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备考策略

当前教育管理模式急需改革

时间:2019-12-17  来源:博客  作者:未知

       当前教育管理模式急需改革 当前教育管理模式急需改革

   当前中小学管理上普遍存在“痕迹化管理”和各种各样明细化的考核制度。从规范教育教学来说,我们确实需要制订一些规章制度,但是,有些管理制度由于设计的不科学性已经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并且有的还与我们原来的愿望背道而驰,可以说有必要进行一场拨乱反正的大辩论了。

  问题之一:痕迹化管理在学校会引起哪些潜在的问题呢?

  教育教学的工作是十分复杂的工作,教师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做的工作很多。现在很多学校都制订很多考核细则,无非是考核教师是否做了那许许多多的应该做好或者说必须做好的工作,这本身是没有什么错误的。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每一项工作都要证明“我做了”,于是就有了痕迹管理的产生。

  可是,痕迹管理出现后,教师为了达到考核标准,就出现了造假、“做”资料之类。比如,为了证明“培优”,于是叫几个优秀学生到教师办公室做个秀拍张照片并打印出来,再填个表格登记一下,直到完成的次数达到标准为止。但是,这样问题就来了,拍了几十次照片填了几十次的表格,这真的就是“培优”了吗?相反,实实在在进行培优的教师可能已完全投入到培优当中去而无暇顾及拍照和填表,则会被考核评定为培优不合格或没有做培优工作,甚至还要扣钱。这显然也不是管理者所需要的结果。由于制度出来了,一些优秀的教师只能也跟着做个戏造个假了,而只有极少数优秀的教师不去造假,任其处罚——只要对得起心中的教育事业就行了,而这类“不识时务”的老师则往往成了校长的眼中钉,成为“不听话”的老师,从而处处受到打压。这种本末倒置、颠倒黑白的考核制度,最终成了“逼良为娼”的工具,让优秀的教师学会了造假,最终全体教师都学会了“识事务”地造假,这显然与党中央的“诚信”思想相背,当我们的教师都放弃“诚信”后,我们的学生又会变得如何呢?这种为了一时的得失而可以进行造假的思想在教育界几乎成了潜规则,并且这种毒瘤还在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下一代,可想而知对将来社会的诚信建设有多大危害。

  类似上述培优考核的项目比比皆是,教学教育要做的工作有很多很多,为了对这些工作进行考核,从而产生了很多很多事与愿违的考核制度,尤其是在痕迹化管理思想的误导下制订的一些考核制度绝大多数都产生类似的副作用,成为教育界“逼良为娼”的工具! 当前教育管理模式急需改革

   问题之二:也许认为应该进很痕迹化管理的人会问,教育教学要做的工作有许许多多,该如何去考核呢?

  教育教学工作是日常工作,严格地说是不能简单地从几项考核内容反映出来的,教学教学工作的战场在课堂,教育教学工作做得好不好是要看课堂的,但是,当你去看一个教师的课堂的时候,也许这个课堂与其常规课堂又完全不一样,同时每一位教师在不同的课堂也不完全一样,这与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十分相似。所以,有效地评价一个教师的课堂教育教学工作,这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如何去真实有效地从课堂去考核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就成了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这样,我们就有必要换一个思维,不要过度去关注如何考核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而转向如何让教师更好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而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本身就是我们出发点和终点。

  让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应该给教师提出好的建议。以培优为例,可以指导教师如何进行培优工作,介绍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当教师去学习和尝试各种培优方法时,其做的工作量绝对不会少于拍多少张照片和填多少张表格,而当你要求要有照片和表格时,则教师实际做的工作就会严重受到影响。因此,管理者要做的工作不是按条条款款去考核那么简单、机械、粗暴,而是要有令教师佩服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指导教师正确、有效,最好能高效地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当管理者给教师进行指导后,就没有必要去进行痕迹化管理考核了,而应该相信我们的教师都在想法设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想方设法提高工作效率。当然,这并非说就不应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进行考核,而是说,那些会影响教育教学工作、会“逼良为娼”的条条款款的考核内容就应该取消,要从痕迹管理的泥潭中走出来。  当前教育管理模式急需改革

   以培优为例,我们不必考核教师的培优工作有没有做、做了多少,因为这本身就是无法有效考核的,而应该去考核教师的培优工作做得怎么样。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思想。这里确实重结果而轻过程,这是因为:首先,过程如前所述难以真实有效地考核,其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决定了教育教学过程的评价是难以有标准的,但你规定了一套标准之后,“教无定法”将不存在,教育教学的创新也会被扼杀,其后果用“灾难性”来描述一点也不过分。而考核培优工作做得好不好,有很多方法。如,现在普遍存在的看考试的优秀率。但只从一个优秀率排名来评价教师显然有失公正。比如一个班,原来就比较多优秀生,也许相关教师不重视培优工作也能取得一个较好的名次,相反有的班优秀生本来就少,十分重视培优工作,但却总是拿不到好的名次。

  那有没有更公平合理的评价方案呢?这也是管理者应该去探索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可以说只要去了思考这个问题,回答是肯定的。

  除了培优工作之外,教育教学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工作要做,只要我们本着是否有利于教育教学的思想去制订一些必要的考评制度,我相信我们的教育教学一定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管理也会越来越科学并受到教师们的欢迎。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是否有利于教育教学可不可以成为检验是否是有效管教育教学理制度的首要标准呢?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彻底否定痕迹管理是不是迫在眉睫呢?

  接下来,想说一说关于备课和作业的问题。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可以说是教师花费时间最多的工作,也可以说是教师的核心工作。但是,现在普遍存在检查备课节数、作业次数的考核,而且是几乎没有什么异议的考核项目,其实也是存在问题的,只是大家习以为常而已。 当前教育管理模式急需改革

   现在的检查备课是存在问题的,这点多数人都有感受。记得有位名师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不备课是不敢上课的”,这也充分说明备课的重要性。但是,现在的检查备是检查手写教案,而只要参加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相关课程学习的教师都知道,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需要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等,这是每个师范生的常识。而检查教案则让教师将备课变成了抄教案,显然抄了教案不等于备了课,因为只是备了教材和教法,而没有也不可能备到学生。而根据学生情况制作课件、查找资料、在教材中进行批注、与同手教学方法等等都应是备课的一部分,而这些是难以考核的。但是,现在是将检查手写教案做为考核教师备课的唯一项目,这显然是与备课的基本理念不符。还有的要求不能写简案,这更是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做法。其实只要去调查一下就知道,绝大多数教师的手写教案是为了应付检查的,上课不少人是不会按教案来上。而且,除了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外基本上没有教师会看着教案来上课,绝大多数教师上课时是不怎么看教案了,教案对于很多教师来说,有价值的部分只少数,比如:作业设计、资料信息等。因此,写教案可以从简,将有价值的内容写一写,这里的有价值的内容包括:这节课你要达到的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意图,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或达到相应目的采取的相应措施,教学环节的设计、练习的设计、收集到的资料信息,同时有些有价值的内容不一定非得写在教案上,有时写在教材上反而更好。甚至备好课就行了,手写教案有无并不重要,备课的形式很多,做课件、收集资料、在大脑中设计教学环节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改学生的作业也是备课的一个环节,因为从作业中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学的情况,从而调整和设计好教学措施,以及与同事讨论有关教学问题,可以说是备学生的重要信息来源。再根据心理学的规律,反馈要及时,因此,作业的批改越及时越好,不论是对学生和对教师都是。根据反馈要及时这一原理,本人在低年级时,创造了一种作业处理的方式,达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学生没有书面作业,从而为了应付作业检查,往往利用一节课将一周的作业全部补上,一节课写几个日期、做几次作业。显然这种补出来的作业,其效果无法与真实作业相比,某种意义上说是“无缘无故”地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但这都是被作业检查逼出来的。

  再说说教学反思。可以说,每一位教师都会对每一节课进行反思,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积累教学经验,可以说是日常自然而然的工作。但是,当教学反思要进行检查、考核时,教学反思的味就变了。难道一周就只能反思一次吗?反思一次就够了吗?显然不是!那就每天写一次反思吧!我想这样的“教学反思”除了会变成教师的“教学反感”外,还能是原来的教学反思吗?一种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良好习惯就这样被演变成了令教师反感的检查内容!这不是背道而驰吗?对于教学反思,管理者应指导教师如何反思及如何通过反思来提升教育教学功底,而不是去检查教师有没有写反思,因为写出来的反思不等于内心的反思!也就是检查到的反思并一定是真的反思,这种的检查有价值和意义吗?再看看市场上的教案集,编写得十分周全,不仅有详细的教案,还有教学反思呢!敢问,抄这样的教案还是备课吗?抄这样的教学反思还是教学反思吗?

  还有各种作业之类的检查,名目之多让很多教师失去了自我。“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也是每一位师范生的ABC。当管理者一切都设计好了之后,似乎按他们的要求去做就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比如,每周要做多少次作业、要做哪些作业、有哪些作业类型,这样教师只能按他们的要求去设计布置作业。实际上,教学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作业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强行规定每周必须做多少次书面作业,这显然是无知的表现。因为,有些作业是不宜在作业本上做的,比如有一些实践性的作业、数学中的统计图表等。还因为,低年级,教育部一再规定不准留课外作业的,教材的设计也是不要用作业本写作业,课本上的练习都已经设计好了是可以直接在课本中写的,难道孩子的作业非得在作业本写?难道,在作业本上写了作业就叫做学生做了作业,而课本上的作业就可以不做或不写吗?低年级的作业,不要求学生写在作业本上,而只在书上写,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强制在作业本上写多少次的检查方案显然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的,因而是应该像痕迹管理一样要屏弃的内容。 当前教育管理模式急需改革

   对于作业布置与设计,管理者应该做的是指导教师如何利用作业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介绍更高效的方法等等。一种更有用而高效的方法教师难道会拒绝学习和使用吗?相反,过多过细的规定,只会造成教师被动地完成有关任务而失动主动性和创造新,而教育教学与工人生产产品不同,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是不能采用痕迹化管理的。痕迹化管理中的这些过多过细的规定已经将教师的手脚束缚了,教师要怎样做都已经被限制死了,教师还怎么创新?还敢创新?教师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怎样应付检查才不会扣分,教师还有时间去创新吗?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些限制教师必须怎样做的制定者难道就是最会教的教师?普通教师只要这样做就能教好吗?退一步来说,就算是最会教的教师,但其方法、方式适合每一位教师吗?再退一步来说,难道将来都没有人比他教得更好了吗?难道就没有更好的方法、方案了吗?

  当教师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为应付检查的时候,检查的价值和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当前教育管理模式急需改革

   问题之三:教学常规工作要不要检查呢?

  还是前面的观点:看这个检查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我认为管理者应该多做指导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每一位教师都想提高教学质量,如果能介绍好的方法和做法,相信教师都会去实践。好的做法是有效果和效率的,教师难道会拒绝?因此,教学常规的检查也应进行“瘦身”,甚至不进行教学常规检查,而看教师的最终教育教学质量。

  接下来,再谈谈教学质量观,很多人认为学生考出好成绩就是教学质量好。这没有什么大问题,但却不完全正确。如是一位教师让学生牺牲了太多而取得成绩,反而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教师就如一位名师说的“很可怕”。相反,一位教师的教学成绩不错但不一定十分好,但学生们花的时间少、没有搞题海战术,学生发展全面,智力得到开发,这样的老师看似普通,实为一个好老师,学生也往往有很多优秀者且发展潜力大。所以,一个好的成绩,不仅是成绩好,还要代价低、学生有发展潜力 当前教育管理模式急需改革

   问题之四:如果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呢?

  这里先谈谈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评价除了用分数外,一直没有找到更公平合理的方案了,所以,高考还将存在并将长期存在,正如有人说中国古代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科举制度”而不是“四大发明”。因此,学生的考试成绩是评价一个教师教学成绩的主要依据。

  现在的评价方式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必须承认学生是存在个别差异的,教师也同样存在个别差异。如果让一个好的教师去教一个差的班,让一个差的教师去教一个好的班,我们现在的评价方式将给那位教好班的差老师好评,而给那位教差班的好老师差评,这显然是不公平的。这种评价方式的唯一好处是,权力有了整教师的方式,让管理者能更方便地整“不听话”的教师。一个公平合理的评价体制,应该是让有能力并努力了的教师获得好评而不论他(她)教的是好班还是差班,而让教学能力差又不努力的教师获得差评不管他(她)教的是好班还是差班。现有的评价体制,让管理者没有底气说一个差的教师教得差,因为当他(她)教一个好班时,有人比其教得更差,而那个更差的老师可能是一位相当不错的老师,而教差班时,他(她)可以说,让谁来教也是倒数第一,这也是事实,所以,没有人有底气说他教得差,尽管事实上那位教师教得差是共识。因此,教育几乎一直是在吃大锅饭,连职称制度也饱受异议,因为现有评价体制不能让优秀的教师比不那么优秀的教师先评上或评上更高的职称。 当前教育管理模式急需改革

   那么,一个好的评价体系应该是怎样的呢

  第一,这个评价体系不仅能评价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还要能反映每一个班级的进步水平。用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进步水平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二,教师的教学水平应累计成一个分数,从而不同水平不同教龄的教师有不同分数,累计分数与最佳分数相结合作为教师进级的依据。

  第三,这个评价体系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教师的能力与努力,能力强并努力的教师可以获得更高的分数,而能力差又不努力的教师将获得更低的分数。

  第四,这个评价体系不仅评价教师当前的教学水平,还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反过来为教师加分或减分,所教学生发展潜力大的将获得加分,反之将获得减分。

  在这种体系中,教师将会积极工作,并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每位教师没有理由不努力。管理则不是以检查为主,而是以指导教育教学为主,而教师的进步则作为评价管理者的依据。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版权说明:正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