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老子者,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于盛德客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老子,隐君子也。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只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于秦,不能自脱。
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伯阳[注]立教,清净无为。道尊东鲁,迹窜西垂。刑名有术,说难极知。悲彼周防,终亡李斯。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注]伯阳:老子字聃,又字伯阳。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适周 适:往,到……去
B.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 举:列举
C.切事情,明是非 切:决断
D.说难极知 知:通“智”,智慧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B.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C.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D.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12、下可对文中加点词通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子,先奏称诸侯的儿子为公子,由此可知韩非出身侯门、后来泛指豪门士族的年轻男子。
B.绳墨,木工打直线的墨线。文中含义与《劝学》中“木直中绳”中的“绳”意义相同。
C.刑名,指战国时的法家学派,主张循名责实、慎赏明罚。后人称为“刑名之学”、亦省作“刑名”、
D.列传,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戴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
13.下到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子主张君子应因时而动。时运来了、就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
B.韩非时治国有独到见解。主张依法治国,任用贤能之士,反对君主用权势驾驭臣子。
C.韩非擅长著书立说。他悲叹廉正之人不被容纳、又考察历史得失变化、撰写大量著作。
D.司马迁评价客观公正。他对老子、韩非的评价不偏不倚,既点明两人优点,也指出两人不足。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1)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4分)
(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十二章》)(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送王专推官赴任河中
魏野
声华籍籍祖风存,况佐风流谢使君。
健笔想无诗债负,漏卮应少酒如闻。
趣剑懒从人借,谒庙香非为已焚。
好对前山思节俭,夷齐饿死舜耕耘。
[注]漏卮:底上有孔的酒器,比喻饮量极大。夷齐: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君的两位王子。商朝灭亡后,他们耻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交代了王专推官承继祖风,声名显赫,现在又将要去辅佐有杰出才华的谢使君。
B.颈联第一句既写出王专仓促赴任的情态,又刻画了他不修边幅、不拘小节的形象特点。
C.本诗语言质朴中略带诙谐,诗人用调侃的口吻与友人话别,更体现出二人关系的亲密。
D.全诗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以叙事、议论为主,夹叙夹议,又融抒情于叙事和议论之中。
1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借用雁、鱼的典故来表达思妇对游子思念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将进酒》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既有蔑视权贵的狂放又有面对现实的无可奈何之情。
(3)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先从听觉的角度又转向视觉角度,描写出乐声清脆动听、起伏多变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如果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这时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然后又有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 ),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即从客观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
(节选自《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中的“如果”换为“一旦”语气更强烈,更能体现正确思想的力量。
B.句中将第一个“就”换为“才”更能准确体现上下文中的条件关系。
C.句中的括号与《包身工》“在这次斗争(“五卅”)中”一句的括号用法不同。
D.句中将“又”删除不利于体现认识的阶段,影响表达的准确性。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并不是思想不正确
B.并不是错误的思想
C.并不是因为错误的思想
D.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
20.选文语言表达准确、严密,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分析。(4分)
21.有时,故意违反逻辑是一种语言表达艺术。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画作《格尔尼卡》,描绘的是西班牙重镇格尔尼卡遭德国法西斯轰炸、无辜百姓被杀的惨状。
有一次,一个德国军官指着画作问:“这是你的杰作吗?”
毕加索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运用故意违反逻辑的语言艺术,补写毕加索的回答。不超过10个字。(2分)
(2)你的补写故意违反了什么逻辑?收到了怎样的语言表达效果?请简要说明。(4分)
22.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往往情感复杂,性格多变,有的甚至具有两面性,融真假善恶美丑于一身。请从《大卫•科波菲尔》或《复活》中任选一位女性人物,写出其个性特征“两面性”的具体表现。要求:写出人物名字,80字左右。(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在苦难深重的旧中国,列强侵略时,我们顽强抗争;山河破碎时,我们浴血奋战;一穷二白时,我们发愤图强。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在危机四伏的新时代,我们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强大的新中国巨龙腾飞,一往无前。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前进的道路虽然苦难丛生,但是希望和新生是永恒的主题。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1.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1.C(以偏概全)
2.A(B偷换概念,C范围扩大,D强加因果)
3.B(“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是材料二的主旨)
4.“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思想和意旨的继承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引领中国和影响世界双向推进的科学理论。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新视野、新领域,为世界发展指明方向。(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5.首先交代写作对象及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进而论述了恩格斯对资本批判的理论构建和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探索;最后论述了恩格斯对当今世界的影响。(6分。每点2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6.C(他没有内心矛盾,没有思想斗争)
7.C(篾箩担并非小说线索)
8.枪声变弱,脚步渐远,不料敌人重又返回;敌人已经走远,没想到还有冷弹;救助孟勐的竟然是穿着日本军装的“敌人”;没想到“敌人”是游击队员。(4分。每点1分)
9.第一次是“他始终只是笑”,笑的背后,是找到了能够代替自己完成任务的人选、内心激动的“笑”;第二次是“含着笑”,含笑的背后,是与敌人英勇战斗、内心自豪的“笑”;第三处是“他依然在笑”,笑的背后,是完成了电报的交托、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笑”。(6分。每点2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B(举:提拔任用)
11.A(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12.B(文中“绳墨”为“规矩和法度”之意)
13.B(“反对”错)
14.(1)世上学习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学习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志向不同,不能在一起谋划共事”,难道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吗?(共4分,“绌”“道”“谋”“岂……邪”各1分,最后一句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也可得分)
(2)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质兼备,配合得当,这样以后才成为君子。(共4分,“野”“史”“彬彬”“然后”各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B(“仓促赴任,不修边幅、不拘小节”错)
16.对友人名声和才华的赞美之情。“声华籍籍”写王专声名显赫,“健笔”“无诗债”写他才思敏捷。对友人不舍的惜别之情。诗人写朋友离开后会少了自己这样的酒友,表达不舍之情。对友人心怀百姓的赞扬之情。王专人庙焚香,却并非为自己祈福,说明他心系百姓。对友人的劝勉之情。告诫友人到任后仍要保持节俭的作风,勉励他要像舜帝一样勤于劳作。(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1)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2)钟鼓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3)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6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则该句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B(此句为充分条件)
19.D(根据下文结构排除A、B,强调重点应为“不正确”,排除C)
20.运用限定词、限定成分,如“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暂时”等,明确比较的对象,说明情况的临时性,体现了表达的准确性。运用关联词语,如“因为”“所以”“但是”等,使上下句紧密衔接,体现了表达的严密性。(或:结构上,“总有一天”与“暂时”相照应,体现了表达的严密性)(4分。每点2分)
21.(1)不,是你们的。(这是你的杰作!)(2分)
(2)把作品换成作品所反映的事件,偷换概念(转移话题),违反了同一律。(1分)机智地表达了对侵略者的愤怒和讽刺。(1分)(其它答案,符合语境、言之成理亦可)
22.示例一:贝西姨婆言辞举止古怪(如外表上对人严厉、行为让人不解);习惯好恶古怪(对驴子敏感,驴子经过门前草地异常气愤);收留科波菲尔并助其成才,收留迪克;对威克菲尔律师表示宽容。(6分。正面特征及表现3分,反面特征及表现3分,其他人物符合答题要求亦可得分)
示例二:玛丝洛娃少女时,她天真纯净善良,积极地面对生活,对世界充满美好的幻想。沦为娼妓后,依然保持善良和厚道,但为了生活逐渐变得消极堕落,卖弄风情,抽烟嗜酒,对生活得过且过。(6分。正面特征及表现3分,反面特征及表现3分,其他人物符合答题要求亦可得分)
四、写作(60分)
23.参照2020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建议以44分为基准分评卷。
参考译文: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外表看上去却很愚钝。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就撰写了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老子是一位隐君子。社会上学习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学习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志向不同,不能在一起谋划共事”,难道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吗?
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子弟。他爱好刑名法术学问,他学说的理论基础来源于黄帝和老子。韩非有口吃的缺陷,不善于讲话,却擅长于著书立说。他和李斯都是荀卿的学生,李斯自认为学识比不上韩非。韩非看到韩国渐渐衰弱下去,屡次上书规劝韩王,但韩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当时韩非痛恨治理国家不致力于修明法制,不能凭借君王掌握的权势来驾驭臣子,不能富国强兵寻求任用贤能之士,反而任用夸夸其谈、对国家有害的游说之士,并且让他们的地位高于讲求功利实效的人。他认为儒家用经典文献扰乱国家法度,而游侠凭借着武力违犯国家禁令。国家太平时,君主就宠信那些徒有虚名假誉的人,形势危急时,就使用那些披甲戴盔的武士。现在国家供养的人并不是所要用的,而所要用的人又不是所供养的。他悲叹廉洁正直的人不被邪曲奸枉之臣所容,他考察了历史的得失变化,所以写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字的著作。然而韩非深深地明了游说的困难,他撰写的《说难》一书讲得非常详细,但是他最终还是死在秦国,不能逃脱游说的祸难。
太史公说:老子推崇的“道”,虚无,顺应自然,适应各种变化以达到无所作,所以,他写的书很多措辞微妙不易理解。韩子引用法度作为行为规范,决断事情,明辨是非,用法严酷苛刻,绝少施恩。原始于道德的理论,而老子的思想理论就邃旷远了。老子树立教化,追求心境洁净,不受外扰。他的学说在东边的鲁地受到推崇,他的足迹却去了西部的边疆。权谋用术,《说难》极其智慧。可悲啊他周密防患,最后却在李斯手上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