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不少改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高效课堂从低到高有三个层次:老师讲、学生记——让学生打已死老虎;老师问、学生答——让学生打纸老虎;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研讨解答——让学生上山找真老虎打。这三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不同教学方式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第一种属于传统方法:老师演示如何打已死老虎,而学生依葫芦画瓢,这种方法难以让学生真正把活老虎打死,是一种比较低效的教学方法。第二种虽然学生打纸老虎可以练习一些技巧,进而形成技能,但这并不是我们新课程下追求的优质课堂。第三种是老师在保护学生安全的前提下鼓动学生相互较劲上山找真老虎打,比比谁的成效大,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亲手打过足够量的活老虎,才能领悟打虎的要领,才明白哪里是要害,这符合新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也自然比较明显。 新课程提倡教师在课堂上多用第三种,"教师发展的三个阶段:讲不清楚、讲得清楚、不讲清楚。知识不是老师讲清楚的,而是学生想清楚的。学生只有通过有意义的活动才能实现对知识的高水平理解。"只有学生脑口手思等都动起来,课堂才能够活起来,学生才会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这至少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起来;二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用好"挑动"之功;三是生生互动,进行互"斗"。通过学生间对课标三维目标的掌握理解和示误,从而使传统课堂升华到有效课堂、高效课堂、优质课堂。 在平常教学中,我经常采用让学生课前互查、课中互辩、课尾互验的形式进行问答、辩论、互评式的生生互动,形式包括个人小比拼,也可以是采用小组对抗、男女生辩论集体合作对抗或学生自由组合等方式。 课前一般会让学生根据课前自己出的题(当然老师在课前会把关)来考查学生对旧的三维目标掌握情况,主问学生会根据主答学生回答效果给予一定的奖惩(一般是同学先讨论或现场商讨标准,既严肃又失活泼),让学生在一开始上课就先动起来。这样,整堂课学生学习情绪容易处于高亢状态,学习比赛的积极性就始终非常高涨,总想在课堂上压过对方。 "课堂教学的关键是'交流——互动',学生正是在群体互动、充分参与的过程中理解新知的。"学生在哪些问题上没搞清楚或者需要再提高认识就暴露无遗,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这些课堂生成出来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整个课堂会变得紧张又活泼起来,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有的放矢的课堂教学效果必然会更好。 课尾互验一般是在学生独立练习检验完成检测作业后,让学生来讲解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同学相互可以提出一些改进建议或批评意见,也可以是学生相互批改,教师巡视指导督查。同学们在这一过程中能力自然会逐步提高。当然如果没有一定时间的坚持、完善和反思,只寄于希望自己短期改动一下教学方式就迅速取得良好效果是不可能的,教育是一个"慢"活,切忌急功近利。 为了能够真正做到有效生生互动,我认为,教师甚至需要从三个方面作好准备: 一是课前精心备课多作预设。"课前量体裁衣……通过一课多案、一课多试、一课多评等多条可供选择的路径和多种可供参考的途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生成情况能有多种变通方案供预备,从而让教师能见机在各种教学方案中实施"置换反应"或"中和反应",进而提取或提炼出一种更适合当时教学形势的教学方案。"最好尽可能地多设想一些可能性,同时对课堂偶然事件也需要有一个大致的解决原则和预案,作好充分课前准备。 二是教师不要害怕学生在课堂犯"错误",好教师应该是怕学生不出错,而不是怕学生出错。学生的示错也是成长的必要积累,是把学生的弱点转化为会学的难得的经验教训。当然教师也不能无所作为,将自己弱化为看客或传声简,关键是在学生勇敢示错后老师要适时加以利用,发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作用,让学生吃一堑长一智。 三是教师要在课堂上扮演好导演,把握好学生活动的广度深度难度和信度,制定课堂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远超过学生能力。可以多与学生接触,走进学生,先让学生讨论制定一些必要规则,明白课堂活动的目的是为弄明白教学一个问题,表明一个观点,是为了深入了解教学内容,而一旦课堂出现学生偏题、"吵闹"的苗头,老师应该及时地制止,坚决避免出现学生间的人身攻击和课堂散乱无序无效无声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