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但以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有两个绕不开的问题:一是不可再生,二是污染。而可控核聚变就能解决这两个问题。从“进口”上说,可控核聚变所需的原料氘原子和氚原子,在地球上非常丰富。氘在海水中储量极大,1公升海水里提取出的氘,在完全的聚变反应中可释放相当于燃烧300公升汽油的能量;而氚可通过中子与锂反应生成,在地壳和海水中,锂都是大量存在的。从“出口”上说,可控核聚变的产物为氦和中子,不排放有害气体,也几乎没有放射性污染,具有环境友好的优点。除此之外,可控核聚变还有另一个重要特点:固有安全性。可控核聚变反应不会引起爆炸,也不会导致泄漏事故。
(摘编自《“人造太阳”离圆梦又近一步》,“人民网”2020年1月10日)
材料二: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于2006年签署,该计划由中国、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韩国和印度七方参与,集中了全世界在磁约束核聚变领域的科技力量,以验证可控核聚变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可行性。ITER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合作项目之一,也是中国以平等身份参加的最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中国的加入促进了ITER计划更好地实施,同时得益于参加ITER计划,我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研发和技术水平也取得了长足进步。通过不断深化国际合作交流,针对当前关键技术壁垒,探索创新,不断实现突破,我国可控核聚变已逐渐由跟跑转向并跑,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核西物院承担的ITER第一壁采购包半原型部件是中国团队承担的一项高难度任务。当时世界上能够满足ITER第一壁特殊材料要求的只有美国。科研团队联合国内有关单位通过十多年不懈努力,不仅在特殊材料的制备上,而且在焊接工艺等多项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研制的ITER超热负荷第一壁半原型部件于2016年率先通过国际认证,这标志着我国该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摘编自段旭如、钟武律《揭秘“人造太阳”》,《光明日报》2020年9月24日)
材料三:
中核集团是我国核科技工业的主体,已经形成了覆盖核工业完整产业链各环节的自主技术体系和自主品牌体系,特别是自主设计建造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正阔步走向世界。目前,中核集团国内外6台在建“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工程建设均有序推进,安全质量全面受控,是全球唯一不拖期的三代核电。在核电领域,中核集团从自主建设30万千瓦、60万千瓦到100万千瓦,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重大跨越,自北向南建成田湾、泰山、三门、福清、昌江五大核电基地,都是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中核集团是全球唯一连续30多年不间断从事核电站建设的企业集团,这是其他任何国家的企业都没有的。
中核集团也积极参与核领域国际合作,布局组建海外研发中心,引进用好国际领军人才和技术资源。发挥中核集团的独特优势,积极参与ITER等国际科研合作,为全球核技术创新贡献中国力量。同时也加快推进“华龙一号”、高温气冷堆等自主核电“走出去”,更好造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余剑锋《自主创新是中国核工业之魂》,《光明日报》2020年9月24日)
材料四:
核技术在疫情防控中“临危受命”,从2月9日到24日,核工业领域就有44家单位,完成139万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辐照灭菌。其采用的辐照技术,可将灭菌时间缩短到l天以内。而我国国标医用防护服大多采用环氧乙烷灭菌,需要7天-14天时间。
既能用于辐照生产,又可为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提供热源。2019年,山东海阳70万平方米的核能供热项目一期工程正式供热,标志全国首个核能商业供热项目正式启动。
未来,核能还将在工业供汽、海水淡化、余电制氢、同位素生产、制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摘编自陈瑜《清洁发电多元利用蹚出中国特色核能之路》,《科技日报》2020年10月9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可控核聚变有着反应原料丰富、绿色环保、固有安全性等诸多优点,但实现它并不容易,需要世界各国合作完成。
B.中国加入ITER计划,为国际贡献了中国力量,促进了计划的更好实施,也促使我国的可控核聚变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C.核西物院攻坚破难,在特殊材料制备和焊接工艺等多项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成功研制了ITER超热负荷第一壁半原型部件。
D.核技术在疫情防控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相关单位采用核辐照技术,对医用一次性防护服进行辐照灭菌,大大缩短了灭菌时间。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ITER计划成功验证了可控核聚变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可行性,那么人类将获得取之不竭的能源,将彻底解决能源和环境的问题。
B.中国以平等身份参加ITER计划,承担高难度任务并圆满完成,说明我国的科技力量不断提升,也体现了我国为实现“科技大国”的努力。
C.中核集团是我国核科技工业的领头军与核心力量,引领着我国核能向着更安全、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D.未来核技术的应用领域会愈加广泛,不仅在工业领域,还能够广泛应用于生活领域,为人类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6.中国核事业是如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核能之路的?请结合相关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7-9题。
大 湖
蒋冬梅
鱼把头站在冰面上,一千年前这样站,一百年前也这样站。他是查干湖的一只鱼鹰,心里装着整个大湖。
有人看见夏季湖面曾搅起的巨浪,传说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鱼和鱼又对峙过。
人人都在期盼着大鱼,可今年冬捕的重头戏,师父决意不来了。
刚入冬,师父就带着另一队人马跑内蒙古了。他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对鱼把头说:“查干,就交给你啦!”这让鱼把头想起,大鸟把小鸟喂养大,就离开了那片树林。
寒冷把天地和大湖冻在了一起,策马狂奔的队伍像刀剑割开北风,车马从切口里闯了进去,马的影子跑在冰里。马匹背对着光亮,把头也背对着光亮,哈气升腾起来,像蹿出的火苗。赶在太阳升起之前,人马齐备,大战在即。
把头趴在冰面上,寻找冰层里珍珠一样的气泡。他看不见鱼,但鱼的呼吸会暴露自己。马嘶,狗吠,号角声里,他像一个将领,统领着一切。
“鱼知水性,人知鱼性!你喘气儿,鱼也喘气儿!”鱼把头想起了很多年前,师父趴在冰面上,寻找大鱼吐出的气泡。寒冷冻不僵男人的血性,师父的脸冻得皴裂流血了,他让把头朝他脸上喷一口烧酒,使劲朝大湖喊一嗓子,就又朝冰面趴下了。
今年的冰层从未有过的奇异,鱼呼吸的气泡都被冰层深深地锁住了,透过冰面看到的,尽是形状怪异的花纹,这些异常现象让人们对大鱼的出现更加想入非非。
供桌、敖包、鼓声、铃音,口口相传的经文在叩问,一千年前这样叩问,一百年前也这样叩问。
风吹得非常猛烈,把头的心有些乱了,可他不能让人看出他的乱!
师父带着鱼把头上冰很多年了,每当冬捕遇到情况时,有师父在,把头的心就落了底。“公家把这个事儿交给咱,咱就得担得起!”年年冬捕,师父都说这句话。
冬捕前的那些天,师父天天带着把头到冰面上探冰。查干渔场多少口子人呢,一半的日子要指靠着冬捕。一场冬捕在哪儿凿开冰洞,就像打井找水眼一样重要。他记得冬捕前的很多天里,嗜酒的师父从来滴酒不沾,直等到选定冰眼,凿出湖水的那一刻,师父才拿出酒壶,狠狠地灌起来,抓着酒壶的手,都在剧烈地颤抖。
这一刻,鱼把头的手也在颤抖。
冰面上是有山丘和低谷的。把头辨识着那些矮小的山丘,一脉水波拱起一座山丘,山丘下将喷发鱼的信息。从前他拿不准水眼的位置时,师父总是说:“你一定得信自己,一半经验,一半信,才能找到鱼。”把头终于选定了一处冰层,用力砸下鱼铲,在冰花的绽放里,叩问大湖的安静。钻木取火般凿开一眼泉,黑色的湖水涌出,像新鲜的血液。
凿出的冰洞一字排开,四匹马拉着绞盘,拖动大网向湖中布阵。水冻成透明的玉,数尺之下能看见网在游,把头跟着网,像追着一只大鸟,大鸟张开翅膀,自由舒放,仿佛要揽过整个大湖。网入大湖纵横成田,鱼像秧苗布立其间,每个网眼四寸大,拦住大湖也放过大湖。
人、马匹、狗在冰上踢踏,纷乱着破晓的早晨。几十号人在冰封的大湖上耕耘,索取在夏秋季节肥美起来的大鱼。太阳照在人头顶的时候,该起网了,鱼儿带着热气,被网裹挟着出水。把头抱着第一条出水的鱼,在镜头前笑着。人们欢呼雀跃,将鱼把头抬起,抛向空中,但鱼把头知道,更多的人在翘首等待传说中的大鱼。
把头拎着一瓶烧酒钻进帐篷,像师父那样,两手颤抖着拧开酒瓶,狠狠地灌了下去。刚才在镜头前的笑容,渐渐褪去,他没有把握捕到那条大鱼。
外面的锣鼓声、人声、歌舞声,一浪盖过一浪,把头知道,那些热闹不是自己的。他寂寞地坐在师父坐过的位置,咧开嘴,用牙齿又咬开一瓶酒的盖子。
他想起有一次,同样没有像人们期盼的那样,捕到大鱼。那时把头还年轻,有些垂头丧气的,师父递过来的酒他也没心思喝。
师父独自喝了几口,突然给他讲起了从前的事:“十六岁那年,听人说黑龙江有大鱼,我们就从白洋淀往那里奔,没想到半道上,火车让洪水拦下了,我们就在查干湖下了车,不承想,一下车就在这儿停了一辈子!人都说一场洪水把我拦下了,其实是大湖把我拦下了。”
把头叹了口气:“人人都稀罕大鱼,你捕了一辈子的鱼,可谁知道大鱼在哪呢!”
“你记着,人活不过湖!大鱼,一直都在湖里!”
那一刻,两人立在查干湖的湖心,像大鱼游弋在无边的湖水。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鱼把头“心里装着整个大湖”,与结尾处两人“立在查干湖的湖心”形成呼应,人心有湖,湖心有人,将二者的关系艺术而巧妙地呈现。
B.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如文中两次写到鱼把头手的颤抖,能看出他在捕鱼前心中的担忧、紧张。
C.查干湖人们对捕鱼的态度,与孟子“数罟不入洿池”的态度一致,虽然鱼于查干湖人的生存具有极大的意义,但他们心存仁念,并不“赶尽杀绝”。
D.鱼把头冬捕这一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很集中,小说在有限的时空中,呈现了查干湖冬捕这一风俗的悠久绵长,及这里人们生命的厚度与质量。
8.在冬捕的过程中,鱼把头多次想到师父,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师父对鱼把头的冬捕活动起到了哪些作用。(6分)
9.小说在对鱼把头冬捕活动的叙述中穿插了多种描写,这样安排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傅宗龙,字仲纶,昆明人。除铜梁知县,调巴县,行取,入为户部主事。久之,授御史。天启元年,辽阳破,帝下募兵之令,宗龙请行。一月余,得精卒五千。明年,安邦彦反,围贵阳,土寇蜂起。请发帑金济滇将士,开建昌,通由蜀入滇之路,别设偏沅巡抚,罢湖广退怯总兵薛来胤。帝多采纳之。四年正月,贵州巡抚王三善为降贼陈其愚所绐,败殁。其夏即起宗龙巡按其地,兼监军。宗龙直渡盘江,战且行,寇悉破。巡抚蔡复一倚信之,请敕宗龙专理军务,设中军旗鼓,裨将以下听赏罚,可之。复一卒,王瑊代,事悉倚办。宗龙乃渐剪水外逆党,将犬兴屯田。邦彦惧,谋沮之,大举渡河入寇。宗龙击破邦彦赵官屯,威名大著。用小故夺官矣。居久之,崇祯十年,流寇大入蜀,陷蜀三十余州县,帝拊髀而思宗龙曰:“使宗龙抚蜀,贼安至是哉!”趣即家起宗龙。帝愤中枢失职,杨嗣昌以权诡得主知。宗龙初入见,即言民穷财尽。帝颇然之,顾豤言不已,遂怫然曰:“卿当整理兵事尔。”既退,语嗣昌曰:“宗龙善策黔,而所言卑卑,皆他人唾余,何也?”自是所奏请,多中格。李自成犯开封。宗龙以川、陕兵二万出关,次新蔡,与保督杨文岳兵会。贺人龙、李国奇将秦兵,虎大威将保兵,共结浮桥,合兵趋项城。至孟家庄,人龙、大威曰:“马力乏矣,诘朝而战,止兵为营。”诸军弛马甲植戈錞散行墟落求刍牧贼觇之尘起于林中伏甲并出搏我兵三帅师溃宗龙文岳合兵屯火烧店贼以步兵攻其营诸军鸣大炮,震死贼百余。日暮,贼引去。檄人龙、国奇还兵救,二帅不应。夜半,潜勒诸军突贼营,杀千余人,溃围出。未至项城八里,贼追及之,执宗龙,呼于门曰:“秦督围随官丁也,请启门纳秦督。”宗龙大呼曰:“我秦督也,不幸堕贼手,左右皆贼耳。”贼唾宗龙。宗龙骂贼曰:“我大臣也,杀则杀耳,岂能为贼赚城以缓死哉!”贼抽刀击宗龙,中其脑而仆,死城下。复官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谥忠壮,荫子锦衣世百户,予祭葬。
(节选自《明史·傅宗龙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军弛马甲植/戈錞散行/墟落求刍牧/贼觇之/尘起于林中/伏甲并出搏我兵/三帅师溃/宗龙/文岳合兵屯火烧店/贼以步兵攻其营/
B.诸军弛马甲/植戈錞/散行墟落求刍牧/贼觇之/尘起于林中/伏甲并出搏我兵/三帅师溃/宗龙/文岳合兵屯火烧店/贼以步兵攻其营/
C.诸军弛马甲/植戈錞/散行墟落求刍牧/贼觇之尘/起于林中/伏甲并出搏我兵/三帅师溃/宗龙/文岳合兵屯火烧店/贼以步兵攻其营/
D.诸军弛马甲植/戈錞散行/墟落求刍牧/贼觇之尘/起于林中/伏甲并出搏我兵/三帅师溃/宗龙/文岳合兵屯火烧店/贼以步兵攻其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取,明清吏部铨选制度。指凡在外州县官内升,依规定年限,经保举可调京职。
B.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又称“抚院”“抚台”。
C.檄,古代特指由皇帝发出的用来声讨、征召等的公文,类似还有“旨”“诏”“谕”“制”等。
D.荫,即庇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的一种制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傅宗龙干练多谋,能够为君解难。皇帝下发募兵命令,宗龙请求前往,仅月余便征得五千精兵;寇贼群起,他提出拨国库金银、打通道路等诸多良策,大多被采纳。
B.傅宗龙巡按贵州,多次剪逆破敌。贵州巡抚王三善战败而死,傅宗龙被起用,大破寇贼;又逐步剪除逆党,打算兴办屯田,邦彦大举渡河入侵,被他成功击败。
C.傅宗龙心系百姓,不善fH1意奉承。他刚刚面见皇帝,就讲百姓困穷、财力虚竭之状,皇帝并不认同,认为这些是琐屑之事,从此他的奏请,大多被搁置。
D.傅宗龙忠烈有节,至死不屈于贼。他被敌军捉拿后,不肯为了活命而被敌军利用,大喊道出实情,最终被贼人砍中头颅,死于城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请敕宗龙专理军务,设中军旗鼓,裨将以下听赏罚,可之。
(2)帝拊髀而思宗龙曰:“使宗龙抚蜀,贼安至是哉!”趣即家起宗龙。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落日怅望
马 戴
孤云与归乌,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注】马戴,晚唐诗人,早年屡试落第,困于场屋将近30午。直至武宗会昌四年登第,后仕途多波折不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写出云、鸟的自由无碍和飞行之速。
B.颔联中的内容对应题目“怅望”,首联中的“归鸟”和颈联中“微阳”对应“落日”。
C.颈联“下”“入”二字写出夕照的逐渐暗淡,诗人内心的惆怅也随之平息、淡然。
D.诗中“久未还”“不敢照”,既有作者情感的直接抒发又有含蓄复杂的表达。
15.清代沈德潜评此诗:“意格俱好。”请从情感与谋篇(情景相间)两个方面来赏析本诗。(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l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 ”一句写大鹏能够乘着如羊角一样的旋风盘旋而上至几万里的高空,“ ”一句写斥鹚只能在草丛中飞行,两种对比即是“小大之辩”。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裕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两句是“ , ”。
(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一些太学生“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 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 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 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用四个“无论”为新时代传扬抗美援朝精神指明了方向。70年过去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早已消散,但志愿军压倒一切困难的高贵精神依然存留在很多人的心里。( )。
对当时年轻的新中国来说,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伟大的立国之战。今天接受人们致敬的老将军、老战士,当年都处在 的年纪。更有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把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朝鲜战场上。他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理想主义信念,那种不迭目标不放弃的昂扬斗志,那种无畏生死、不计得失的高尚情怀,为当代青年树立了永恒的价值坐标。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雕刻 锻造 会聚 壮志凌云 B.雕刻 造就 会聚 风华正茂
C.砥砺 锻造 汇聚 风华正茂 D.砥砺 造就 汇聚 壮志凌云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B.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因其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C.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D.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伟大的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抗美援朝精神。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波浪线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B.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一直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难道我们能眼睁睁地看着许同学死去吗?
C.做好机制衔接,做好产业衔接,做好项目衔接,做好政策衔接,做好规划衔接,这是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应做好的五个“衔接”。
D.无论是太极拳的一招一式、一起一落,还是“送王船”的盛大仪式、丰富意涵,都深深浸润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气韵和中国哲学的理念。
20.下面是希望中学学生会发布的有关“倡导光盘行动,厉行勤俭节约”的倡议书,其中有六处表达不当,请找出并做修改。(6分)
倡议书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光盘不仅是一种厉行节约的生活态度,更是一句口号。为此,校学生会发出如下通知:
一、以知为行,广泛参与,共做勤俭节约的践行者。从思想上崇尚俭朴,务必以勤俭节约为荣、铺张浪费为耻;提高勤俭节约的主动性,节约落到实处。
二、推已及人,互相提醒,成为光盘行动的传播者。监督身边人,制止浪费行为。不仅要向亲朋宣传“打包不丢人,浪费才丢人”的文明理念,更要自觉抵御极端“吃播”的不良行为,培育崇朴尚俭的风气。
期望大家响应并理解光盘行动,珍惜资源,理性消费,共同为建设文明、和谐的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
希望中学学生会
2021年1月10日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18岁的2020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高考状元吴思琪在填报志愿时,没有选择大热门的经济类和金融类专业,却和清华签约,成为清华“零字班”的新生,学习电子工程。她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原因就是美国对华为的打压。吴思琪同学说,去年看到美国制裁华为的消息,让她很受触动,就想投身这个专业,希望在这个领域为国家作出贡献。
材料二:在新时代青年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岗位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武汉市青山区“90后”音乐教师华雨辰就是其中一员。在疫情期间,她曾瞒着家人去做疫情防控志愿者,接送医护人员、为医院运送物资……哪里需要,她就在哪里。她说:“不管需要多久,我们誓与武汉共进退!”这就是她的选择,她的誓言!
材料三:在2020年考入中原工学院的众多学子中,有一位特殊的学子,他是郭家宝。母亲早年患病去世,在他5岁时,父亲又因意外事故导致高位截瘫。从2014年家宝上初中起,他便把父亲带在身边,边读书,边照顾父亲。如今他依然选择带着父亲读大学。他说:“父亲在,家就在,将来不管去哪都带着父亲。”
身处高三的你即将迈入成年人的行列。成年,意味着什么呢?请结合材料内容,完成一篇在成人礼仪式上的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5题,7题,10-12题,14题,17-19题,每小题3分)
1.答案B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思路点拨 “将处于规范定型中的礼仪制度与伦理道德融合”表述错误。第一段涉及的是《诗》与“礼”融合的问题,文章的本意是:在礼仪制度与伦理道德规范定型化的过程中,《周颂》《大雅》《小雅》中的诗篇大多采用歌功颂德的方式将《诗》与“礼”融合起来。
2.答案B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及对论证方法的理解与掌握的能力。
思路点拨 文中并末详细论述“融合介质的价值体现”。
3.答案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根据文本内容合理推断的能力。
思路点拨 “其中后者对社会的功用及产生的效果更为明显”于文无据。
4.答案B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思路点拨 “促使我国的可控核聚变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表述错误,材料二第二段中提到“我国可控核聚变已逐渐由跟跑转向并跑,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5.答案A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思路点拨 “人类将获得取之不竭的能源,将彻底解决能源和环境的问题”表述过于绝对。
6.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答案:坚持自主创新,不断突破,提升核工业的竞争力。坚持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引进国际领军人才和技术资源,进而提升综合能力,坚持为全球核技术创新贡献巾国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核能的多元开发利用,不断探索、拓宽利用领域。(每点2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7.答案B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
思路点拨 鱼把头的手第一次颤抖是在选定冰层、凿出冰洞之前,这时候的颤抖是因为第一次独自完成任务,没有师父指导陪伴,内心有所慌乱、紧张、担心。第二次“两手颤抖着拧开酒瓶”是凿开冰洞捕到鱼的兴奋、激动。
8.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与提炼文本内容的能力。
答案:(1)师父是鱼把头冬捕技术经验的传授者:如何寻找大鱼吐出的气泡,如何选定冰眼,师父将这些技术、经验传授给鱼把头。(3分,意思对即可)
(2)师父是鱼把头冬捕时精神的支撑者:决意让鱼把头独立面对今年的冬捕,这是一种信任、考验,也是指引他学会独立担当;寻找大鱼吐出的气泡时,持续趴在冰面,这是教他要有不畏严寒的血性;探冰的日子里滴酒不沾,这让他学会了谨慎、负责;当他拿不准冰眼位置时,师傅告诉他:“一半经验,一半信,才能找到鱼。”这话鼓励他更加自信;小说的结尾,师父的话,“你记着,人活不过湖!大鱼,一直都在湖里!”指引他葆有谦卑之心与敬畏之心。(3分,任意答出一处精神指引即可。菪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9.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叙事艺术的分析能力。
答案:穿插自然环境描写,营造出寒冷凛冽的气氛,侧面烘托出鱼把头冬捕的困难环境与他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不易,也使得鱼把头和师父的形象更加立体。穿插社会环境描写,如“供桌、敖包、鼓声、铃音,口口相传的经文”,让读者更深切地感受到冬捕的风俗,使得小说更具地域性与历史感。穿插心理描写,主要是鱼把头心中回想师父的言行,正是这些言行、精神,促使鱼把头完成冬捕的任务。心理描写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也塑造着师父的形象,体现出冬捕精神的世代相传。(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0.答案B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11.答案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思路点拨 “特指南皇帝发出的”表述不当。从文中语境亦可推断,檄文的发出方是宗龙,而并非皇帝。
12.答案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思路点拨 “并不认同”表述错误,原文说“宗龙初入见,即言民穷财尽。帝颇然之……”,可以看出皇帝对宗龙民穷财尽的看法是认同的,只是后来宗龙不停地讲论,引起了皇帝的不悦。
13.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答案:(1)奏请朝廷下达诏令让宗龙专职管理军务,给他设置中军的旗鼓仪仗,副将以下的官员任他赏罚,朝廷许可了。(关键词“敕”“裨将”“听”的翻泽各1分,大意2分)
(2)皇帝拍着大腿想起了宗龙说:“假使宗龙巡抚四川,贼兵怎么能达到这种地步!”催促就在家中起用宗龙。(关键词“拊髀”“安”“趣”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14.答案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思路点拨 “诗人内心的惆怅也随之平息、淡然”表述不当,“下”“入”二字写出夕照的逐渐暗淡,也表明了诗人伫望之久,忆念之殷。不仪如此,这种夕阳西下余晖返照之景,不但加重了诗人的乡愁,而且更深地触发了诗人感时伤逝的情绪。
15.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思想情感与谋篇布局理解把握的能力。
答案:情感:思念家乡的惆怅:借孤云、归鸟片刻即可抵达千里之遥,反衬自己离家已久、归去之难。对时光流逝、容颜渐衰的惆怅:借“临水不敢照”,引发对容颜衰老的感慨。仕途坎坷,抱负未展的忧伤:“留滞”“久未还”写出仕途不顺的怅惘。(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谋篇特征:诗歌一、三联写景,二、四联抒情,先是孤云、归鸟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余晖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使得诗歌情感的表达富有层次感。(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6,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识记、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答案:(1)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翱翔莲蒿之间 (2)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3)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每空1分)
17.答案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意义和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思路点拨 雕刻:指在雕塑中,把木材、石头或其他材料切割或雕刻成预期的形状。砥砺:即磨炼。根据语境,“砥砺”更合适。锻造:用锤击、加压等方式,使在可塑状态下的金属材料成为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并提高它的机械性能。造就:培养使有成就。语境中的对象是“民族力量”,“民族力量”的形成并非容易达到,故“锻造”更合适。会聚:指会合聚集,对象常常是人。汇聚:强调从各个不同的地点、方向集中到一起,融合成为一个整体,有融入的意义,对象常常是物。根据语境,“汇聚”更合适。壮志凌云:形容理想宏伟远大。风华正茂:指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根据语境,“风华正茂”更合适。
18.答案A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并根据上下文补写句子的能力。
思路点拨 根据上下文一致的原则,括号内主语应该与上句的主语保持~致,为“抗美援朝精神”,所以C、D 排除。B项中,强调了原冈,不符合语意,故选A项。
19.答案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分析标点符号的作用的能力。
思路点拨 C项与原文中的引号都表示专指、特指。A.表示反语、讽刺。B.表示引用。D.表示特定称谓。
20.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对语病的判断能力。
答案:将“不仅是……更是……”后面的内容互换;“通知”改为“倡议”;“务必”删去;在“节约落到实处”前加“把”“将”等;“抵御”修改为“抵制”;“响应并理解”修改为“理解并响应”。(每处1分,若有其他修改,合理亦可给分)
21.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对语段的理解与概括能力。
答案:2020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1分)于10月15至18日(1分)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1分)。创新推出“线上海博会”(“互联网+会展”),将呼应线下实体展会,(1分)打破“蓝色经济”资源对接空间限制,扩展影响力(1分)。
22.写作提示 读材料时,既要关注人物事件本身,也要关注人物的语言。材料一是吴思琪对自己未来的选择,她的选择没有“追热门”,而是与国家未来才¨结合。材料二是以华雨辰为代表的志愿者们为他人、为城市、为国家而做出的选择,心中无我,心怀大义,担起责任。材料三是郭家宝对家庭的选择,他选择对父亲不离不弃,担起家庭之重任。
题目中的任务要求是写一篇在成人礼仪式上的发言稿,谈谈对成年的理解、体会。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材料,关注材料的同与异,如相同的是“选择”“担当”“责任”等,不同的是面对“自己”“家庭”“社会”的担当,而这些正是成年的内在含意。另外,要能够结合自已的所见所感,来完成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