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国家线”)。从国家线的整体情况看,分数线还是比较稳定的,一些重点支持的门类,如工学、理学、医学,国家线较去年有所下降。从学校学科的角度,会有更充足的考生参加差额复试,有利于学科(专业)积极探索和丰富复试考核内容,积累对考生的全面考核和综合评价的经验,从而提升人才选拔的质量;从考生角度来讲,今年的国家线,有利于鼓励更多的考生投身国家战略发展急需领域。但是,最终能否录取,关键还要看考生的综合表现,要防止“只要进入学科(专业)复试就一定可以被录取”的心理。考生应积极关注报考单位的复试规则条件等信息,认真准备复试,努力在复试中发挥出良好状态,争取最好成绩。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但仍面临国内本土病例散发和境外病例输入的双重风险。近日教育部就现阶段如何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举措,既是对研究生培养单位育人能力的一次考验,同时也为研究生招生复试选拔工作能力和水平提升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序列的顶端,承担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对实现国家战略、支撑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研究生招生是研究生教育的第一环节,既与研究生教育规模、结构紧密相关,又深刻影响到后续培养环节,在研究生教育中处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位置,广受关注。多年来我国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不断完善,形成了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脱颖而出的考试招生工作体系。其中强化复试始终是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 疫情之下,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在做好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部署中,明确招生单位要因地因校制宜,自主确定复试办法,给予了招生单位充分的信任,有利于激发招生单位的办学活力。作为复试工作的组织管理主体,招生单位可以以此为契机,依据学科(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积极探索针对全面考核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利用所学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专业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领域从事学术与应用研究的潜力等选拔标准,合理选择灵活多样的复试方式,并结合各种复试方式的特点,科学设计复试考核内容,比如增加非标准答案的能力测试题目等。同时就如何将考生初试成绩、高校考核复试成绩、本专科阶段学业成绩和表现、与报考专业有关的在职工作经历等因素纳入综合评价范围,提出可以操作的方案。探索形成适合各自学校、学科(专业)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养需要的多元化、多维度的综合评价、择优录取体系。 疫情之下,研究生培养单位更要注重保障考试安全,保证考试公平,提高复试工作的管理水平和应急能力。结合疫情防控要求,严格落实教育部建立“一平台”“两识别”“三随机”等工作机制的要求,突出做好复试政策公开公示、政策咨询服务、复试工作人员培训和复试模拟测试演练等工作,综合考虑各种考生疫情下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和所在地区位置、网络环境条件等复杂因素,慎之又慎、细之又细地制定复试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理预案。尽最大努力为考生提供能表现发挥个人实际水平能力的各种制度和条件支撑,确保复试工作科学、规范、公平、公正。 对于希望申请调剂的考生,虽然教育部明确5月20日左右开通“全国硕士生调剂服务系统”,但是很多高校此前就会发布预调剂的信息,并预先征集考生调剂志愿信息。相关考生可以及时关注有关高校发布的此类信息,提前做好准备。 作者 吴小林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人才选拔与评价委员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