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高考语文

怎样写现象反思类议论文

时间:2021-03-30  来源:博客  作者:未知

专题08  由表及里 抽丝剥笋
——怎样写现象反思类议论文
时评典范
高分考生家长“坐地起价”一点不意外
山东 陈小二
近日,北大和清华抢生源的消息不断。先是两校的四川招生组在微博上“掐架”,互指对方花钱“买”考生,再曝两校之间拼抢高分考生引发了考生、家长种种“不正常”的做法。据说有一名考生家长得到北大承诺,可得2.5万元奖学金,然后以此向清华要价,得到4万元的许诺后又转头跟北大说:“清华承诺我们4万了,你们看着办。”
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把孩子“卖出”一个满意的价格,竟有这样的家长?千万不要谴责家长们的行为多么市井气、摆不上台面。在这件事上,丝毫不能用道德水平来衡量这些家长的行为,因为任何人想从市场中获得稀缺资源,都需要花到大价钱。很显然,北大清华需要获取高分考生资源,而家长又手握这种资源。这种情况下,家长坐地起价,有何意外?
事实上,现在的招生更像是一门生意,有竞争,就有出价,有出价就有讨价还价,如果没有北大清华的竞相“出价”,可能也就不会有家长把孩子当商品,更不会有家长的坐地起价。家长喊价,学校接盘,这属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谁都无权干涉。作为看客,我们也只能眼红,谁让咱家里没个状元呢?
不过,这样的抢状元方式合理吗?首先,他们抢的不是人才,而是分数。北大招生组一位年轻教师最近写了一篇题为“我目睹的清华、北大招生怪相”的文章,其中就提到,不只一年,不只一次,听到过招生老师吐槽某某学生有性格缺陷,就算来了北大清华也会不会有作为,但是因为他们分数高,“所以我们还是要拉下脸去跪舔一个我们看不起的学生,而且要跟清华去抢一个连我们都看不起的孩子”。既然大家都觉得不合适,为何还要录取这样的学生?这不是浪费国家资源吗?
其次,抢状元的资金来源不明。据说今年清华在某省都开出了20万的状元价码。有人去查了一下这笔钱,是从教育基金会流出的。作为教育基金会,不是应该资助那些更需要的学生吗?侵占贫困生利益,拿着教育基金会的钱去抢状元,实在也是不妥。
事实上,美国的高校每年也会为争取优质生源而展开激烈竞争,招生投入也相当大。例如,俄亥俄州立大学每年的招生像“竞选”一样认真,他们设有专门的市场营销部门,每年从专业考试机构花费重金购买约30万份高中生的个人信息,科学筛选,为 抢    夺     生    源       提      供   技  术  支    撑。
此外,美国大学也不依靠分数录取学生,哈佛就曾经多次拒绝托福与SAT满分的状元。这样的招生方式,家长显然也没机会坐地起价。
毫无疑问,招生方式决定了你招来的学生是啥样的,你吸引的家庭是啥样的,你吸引的家长是啥样的?如果只注重分数只把学生当资源,难免招来坐地起价的家长,难免录取高分低能的学生。 
(摘自2015-07-02 《扬子晚报》)

技法获取
 每年高考、中考结束以后,都要进行激烈的生源大战,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客观事实。本文针对高分考生家长“坐地起价”现象进行深刻的反思,分析这种现象的必然性和不合理性,指出只注重分数只把学生当资源,难免会招来坐地起价的家长,难免录取高分低能的学生。文章由表及里,抽丝剥笋,一针见血,入木三分,颇有见地。
社会生活复杂纷纭,需要反思的问题很多,唯有勤于反思,才能唤醒人们的觉悟,克服痼疾,推动社会前进。怎样才能写好现象反思的文章呢?《高分考生家长“坐地起价”一点不意外》给我们提     供  了很好的借鉴,这就是要学会由表及里、抽丝剥笋,对反思的现象进行深入而有层次的剖析,具体可以按照“摆现实——挖根源——论危害——揭实质”的基本思路进行操作。
一、摆现实,树靶子。
文章第一自然段简述北大、清华抢生源的消息,特别叙述了一位高分家长“坐地起价”的情况。这一段要言不烦地摆了将要反思的社会现象,它对于后文的反思来说十分重要。要反思,首先要摆出将反思的具体现象,这就好比射击,得有靶子,才能明确的目标,否则就会无的放矢。摆现象应当简明扼要,不能过于详细地叙述,以免喧宾夺主,影响后面的反思。
二、挖根源,知老底。
高分家长“坐地起价”本是一种不好的现象,但作者却认为“一点不意外”,何以如此?作者在第二、三两个自然段作了分析和揭示,指出“现在的招生更像是一门生意,有竞争,就有出价,有出价就有讨价还价”。这是从根源上对“坐地起价”现象的揭露,有了这样的揭露,读者对这种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就有了清晰的认识。所以,在摆出社会现象之后,从产生这种的社会根源上进行分析,是现象反思类作文经常采用的步骤。
三、论危害,晓是非。
高价抢状元有什么为好呢?作者指出,“他们抢的不是人才,而是分数”,势必造成国资源的浪费;其次,动用教育基金会去抢状元,侵占贫困生利益,“实在也是不妥”。有了这些分析,读者对“高价抢状元”“家长坐地起价”这一社会现象的功过是非有了足够的认识,才能真正起到反思的作用。社会现象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反思积极的社会,要分析它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而反思消极社会,则必须分析它的危害,唯有如此,才能引起人们对它的警惕,“深恶而痛绝之”。
四、揭实质,明要害。
实质,其实就是本质,是指某一对象、事物或现象本身所必然固有的东西。揭露某种现象的实质,就是要求作者对现象的反思不能停留在表面,而要作深入的思考,从更深的层面揭露其本质属性。为什么会出现“高价抢状元”“家长坐地起价”这一社会现象呢?文章通过与美国招生情况的比较指出,一切都是由招生方式决定的,要像美国那样建立一种让家长“没机会坐地起价”招生制度。这就把问题推向了更深入的层面,让人看到了问题的实质,也容易找到解决的办法。

技法链接
负面情绪——反思生活哲理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生在世,思想、情感乃至认识难免产生偏差,若能及时发现并纠正,便有了精神的健康。因此,我们必须学会自我检索,自我否定,在自觉的扬弃中实现思想情感的转变,以促进自身健康成长。这是人生自我修炼的重要课题,也是中学生摆脱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我们写作的重要题材。
但是,自我反思不能是简单的自我检讨,宣布承认错误,表示痛改前非,下不为例,这只是检讨,不是考场作文所需要的反思,反思应当有理性的高度,有哲理的意味,这样才具有更为广泛的指导意义。 
1﹒生活常识,引发反思
哲理是关于宇宙人生的根本的原理和智慧,哲理是普遍存在的,日常生活现象里就蕴含着大量丰富的哲理,面对消极情绪进行反思,借助日常生活现象,从哲理的角度来转变思想,提高认识,文章就深刻而有意味。
片段示范:   
多么的美妙,每一个乐符似乎都在随着琴弦的振动而跳跃,灵活的手指在筝上跳着欢快的舞蹈,音乐像烟雾一般向四周弥漫开来,扩散到我的耳边,我的眼中,我的心里,我听痴了,忘记了炎热。一曲毕,老板问:“还热吗?”我笑着摇摇头。我明白了老板的用心,热源于心,烦源于己,何必为纷扰的生活而跟自己过不去?
回家的路上,野花不经许可散发出幽香,鸟儿一转忧伤的曲调为你唱起了快乐的颂歌。(摘自《心态与境遇》)
技法点金:身处炎热的环境,听着美妙的琴声,顿时忘记了身边的炎热,作者生出了“热源于心,烦源于己,何必为纷扰的生活而跟自己过不去”的感慨,实则已将自己的思想认识上升到哲理的高度,深刻而不是赤裸裸的说教,耐人寻味,启人深思,发人深省。
2﹒自然现象,启发反思
大自然不仅为人类提       供   了生存空间,也是我们人类的精神家园。它为我们提       供   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同时也启迪了人类的智慧,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精神愉悦。在反思类记叙文中,引出某种自然现象,可以促进思考,便于生成哲理。
片段示范:
我把三棱镜映在空前,顿时,一束光集聚般透过三棱镜映照在雪白的地上。那是什么,那是一段五彩斑斓!赤橙黄绿青蓝紫在墙上绽放出光彩。
“看见没有?你就是一束阳光,不要以为自己一片惨白,毫无色彩,别的什么都不谈,你的作文就比我强得多。你觉得自己无光彩,那是你没有把自己放到三棱镜下。”
我静静地听着,看那纯洁的阳光透过三棱镜,在雪白的墙上绽放出的光彩,一抹弧度让嘴角上扬,一个灿烂若阳光般的微笑。
是的,生命就是一束束阳光,每一个生命都是七色的,谁都没有自卑的理由。(摘自《七彩阳光》)
技法点金:平常看到的阳光是一片白光,透过三棱镜来观看,则是七色彩虹,由此得出“生命就是一束束阳光,每一个生命都是七色的,谁都没有自卑的理由”的认识,充满哲理意味,也只有这时候,人才真正走出了自卑。
3﹒人物故事,激发反思
哲理同样也存在于生活故事、人物故事里,这些故事往往令人感动,容易激发人的思考。检索自己的思想行为,可以借助这些故事,强化自己的反思,促成哲理的生成,实现思想的彻底转变,促进文章主题的提升。
片段示范:
我静静地看着她,心有所动,冒出一个字:“你!”她静静地看着我,一脸茫然。看着她不知所措的样子,愧疚漫上了心头。 
走出宿舍,阳光迎面照来,照亮眼前的一切,也照亮我的心。此时,看同学同学特别可亲,看老师老师特别可近,就连凶狠的门卫也似乎特别的友善。 
噢,我们本可以时时生活在柳暗花明之中,可心常常把我们拉进山重水复的境地。(摘自《生活的本色》) 
技法点金:她的行为让“我”十分感动,再看生活,似乎一切都变了,由此生出“我们本可以时时生活在柳暗花明之中,可心常常把我们拉进山重水复的境地”的感叹,深刻而机智。这是充满哲理的感悟,具有普遍的认识作用,远远胜过一般的自我检讨。

4﹒哲理名言,促发反思
名言警句是那些具有特殊教育意义的话,这些话往往本身就是哲理的体现,在对自我的负面情绪进行检索思考的时候,引入一些名言警句,有利于展开深入的思考,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彻底地走出思想上的迷途。
片段示范:
在省城参加物理竞赛,遇到在那所名校读书的初中同学,问他学校如何,他笑笑:“一座围城而已。”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最理想的学校?不会是他在安慰我这个当年中考的失败者吧?
我忽然想起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想起“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的成语,是的,每座山都有风景,每个站头都通向远方,错过其实也未必错过!(摘自《错过》)
技法点金:不难看出,作者曾经为当年未能考上名校的“错过”而耿耿于怀,同学关于“围城”的感觉,苏轼的诗句以及“塞翁失马”的成语,促进了自己的反思,生出了“每座山都有风景,每个站头都通向远方,错过其实也未必错过”的感情,这是何等的深刻!
演练•佳作台  
模拟考题
请以“牵动内心的的声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牵动内心的声音
夏璇
夕阳西下,柔和的阳光洒满校园,我独坐在教室里,享受着这难得的清闲。猛抬头,目光落在讲台的一堆练习本上,那是数学老师刚刚送来的,交代让组长发给大家。一堆练习本把我带回了那个下午,一个声音又在我心中响起:我们还是朋友吗?是的,我是势利的小人,不够朋友!可是你在哪里呢?生活还如意吗?
我和她成为朋友很偶然。她的父亲是劳改犯,我们都瞧不起她。她说话声音恐怕,像有几块布塞在她喉咙里,那挤出来的音调让人联想起童话故事里的巫婆。那天上学路上,我一不小心跌倒了,重重的自行车压着,贴在地上怎么也爬不起来。“你没事吧?”自行车伴随着一个沙哑的声音离开了我,在我不断点头感谢时,抬头发现是她,那一句“你没事吧”竟如此动听。自然,我和她成了朋友,却是不被同学们认可的朋友。大家让我不要接近她,我不理会,依旧和她走得很近,她对我充满感激。可是日子久了,和她讲话越来越少,放学也渐渐不走到一块。
有一天,老师让组长发数学作业本,组长发到她的,嚯地立即丢开了,本子落到了一女生的桌上。只见那女生把嘴一撇,左手捏着鼻子,右手用两支笔夹起本子,猛地向后甩去,作业本像炸弹一样在班里炸开了,你扔给我,我扔给你,最后竟落到我的桌上。怎么办?递给她,理应如此,但是“众怒难犯”,何必自找麻烦,孤立自己,于是我装着什么都不知道,埋头做我的作业。一双手抽走了作业本,那双手我认得,它扶过我。我没有抬头,却感到有寒得如冰一般的箭直刺我的心头。
“我们还是朋友吗?”一个沙哑并渗透着绝望与无助的声音。我没有回答,回头看她,她嗫嚅着嘴唇,眼中闪着泪光,带着一声沙哑并着哭腔的冷笑离开了。
后来,她转校了,接着便辍学。
“我们还是朋友吗?”每当我想起这句话,我就会想起鲁迅笔下的人物,想起《药》里那些颈项伸得很长的看客,想起《阿Q正传》里兴奋不已的看客。是的,我不是阿Q,我没有欺侮小尼姑,我只是看客,孤立无援的小尼姑被阿Q欺侮时麻木不仁的看客。然而看客和阿Q一样,没有是非观,没有正义感,只有一颗麻木的心,在别人的痛苦上寻找快乐和慰藉。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快一个世纪了,想不到他笔下的看客依然健在,而其中竟然有我!
啊,生活在现代社会未必就是现代人,穿着现代人的服饰未必就有现代人的灵魂!
名师点评
这本是一个关爱他人、善待朋友的故事,作者则以鲁迅的国民性思想为基础,将自己在“闹剧”中的表现和鲁迅笔下的看客联系起来,反思自己的麻木不仁,主题深刻,而最后以“生活在现代社会未必就是现代人,穿着现代人的服饰未必就有现代人的灵魂”作结,更具有哲理的高度。

后记•微贴士 
书写负面情绪,反思生活哲理,说到底其实就是如何从哲理的高度提高自己,提升文章的主题。具体操作,除了上面几种方法以外,还要注意:
1、学会在事件中寻找独特感悟;
2、学会用警策性语句升华主题;
3、学会用经典的光辉映照主题。

【学生习作】
怪异之美可以休矣
 某生
最近,乞丐服在一些年轻人中颇为流行,他们在好端端的衣服上剪出一个破洞,穿在身上出入各种场合。还有一些青年,把一头黑发染得五颜六色,招摇过市。有人批评他们,说他们标新立异,以怪为美,他们反笑批评者平庸无个性。
这不禁使人想到一些同学对待校服的态度和做法,有一些同学竟在统一的校服上画上憨厚可爱的机器猫,甚至还有同学让明星在校服上签名留念。我们佩服这些同学的奇思妙想,可是对此我们也不能不沉思: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个性表达?应当具备怎样的审美观?
是的,我们曾经有过高度整齐划一的时代,亿万人同一种服装,同一种发型,同一种色彩,同一个模样,无论你是激情的帅哥,还是深沉的靓妹,都得淹没在统一的蓝里,统一的绿里,这是对个性的扼杀。服装不仅是用来保暖、护体的,它还是人的个性表达,是文化修养的外显。我们承认,在统一的校服上涂画,穿乞丐服、把头发染得五颜六色,其实也是崇尚自由的一种个性表达。
但是,个性有善恶之分,审美有雅俗之别。在好端端的衣服上画上机器猫,剪成乞丐服;把校服当留言簿,当草稿纸,在上面随意涂鸦;将一头青丝染成五彩头,做成麻雀窝:凡此种种,以怪为美,挑战传统的整洁观,为个性而个性,这其实是更为可恶的庸俗。在这个崇尚个性自由的时代,我们极度排斥共性,用标新立异来显示自己的存在,好像只有如此才能把自己从茫茫人海中区分开来。在校服上涂画,穿乞丐服等行为,正是时代思潮在某些同学身上的投影。他们以为自己是独特的,超群的,自由的,是远离平庸的,殊不知自己不过是为潮流所裹挟,甘当怪异的弄潮儿罢了。
时代的发展赋予了我们多元表达的权利和自由,强调自我并没有错误,问题是自我意识不能膨胀,不能破坏自身的形象素质。你有穿戴打扮的自由,但你的穿戴打扮应当有点文化品位。当你穿着乞丐服、涂鸦装在大庭广众里招摇的时候,人们看着会把你与流痞人物等同起来,就像看那些文身的球星一样,我们在心理上怎么也不愿视他们为君子!
什么是个性?个性是浩瀚的海,个性是干涸的河,个性是沉稳的山,个性是流动的水。山有高低,水有长短,个性亦有优劣之别,只有那些认同普遍规则、倡导时代新风的个性才是社会需要的。个性里应当多些高洁、高雅和高尚!恶意化个性可恶、可悲,也可怜。
乞丐服、五彩头不可取,怪异之美可以休矣!
【点评】
文章从中学生的怪异行为穿乞丐服和染头发入笔,提出个性和审美的问题,阐述以怪为美行为的形成原因和实质,指出为个性而个性的做法庸俗可恶,恶意化个性不可取,只有认同普遍规则、倡导时代新风的个性才是社会需要的。文章摆现象,揭实质,论危害,辨是非,从小处入口,向深处钻探,全文论述集中,层层深入,说理辩证,论证充分,很有说服力。

跟踪练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老先生,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很不知足。他曾五易画风,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作品更加完美和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与风格。他告诫弟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认为画家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
从万里长城,到秦兵马俑;从剪纸雕刻,到蚕桑丝织……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一地之宝、一省之名、一国之盛,更是整个世界的财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这是个多材料作文题。审读这种类型的材料,可以用“求同存异”的方法。即如果几则材料有共性,就从它们的共性入手确定立意;如果几则材料内含各异,没有共性,可以由其中的一则材料入手确定立意,也可以数则材料形成互补,综合立意。
本题的材料借齐白石对弟子的教导,“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及“我行我道,我有我法”,表现“创新”的理念;材料列举四个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传承的典例,强调了“传承”的重要性。这两则材料含意各不相同,可以采用互补叠加的方法,双方兼顾确定立意,谈谈“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即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这样的立意是切合题意的,即最佳立意。如果选择其中的某一则材料立意行文,只谈“创新”或“传承”,属于基本符合题意。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版权说明:正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