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时间:2020-03-23  来源:博客  作者:未知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从高考命题情况来看,一切用以增强诗歌表达效果的方法都在考查之列。
 
高考试题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词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四大部分的内容。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命题涉及最多的内容。有单独考查的,也有结合形象、语言和思想感情来考查的。因此,它应该是我们复习的重点。
 
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此类试题所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泛泛而谈。
 
[知识储备] 
 
掌握古诗歌中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提高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
 
修辞
 作用
 示例
 
比喻
 描绘意象更加形象生动,体现意象的情态特征。
 李白《清溪行》:“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
 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借代
 借用相关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形象、含蓄。
 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双关
 双关的使用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能加深寓意,给人深刻印象。
 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常见设问方式]
 
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作用。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某一句的妙处。
 
3.诗中某句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试简析它的艺术效果。
 
[例一] (2013•安徽高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注]《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 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自主尝试]                                                                                                                                                                                                                                                                                                                                                                                                                                                                                                                                                                                         
 
 [解析] 这两首诗都是借景抒情诗,诗人的情感寄寓在诗歌描写的意象中。
 
韦诗写诗人秋夜独宿,观赏到皎洁明月、霜风动竹、惊栖之鸟等景象。首句描写山中明月的皎洁明亮,以烛比喻月,生动形象地写出恬静的月色,宛如点燃的夜烛一般。明月悦目,犹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让人有一种淡淡的孤独。
 
赵诗则描写了残烛、秋雨、深竹、惊鸟、寒枝等景色。首句“侵残烛”的应是“月”,写月照残烛,作者没有直接写月,而是以“月晕”替代月,联想到古人有“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说法,可以看出作者使用“晕”代月,还预示着天气的变化,自然而然地引出下句的“雨声在深竹”。作者还把“晕”配以“冷”,“烛”配以“残”来修饰,突出了月夜寒意侵人,残烛独照,表现出人物孤独中更加凄冷。
 
[参考答案] 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
 
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解题方略]
 
步骤一: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步骤二: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
 
步骤三: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如对形象塑造、意境营造、情感主旨表达的作用)。
 
 [应用体验]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别范南伯
 
[宋]杨炎正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注] 刬(chn)地:依旧,还是。南徐:今江苏镇江。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词的上阕是如何抒写离别之情的。(4分)
 
答:                                                                                                                                                                                                                                                                                                                                                                                                                                            
 
参考答案: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以绵绵春雨和滔滔江水比喻离愁之深远。写弱柳留船,赋予柳枝以人的情感,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挚感情。
 
基本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在古代诗歌中重点考查描写、抒情两类,并且描写和抒情的技巧与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
 
[知识储备] 
 
了解两种常考的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
 方法
 作用
 
描写
 讲究角度
 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
 
讲究方式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讲究技巧
 正侧面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等
 
抒情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寓情于景
 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
 
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常见设问方式]
 
1.某诗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2.某诗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
 
3.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词)是怎样表达作者情感的。
 
4.诗(词)中的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试作简要分析。
 
[例二] (2013•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 鸪 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
 
[注] 劳劳:遥远。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自主尝试]                                                                                                                                                                                                                                                                                                                                                                                                                                                                                                                                                                                         
 
[解析] 这是一首借景写客中思念家乡、怀念故国的小令。
 
上片侧重写景,景中含情。起句“楼上谁将玉笛吹”让人联想到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写作者因笛声撩人心魄而引起思乡之情,奠定了深沉的思念故乡的感情基调。
 
次句“山前水阔暝云低”,写因故乡之思,继而眺望故乡,然而却是春水茫茫,暮云低垂,给人一种压抑、低沉的感觉,使作者心情变得黯淡。
 
三、四句继续写眼前所见之景。燕子觅食、筑巢,而自己却流落、飘零千里之外,有如断梗漂萍,随波逐浪。雨打过后变得稀疏的梨花,更是寄托了自己孤寂无依之情。燕子远飞、雨中梨花使作者思乡之情、孤苦之愁,油然而生。
 
上片侧重写眼前之景,景中含情,不言愁而愁自现。
 
[参考答案] 词的开头,玉笛声引起作者的思乡之情。春水茫茫,暮云低垂,使作者心情变得黯淡。看到远飞燕子觅食、筑巢,作者不禁想起自己飘零千里之外;看到雨打过后稀疏的梨花,作者感到自己孤寂无依。燕子远飞、雨中梨花使作者思乡之情,孤苦之愁,油然而生。
 
[解题方略]
 
步骤一:明方式,指出诗歌所运用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及特点;
 
步骤二:释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表达方式是如何运用的;
 
步骤三:析作用,简析该表达方式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应用体验]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这首诗突出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临水的村庄、掩着的柴门、疏疏落落的篱笆、碧波粼粼的溪水、飘荡的小船、奔走的儿童这样一幅宁静优美的水乡风景画,(2分)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和闲适舒坦的心情。(2分)
 
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它的含义有广狭之分。广义上的含义等同于表达技巧,而高考通常在狭义方面使用它,主要包括:联想、想象、象征、衬托、用典、对比、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抑扬结合、以小见大等。
 
 [知识储备] 
 
常考的几种表现手法:
 
手法
 解说
 示例
 
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塑造成一个典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衬托
 衬托分正衬与反衬两种。它可以使被陪衬事物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鲜明。考试常考的是反衬,如用乐景反衬哀情,用动反衬静,用虚反衬实等。
 江上雪,独立钓渔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李纲《望江南》)
 
托物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对比
 相互比较两种事物使形象更鲜明,烘托映衬更突出,揭示主旨更深刻,使人感受深切。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杨巨源《城东早春》)
 
 
[常见设问方式]
 
1.这首诗(词)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试分析“×××××”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
 
3.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诗句进行赏析。
 
4.试分析本诗使用的表现手法。
 
5.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诗人的情感的?
 
[例三] (2013•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 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自主尝试]                                                                                                                                                                                                                                                                                                                                                                                                                                                                                                                                                                                        
 
[解析] 这是一首借物咏怀的诗。借写梅花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惆怅和思念之情。
 
首联写“江头几树梅”令人惆怅,让诗人在梅花树下久久徘徊。作者借助感情的渲染,引出抒写的对象,并寄托诗人的怅惘之情。
 
颔联未涉及对梅花色香的直接描写,以“雪压”“月明”状写梅花开放的寒冷环境,用环境艰苦烘托梅花傲霜雪,不惧严寒的高洁品质。
 
颈联用“相思应恨”,注重感情的直接表达和渲染,抒发了诗人孤独寂寞,相思之苦。
 
尾联写“日落寒鸦起”,描写了环境的凄凉,烘托梅花的精神品质;“独自回”抒写了作者孤独寂寞、内心惆怅和若有所失的心情,对表现梅花的精神起到了渲染的作用。
 
[参考答案] 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解题方略]
 
步骤一: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步骤二:结合诗句说明诗中是如何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
 
步骤三: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应用体验]
 
3.(2014•湖南郴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 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和好友,第二年春天,他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游秦,此处指游长安。
 
前三联诗人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虚实结合和对比(或反衬)。一、二两联实写诗人独自游长安,第三联想象东都洛阳朋友们踏春欢聚“尽兴”赏景,一虚一实,以虚衬实,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以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第二联写长安上林苑里的“花发”与“叶新”,以乐景衬哀情,亦可)(答出两种方法并分析得满分)
 
古诗词的结构即诗词的行文脉络以及情感内容的起伏变化。具体来说,就是一首诗词是如何开头、展开、变换、衔接、结尾的。
 
[知识储备] 
 
结构方面的技巧主要有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首尾呼应等,鉴赏诗词中的结构技巧往往提问思路特征或是考查关键诗句的作用。
 
掌握几种常见的结构技巧:
 
1.卒章显志。
 
在诗歌的结尾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点明志向、诗歌的主旨。
 
2.以景结情。
 
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3.以小见大。
 
指以小景传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常见设问方式]
 
1.分析诗歌在结构方面的技巧。
 
2.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分析。
 
3.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4.这首诗结尾一句运用了什么技巧?请简要分析。
 
[例四] (2011•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 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解析] “春日忆李白”题目表明,这是一首思念、怀想友人之作。怀念对象是李白。
 
首联概括赞美李白的诗,没人能比得上,豪放飘逸、超凡脱俗。表达作者对李白由衷的钦佩。颔联具体评价李白的诗风:“清新”“俊逸”。颈联写景融情,诗人身居“渭北”,李白地处“江东”;“春天树”给人深茂之感,“日暮云”给人郁积之感。虚实结合,于平实景物中融会着对李白深深的思念、怀想之情。尾联抒发相聚的愿望,“何时”“重与”把作者渴望早日与朋友相见、重聚、切磋诗艺的愿望表达出来。
 
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过渡,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乳交融。
 
[参考答案] 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解题方略]
 
第一步:指明行文构思的技巧;
 
第二步:阐述内容的转换,景情的关联;
 
第三步:概述这种结构技巧的效果,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应用体验]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 湘 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 杜审言:唐代诗人,唐中宗时曾被贬到极为偏远的降州。这首诗是他被贬的途中所作。
 
简析“独怜京国人南窜”在整首诗中的作用。(3分)
 
答:                                                                                                                                                                                                                                                                                                                                                                                                                                                                                                                                                                                                
 
参考答案:“独怜京国人南窜”是全诗的中心,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前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而愁;最后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这些都是诗人远离京城,在南窜途中的感慨。这三句都是从“独怜京国人南窜”生发出来的。
 
因判断不准古诗词表达技巧而失分
 
[示例] (2012•重庆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 鸪 天
 
[金]王寂
 
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亭皋:水边的平地。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
 

 
[考生答案]
 
[阅卷评点]
 
对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别和用法把握不好,造成对诗句运用比拟的表现手法判断不准确。
 
[解题流程]
 
明确比拟手法后,结合词句具体解说手法的运用,前句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后句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水面的宽阔。可分析出“散去”之“瘦”暗写“晓云”弥漫时的阔;“肥”暗写雨前水面的窄。
 
明手法,解释诗句,说明运用这种手法表现的内容,并指出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何种旨趣,起到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析语句,联系旧知,从诗词意象、内容、情与景等角度入手,判定使用的表达技巧。
 
抓住题目要求“写山水变化的妙处”,分析这两句词中的意象“晓云”“山腰”“宿雨”“水面”,准确把握词中的关键词语“瘦”“肥”等,分析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拟。  
 
整体阅读诗词,把握诗词内容,上阕写景,深秋,落叶已要飘尽,大雁南归,引发思乡之情,并想象家乡之景。下阕抒情,写自己,写家乡之景,阐明了自己不愿做官的心意。 
 
读诗词,立足整体,初步感知诗词大意,为判定表现手法作准备。
 
 
[参考答案]
 
运用比拟手法写出了山水的变化。“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水面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狭窄。
 
[名师支招]
 
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最重要的就是准确判定表达技巧的类别。如何准确判定一首诗词运用的表达技巧,与考生所构建的表达技巧知识网络有关,还与考生对题目要求的准确把握有关,更与考生掌握的判定表达技巧的方法密切相关。若要准确判断诗词的表达技巧,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常见类型,熟记常用术语
 
做好相关知识的积累和储备工作,熟悉相关表达技巧的答题角度和术语是解答表达技巧题的前提和关键。古诗词表达技巧种类繁多,角度多样,应认真归纳分类,熟练掌握。
 
2.立足诗词整体,联系思想内容
 
近年来的高考古诗词题目虽然侧重于对具体语句的探究,但局部分析必须建立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只有全面把握诗词的主旨,才能更好地体会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3.审清题目要求,寻求答题启示
 
诗歌的表达技巧丰富多彩,设题角度五花八门,因此必须从题目中寻求答题的切入口,以免答非所问,“牛头不对马嘴”。有的题目,“小角度”设题,“切入点”较小,考查的针对性强,题干要求中明确规定了从表达技巧中的某一个具体方面鉴赏。
 
4.把握思考角度,做到十拿九稳
 
(1)从情和景的角度入手
 
情和景的角度是古诗词鉴赏最基本的切入点。从情的角度看,应重点考虑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比如,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是借景抒情还是寓情于景,或者是托物言志等。从景物的角度看,应重点考虑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以及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例如,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烘托或细节描写,是虚实结合还是动静结合,甚或是白描等。具体做法是迅速再现相关知识并结合诗词内容加以比对,快速排除后留下最明显的作为预备答案。
 
(2)从内容角度思考联与联或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古代诗歌两联或两句在内容上常常构成对比或衬托关系,有时是动静结合关系,有时是虚实映衬关系。
 
(3)从诗歌的意象入手
 
一是要分清主要意象和次要意象;二是要看是否运用烘托(衬托)、渲染等表现手法;三是要分析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关系,看有无运用对比(对照)等表现手法;四是要抓住意象本身的特点,看有无象征意义(主要是咏物诗)。
 
5.区别易混的表达技巧
 
(1)借代和借喻
 
借喻的本质是“喻”,往往“喻”中有“代”。借代的本质是“代”,即直接把借体作为主体的替代,不存在“喻”的成分。借喻可以转换成明喻,借代则不能。
 
(2)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是指诗人对某种景象或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景物之中,并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来。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景物来表明心迹、人生态度和人生感悟。
 
借景抒情的“情”指热爱、愤怒、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托物言志的“志”指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人生态度。借景抒情一般要借众多景物来抒情,托物言志一般是聚焦于一个主体事物之中。
 
(3)渲染和烘托
 
渲染旨在通过对环境,人物的行为、心理等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修饰,来突出形象,表现中心;烘托则有意避开正面描写,而从侧面着意刻画,以使所要表现的人、物、事鲜明突出,收到“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
 
渲染属于正面描写,烘托属于侧面描写,这是它们最本质的区别。“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汉乐府《陌上桑》)这里没有直接描写罗敷的美貌,但罗敷之美通过行者、少年、耕锄者的反应得到了有力的表现。这样的侧面描写就是烘托。
 
[应用体验]
 
1.试指出下面诗句画横线词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借代还是借喻,并思考两者的区分方法。
 
(1)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      
 
(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参考答案:(1)借喻 (2)借代 (3)借代 
 
2.试指出下面诗句所用的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并思考两者的区分方法。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2)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参考答案:(1)借景抒情 (2)托物言志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山农家
 
顾 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注]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 嗔:嫌怨。
 
这首诗的首句和次句分别描绘了什么景象?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表现手法?(4分)
 
答:                                                                                                                                                                                                                                                                                         
 
  [我来解题]
 
解题要点
 内容
 
首句
 从写景角度分析
 写“板桥与泉声”,实质上是写山
 
从内容角度分析
 用泉水有声反衬山间的幽静
 
次句
 从意象角度分析
 写“茅檐”“日午”“鸡鸣”,有浓郁的乡村气息
 
从写景角度分析
 以山中农舍所见景象渲染乡村的世间情味和生活情趣
 
 
参考答案:首句截取了山行途中的一景。句中并没有出现“山”字,只写了与山景相关的“板桥与泉声”,写活了泉水,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写出山间的幽静。(2分)次句是写作者穿山跨坡来到农家门前的情景。运用了渲染手法,午间阳光温暖地照耀着,山农家的鸡咯咯地叫,像是在欢迎来客,使深山中的农舍洋溢着世间情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2分)
 
题组一 考点针对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 谭用之:唐末五代时人。刘琨:晋代人,当时北方被少数民族所统治,刘琨和好友祖逖胸怀统一大志,为报效国家,他们常常闻鸡鸣而起舞练剑。
 
这首诗第一句“湘上阴云锁梦魂”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这句话在全诗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3分)
 
答:                                                                                                                                                                                                                                                                                         
 
参考答案:比拟。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沉重的氛围,同时又烘托了诗人孤舟受阻的怅然愁绪。(回答“奠定全诗怅惘基调”亦可)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 楼 春
 
欧阳修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
 
栏干倚遍重来凭,泪粉偷将红袖印。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
 
试分析下阕后两句的抒情特色及效果。(4分)
 
答:                                                                                                                                                                                                                                                                                        
 
参考答案:托物抒情,借埋怨蜘蛛喜鹊多次误传喜讯,表达了自己久盼不归的失望,从侧面体现出了作者思念之殷切,委婉动人。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 驿 台
 
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分条简析。(4分)
 

 
参考答案:以虚写实。闺妇看“当窗柳”遥思宦游人,宦游人见“扑地花”远想闺妇,两下思念的伤感皆是诗人的想象,却真切动人,收“实”之功效。
 
情景交融,以物衬情。闺妇见柳丝柔长、柳色萋萋,思念宦游人;宦游人见花飞遍地、满目凋残,遥想妻子空闺独守、盼夫归来。写尽花柳伤春意,烘托两地相思苦、惆怅情。
 
对仗与比喻。一、二句巧用对仗,使诗文形式整齐、音节顿挫。“柳”喻“留”,隐指闺妇情愫如柳丝不绝;“花”喻“妇”,隐指妻子韶华流逝如落花随春而去。
 
从“双方”同时写起,即“居人思客客思家”,更为感人。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 溪 沙
 
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本词在结构上颇具匠心,请结合全词分析其结构特点。(4分)
 
答:                                                                                                                                                                                                                                                                                                                                                                                                                                                                                                                                                                                                
 
参考答案:本词的结构颇具匠心:上下阕均为前两句写景,后一句由景入情。上阕写远景,极尽空间寥廓之感;下阕写近景,抒发时光流逝之慨。这样的布局谋篇,把作者的乡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题组二 考点综合练
 
5.(2014•洛阳高三统一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古 意
 
王融
 
霜气下孟津,秋风度函谷。
 
念君凄已寒,当轩卷罗縠。
 
纤手废裁缝,曲鬓罢膏沐。
 
千里不相闻,寸心郁纷蕴。
 
况复飞萤夜,木叶乱纷纷。
 
[注] 王融(467-493):字元长,南齐琅琊临沂人。罗縠(hú):一种丝织品。
 
(1)主人公“废裁缝”“罢膏沐”的原因是什么?“寸心郁纷蕴”饱含了人物什么样的复杂心情?(4分)
 

 
(2)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分别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具体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1)女主人公拿起刀尺要为行人缝制寒衣,突然想到与行人千里相隔,行踪不知,音讯不闻,寒衣制成也无法寄达,只能“废裁缝”;心烦意乱、郁闷痛苦的思妇更加无心施以“膏沐”来修饰容貌了。“寸心郁纷蕴”写出了思妇对行人担忧挂念却又无能为力的痛苦、无奈之情。
 
(2)诗歌的开头因景生情,引起下文,“霜气”“秋风”从北而来,风霜的凄寒引起女主人公对远行人的挂念。结尾以景结情,秋夜漫漫,思绪万端,流萤飞动,白光点点,秋风萧瑟,木叶纷纷,这凄寒的夜景进一步烘托出思妇纷乱苦痛的心境。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闻 筝
 
[明]康海[注]
 
宝靥西邻女,鸣筝傍玉台。
 
秋风孤鹤唳,落日百泉洄。
 
座客皆惊引,行云欲下来。
 
不知弦上曲,清切为谁哀。
 
[注] 康海(1475-1540):明代文学家,陕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他本抱负宏大,不幸受牵连落职,遂狂荡不羁,郁愤终生。
 
(1)诗的颔联蕴含丰富,请简要赏析。(4分)
 

 
(2)诗的后两联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西邻女弹奏的?请概括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1)颔联是表现西邻女演奏筝曲的:天上白鹤长鸣,地下水流回旋,充塞其间的又是落日的余晖、习习的秋风。颔联运用比喻、通感手法,从视觉、听觉、触觉诸方面,描绘了西邻女筝声所蕴含的那种孤高、凄清、深沉的音乐境界。(意思对即可)
 
(2)颈联选择“人”的反应和“物”的表现,运用侧面描写和夸张手法表现西邻女弹奏的神妙:座客们引颈谛听,天上的行云也要下来看个究竟。尾联用疑问句,既正面写出了筝曲的凄切哀伤,也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坎坷命运的哀伤及对社会的隐忧。
 
“古代诗歌阅读”模拟高考练(一)
 
(时间:40分钟 分值:80分)
 
1.(2014•湖北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赠卖松人
 
于武陵[注]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注] 《唐才子传》称,于武陵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尝举进士,不称意,携书与琴,往来商洛、巴蜀间,或隐于卜中,存独醒之意。
 
(1)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1)(示例一)对比,“寒涧”与“翠楼”,一个荒寒一个繁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松树生长环境的恶劣,以及“松”与“翠楼人”之间地位、境遇的巨大差别,暗示卖松人向翠楼人卖松求利不合时宜,为规劝卖松人作铺垫。
 
(示例二)比喻(象征、托物言志)、借代,以寒涧树比喻(象征)贫寒之士,以“翠楼人”代权贵之人;把贫寒之士比喻为“寒涧树”,形象地表现了其地位的卑微、境遇的凄凉;而想把“寒涧树”卖给“翠楼人”,委婉地表达了贫寒之士希望得到权贵赏识重用之意。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对不识人才、只喜欢趋时媚俗的权贵的讽刺;对像松树那样正直高雅却沦落下层、不被重视的贫寒之士的怜惜;对争荣小人春风得意,正直人士却不得重用这一不公平社会现象的愤懑;以及因对现实有了清醒认识而不求荣利、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怀。
 
2.(2014•宜昌调研)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请简述诗歌的三、四两句所表现的内容及情感。(4分)
 
答:                                                           
 
                                                                
 
(2)这首诗歌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就其中的一种,结合相关诗句具体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1)诗人发现,不远处的篱笆旁有一盏灯火,原来是孩子在深夜捉蟋蟀,(2分)这是一幅欢快而有趣的生活图景。(1分)孩子的天真幸福反衬出了诗人对故土家园的怀念之情。(2分)
 
(2)(示例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三、四两句写生活场景。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秉灯夜游,捉弄蟋蟀,儿童欢悦,流露忘乎所以之意。一悲一喜,相互映衬,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示例二)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萧萧风声,顽皮儿童,这些动态情景巧妙地反衬出深秋半夜的幽深寂静,更引发人们对寒凉静夜中诗人那颗愁绪难眠的苦况心灵的体味。
 
(示例三)悲欢对比,以欢衬悲。一、二句写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是悲景,传悲情;三、四句写人,深夜挑促织,明灯照篱落,是乐景,传欢情。悲喜交加,以欢衬悲,更显游子漂泊天涯的孤寂无奈、惆怅难眠。
 
(示例四)拟人的手法,增辉添彩。“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这些物态声情的诗文,似乎把读者带进了一种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令人痴迷难返,惆怅满怀。(任意答出一点即可。指出表现手法2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2分,思想感情2分) 
 
3.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帐 夜
 
    吴兆骞
 
    穹帐连山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 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连山:就着山势。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1)诗歌的颔联是从哪些角度描写边地景物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                                                          
 
                                                              
 
                                                            
 
(2)诗人在尾联中为什么说“空相寄”?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解析:(1)注意指出景物特点。颔联写塞外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每当边草白大雪飘的时候,雁群尚知远离边塞向南飞去,可自己面对黄榆悲笳,却只能坐等衰老而已。此联既凝练地描绘了边塞的典型风光,又含蓄地抒写了自己置身于这种环境中的特有心情。“夜夜笳”与“落月斜”,既点明了“夜”之题意,也暗示诗人夜夜都难以成眠。
 
(2)应结合注释理解写作背景,从抒情的角度理解“空相寄”的原因。妻子寄来春装也是白费,这种风狂沙卷、春风不度的苦寒之地,即使有春衣也白搭,因为这里没有春天!一个“空”字,既道出了诗人对妻子白花一番心思的疼惜,又极写了他所在之地出奇地寒冷和荒凉。
 
参考答案:(1)动静角度,“雁飞”是动景,“白草”“雪”是静景,动静结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景象。视听角度,“雁飞”“白草”“雪”“黄榆”是目中所见,“笳”声是耳中所闻,调动视觉、听觉,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色彩角度,“白”“黄”的色彩点染,写出了边地景色的单调。(每个角度1分;分析2分)
 
(2)原因:妻子即便寄来了春装,但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春衣”无法穿在身上。(3分)表达了诗人身处苦寒边地的忧愁与无奈。(3分)
 
4.(2013•山东济南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南 乡 子
 
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 此词为王安石晚年谪居金陵、任江宁知府时所作。
 
(1)这首词的上阕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                                                         
 
                                                                
 
(2)这首词以“槛外长江空自流”作结,有何妙处?(4分)
 
答:                                                          
 
                                                                 
 
参考答案:(1)运用对比手法,将一片四百年前郁郁葱葱的王气正盛之地与如今的古墓荒丘作对比,突出了眼前情景的荒凉,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愁情。(“对比”1分,对比的内容1分,突出“荒凉”1分,“昔盛今衰”1分)
 
(2)紧承上文的游踪和感慨,衔接自然。一个“空”字,写出了长江奔流不息,从不因任何事而改变的特点,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或物是人非)的感慨。使人展开联想和想象,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诗歌的意蕴。(一点2分;考生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给满分4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琴 茶
 
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常相伴,难道吾今无往还?
 
[注] 兀兀:性格高标而不和于俗。陶陶:和乐貌。渌水:琴曲名。蒙山:茶名,即蒙山茶。
 
(1)诗歌的前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诗中描写了诗人辞官后的“琴”“茶”生活,但全诗却表现出矛盾的思想,请对全诗的思想感情简要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1)一、二两句总起全诗,第一句交代了辞官的原因:因性情孤高而与官场风气相悖。(1分)第二句交代和乐开朗的天性。(1分)这两句直接抒发感情,(1分)引出二、三联对辞官后悠闲雅致生活的描写;(1分)与尾联相呼应,为表达心系朝廷、壮心不已的情怀作铺垫。(1分)(只写“总起”没有分析不给分。意思对即可)
 
(2)首联,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因与官场格格不入而产生的孤独,另一方面表达了一生保持的开朗旷达、洒脱乐观之情。二、三两联,写作者与琴茶相伴的生活的闲适、惬意之情,但又隐含了作者对“抛官”闲居的无奈与郁闷。尾联,作者一方面表达了看透“穷通行止”的豁达,另一方面却又表达了依然希望能重返朝廷施展抱负的心志。(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 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
 
(1)如何理解“百种千般巧”中的“巧”字?请简要分析。(4分)
 
答:                                                          
 
                                                               
 
(2)上阕写“道是天公不惜花”,下阕写“道是天公果惜花”,欲抑先扬,具有“味外之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参考答案:(1)姿态之“巧”:花瓣儿薄如蝴蝶翅膀,轻盈有致;颜色之“巧”:花朵固小,却猩红如染,鲜艳娇美;“巧”亦指花的精神:“百种千般”言其精神气质、形貌和气韵,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含蓄配合相宜,谐和一致。
 
(2)上阕“道是”是扬,下阕“道是”是抑,欲抑先扬,抑扬之间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以婉约之笔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夕清泛
 
[宋]武衍
 
    弄月吹箫过石湖,冷香摇荡碧芙蕖。
 
    贪寻旧日鸥边宿,露湿船头数轴书。
 
[注] 芙蕖:荷花。鸥边:指隐居。
 
(1)联系全诗,说说诗中“贪”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分)
 
答:                                                             
 
                                                                
 
(2)说说诗的一、二句所写秋夜“清泛”的情景是怎样的?并请赏析“摇荡”一词。(5分)
 
答:                                                           
 
                                                              
 
参考答案:(1)联系全诗看,“贪”字写出了诗人非常迫切地寻访旧日栖隐之所的心情,表现了作者对精神超脱的一种追求。
 
(2)冷月玲珑,湖光潋滟,小舟在碧荷丛中穿行,诗人吹着箫观赏湖上的明月,品尝着秋风送来的缕缕荷香。这两句融情于景,诗人与明月、湖光、小舟、碧荷交融在一起。“摇荡”一词不仅写出“碧芙蕖”在清波中摇曳的倩影,也把小舟的荡漾、月光的沉浮、箫声的起伏以及诗人心情的激荡一齐表现出来。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虞美人•寄公度
 
    舒 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 浮生:指人生。尊:通“樽”,酒杯。
 
(1)请简析上阕中“独”字的表达效果。(4分)
 
答:                                                          
 
                                                                
 
(2)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答:                                                            
 
                                                               
 
参考答案:(1)“独”字形象地描写了词人独自一人倚阑眺望的情态,又透露出因朋友远离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
 
(2)这两句运用了对面着笔(或虚写、想象)的手法。想象老朋友远在江南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着“我”;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我”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词人通过这幅想象的画面,来表达自己对远方朋友的无限思念之情。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踏 莎 行
 
贺 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 贺铸:北宋词人。《宋史•文苑传》载贺铸“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少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
 
(1)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简要分析。(4分)
 
答:                                                            
 
                                                                
 
(2)结合全词,说说词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答:                                                             
 
                                                                 
 
参考答案:(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以荷花的幽香比自己的品德,以蜂蝶断然不来比统治者对自己的不欣赏,最终只能是凋零、苦悲的结局。
 
(2)对自己不愿趋时媚俗的高洁品质的坚守;隐含被命运捉弄的嗟叹,显示出年华虚度、失时零落的悲哀。
 
10.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中吕] 满庭芳•渔父词
 
    乔 吉
 
秋江暮景,胭脂林障,翡翠山屏。几年罢却青云兴,直泛沧溟。卧御榻弯的腿疼,坐羊皮惯得身轻。风初定,丝纶慢整,牵动一潭星。
 
[注] 青云兴:做官的兴头。坐羊皮:意为隐居江湖。
 
(1)作者开篇是如何描绘秋景的?有何作用?(4分)
 
答:                                                          
 
                                                                
 
(2)结合全曲,简述渔父的形象特点。(4分)
 
答:                                                          
 
                                                                 
 
参考答案:(1)运用比喻手法,以胭脂来形容层林的红,以翡翠形容峰峦的绿,色彩鲜明,相映成趣。讴歌山林的美丽,为弃官归隐作了铺垫。
 
(2)厌弃功名,乐于避世,悠游从容,流连山水,闲适自得。
 
“古代诗歌阅读”模拟高考练(二)
 
(时间:40分钟 分值:80分)
 
1.(2014•武汉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点 绛 唇
 
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 王禹偁: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由于他直言敢谏而屡遭贬谪。
 
(1)首句“雨恨云愁”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答:                                                           
 
                                                              
 
(2)请概括“征鸿”这一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
 
答:                                                          
 
                                                                
 
参考答案:(1)比拟,这雨使人添恨生愁,突出了江南水乡多云多雨这一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答“借景抒情”或“寄情于景”亦可)欲扬先抑,衬托出江南水乡无论是淡妆浓抹,还是细雨浓云,总是秀美迷人。总领全篇,呼应下阕,完整地表达作者的感情。(前两点答出任意一点给2分,第三点2分,共4分)
 
(2)以鸿鹄高飞比喻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1分)对于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作者十分爱恋,但是作者胸怀大志,积极用世,希望能有所作为,却屡遭挫折,面对振翼搏击的万里征鸿,他发出了事业无成、青春老去、世无知音的感喟。(答出“爱恋”,1分;“感喟”主要为两点——积极用世,怀才不遇,2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注]
 
    杜 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注] 裴迪,关中(今陕西省)人,早年隐居终南山,晚年入蜀做幕僚,与王维友谊很深,与杜甫频有唱和。蜀州,治所在今四川省崇州市。裴迪寄了一首题为“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的诗给杜甫,表示了对杜甫的怀念;杜甫深受感动,和以此诗。
 
(1)“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答:                                                        
 
                                                             
 
(2)明代王世贞称此诗“古今咏梅第一”,请简析这首诗借梅抒怀的特点。(4分)
 
答:                                                         
 
                                                                
 
参考答案:(1)这两句诗描写了江边的梅树,抒发了诗人被催白头的愁情。其实催人白头的不是梅,而是愁——老去之愁、失意之愁、思乡之愁、忆友之愁,最重要的当然还有忧国忧民、伤时感世之愁。诗人千愁百感,攒聚一身,渐生白头。(4分)
 
(2)这首诗由诗人看梅花开放而感到梅催人老,继而生出“催人自白头”的感慨,它的重心不在咏梅,而在抒情。(2分)全诗以早梅伤愁立意,前两联就“忆”字感谢故人对自己的思念,后两联围绕“愁”字抒写诗人自己的情怀。(2分)
 
3.(2014•合肥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宿彭蠡馆
 
    罗 隐
 
孤馆少行旅,解鞍增别愁。
 
远山矜薄暮,高柳怯清秋。
 
病里见时态,醉中思旧游。
 
所怀今已矣,何必恨东流。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颔联。(4分)  
 
答:                                                          
 
                                                                
 
(2)作者在诗中流露的情感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4分)
 
答:                                                            
 
                                                                
 
参考答案:(1)颔联主要运用拟人手法,(1分)薄暮中,远山显得端庄稳重;清秋中,高柳显得怯弱惊惧,(2分)写出了远山和高柳的情态,为全诗渲染了一种凄清的氛围。(1分)
 
(2)诗中流露了作者羁旅中的凄凉孤独寂寞之情和对世态的感慨,对旧友的思念和对所怀念事物都已消失之后的无奈与释然。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日 暮
 
    杜 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注] 大历二年(767)秋,杜甫流寓夔州,写下了这首诗。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说。
 
(1)颈联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4分)
 
答: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1)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潺潺而流,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营造了凄寂幽邃(凄清而洁净)的氛围。
 
(2)表达了诗人漂泊无依、年老孤寂、怀念故园的愁绪。结合诗句分析略。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寒 食
 
陈与义
 
草草随时事,萧萧傍水门。
 
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
 
客袂空佳节,莺声忽故园。
 
不知何处笛,吹恨满清樽。
 
(1)请分析“客袂空佳节,莺声忽故园”中“空”“忽”两字的表达效果。(4分)
 
答:                                                           
 
                                                                 
 
(2)从全诗看,“吹恨满清樽”中的“恨”具体指什么?颔联的景物描写对表达这种“恨”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答:                                                         
 
                                                                
 
参考答案:(1)“空”字写佳节作者却孤身在外,表达出作者远离家乡的内心的酸苦;“忽”字刻画出了作者沉醉于对家乡的思念之中的情态,写出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4分)
 
(2)“恨”指远离故园、客居他乡的离愁。颔联的景物描写对表达这种感情起到了反衬作用。在颔联中,作者描写了树木阴浓、花光照野、柳色苍翠的明艳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反衬了作者的离愁。(4分)
 
6.(2014•随州调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张主簿草堂赋大雨
 
    元好问
 
淅树蛙鸣告雨期,忽惊银箭四山飞。
 
长江大浪欲横溃,厚地高天如合围。
 
万里风云开伟观,百年毛发凛余威。
 
长虹一出林光动,寂历村墟空落晖。
 
[注] 本诗写于正大五年戊子(1228年),金将领完颜彝在大昌原击败蒙古军。百年:代指人生,这里指诗人自己。
 
(1)请分析诗歌前两联描摹雨景的精妙之处。(4分)
 
答: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1)听觉与视觉相融合,首联先写雨前树声、蛙鸣,后写大雨突至的画面,引人入境,动人心魄。(3分)侧面烘托,颔联借长江的浪涛和天地合围的情形来侧面烘托出大雨磅礴的气势。(3分)(从修辞的角度答出比喻或夸张,分析合理亦可给分)
 
(2)本诗通过描绘大雨气势磅礴、雷霆万钧的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突然而至的大雨的欣喜之情,(3分)也反映了诗人对金击败蒙古军的喜悦之情。(2分)
 
7.(2014•鄂州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题目。(8分)
 
 瑞 鹤 仙[注]
 
周邦彦
 
悄郊原带郭,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斜阳映山落,敛余红犹恋,孤城阑角。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
 
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惊飙动幕,扶残醉,绕红药。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
 
(1)上阕前六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寄寓着什么情感?试简要分析。(4分)
 
答:                                                          
 
                                                                
 
(2)下阕“扶残醉,绕红药”在结构和表达主旨上各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1)前六句描写的是:孤城落日,斜阳衔山,郊外的原野映带着城郭,漫长的道路通向远方。(2分)“客去”句既描摹景象,也传达心情,行人离去,作者感到若有所失,心里空荡荡的。(2分)这一图景寄寓了作者的惜别之情。(2分)
 
(2)“扶残醉,绕红药”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残醉”前承上阕的“重解绣鞍,缓引春酌”和下阕的“醒眠朱阁”,(1分)“绕红药”开启下文,引出对春光的观赏,(1分)流露着对春光的深切依恋之情,(1分)有这样的深情,才能与下文的“叹”字连接上。(1分)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春 寒[注]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 本诗作于宋高宗建元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岳州,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1)有人说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4分)
 
答:                                                              
 
                                                                    
 
(2)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
 
答:                                                          
 
                                                               
 
参考答案:(1)“怯”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也写出了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
 
(2)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时世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
 
9.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采 桑 子 
 
晏 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好梦频惊”是全词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分条简答。(4分)
 
答: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的词句,选择其中两种进行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1)因时光的流逝而惊梦。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答对任意4点得3分,3点得2分,2点得1分)
 
(2)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之情。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在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答对任意2种手法即可。其中手法正确可得2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8分)
 
[黄钟] 人月圆
 
 倪 瓒
 
  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
 
[注] 作者的主要活动年代在元代中后期,作为一个汉族的知识分子,他始终不能忘记元兵南下、宋朝灭亡那段悲惨的历史。因此,他一生都没有在元政权下做官,而是隐逸山林。他晚年时常追忆旧事,缅怀故国,抒写愁思。
 
(1)这首元曲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图景?试简要分析。(4分)
 
答:                                                           
 
                                                              
 
(2)这首元曲的“曲眼”是什么?试简要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1)这首元曲描绘了越王台上,(1分)鹧鸪哀婉啼叫,东风吹绿衰草,残阳中山花开放,青山峻冷依旧,满目乔木苍苔,头上明月柔和皎洁的图景。(3分)
 
(2)这首元曲的“曲眼”是“伤心”。(1分)上阕首句直接点明主旨,写登上越王台,引发伤心之情。(1分)次句“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通过景物描写,渲染凄凉之情。(1分)下阕“怅然孤啸”再次直抒胸臆;结句以问作结,表达作者内心的苦闷之情。(1分)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版权说明:正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