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备考策略

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实施

时间:2019-12-17  来源:博客  作者:未知

      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实施   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实施

一、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基本内涵

    2015年以来,核心素养迅速成为学界热词。20169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指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基本特征是: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基础素养;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来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具有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核心素养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体系,其作用具有整合性。核心素养是每个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更加突出强调了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学生所练就的这些素养,往往会内化为一个人的性格、品质、价值判断与取向、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和能力等,最终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核心素养又包括具体以下内容:

    (一)基本内涵——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文化基础——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文化基础——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基本内涵——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自主发展——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自主发展——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基本内涵——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社会参与——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社会参与——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实施

二、学生核心素养和教师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

    学生要形成这些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我们每位教师的引领,这就需要关注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而学生核心素养和教师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可以概括为本质上统一,通俗一点说也就是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也可以用“教学相长”来概括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教师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素养,学生素养的提高反过来又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的素养,这二者之间应该是是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关系。

    再进一步提升,我们还可以理解为教师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这是驱动我们教师提升自己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这也是改革传统的教育目标——从知识技能转变到“核心素养”教育的关键。   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实施

三、备课、上课、评价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老师从日常的备课和上课开始进行改变与尝试。实际上,核心素养教育下的新备课、新课堂与传统备课、传统课堂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核心素养教育下的新备课中,我们要关注教材,应注意挖掘教材的人文资源,认真体会蕴藏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人文性,做到正确把握、用心感受,用爱传达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创造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建立起对教材的情感体验与审美想象;其次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无所顾忌及时地表达和提问,对同学的、教师的观点或教材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

    同时,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应该遵循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学原则,积极进行课程结构与内容的调整,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改革。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重新整合,使教学更具针对性。要将机械式学习转变成为“有意义学习”,实现所学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的契合,帮助学生吸收和掌握知识并转化为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从而获取更高效的课堂教学。

    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中,评价设计是最后一道关口,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实际操作中,要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一)核心素养教育下,对作业提出的要求

    (二)核心素养教育下,对考试评价的要求

     1.要突出思维培养。试题要有合理的思维量,考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简单问题,不是培养仅仅会做题而忽略思维的学生,要关注题目本身包含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

    2.要体现价值培养。积极传递向上的正能量,考出古人刚健自强、和而不同、与人为善、修身齐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思想精髓;考察红色经典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从日常生活中出题:例如节日,节气,时辰等;春联、琴棋书画、笔墨纸砚、字谜、歇后语、中医、剪纸、风筝、青花瓷、京剧、围棋等等。

    3.要突出实践能力。试题把从社会大课堂所学的内容拷出来,10%的课时到教材、课堂、教室、学校外面去实践,学生有了实践体验,有了积累就能帮助作答。

    4.要突出阅读素养。即考试要注重考查学生为取得个人目标,形成个人知识和潜能及参与社会活动,而理解、运用和反思书面材料的能力。要在测评中围绕让学生形成广义的、总体的理解;寻找信息;解释原因;思考文本的内容;思考信息等进行测评。

    总之,教学要走向服务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推动深度学习,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意识,使他们学会辩证地吸收知识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版权说明:正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