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高考语文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例谈

时间:2020-06-10  来源:博客  作者:未知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例谈 
王生

  班级也是一个社会组织,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质文化。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和具体体现,属于校园亚文化和隐性文化(指隐含在学生意识中共有的心理倾向或情绪反应方式)的性质,在建设校园文化的同时也应该关注班级的文化建设。在抓好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的前提下,更应突出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一种观念文化,包括价值取向、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等多种文化内容。教育实践中,引发笔者深深思考的一个问题是:目前的高中生,随着个性的不断发展和升学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剧,在他们的班级群体里普遍存在着一种“惟我中心”、自私自利和相互妒嫉、冷漠排斥的心态,缺少班集体应有的温暖和相互“包容”的情怀,既无法为学生的愉悦学习生活构筑起安全的心理屏障,也难以正确处理好集体情感和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为解决这个问题,在班级建设中,我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突出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效果很好。

  第一,通过制定“班歌”,形成班级的主流精神导向,使学生产生对班级文化价值的认同和归属感。现在,学校很少有自己的“校歌”,即便制定了“校歌”,也是学校整体文化的象征。相比之下,“班歌”的精神指向更具体、更有针对性。开学初,通过公开征集,我班同学集体创作了“班歌”——《SunShine》,并自行谱曲,在每次大型集会(如班会、学校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等)时演唱,伴随那激昂歌词的飞扬——“当我孤单失落无助徘徊的时候,总会有那四十四双温暖的手支撑着我一起走……我将你的心与我的心串成一个圆,就算身处黑暗间勇气还在身边……我们共同迈进理想的世界,体验漫步云端的感觉……”。学生们体验到了精神家园的温暖,他们的爱班情结在不知不觉中孕育、发展和升腾起来,友爱互助、和谐竞争逐渐成为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追求,并逐步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班歌”使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亲切而不亲昵,和谐而不暧昧,奋进而不卑劣;“班歌”为学生们快速、顺利地度过初、高中的“精神衔接期”搭建了一个稳健的平台;“班歌”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她在时时地浸润、感染着每位学生;“班歌”筑就了班级特有的精神氛围和浓郁的文化底蕴……我们对学生的教育要善于适时捕捉可转化的契机,从教育的“盲区”和“症结”入手,充分挖掘、利用学生的“兴奋点”,实施“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实现学生的自主转化,这样的教育效果要较那些简单生硬的“外灌”和“空喊”式的说教好得多。

  第二,借助彰显个性文化的契机,形成了班级独特的“宽容”性精神氛围。“包容”是班级精神文化的重要品质,是医治学生间排斥、对立的良药。为此,我利用班级学生多才多艺和思想活跃的特点,举办了“才艺展示”和“自由论坛”两项活动,借以濡化学生的“宽容”品质。“才艺展示栏”定期展出同学们各自的才艺成就(每人机会均等);“自由讲坛”利用每周三下午一个小时的时间,让学生们自由发挥、畅谈自己不同的观点。同学们参与的热情非常高,现在这两项活动都已成为了班级约定俗成的必修课,成为了学生们心灵沟通的驿站。在自由的融通中,学生们“宽容他人”的心态和品质逐渐得以萌生……班级不仅是获取知识的场所,也是学生们释放心情的场所,一个充满温情、没有拘束和戒备感的班级是学生们学习、休憩的优良港湾。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尊重多种不同的学生文化,不要轻易地改变学生的特有文化;要创造机会和条件,在认同班集体精神文化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学生个性文化的自由张扬,并使所有学生都能从中形成“接纳”、“宽容”其他不同思想和人格的胸襟气度。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版权说明:正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