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效备课的策略与方法
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里(时间、精力、努力、物质),形成有个性、有亮点、有创意、有拓展的教学设计。
有效备课的关注点
四个方面:
1、课标的理解,教材的把握与使用,教学内容的选择,目标的确定。
2、关注学生整体、实际的学习情况,找准 真实的学习起点。
3、关注教学效益,设计好教学实施方案。
4、关注教师在教学中自身优势的发挥。
有效备课的策略
一、明确目标
有效备课要拥有“一课三观”:
1、学生观。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关注学生的心智特征。
2、效益观。学习要讲究效率,追求效益;
3、创新观。要敢于打破教参的束缚,冲破传统的思维定势,亮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
二、设计教学
1、有效备课要做到“一课三学” (教什么?)
一学会知识;二学会方法;三学会感悟
2、有效备课要做到“一课三思” (怎样教?)
一构思教学设计;二构思教学流程;
三构思教学小结;
3、有效备课要做到“一课三有”(教的怎样?)
一是学习有趣;二是练习有得;三是思考有悟
三、反思教学
1、有效备课要做到“一课三问” :
一问自己教学亮点在哪里?
二问学生学习收获在哪里?
三问同行改进之处在哪里?
四、改进教学
1、 有效备课要做到“一课三助” :
一自助积累;二互助交流;三协助发展。
2、有效备课要做到“一课三心”:
一是“精心”讲课;二是“耐心”磨课;三是“细心”悟课;
要做到 :
一是自主构思教学设计,坚持自己的教学个性,表现自己的学术素养;
二是比较教学方案,在自主构思的基础上,大胆利用、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借鉴他人经验,成就自己的智慧;
三是课后反思教学效果,做到及时总结,有效积累,深度思考。
有效备课的方法
一、备准教材
精选教学内容:
1、吃透教材,感悟文本。了解编者思路与写编意图,把握重点、难点。
2、合理舍弃,突出重点。合理的舍弃是一种智慧,能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3、创造性使用教材。
(1)要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努力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情境化、动态化;
(2)合理开发课程资源——使教师真正做到变“如何教教材”为“如何用教材教”,力图成为教材的开发者、课程的创生者;
(3)选好教学切入点(问题)——问题设计要体现探究性、开放性和自主性。
二、备透学生
找准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
1、了解学生的知识逻辑起点,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 认识学生的现实起点,有效预留教学空间。
要思考:
(1)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程度怎样?
(2)学生间的差异如何?
(3)学习某一内容前的起点能力是什么?
(4)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完成?哪些可以通过学生间的合作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传授?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等。
三、备活教法
(一)研究实施过程
活用教法;讲求情感;重视探究;整合手段
1、选择教学流程。
应关注以下几点:
(1)教学情境的创设;
(2)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
(3)问题的生成;
(4)合作学习;
(5)学生的自主体验;
(6)全员参与;
(7)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选择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接受式,二是自主式。接受式强调的是结果,自主式强调的是过程。
选择学习方式,既要整体设计,又要分项考虑,某种学习方式既可以贯穿一堂课也可以体现在某个教学环节上,还可以多种学习方式结合使用。
(三)注重教学艺术。
要通过有效的预设,努力做到“教学内容再现美,主体情思表现美,优化教法传达美,个性特色风格美”,使教学活动成为一种美的享受。
(四)整合教学手段。
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叠加,而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与其它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明确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以及传统教学手段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力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备对教师
1、体现自我
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使教师个体独具的个性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张扬,努力形成较成熟、稳定的教学风格,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
2、注重反思
根据学情不断调整、丰富、优化方案设计,在“反思—实践—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有效备课”的建议
一、初次备课,突出自我创作
二、再次备课,借鉴他人成果
三、三次备课,通过实践修订
“有效备课”的评价与界定
“有效备课”的标准:
教学设计是否与课堂表现相一致;
是否与学生需求相吻合;
是否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是否关注所有教学对象;
是否关心教学效益;
是否注重教学实践;
是否注意教学反思;
好课的基本要素
1、教学设计要有创意;
2、先进教育理念要渗透课堂;
3、知识重点难点明确;
4、操作要符合目标;
5、教师要有推动课堂教学生成的能力;
二、教师备课的四种境界
墨子在《七患》中指出:“备者,国之重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只有备得深,才讲得透,析得准,练得精。
不同的教师,素养和能力不一样,备课的境界也不一样。同一个教师,在其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学识和经验在发生着变化,其备课的境界也在变化着。教师的备课有四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写在本上
“写在本上”这种境界是指把教案认真地详写在备课本上,这是新教师常经历的。由于缺乏经验,缺乏课堂调控能力,有一股工作热情,又诚惶诚恐,害怕课上得不好,又担心领导检查备课本,批评自己备课不认真。
第二种境界:写在书上
当工作了一些时间后,有一些工作经验了,发现上课时去瞟备课本实在不方便,便把需要强调的知识点标注在教科书上,把需要向学生提问的问题旁批在教科书上,把需要注意的重要任务、关键的环节写在教科书上。
第三种境界:写在心上
苏霍姆林斯基谈到这样一件事: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教师说:“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长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课题的直接准备,只用了大约十五分钟。”显然,这十五分钟,不会是忙着写教案,而是熟悉一下教材。他成功的秘诀是“对每一节课,我都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
这类教师是把教案写在心上了。这类教师对教材相当熟悉,甚至达到背诵的程度,已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具备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讲起课来胸有成竹,得心应手,能巧妙地利用课堂生成,引导学生思考、探索,碰撞出学生心灵的火花。教师在课堂上是智慧的点拨者、思想的引领者。要达到此境界,需下一番苦功夫,甚至花上一辈子的精力。
第四种境界:写在纸上
这是备课的最高境界。这类教师学识渊博,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他知识储备中沧海之一粟。在课堂上能一语道破“天机”,切中肯綮,游刃有余。更重要的是还具有理论的高度、知识的深度、视野的宽度、思维的活度,有较好的表达技巧、研究能力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这类教师不仅能让学生上“道”,还能让学生学会悟“道”。
在这类教师眼中,备课是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是在深度解读文本,是在深度参悟教育,研究出具有“范式”的教学方法、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教学风格和提炼出具有指引作用的教育理论。他们把备课中得到的灵感、参悟出的道理、创新出的教法记在纸上,写成教育论文,甚至写成教育专著,进行交流、发表,指导、引领其他教师成长,推动教育的发展,甚至引发教育的革命。
魏书生、邱学华、陈少堂、余映潮、李镇西等就是进入了这种备课境界的教师。第一、第二种境界的教师是在教教材,第三种境界的教师是在用教材,第四种境界的教师是在写教材。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工作几年后,蜕去初出茅庐的诚惶诚恐之后,备课境界由“写在本上”升到“写在书上”之后,就停步不前了。这类教师,能当一个劳动模范;能进入第三境界的,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若能跨入第四境界,离教育家就不远了,这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
三、有感于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备课的形式可分为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二者的关系,集体备课是建立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的。集体备课若脱离了个人备课,将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效果将大打折扣。可见,个人备课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做好个人备课,本人有几点体会。
首先,应结合教学内容,备好“开头”。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能起到先声夺人,吸引人注意力的作用,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开好头等于开好局,还可能影响到后面的教学过程顺不顺畅。因此,怎样开头是备课时,本人经常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其次,课堂节奏、课堂气氛怎样调控也是备课时要考虑的。同样道理,课堂节奏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计划、学生反应等方面,进行安排。当教学时间紧,教学内容多的时候,你所能做的只能是赶时间、赶进度,上课就像在打仗。如果教学内容相对少,时间安排比较充裕的情况下,你就要考虑什么时间要停下来“休息”,调侃一下,活跃一下课堂气氛,这样学生对你的课才会来劲而不会厌倦。
再次,板书设计也是需要研究的。板书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在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书写板书时,你就要考虑,怎样布局,哪些板画可以重复利用,哪些要保留到最后,哪些要及时擦除,哪些要用色笔强调等等。这样才能发挥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使它更好的服务于教学,而不是占用时间。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要尽可能写详案。写详案的好处我就不多谈,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有一天我们会慢慢老去。当你老了,头脑也就逐渐不灵了,而写详案可以帮助你实现“朝花夕拾”,把曾经属于你的东西找回来。怎样写详案,我经常把上过的课,特别是那些觉得比较满意比较顺畅的课,及时把它整理到原来的教案中。这样你的教案就会与时俱进、越来越充实、越来越完善、越来越科学,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实用。通过这种课后及时完善教案的做法,还可以把你课堂上的一些比较好的临场发挥、教学灵感、教学机智及时捕捉记录下来,对今后的教学将会有很大帮助,让你在备课中事半功倍。
另外对于集体备课。以前我们一直找不到比较合理的切入点,使备课常常流于形式。今后,我们可以把某位老师写的教案拿出来探究交流。这样言之有物,对大家提高教学水平都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