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实战升格3---不作材料展,高分在分析 在写作议论文时,有些同学往往喜欢堆砌材料,虽然事例很多,但却没有层次,不见思想,只是用简单列举代替分析议论,难以取得高分。古人云“千古文章意为高”,思想的高度,就是写作的高度。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规定的第一条就是“深刻”。所谓深刻,就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也就是能揭示观点的现实意义,预测未来的方向、后果、发展趋势。议论文写作,应当学会向“深刻”要分数,而那种观点加事例的议论文无法实现“深刻”,也无法获得高分。 【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同学自暴自弃,老师与他谈心。 水能流向天空吗?老师问。 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规律,水怎么可能流向高处、流向天空呢?学生回答。 水不能流向天空,哪天空的雨是怎么来的呢?天空的雨,就是地上流向天空的水。当然,水不能直接流向天空,但当水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形态,成为一种气态,它就能袅袅地“流”向天空,成为天上的雨水。老师说。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和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思路点拨: 本题为材料作文,理解材料的含义是做好作文的关键。材料为一段对话,学生自暴自弃,老师开导,学生顿悟。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可以有不同的立意。一是从老师的角度考虑,老师见学生自暴自弃,便与学生谈心,这是责任心的表现。他与学生谈心,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用自然现象启发学生,循循善诱,善于引导。二是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他的自暴自弃行为要不得,但他听了老师的话“顿悟”,从善如流,不固执己见,这样的精神同样值得肯定。三是从师生谈话内容上考虑,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规律,不可违背,但是水改变自己的形态,变成气态,它就能袅袅地“流”向天空。老师的这段谈话颇有哲理,从这里我们可以生出许多联想,如尊重规律、利用规律;改变自己、提升自我等。 【初稿呈现】 一切皆有可能 如果有人问你:“水能流向天空吗?”你一定会说,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规律,水怎么可能流向高处、流向天空呢?其实,水是能够流向天空的,当它改变自己的形态,成为气体的时候,它就能袅袅地“流”向天空,成为自由飘荡的云。凡事不可过早下断言,一切皆有可能。 记得柳永吧。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终于过关,却又因那“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牢骚,被皇上轻轻一句话就取消了录取资格:“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无奈,只能扎到市民堆里去“奉旨填词”。市井这块沃土堆拥着他,他像田禾见了水肥一样拼命地疯长,淋漓酣畅地发挥着自己的才华,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市民作家。 记得史铁生吧。他要当运动健将,要当长跑冠军,可命运却剥夺了他站立的权力。他坐在轮椅上静静地思考,终于感悟到生命的真谛,对着地坛,他用一颗翻滚着热血的心发誓:“我要活下去。”太阳重新君临他的头顶,没有了双腿,他用手“走”出了绚丽的人生;不能奔跑在绿野上,他放飞梦想与希望,让智慧替他驰骋于文学的蓝天。 知道孟非吧。高考数理化三科总成绩不足100分,想插班复读而没有学校愿意接受。无奈之下他选择函授,一边在电视台当接待员,一边听课。他不放过任何与记者接触的机会,努力学习记者业务,从小新闻写起,直到感动电视台领导,让他出去跑新闻,当节目主持人。就这样,孟非由一个落榜生一步步走向了人生的巅峰。 还是来说说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吧。由于家庭贫困,莫言小学没有毕业就辍学了,他一边放牛一边四处找书读,读遍了几个村子能够找到的所有的书。有时人家有书不肯借给他,他就帮人家推磨,以工换书。书读多了,经历多了,他就写,从地方到部队,再从部队到地方,他认真思考,勤奋写作,终于登上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奖坛。 无论是柳永还是史铁生,无论是孟非还是莫言,他们当初都没有想到过后来所取得的成就,但他们事实上都从低谷登上了巅峰。 也许现在的你是一株小草,但一切皆有可能的自信会助你长成苍天大树;也许现在的你是一朵无名的花儿,但一切皆有可能的付出会助你将来艳压群芳。朋友,一切皆有可能,我辈当努力。 望闻问切: 文章按照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先从自然现象引出“一切皆有可能”的中心论点,然后举古今典型事例加以证明,最后简要归结,回扣中心论点。主要问题是论证层次和论证方法的单一。从论证层次上看,中心论点提出之后列举四个人物的事例,没有角度上的区别,也没有层次上的推进,本论部分的四个段落实际上是同义叠加。从论证方法上看,四段文字叙述四个事例,虽然都能围绕中心论点,但同属事实论证。这就如同请客吃饭,虽然菜肴丰富,品种多样,但只有一种烧法,难免要让客人倒胃。 总之,这是一篇观点加事例的典型例文,由于作者忙于堆砌材料,展示论据,而忽视了分析和议论,论据丰富,思想单薄,难以获得“深刻”的等级分。 【升格展示】 一切皆有可能 如果有人问你:“水能流向天空吗?”你一定会说,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规律,水怎么可能流向高处、流向天空呢?其实,水是能够流向天空的,当它改变自己的形态,成为气体的时候,它就能袅袅地“流”向天空,成为自由飘荡的云。人生不也这样吗,不要以为自己没有升腾之日,一切皆有可能。 记得柳永吧。“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皇上轻轻一句话让他再一次名落孙山,他无奈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奉旨填词”,可没想到他却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市民作家。柳永对于词的贡献,正像牛顿和爱因斯坦对于物理的贡献,那是里程碑式的。 记得史铁生吧。他要当运动健将,要当长跑冠军,可命运却剥夺了他站立的权利。他坐在轮椅上静静地思考,没有了双腿,他用手“走”出了绚丽的人生;不能奔跑在绿野上,他放飞梦想与希望,让智慧替他驰骋于文学的蓝天。 记得莫言吧。家庭贫困,小学没有毕业即辍学,他一边放牛一边四处找书读,读遍了几个村子能够找到的所有的书。他贪婪地阅读,勤奋地写作,数十年如一日,终于登上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奖坛。 一粒沙子偶然进入蚌中,想不到成为温润赛玉的珍珠;一粒种子偶然遗落在石缝间,想不到长成黄山上气势如虹的迎客松;一滴水偶然被阳光蒸发,想不到成为自由飘动的云。一切都有可能,世间充满偶然。“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是偶然;“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偶然;“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样是偶然。偶然充满魅力,偶然创造神奇! 既然一切都有可能,那我们就等天上掉馅饼吧! 不!一切都有可能,一切也都可能是泡影。恩格斯说:“所谓偶然的东西,是一种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偶然进入蚌中的沙,若拒绝磨砺,不会成为温润赛玉的珍珠;偶然遗于石缝的种子,若无韧如磐石之志,不会长成黄山上气势如虹的迎客松;偶然被蒸发的水,若惧怕颠簸,也不会成为自由飘荡的云。没有“踏破铁鞋”的痛苦,哪能体验到“全不费功夫”的快乐?没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艰辛,又岂能有“蓦然回首”的惊喜? 也许现在的你是一株小草,但一切皆有可能的自信会助你长成苍天大树;也许现在的你是一朵无名的花儿,但一切皆有可能的付出会助你将来艳压群芳。朋友,一切皆有可能,我辈当努力。 与牛顿、爱因斯坦相类比,指出其里程碑意义,叙述中有议论。 去掉孟非的事例,压缩史铁生和莫言的叙述性文字,为深入论证留下足够篇幅。 运用类比论证和引用论证,开启又一层次的论证,丰富了文章内容。 引入错误观点,引发论证的继续深入。 正面回答疑问,从反面补证中心论点;或引用名言,或引类取譬,或排比,或反问,论证有力且有气势。 升格评析 这是一篇相当成功的议论性散文,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文章保留了原文的中心论点和主要事实论据,但比原文丰富深刻得多。其成功得力于两点:一是增加论证层次,二是增加论证方法。从论证层次上看,本论部分先通过事实论证和类比论证直接论证中心论点“一切皆有可能”,然后再批评等待天上掉馅饼的错误思想,指出“一切都有可能,一切也都可能是泡影”,使议论有了层次上的深入。从论证方法上看,第二、三、四段为事实论证,第五段先以沙子、种子和水滴为喻,进行类比论证,然后再引用诗句,第七段引用恩格斯的名言,再进行论据进行因果分析。因为运用了事实论证、类比论证、引用论证、因果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文章显得既深刻丰富而又饶有趣味。 【运用心得】 读完本版后,你对议论文写作有什么心得呢?写在下面的笔记区,并与你的同伴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