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备考策略

让教师有尊严的教书

时间:2019-12-27  来源:博客  作者:未知

         让教师有尊严的教书

让教师有尊严的教书

2019年,他们有过委屈,有过困惑,有过欢笑,时常引来舆论的热议。他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应该享受最为尊严的礼遇。

01:尴尬的惩戒权

教师惩戒学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这是教育的重要特征,这是孩子成长的需要。

一个人在参加工作之前,有两个地方最为重要,一个是家庭,一个是学校。而且学校的作用,丝毫不亚于家庭,尤其是有的家庭责任感缺乏,几乎在孩子的成长教育当中严重缺席。这一点,往往在我们庞大的留守儿童当中,表现明显,令人心忧。

不过,三起涉及教师与学生的案事件,引人深思。

一者,河南省栾川县,“二十年后打老师案”引发舆论哗然。当年的学生不仅用扇耳光的方式殴打自己的初中班主任,而且同行同学还为他录下了视频,最终以刑事责任追究结束此案。但此案之影响,非同小可。

二者,五莲县二中杨老师体罚学生事件。仅仅是“用书本打了逃课的学生”,杨老师竟受到了两次处罚:第一次是停职一个月、道歉、检查、承担诊疗费、取消评优资格、师德考核不合格、党内警告、行政记过。第二次是扣发一年绩效奖金、解聘、纳入县信用黑名单。如此之处罚,引发了舆论严重反弹,当地教育部门最终撤销追加处理决定,将其从原学校调往五莲一中。

三者,陕西省商洛市商丹高新学校的一名班主任王某长期辱骂学生事件。在入学的半年内婷婷一直遭受班主任王某的辱骂,王某还诱导全班同学对女生进行人格侮辱。婷婷将此情况跟家人反映后,从614号到75号婷婷用录音笔录了100多条王某辱骂她的语音。这一事件,让人感到教师体罚的相当之可怕。

三个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于惩戒权与体罚的讨论。教师该不该管教学生?能不能实行惩戒?惩戒与体罚的边界在哪里?

因此,对于惩戒权,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今年,教育部专门出台了惩戒权的有关细则,包括罚站、点名批评等等方式,都是可以的。

尽管如此,仍然还有部分家长并不赞成惩戒权。

此前中青报一项调查显示,74.3%的受访中小学生家长支持学校引入教育惩戒制度,超7成感到老师不敢严管学生情况普遍。其中,受访家长最认可的教育惩戒方式是点名批评,最反感的是言语侮辱。

但我以为,教师的尊严,不只是体现在爱的光辉,还要有敢管敢惩的担当。只是无论如何,切不可将体罚、侮辱当作惩戒,这样就大错特错,不仅没有尊严,反而形象尽毁。

      让教师有尊严的教书

02:减负的困惑

今年的学生家长好象倍加焦虑。

一篇“南京家长已疯”的网文流传网络,“减负=制造学渣”的结论,让减负之事背负沉重包袱。不许补课,不许考试,不许公布分数;然后是突击检查学校,查看学生书包里有没有课外辅导教材、作业本;改课表,一天少一节课,小学两三点就放学回家……这样一些减负措施,引发当地家长强烈吐槽,并感到由衷焦虑。

此后,浙江省减负方案“小学生晚9点、初中生晚10点后可拒绝完成作业”“严禁发布考试成绩和排名”等相关内容同样引发热议。

近日,深圳家长也快被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中考综评”制度逼疯,质疑其是“形式主义表格、做公益变成作秀摆拍、最终还要拼爹拼妈…”好在这个措施已经暂停了。

或许,我们的相关部门为了素质教育,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实现孩子的快乐教育,可谓煞费苦心,但是减负岂是一朝一夕之功,谈何容易。

当然,更值得一提的是,25岁的湘西女教师李田田,一文激起千尺浪,不仅撕开了形式主义的顽固,也揭开了教育减负之难的一扇窗。这篇文章提到,为应对上级各类检查而频繁打扫卫生,耽误了教学。

此文此事引来了舆论的广泛关注。一时之间,学生负担减负尚未成功,教师又有了负担之重。正如有人提出,乡村教师参与扶贫的最重要之举,恰恰就是要教好书。

而教好书,有时候都显得特别难,为此,今年国家专门提出要给中小学教师减轻负担,比如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社会事务进校园、精简相关报表填写工作、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事宜等方面,无非是要把宁静还给学校、把时间还给教师。

         让教师有尊严的教书

03:高薪重教!

令人欣慰的是,教师遇到了高薪,遇到了高素质人才。这或许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有着这个强烈信号的城市,就是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一个消息是:深圳龙华区教育局招聘中小学教师,待遇可谓丰厚:年薪本科生26+,研究生28+,五险一金,全日制博士奖励20万,优秀毕业生奖励3-8万,优先申请人才住房、长租公寓。此外,全年带薪休假165+

另一个引人关注的消息是:此前一份公示名单显示,深圳中学拟招聘28名教师,有15人是来自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其他人员来自伦敦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这份教师名单,含金量非常高。

前者,既能看到深圳发展、振兴教育的诚意与决心,又能看到教师的地位在大大提高。而后者,更能说明教师这个岗位,正在吸引一流人才的加入。而不像此前有人所说,教师队伍往往从二三流人才中所选拔。

当然,这是在深圳。其它地方能不能有如此高薪,能不能吸引如此高素质人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但我相信,高薪重教,高素质人才当教师,应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由路径。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版权说明:正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