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高考语文

每日悦读:因为心有所向,才无所迷乱

时间:2020-04-15  来源:博客  作者:未知

每日悦读:因为心有所向,才无所迷乱
因为心有所向,才无所迷乱
 
马德
 
【导读:看清楚自己比看清楚别人重要,知道自己要什么比什么都要重要。这样既混迹于凡尘俗世,又卓然于他人之外,便是逍遥的一个人了。】

一个被信仰照彻心底的人,性情是温和的。与此相反,在经常发脾气的人身上,非但不会看到他的信仰,连教养也无从谈起。因为,脾气背后连着情绪。说到底,管控情绪的,是你读过的书,是你受过的教育,是你有过的经历,以及,曾被谁熏陶或耳濡目染过。

底蕴越深厚的人,越不易看到波澜。

无能者,脾气难免就会大。脾气,有效地掩盖了他的无能,却也渲染着无能。在亢奋的情绪里,他们找到了自我,也进一步失去着自我。人没一点脾气是不合适的,而完全活在脾气里,更不合适。也因此,绝不能把生活交给这样一个人,他鸡飞狗跳的,你必然也只会一地鸡毛。

那些有巨大成就的人,活到最后越活越谦恭。他们身在人生高处,却从不居高临下。他们的最大不同,就是智慧而清醒。也就是说,他们很少去臧否他人,却始终对自身怀有一种愧怍感,常念叨的一句话是:在这件事上,我或许还不如他呢。这是自我发现的能力,也是自省的能力。
 
尼采说,一个人如果知道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尼采的话,换成周敦颐的意思是,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所以,活成一朵莲多么重要。你知道要什么,知道活的意义在哪里,就不会被无谓的人和事物纠缠和侵扰。

因为心有所向,才无所迷乱。

所谓忍受,其实是超然于物外,是轻巧的剥离,是世界纷纷扰扰,不染一尘埃。活到这个份上,差不多就有了仙风道骨,有了鹤仪童颜。所谓没有了烦恼,就是不再自寻烦恼。谁都不是事的时候,自己这里也就没了事。

看清楚自己比看清楚别人重要,知道自己要什么比什么都要重要。这样既混迹于凡尘俗世,又卓然于他人之外,便是逍遥的一个人了。
 
【外一篇】
在懂的人那里,知音般深陷

马德

有时候,介入一件事,就很可能介入一种麻烦。

在这件事上,你出了不少力,费了不少心思,结果非但没人领情,还可能遭人白眼,非但不会赢得什么,反而还失去不少。你所痛心的,不是吃不消气不过,而是这一切原本犯不上。

也就是说,你完全可以置身事外,活到老奸巨猾。

这个世界,有多少人,事中旁观,事后殷勤,就可混得八面玲珑。然而你没有,你一片赤诚投入进去,到头来却无人喝彩。无人喝彩也就罢了,还要自领其咎,自得其苦。初始,你恨别人没眼力,后来是恨自己没出息:你像批判一个傻瓜一样,用后悔一遍遍抽打自己的冒失和鲁莽。

更绝望的是,亏吃得太多,一腔挚诚也差不多被逼到绝境。

其实,大可不必拿结果来拷问动机,也不必以得失去回望初心。这样,只会使自己陷入到痛苦之中,不能自拔。

你是一个做事的人,去做就是了。这个世界上,只有做事的人,才希望别人能懂自己。混事的人,只需懂别人就行。前者时时殚精竭虑,后者处处察言观色。因为,前者在琢磨事,后者在琢磨人。在一个心机高于动机的世界里,琢磨事的的确难干过琢磨人的,常常看到的情形是,耍嘴皮子混出了风光,动心眼的站到了高处。这也就解释了,历史上那么多开疆拓土的功臣被砍了头,而阿谀逢迎的奸臣们却可以逍遥自在春风得意。

不是皇帝不懂你,而是谁让皇帝舒服皇帝才去懂谁。

所以,你要的懂,只会在另一个做事的人那里;你要的共鸣,只会在曾经共鸣过的人身上。一句话,懂你的人自会懂,不懂的人不必求。常常是,在好多懂你的人那里一笑而过,却要在几个不懂的人那里纠缠太久。

你忘了告诉自己,还是懂你的人多。

不是每一次付出,都会有回报。不是每一次倾情,都会有回音。合适的做法是,在不懂你的人那里一笑而过,在懂你的人那里知音般深陷。

不要有那么多不甘心。出来混,你会遇上好人,也总得碰到狼心狗肺的家伙。唯此,你才能看明白生活,才能看清楚人心。

一转身,从所有白眼狼那里走掉吧。而且要转得华丽决绝,以彻底丢下那些自私狭隘和忘恩负义,就像你一耸肩,抖落一身寒凉的雪。

——就这么潇洒,也必须这么潇洒。这是一种得体的放开,也是一种无声的对抗。

这才是成熟,这才是有自知之明。真正的自知之明,其实就是不再需要别人去懂得自己。因为,在一个很好地弄懂得了全世界的人那里,一切已然多余。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版权说明:正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