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实践使我懂得:老师对学生必须怀有深厚的感情,经常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接触,是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变化和发展趋向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何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接触,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我曾记得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宽容作为一门教育艺术,并不是有些人所说的放纵不管或者听之任之,而是在严格要求前提之下的一门教育艺术。它要求我们对学生该严时严,该宽时宽,灵活掌握教育分寸。宽容的目的在于给犯错误的学生以纠正的机会,保护他们(她们)的自尊心,使他们(她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并能尽快自我反省,努力加以克服改正。
作为班主任,应该怎样宽容学生呢?近几年来,在教育实践中,我是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去做的:
从态度上宽容。学生犯了错误确实让班主任头痛。记得有一次班级隆重(讲故事)的集体活动(有任课老师一起参加),有一位从未迟到的学生在活动的中途才汗水涔涔地赶来了。面对此情此景,我马上走过去,不是立即责问她迟到的原因,而是微笑着请她马上在座位上坐下投人活动之中。事后我了解到;这位同学迟到的原因是把一位迷路的小孩子送到家中才匆匆赶来我把此事向班级学生说明,并对她大加表扬,一方面起到教育学生在他人危难之时应伸出友谊之手帮助他人(即助人为乐),另一方面又增加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对于经常犯错误的后进生,我们也应如此。不要以为学生是成心跟自己过不去,更不能气势汹汹地乱批评。否则,非但没有起到教育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最好的办法是冷静地分析一下其中原因,然后根据情况加以处理。这种“宽容”实际上是班主任修养的一种表现,既给了学生一次反思的机会,又有助于犯错误的同学更快地接受批评教育。
在时间上宽容。有些同学一有过错,就提心吊胆,摆着一副等着挨批评的架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暂且搁置将其一边,隔一段时间后,再相机进行“冷处理”。这种与“趁热打铁”截然相反的间隔式,让学生在宽容的氛围中深刻反省,逐步提高自我道德评价能力。这比单靠外界的批评匡正要强得多。
在处理上宽容。学生正是长知识、受教育的时侯,犯一些错误实属难免,只要他们(她们)犯错误以后能清醒地认识错误并有及时改正错误的决心和行动,我们在处理上就应该宽容些。如有个全校闻名的双差生,纪律散漫,学习成绩落伍,还时常打架斗殴,我既没有把他当成“包袱”,也不是整天板着面孔以训为主,而是动员全班同学和他交朋友,说服家庭给他以温暖,从不同的渠道,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帮助他。这种处理上的区别对待,绝不是简单的“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不分对错的性质,而是在严肃批评基础上的一种教育艺术。这样做后,终于促使他告别了“破罐子破摔”的观念,在“行为规范月”活动中跨入了前列。
因此,我们平时在做班主任的工作中,既要讲究批评的艺术,又要讲究宽容的艺术。这样我们的工作オ会深人人心,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技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