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高考语文

高考作文:国家兴盛,“诗家”幸哉?不幸哉?

时间:2020-05-31  来源:博客  作者:未知

高考作文:国家兴盛,“诗家”幸哉?不幸哉?
国家兴盛,“诗家”幸哉?不幸哉?

张俊梅

张俊梅,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从教25年,曾多次获市高考教学质量优胜奖,文字爱好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江西上饶二模)
清代学者赵翼曾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意思是说,国家不幸,社会动荡,这对文人而言是幸事,因为这样更能创作出优秀甚至伟大的作品。
但也有人认为未必如此,应是“国家繁盛诗人幸”,如大唐盛世,产生的优秀诗人和伟大作品也灿若星辰。
如果《人民日报》要举办“文学与时代”的征文比赛,请你写一篇文章参赛。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发表你的看法,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自拟标题,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高考作文:国家兴盛,“诗家”幸哉?不幸哉?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
人文底蕴:人文情怀、人文积淀、审美情趣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 
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作文给出一组相对的材料:有人认为,国家不幸,社会动荡,使文人更能创作出优秀甚至伟大的作品;也有人认为“国家繁盛诗人幸”。考生须认真辨析国家之幸与不幸,与文人创作优秀作品之间的关系,深入思考“文学与时代”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到有针对性,并有一定创见。 

2.典型任务的限制。题目要求为《人民日报》要举办的“文学与时代”征文比赛”写一篇文章,这里包含两个任务:首先,考生的写作对象是广大读者,要有读者意识;再者,考生要阐释的是双概念之间的关系。考生要结合材料内容发表看法,阐发国家与诗家二者之间的关系。发表“看法”,体现“认识与思考”,限定文体为议论文。

3.价值判断的限制。本材料隐含的价值观是:文人要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离不开对所处时代与社会生活的高度参与,或弘扬正气如孟子、文天祥;或忧国忧民如屈原、杜甫;或抨击时弊如白居易、鲁迅;或盛赞美好生活如李白、王维等。我们要能够通过辨析国家与诗家二者之间的关系,引导青少年阅读真正好的作品,理解文人的家国情怀与理想抱负,从而涵养自己,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开放性

1.选取立意角度是自由的。考生可以从材料所给两种观点中任选其一,也可以从辩证思维的角度综合立意,题目给了考生展示自己的较大空间。

2.联想和思考是自由的。基于材料的内容和文章的立意,考生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跨越不同的时代,写诗家之幸与不幸与国家以及时代的关系,可选事例很多。考生可自由选材,但要写自己擅长的内容,做到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

【解题】

这是一道双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词“国家”“诗家”“幸”与“不幸”等关键词来分析。要运用理性思维,深入辨析二者的关系,选定主题,完成写作任务。题目对考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考生需要能够放开视野,具体分析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有与时代紧密结合的特点。

要善于总结学过的素材,发现优秀文人的共性,剖析他们的成长、创作与时代的关系,把握文人自我精神塑造对于优秀文学作品产生的决定作用,明确时代对文人精神的影响作用不可忽视。能辩证分析,提出创见者为上乘。行文时要有条理性、深刻性,尽可能展开横向、纵向对比,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国家不幸诗家幸。
2.国家繁盛诗人幸。
3.生逢盛世,文学之幸。
4.任何时代都能产生伟大的作品。
……

偏题立意:

1.苦难是一所最好的大学。(题目要求阐释“文学和时代”的关系,这里将双概念变成了单概念,丢了“文学”)
2.文学的盛世。(审题不准,忽略对文学与时代二者关系的分析)
3.欲为文学大家,必生于乱世。(观点太绝对,立不住脚)
4.文人、国家。(观点不明)
5.鲁迅的文学创作之路。(鲁迅只可以作为“文学与时代”“国家与诗家”关系的例子存在,若以此作为核心内容,是立意偏跑)
6.潦倒的文人杜甫。(同上)
……

【范文展示】
文学歧长路,时代泽芳华

一考生

无论是赵翼所言“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还是他人所讲“国家繁荣诗人幸”,都表明了时代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所以,我认为:文学歧长路,时代泽芳华。无论是盛世还是衰世,文学总可自踏一路繁花。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是李太白笔下气吞山河的盛唐气象;“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这是杜子美在《兵车行》中对国破家亡的晚唐的由衷慨叹。毋庸置疑的是,他们二者都在文学创作中取得瞩目的成就。然而,在近乎相同的时代条件下,李白的豪情浪漫、杜甫的沉郁顿挫都彰显了无法湮灭的文学光辉。

所以,仍是那句:文学歧长路,时代泽芳华。

文学的繁荣并不由时代的盛衰决定,时代影响的唯有文学的风格与特性。因此,文学始终在长路上前行,时代便独加以润泽。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借时代变迁与文化存留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时代与文学在一个庭院里厮磨,所存留的无非是至甘于至苦之言”。的确,时代的不幸映射至文学上便同一杯苦茗,时代的幸折射至文学上则似一口甘汁。二者无论有何等差异,终可以品出一番沁人心脾的时代余味。

文学家所创作的文学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可折射出世象万千。

新中国伊始,农民文学成为时代特征,赵树理的《黄土扎根》彰显了社会主义建设时的一派欣欣向荣。文革时期,尽管整个社会呈现百废待兴的局面,文学创作始终生生不息,管成笔下的《回首往来》深刻阐述了对民主法治的渴望。时至今日,改革开发走过了四十多个年头,新时代的中国凯歌已经奏响,文学创作仍然向前发展。青年作家刘本华创作的《中国新世纪》成为畅销书籍并斩获多项大奖,文联主席徐骏用几首现代诗歌概括了中国所取得的世界成就。这些无不在说明着:时代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时代兴衰有时,文学高昂低沉有别。

见时代之兴衰兮,美文学之未央。我相信,文学自会踏一条千里长路,时代终会回以润泽万分。

【点评】

文章视野开阔,认识问题深刻,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对李白和余秋雨等人的名句引用,使文章增色不少,也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文化积淀。

【范文展示二 】
在苦难中开出诗的花朵

一考生

你可知,诗词之美美在何处?美在它生于苦难的土壤,却在诗人的创作下,长成一朵诗词之花,香远益清,芬芳了历朝历代,也芬芳了诗词之花园。

正如清代学者赵翼所言:“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诸如此类之事,何可胜道也哉!

君可见,南唐后主李煜在经历了人间的浮沉、国家的兴亡后,创作出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名句。诗将抽象的“愁”具体化、形象化。妙哉!妙哉!

君可见,一代才女李清照在经历丧夫之痛后,创作出了“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千古名句,以直白重复的手法写出了愁之深、愁之苦。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更是直接抒发愁之初。再看,“又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将愁化作有重量的事物,别出心裁。她在生活的苦难中,将诗词之花扎根下去。待他日回首,春满园。善哉!善哉!

君可见,爱民诗人杜甫在经历宦海浮沉后,创作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这是何等的爱民思想。杜甫之苦,何可胜道也哉!

可如果他们没有经历人生的苦难,又会如何?

南唐多了一份安宁,却少了诗歌的花朵。李煜夜里不再愁苦,或许会寻欢作乐,那么他还会是诗人吗?

杜甫若仕途顺达,在他当上高官后,还会这般忧国忧民吗?

毛泽东曾言:“人间正道是沧桑。”以沧桑为肥,培育诗歌的花朵。不仅有忘忧花,亦有迎春花。

正如,罗曼·罗兰曾言:“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苏轼便是如此。

在遭遇乌台诗案后,他并没有一振不起,而是更加超脱、更加向上。

大雨滂沱时,他一人仰天长啸,对着老天爷喊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他对苦难的态度,可赞!

苍颜白发时,苏轼仍意气风发,自信地说道:“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这是他对无情岁月的态度,可敬!


待他日回首,春满园。
 
【点评】

文章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形象有诗意的语言表达“在苦难中开出诗的花朵”,给人深刻印象,感染力强。

选材经典,从李煜到李清照再到杜甫,充分表明自己的观点。丰富的内容,给人事实胜于雄辩之感。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版权说明:正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