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生在世,思想、情感乃至认识难免产生偏差,若能及时发现并纠正,便有了精神的健康。因此,我们必须学会自我检索,自我否定,在自觉的扬弃中实现思想情感的转变,以促进自身健康成长。这是人生自我修炼的重要课题,也是中学生摆脱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我们写作的重要题材。
但是,自我反思不能是简单的自我检讨,宣布承认错误,表示痛改前非,下不为例,这只是检讨,不是考场作文所需要的反思,反思应当有理性的高度,有哲理的意味,这样才具有更为广泛的指导意义。
哲理是关于宇宙人生的根本的原理和智慧,哲理是普遍存在的,日常生活现象里就蕴含着大量丰富的哲理,面对消极情绪进行反思,借助日常生活现象,从哲理的角度来转变思想,提高认识,文章就深刻而有意味。
多么的美妙,每一个乐符似乎都在随着琴弦的振动而跳跃,灵活的手指在筝上跳着欢快的舞蹈,音乐像烟雾一般向四周弥漫开来,扩散到我的耳边,我的眼中,我的心里,我听痴了,忘记了炎热。一曲毕,老板问:“还热吗?”我笑着摇摇头。我明白了老板的用心,热源于心,烦源于己,何必为纷扰的生活而跟自己过不去?
技法点金:身处炎热的环境,听着美妙的琴声,顿时忘记了身边的炎热,作者生出了“热源于心,烦源于己,何必为纷扰的生活而跟自己过不去”的感慨,实则已将自己的思想认识上升到哲理的高度,深刻而不是赤裸裸的说教,耐人寻味,启人深思,发人深省。
片段示范:
我把三棱镜映在空前,顿时,一束光集聚般透过三棱镜映照在雪白的地上。那是什么,那是一段五彩斑斓!赤橙黄绿青蓝紫在墙上绽放出光彩。
“看见没有?你就是一束阳光,不要以为自己一片惨白,毫无色彩,别的什么都不谈,你的作文就比我强得多。你觉得自己无光彩,那是你没有把自己放到三棱镜下。”
我静静地听着,看那纯洁的阳光透过三棱镜,在雪白的墙上绽放出的光彩,一抹弧度让嘴角上扬,一个灿烂若阳光般的微笑。
是的,生命就是一束束阳光,每一个生命都是七色的,谁都没有自卑的理由。(摘自《七彩阳光》)
技法点金:平常看到的阳光是一片白光,透过三棱镜来观看,则是七色彩虹,由此得出“生命就是一束束阳光,每一个生命都是七色的,谁都没有自卑的理由”的认识,充满哲理意味,也只有这时候,人才真正走出了自卑。
3﹒人物故事,激发反思
哲理同样也存在于生活故事、人物故事里,这些故事往往令人感动,容易激发人的思考。检索自己的思想行为,可以借助这些故事,强化自己的反思,促成哲理的生成,实现思想的彻底转变,促进文章主题的提升。
片段示范:
我静静地看着她,心有所动,冒出一个字:“你!”她静静地看着我,一脸茫然。看着她不知所措的样子,愧疚漫上了心头。
走出宿舍,阳光迎面照来,照亮眼前的一切,也照亮我的心。此时,看同学同学特别可亲,看老师老师特别可近,就连凶狠的门卫也似乎特别的友善。
噢,我们本可以时时生活在柳暗花明之中,可心常常把我们拉进山重水复的境地。(摘自《生活的本色》)
技法点金:她的行为让“我”十分感动,再看生活,似乎一切都变了,由此生出“我们本可以时时生活在柳暗花明之中,可心常常把我们拉进山重水复的境地”的感叹,深刻而机智。这是充满哲理的感悟,具有普遍的认识作用,远远胜过一般的自我检讨。
4﹒哲理名言,促发反思
名言警句是那些具有特殊教育意义的话,这些话往往本身就是哲理的体现,在对自我的负面情绪进行检索思考的时候,引入一些名言警句,有利于展开深入的思考,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彻底地走出思想上的迷途。
片段示范:
在省城参加物理竞赛,遇到在那所名校读书的初中同学,问他学校如何,他笑笑:“一座围城而已。”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最理想的学校?不会是他在安慰我这个当年中考的失败者吧?
我忽然想起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想起“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的成语,是的,每座山都有风景,每个站头都通向远方,错过其实也未必错过!(摘自《错过》)
技法点金:不难看出,作者曾经为当年未能考上名校的“错过”而耿耿于怀,同学关于“围城”的感觉,苏轼的诗句以及“塞翁失马”的成语,促进了自己的反思,生出了“每座山都有风景,每个站头都通向远方,错过其实也未必错过”的感情,这是何等的深刻!
演练•佳作台
模拟考题
请以“牵动内心的的声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牵动内心的声音
夏璇
夕阳西下,柔和的阳光洒满校园,我独坐在教室里,享受着这难得的清闲。猛抬头,目光落在讲台的一堆练习本上,那是数学老师刚刚送来的,交代让组长发给大家。一堆练习本把我带回了那个下午,一个声音又在我心中响起:我们还是朋友吗?是的,我是势利的小人,不够朋友!可是你在哪里呢?生活还如意吗?
我和她成为朋友很偶然。她的父亲是劳改犯,我们都瞧不起她。她说话声音恐怕,像有几块布塞在她喉咙里,那挤出来的音调让人联想起童话故事里的巫婆。那天上学路上,我一不小心跌倒了,重重的自行车压着,贴在地上怎么也爬不起来。“你没事吧?”自行车伴随着一个沙哑的声音离开了我,在我不断点头感谢时,抬头发现是她,那一句“你没事吧”竟如此动听。自然,我和她成了朋友,却是不被同学们认可的朋友。大家让我不要接近她,我不理会,依旧和她走得很近,她对我充满感激。可是日子久了,和她讲话越来越少,放学也渐渐不走到一块。
有一天,老师让组长发数学作业本,组长发到她的,嚯地立即丢开了,本子落到了一女生的桌上。只见那女生把嘴一撇,左手捏着鼻子,右手用两支笔夹起本子,猛地向后甩去,作业本像炸弹一样在班里炸开了,你扔给我,我扔给你,最后竟落到我的桌上。怎么办?递给她,理应如此,但是“众怒难犯”,何必自找麻烦,孤立自己,于是我装着什么都不知道,埋头做我的作业。一双手抽走了作业本,那双手我认得,它扶过我。我没有抬头,却感到有寒得如冰一般的箭直刺我的心头。
“我们还是朋友吗?”一个沙哑并渗透着绝望与无助的声音。我没有回答,回头看她,她嗫嚅着嘴唇,眼中闪着泪光,带着一声沙哑并着哭腔的冷笑离开了。
后来,她转校了,接着便辍学。
“我们还是朋友吗?”每当我想起这句话,我就会想起鲁迅笔下的人物,想起《药》里那些颈项伸得很长的看客,想起《阿Q正传》里兴奋不已的看客。是的,我不是阿Q,我没有欺侮小尼姑,我只是看客,孤立无援的小尼姑被阿Q欺侮时麻木不仁的看客。然而看客和阿Q一样,没有是非观,没有正义感,只有一颗麻木的心,在别人的痛苦上寻找快乐和慰藉。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快一个世纪了,想不到他笔下的看客依然健在,而其中竟然有我!
啊,生活在现代社会未必就是现代人,穿着现代人的服饰未必就有现代人的灵魂!
名师点评
这本是一个关爱他人、善待朋友的故事,作者则以鲁迅的国民性思想为基础,将自己在“闹剧”中的表现和鲁迅笔下的看客联系起来,反思自己的麻木不仁,主题深刻,而最后以“生活在现代社会未必就是现代人,穿着现代人的服饰未必就有现代人的灵魂”作结,更具有哲理的高度。
后记•微贴士
书写负面情绪,反思生活哲理,说到底其实就是如何从哲理的高度提高自己,提升文章的主题。具体操作,除了上面几种方法以外,还要注意:
1、学会在事件中寻找独特感悟;
2、学会用警策性语句升华主题;
3、学会用经典的光辉映照主题。
【学生习作】
怪异之美可以休矣
某生
最近,乞丐服在一些年轻人中颇为流行,他们在好端端的衣服上剪出一个破洞,穿在身上出入各种场合。还有一些青年,把一头黑发染得五颜六色,招摇过市。有人批评他们,说他们标新立异,以怪为美,他们反笑批评者平庸无个性。
这不禁使人想到一些同学对待校服的态度和做法,有一些同学竟在统一的校服上画上憨厚可爱的机器猫,甚至还有同学让明星在校服上签名留念。我们佩服这些同学的奇思妙想,可是对此我们也不能不沉思: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个性表达?应当具备怎样的审美观?
是的,我们曾经有过高度整齐划一的时代,亿万人同一种服装,同一种发型,同一种色彩,同一个模样,无论你是激情的帅哥,还是深沉的靓妹,都得淹没在统一的蓝里,统一的绿里,这是对个性的扼杀。服装不仅是用来保暖、护体的,它还是人的个性表达,是文化修养的外显。我们承认,在统一的校服上涂画,穿乞丐服、把头发染得五颜六色,其实也是崇尚自由的一种个性表达。
但是,个性有善恶之分,审美有雅俗之别。在好端端的衣服上画上机器猫,剪成乞丐服;把校服当留言簿,当草稿纸,在上面随意涂鸦;将一头青丝染成五彩头,做成麻雀窝:凡此种种,以怪为美,挑战传统的整洁观,为个性而个性,这其实是更为可恶的庸俗。在这个崇尚个性自由的时代,我们极度排斥共性,用标新立异来显示自己的存在,好像只有如此才能把自己从茫茫人海中区分开来。在校服上涂画,穿乞丐服等行为,正是时代思潮在某些同学身上的投影。他们以为自己是独特的,超群的,自由的,是远离平庸的,殊不知自己不过是为潮流所裹挟,甘当怪异的弄潮儿罢了。
时代的发展赋予了我们多元表达的权利和自由,强调自我并没有错误,问题是自我意识不能膨胀,不能破坏自身的形象素质。你有穿戴打扮的自由,但你的穿戴打扮应当有点文化品位。当你穿着乞丐服、涂鸦装在大庭广众里招摇的时候,人们看着会把你与流痞人物等同起来,就像看那些文身的球星一样,我们在心理上怎么也不愿视他们为君子!
什么是个性?个性是浩瀚的海,个性是干涸的河,个性是沉稳的山,个性是流动的水。山有高低,水有长短,个性亦有优劣之别,只有那些认同普遍规则、倡导时代新风的个性才是社会需要的。个性里应当多些高洁、高雅和高尚!恶意化个性可恶、可悲,也可怜。
乞丐服、五彩头不可取,怪异之美可以休矣!
【点评】
文章从中学生的怪异行为穿乞丐服和染头发入笔,提出个性和审美的问题,阐述以怪为美行为的形成原因和实质,指出为个性而个性的做法庸俗可恶,恶意化个性不可取,只有认同普遍规则、倡导时代新风的个性才是社会需要的。文章摆现象,揭实质,论危害,辨是非,从小处入口,向深处钻探,全文论述集中,层层深入,说理辩证,论证充分,很有说服力。
跟踪练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老先生,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很不知足。他曾五易画风,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作品更加完美和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与风格。他告诫弟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认为画家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
从万里长城,到秦兵马俑;从剪纸雕刻,到蚕桑丝织……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一地之宝、一省之名、一国之盛,更是整个世界的财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这是个多材料作文题。审读这种类型的材料,可以用“求同存异”的方法。即如果几则材料有共性,就从它们的共性入手确定立意;如果几则材料内含各异,没有共性,可以由其中的一则材料入手确定立意,也可以数则材料形成互补,综合立意。
本题的材料借齐白石对弟子的教导,“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及“我行我道,我有我法”,表现“创新”的理念;材料列举四个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传承的典例,强调了“传承”的重要性。这两则材料含意各不相同,可以采用互补叠加的方法,双方兼顾确定立意,谈谈“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即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这样的立意是切合题意的,即最佳立意。如果选择其中的某一则材料立意行文,只谈“创新”或“传承”,属于基本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