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全国卷2作文真题深度点评与分析及优秀范文
真题鲜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言解说:“假若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一样,那(提下)还能有不孝的吗?(如果)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上像看待自己一样,又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吗?(如果)看待弟弟、儿子与臣下像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就没有了。那么盗贼呢?(如果都)看待别人的家像自己的家一样,那谁还会去盗窃?看待别人像看待自己一样,谁还会去害人?所以盗贼也就没有了。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这样的事情)呢?(如果)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看待自己的家族一样,谁还会去侵犯别人?看待别人的封国就像自己的封国一样,谁还会去攻伐?所以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这样的事情)也就都没有了。”
回首来径
2019年全国卷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8年全国卷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的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年全国卷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年以来的作文题目,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础上进行了变革,呈现出彰显大国精神、关注社会发展、注重考生思维的基本特征,重在引导考生通过真实的人生体验来感受社会的发展进步。2019年的9道作文题再次发生变革,呈现出限制性和开放性相对平衡下的多元思维。命题注重作文的情景化和现场感。2020年语文命题紧扣时代脉搏,弘扬中国精神,引导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增长知识见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不出所料,全国将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试题,是语文命题的应有之义,选取中国抗疫行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和特定的视角提出写作任务,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参与全民抗疫的切身体验,深入思考在人民生命安全面临重大威胁的关键时刻,中国所作出的回答和取得的战略成果,从中发现和阐述中国抗疫行动所显示出来的制度优势、综合国力、文化底色,意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价值选择。
作文题“携手世界,共创未来”将学生带入全球抗疫的进程之中,引导学生从相互支持、团结合作入手,思考人类的危机应对之道,进而思考人类的发展未来,体会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前瞻性,感受青年在危机情境下的责任与担当,要求学生展现出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采,发出中国声音。
作文命题以高考评价体系为支撑,是高考助力新时代育人方式改革的有力举措。既考虑到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使用老教材参加新高考的实际,又对标新高考适应性测试的结构模式,保证了新老高考的平稳对接,助力新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试题坚持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内”的原则,便于学生发挥,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从而能够以平静而积极的心态作答,确保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高考平稳进行。
太多太多的苦难已化为我们巨大的精神财富,为我们继续前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忘不了唐山、汶川大地震,忘不了非典肆虐的非常时期,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用行动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互助精神。
风雷激荡,苦难和困难铸就了你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大河奔流,涵养了当代中青年海纳百川的恢弘气度;潮起潮落修炼了处变不惊共克时艰的非凡智慧。
灾疫教会了我们坚强、睿智,教会了我们勇敢、担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任重而道远,但我们毫不退缩,携手同一世界,美好共创未来!
审题立意
近年高考作文命题多指向较为宏大的时代命题,注重“青年立场”,引导青年把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紧密关联起来,以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和为国选材的高考任务,基于此,作文题所给材料仍以多则材料、多元材料呈现,虽然依然和情境设计、任务要求组合在一起,与师生的备考预期较为吻合。
从近几年高考和备考的大背景来看这道题。从作文题的命题方向和内容讲,它自然符合“一点四面”的基本原则,指向了现实和社会,引导考生关注中国与世界,思考现实与未来。近两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都是在“一点四面”的导向和范畴内进行命题,或者侧重“立德”,或者侧重“树人”,或者兼而有之。今年全国卷的作文题,是将传统和合思想和现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对接,倡导携手同行,互联互通,一个人可以激励一群人,一群人可以影响一个天的理念。
既有传统文化的“基因”,又有时代精神;既有含蓄深刻的意味,又有直抒胸臆的表达,考生以平时的的积蓄应对此篇作文基本能够“左右逢源”,任取所需,因而立意和论证都不难,而且“大有文章”可作。甚至“世界不是一座孤岛”的作文立意很多考生都练习过了。
作文材料共有四个自然段构成。第一自然段引用了先贤墨子的名言和英国诗人的诗句。关键信息是视人如视己,视他国如己国,“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是观念和理念的引导句。材料的二、三两个自然段是叙述事实,国际社会援助中国,中国援助他国。四句寄言能找到共同点。材料的第四段是写作任务提示,具体情境,写作者身份角色和文体要求,明确了演讲的主题是“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在2019年全国卷一要求考生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之后再写演讲稿,相信考生对该问题已经能把握好其适用性、现场感和对象感。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在场的不是中国的同学、老师,而是一个国际性的场合,需要特别注意视野和分寸问题。要对此了然于胸。
考生应洞察各个信息点间的联系。如材料内容和任务关系层面,应将写作目的与材料内容的关系打通,不可脱离材料内容或抛开任务泛泛而谈,同时还要与写作对象、规定文体特征打通融合,这是本次作文的难点。“携手同一世界”是个体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生活法则;不论是“世界不是孤岛”的休戚与共,还是“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都是即将走向社会的青年人应该深思、理解和认同的内容。而对“个体”“群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关系的梳理,又使考生必须将自己放入时代背景中去深思,也让自己投身到时代洪流中去砥砺,这是材料基于“立德树人”要求对青年人价值判断的限定和期待。
本题检验了考生能否基于理性思考与青年立场,对看似宏大的命题和道理有个性化的理解和思考。写好这篇作文,要求考生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高远的前瞻意识。在关键能力层面,材料内容虽为单则,但材料的层次划分和内容的梳理整合对考生理解、分析综合和表达应用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如对个体、群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关系的阐释和任务呈现的写作目的之间的关系搭建方面,考生要具备相应的关联思维,方能理顺众多信息点间的联系。
参考立意: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部分,是一个整体的一部分。所以当丧钟敲响的时候,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因为大家是一个整体,丧钟就是为你敲响的。这是在说个体不但与整体相连,也和组成整体的个体紧密相连,大家都是整体的一部分,要注意互帮互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物物相连,事事相连,国国相连。人人相连。个人在集体中通过与别人交往和竞争而成长;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贻人玫瑰,手有余香,助人方为助己;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想到自己也要想到别人。整个世界处在相互依存的共同体中,彼此利害与共,命运相连;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大势所趋。个体影响整体,个体与整体紧密相连,任何一个细小的个体,都可能影响败坏整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整体成全个体:良好的集体往往造就心智健康的人,学会依靠大家,依靠集体;失去了力量和源泉,孤军奋战没有出路。整体影响个体:倾巢之下,焉有完卵。从要有公民意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的角度:要有危机意识和悲悯情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最终害人害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无数的“我”汇成时代的洪流;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大河无水小河干,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才会更有尊严。
1、青山一道同云雨,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明月何曾是两乡,人类是休戚与共、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
2、千江有水共揽月,胸中无云便同天
3、中国青年与他人命运休戚与共,做众行者中的引路人
4、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成城
5、从个体走向群体,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6、携手同行,举国一体,世界一村
7、投身集体洪流,共建命运共同体
8、胸怀家国,放眼世界
9、唯有相融,命运共同
10、和合则两利、抗争则两败,和则兴、斗则亡
11、青年担当:汇聚萤火,便成星河
备考建议
习 总 书 记 指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这是对新时代青年提出的殷切期望。
青年是有梦想的群体,乐于追梦、勤于圆梦,将民族梦想和个人梦想结合起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成就个人梦想,是新时代青年应有的担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遵循 习 总 书 记 的谆谆教诲,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中国梦激扬我们的青春梦,将我们的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切实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担当。
1.继续关注社会,引导青年学生走出书斋关注火热的时代。将时事与个体感受有机融合,彰显宏大时代与贴近考生实际相结合,仍将是2021年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这样更能充分发挥高考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引导考生在体会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同时,感受大国风采、民族精神和时代品格,充分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时代的深刻关联,不断增强青年一代的荣誉感与责任感,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努力奋斗。作为新时代高中生,我们一定要走出书斋,走出“象牙塔”,去走向社会,走向实践,去关注时事,关注我们的新时代,真正从实践中、从现实中去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站在这样一个历史的时代的关口,青年学子没有理由不将自己置身于时代的浪潮,立志肩负起国家发展的使命,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2.注重感悟生活,为文与做人的有机结合,真生活者方有真感受。
2021年高考作文命题仍然会重视写作的源头,在实际生活里培养情感,畅谈人生体验。作文命题将会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让作文伴随着学生的生活。
作文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是高考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而有些高中生的作文中则看不到感悟生活的痕迹,相反却存在着伪情感化的现象。我们应当意识到,有了真情实感,文章才会产生动人心魄的力量,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文章不是无情物,要坚决做到说真实话语,叙真人真事,抒真挚情感的写作思路,反对伪情感、瞎做作、装幼稚的不良文风,努力让真实生活,真挚情感,真切思想的写作观念在心中安营扎寨。抒写真情实感,写自己切身体肤的经历。用心感悟,真情写作,作文先要做人,力求达到作文人格与真实人格的完美统一!
3.强化对高中生思维能力、学科能力的考查
《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一节中提到,“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我们有理由相信,2021年高考仍将会注重《课程标准》的考查,会更加注重对考生思维能力尤其是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作文命题也将会对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考查进一步强化。考生在写作时,要充分运用逻辑思维,来深入论证自己对某一思辨性命题的独特见解。高考作文命题毕竟继续促进考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注重对考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积极促进语文学科考试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履行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大职责。
下水作文
后浪自有万钧力,携手不惧路程遥
牛程
各国的青年朋友们:
大家好!
很荣幸能作为中国的青年代表参加这次论坛。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后浪自有万钧力,携手不惧路程遥》。
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但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我们有相异的文化风俗,却有着相同的青春。可以说,你我的发展就是社会的发展,你我的未来就是世界的未来。因此我倡议,各国青年应携手同行,助力社会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在短短十几年的成长路上,我想没有哪一年能像今年这样,让我们深刻意识到什么叫“人类命运共同体。”疫情初期,不少国家在中国最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让这个严酷的冬日充满了人道主义的温暖。待中国疫情遏制住后,世界疫情却在加速蔓延。“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中国马上分享抗疫经验、派遣医疗人员、捐赠必备物资,加倍回报世界各国。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没有哪个人能够独善其身。“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感动了全中国的这两句诗,不正是当下最真实的写照吗?世界的联系如此紧密,,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携手同行呢?
“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识,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聚。”剑桥大学之所以选了苏格拉底的这句名言作校训,就是因为它是一个有志青年应有的姿态。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文明富裕的时代,就有责任让世界走向更美好的未来。虽然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但我们绝不能忽视前行路上的荆棘:全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局部冲突加剧。而这些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你我凝聚共识,戮力同心。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我认为,我们这代青年人的使命,就是“团结”与“发展”。中国提倡“一带一路”,是因为我们深切明白何谓“众行者远”。各国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共谋发展。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合作能聚集巨大的力量,分离只会带来伤害和凋零。而世界能否实现合作共赢,关键在青年。因为我们未来的样子,就是未来世界的样子。
谁不愿意未来的世界是一片芬芳呢?中国文化称青年为“后浪”,只要每朵后浪肩并肩、手挽手,必将形成磅礴的潮流,将世界推向更美的远方。“道不远行,人无异国”。各位青年朋友,让我们携起手来吧!有彼此同行,就不怕道阻且长!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