性的失分加在一起相当可怕! 对策:这个其实没有什么捷径,只能平时多练习。多次练习后,对知识点、计算公式等熟练掌握后,速度自然就上去了。 07 “眼高手低”的同学 这样的同学一般成绩在中等和中等偏下水平,有时候比较浮躁,复习中怕麻烦,解题过程过于简单化。复习走马观花,点到为止。 对策: 1.要坚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2.及时查漏补缺,完善所学的知识面。 3.树立信心,要细心、耐心、虚心地学习各块知识。 08 心理素质差的同学 很多同学每逢考试心里就紧张,更不要说是高考。走进考场面对试卷,头脑空白,手心出汗,就连很多平时非常熟悉的概念,公式定律也记不清楚,但一旦走出考场情况又恢复。 对策:这时要迅速进行心理调节,使自己快速进入正常应考状态,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调节焦虑情绪: 1.自我暗示法。用平时自己考试中曾有优异成绩来不断暗示自己:我是考生中的佼佼者;我一定能考到理想的成绩;我虽然有困难的题目,但别人不会做的题目也很多。 2.决战决胜法。视考场为考试的大敌,用过去因怯场而失败的教训鞭策自己决战决胜。 我们前面列举的这些问题,非常具有代表性。但就算是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仍旧有很多考生知道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会犯。不是有句话叫“道理我都懂,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嘛。 这是为什么呢?那么你需要好好问问你自己,”我真的知道这些道理了吗?“当我知道每天坚持运动对我有好处的时候,我会去做,天天去做,不用人来提醒的,因为我明白这个道理。 在我知道运动对身体有好处的时候,我在准备运动前,发现更多有比运动有意思的东西,运动啥呢,不去了。 那么我真的明白运动有益健康吗? 同样,对学习,对考试,对生活中,身边的事,我都有思考它背后的逻辑和道理吗? 当成绩不好的时候,我还会问自己,为什么那么努力的在学,成绩还是不好?我有通过自己平时的表现,考试的状态去分析自己的问题吗? 共勉。 End ? 来源:本文综合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