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关于美育”的导写与讲评
胡平贵
【编者按】
2020年高考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近了,在这短短的几十天里,我们该如何进行高考作文的有效备考呢?
作为一名高三教学一线的语文老师,我尝试进行试题原创。首先让所教班级的学生写作,然后从中选出几篇作文有代表性的文章,附上自己简短的点评,在公众号里发布,供其他同学学习和借鉴,以期达到共同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
一、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2020年1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2020年要对准“五育并举”体系中的短板弱项,精准发力,要划出美育硬杠杠;为加强美育,2020年要在改条件、改教学、改评价上攻坚。要持续推进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总结地方将艺术科目纳入中考的经验做法,把学校美育工作纳入督导评估和考核体系,让“软任务”成为“硬指标”。但是在很多人看来,硬性将美育指标放在考试评价中,对于部分没有美育学科基础或不擅于此道的学生来说无异于加重负担,甚至可能潜在许多的不公。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 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二、写作指引
考场作文四步:
1.审准材料
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审题难度不大,而审准材料是作文中最关键的一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任何写作都面临着以什么角色、对谁、为什么、写什么、用什么方式来写等交际语境问题。所以审题时自然应该审明写作时的话题(范围)、角色、读者、目的等语境要素。就本题而言,“把学校美育工作纳入督导评估和考核体系”已明确界定了写作的话题(范围)只能是谈“学校美育工作”,否则就是偏题或走题了。
2.准确立意
立意就是要选好文章的写作角度,也是一篇作品所确立的文意。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及动机等。
一般来说,立意可以分四步走:
第一步:找关系;
第二步:抓关键词句;
第三步:选定写作角度;
第四步:形成观点句。
先找关键词或关键句。本材料的关键词句主要是:“为加强美育,2020年要在改条件、改教学、改评价上攻坚”,“把学校美育工作纳入督导评估和考核体系”,“加重负担”,“可能潜在许多的不公”等;然后选定一方形成自己的观点。如: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实在必行。
就本文的写作来说,无论是赞成教育部的做法,还是赞成“很多人”的看法,只要能做到言之有理,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都是符合题意的。但是,我们提倡顺着题目隐含的意向去写,(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尊重材料的观点引导)在列写作提纲的时候,就可以考虑从引用“教育部的做法”入手,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着重从正面加以阐述,在论证的过程中建议对“很多人”的看法加以适当批驳。文章做到破立结合,以立为主。
3.选定文体
高考作文时考生到底选用哪种文体,一般来说应遵从两个原则:一是要看这个作文题目到底有没有规定写成什么文体,在没有硬性规定时,要看看适合于采用哪种文体写作;二是要看考生本人擅长写哪种文体。擅长构思情节、刻画人物的考生,可写小说;擅长剖析事物、有哲理思辨能力的考生,可写议论文;擅长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平时作文文采飞扬的考生,可写散文。这样,考生就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和优势。切忌写成“四不像”(即什么文体都有一些,但又不属于任何文体)的作文。就本文的写作来看,题干上的“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已经暗示了考生最好是写成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
4.拟好题目
“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一般做到了:言简意赅,醒目新颖,引人读兴,能强化主题,拉高作文的分数。因此,材料作文的拟题不可小视。我们给考场材料作文拟题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体现体裁的特点;(2)题文相称,文章的标题必须跟主题(中心)和内容相吻合;(3)凝练概括;(4)新颖诱人;(5)含蓄深刻;叙事性散文的标题忌直露浅显,力求含蓄深刻。就本文而言,考虑到写成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比较合适,我们可以直接从材料中提取能概括材料内容的精警的词句做标题。如:《加强美育,让“软任务”成为“硬指标”》《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实在必行》等。
三、作文简评
【写作优点】
1.审题:这次作文,因为材料相对来说不那么复杂,绝大多数同学的文章立意准确,偏题走题意的较少。
2.拟题:做到了凝练概括,能准确提取出材料中的精警词句稍做变化拟就标题。
3.选材:由于这个作文题目有鲜明的指向性,大多数的同学们所选的材料是符合要求的。
4.结构:大多数学生基本上能遵循“引——议——联——结”的思路来行文。引:恰如其分概括原材料,提出观点;议:对材料进行简单评论;联:联系当前的社会实际,增强文章的现实感;结:回扣材料,强调观点。
5.观点:大多数同学基本上能做到观点鲜明,并且能真正做到尊重材料的观点引导。
【问题举隅】
1.审题不准:存在概念泛化(或混淆)的现象。少数同学将“美育”与“五育”或“美育”与“艺术教育”等同起来。
2.拟题不妥:所拟题目,一看就让读者感觉偏题了。如:《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争做先锋》《强行将艺术纳入中考并不可取》等等。
3.观点有误:有的同学整篇文章在谈“五育并举”的重要性,明显是没有真正看懂材料所隐含的观点。
4.文不对题:个别同学文章所写的内容跟题目是不相吻合的。
5.内容浅显:议论文说理讲求深刻缜密。不少同学的分析论证只停留在表面,事例论证更显不足,说明平时的阅读积累明显不够。
6.思路不清:不少同学在分析论证的时候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前后说理缺乏逻辑性(关联)。
7.语言不规范:不少同学的文章读起来感觉语言不流畅,病句多,错别字也不少,这是犯了写作的大忌,无疑会严重影响得分。
8.字数不足:有的同学文章的字数还不足600字,给评卷老师的感觉不光是字数不足,还有内容很不充实等,这样的作文恐怕就是30分左右了。
四、例文展示
这次的作文,佳作不多,大多数同学的作文存在有这样或那样的诸多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写作实情,在这里为大家展示几篇不同等次的文章,其中最后一篇是一篇非常优秀的议论性散文,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学到可资借鉴的东西,真正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例文1】
加强美育可适当实施
在2020年1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2020年要对准五育并行体系中短板弱项,精准发力。要加强美育”,把学校美育纳入督导评估和考核体系。让软任务成为硬指标。对此,许多人表示,这对部分没有美誉学科基础或不擅长的学生来说,无异于加重负担,甚至可能存在潜在许多不公,在我看来,美育可适当实施。
美育的确是当代中学生的弱项。而美育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确实非常重要。因此,加强美育是可的。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事我们中学生的确缺乏锻炼。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奋发图强的读书的时候,身体也得跟上。同时精神上也要进行美术有助于帮助我们在精神领域得到升华。帮助我们陶冶情操。让我们更能在遇到事的时候冷静下来。越早开始这方面的锻炼。我也是好的。而对此时的学习也是有定辅助作用的。
高考是中学生光芒大道上的一道大坎。因此,还是以学业为重。只要三观不歪,每月只需适当训练一下就好。将此作为硬指标也有点不当。的确,对部分这方面很差的同学在学习以外又多一个要完成的指标,这样一个难题先撇开怎么完成不谈,光是又多了一项任务,这件事肯定会影响学习的心态的。急躁是难免的。这对目前以学业为重的中学生无疑是个负担。
因此,对于以学业为重的中学生来说适当加强即可。
【点评】
这篇文章字数严重不足,连标题总共才534个字。这是25分左右(三类下)的文章呀,离高考作文的要求相去甚远,该同学要在文章内容的扩展上狠下功夫才行呀!
【例文2】
教育不落,美育也抓
在2020年1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2020年要对准“五育并举”体系中的短板弱项,精准发力,要划出美育硬杠杠;为加强美育,2020年要在改条件、改教学、改评价上攻坚。要持续推进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总结地方将艺术科目纳入中考的经验做法,把学校美育工作纳入督导评估和考核体系,让“软任务”成为“硬指标”。我认为教育部此举十分的正确,因为一个人不仅要学习好他的艺术素质也要有所提高,才能配得上他的教育素质这可谓是,教育不落,美育也抓。
首先为什么要持续推进学生艺术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仅仅是知识教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无法实现对高品质人才的培养。在我们现在这社会中,多少所谓的虎爸虎妈给他们的孩子早早的报上了兴趣班,我们在一味谴责这些虎爸虎妈的作为时,是否设想过他们对自己孩子的期望,以及这个社会对这些孩子有多大的压力?这几年小学报名名额尤为紧张。多少爸妈早早的排队?拿出自己孩子所谓的什么钢琴证书及其他证书,甚至连高数都有所涉及。这就是社会。社会早已体现出了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分年龄,这是一个极其可怕的一个现象,这说明现在的孩子越来越紧张,社会以及他人对他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仅仅是知识教育并不能满足社会所要求他达到的那个境界。这时推进艺术素质教育便显得格外重要。从社会的角度来说,社会需要这些高素质的人才,所以教育不落,美育也抓。
再者,推进艺术教育有什么意义呢?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那意味着个人的完善,让自己成为一个更优秀的自己。但是在很多人看来,硬性将美育指标放在考试评价中,对于部分没有美育学科基础或不擅于此道的学生来说无异于加重负担,甚至可能潜在许多的不公。我认为这观点是错误的。没有谁?就是天生擅长的。他们也经过了自己的努力,经过了自己的训练,大家都是处于统一起跑线的人,他们只是比我们先跑了几步,经过努力,相信肯定会追得上的,即使追不上,也可以拉近距离。艺术素质教育会提高一个人的品位,如同当你看到一幅壮丽的落日图时,你想到的可能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不是“啊,这太阳好大!”所以推进美育工作,显得格外必要。
最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当然是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啊,不放弃学习的机会,努力学习,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放好姿态,虚心潜学,无论是知识教育还是美育工作都认认真真的去学习,我相信我们会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会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点评】
这篇文章写了996个字,其结构也是较好地体现了议论文的特点:从引述材料开始,到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结尾甚至还照应了标题。但主要问题是中间分析论证的时候,将概念泛化,重点在阐述艺术教育的意义。这是明显的偏离了原材料所隐含的观点与本文的旨意,属于39分左右(二类中下)的文章。
【例文4】——佳作欣赏1
美育,天平秤上缺失的砝码
佛山市顺德区杏坛中学高三9班 易振球
今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为对准“五育并举”精准发力,要把美育工作纳入督导评估和考核体系让“软任务”成为“硬指标”。对此,很多人认为将美育指标放进考试评价中,对部分没有美育学科基础或不擅于此道的学生来说无异于增加负担,甚至可能存在许多不公。而我认为,美育,一直是天平秤上缺失的砝码,它的存在,将会使“天平秤”更加公平。
美育能令学生的人生更加公平。
美育的定义是什么?百度百科上是这样说的:“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这上面哪一点是学生不需要的?我们看看现在的部分学校,话上说着“五育并举”,但因为美育没有列入“硬指标”,便很少开展相关活动,甚至不开展,而学生就不能得到相应的教育,在他们能力的板块上,总比那些得到过相应教育的人少一块,这难道不才是最大的不公吗?即使是有增加负担,但其他学生不也是增加了吗?教育的天平秤不还是平衡的吗?所以,美育加入“硬指标”不但没有对学生不公,更是有益于部分原来没有收到相应教育的学生,让他们未来的人生更加公平。
美育能令考试评价更加公平。
首先,考试就是为了检测一个人的能力,选拔人才,假如没有美育评价,那些在审美方面有专长的学生怎么凸显自己的能力?假如不加入指标,有些学校不开展相关教育,所谓的“五育”岂不成了空话?要是国家需要这样的人才,又上哪儿找去?
所以说,让美育成为“硬指标”能令考试评价更加公平,也更加的有效。
美育加入“硬指标”令社会更加公平。
不得不说,有时候过于感性的人,会阻碍社会发展,若过于感性的人位居要职,则会增加社会的不公。当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感性过火,理性尽失,最终西周灭亡,对效忠他的人以及百姓,实在是不公平。而著名诗人席勒曾说“若要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所以,美育加入“硬指标”,从长远看来能令我们的社会更加公平,也更加美好。
缺少美感的人是不完整的,缺少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缺少美的社会是不公平的。美育一直是天平秤上缺失的砝码,加入“硬指标”,只会令“天平秤”更加公平。
【点评】
这是一篇比较规范的议论文。一看到标题,就有眼前一亮的感觉。通过运用比喻的修辞,使标题变得生动形象,能紧紧吸引读者。从内容方面来看,文章观点非常鲜明,下文能紧扣所供材料和观点进行层层深入的分析论证,在分析说理的过程中又通过适当举例和引用,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在形式方面,看似采用并列论证,其实是运用了层递论证的形式,使得文章的行文思路特别清晰。同时通过运用多种句式,使语言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诸如反问句的多次使用。结尾简明扼要,用排比的形式既彰显了文采,又很好地照应了前文,“硬指标”一词更是回扣了材料。所以本文是一篇非常优秀的议论文。(55分左右)
【例文5】——佳作欣赏2
美育:人生的一门基础学科
佛山市顺德区杏坛中学高三9班 李业展
在2020年1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提出的让美育从“软任务”变为“硬指标”的要求引人深思,将美育纳入考核体系到底应不应该?
我们从教育谈起,教育是理智,意志,情感的统一,三者对教育的意义缺一不可。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正是有了理性和感性的协调、平衡和发展,人才能是一个全面的个体存在。“五育”正好对应着人发展的五个方面,德育是方向,智育是基础,体育是保障,美育则是升华,劳动技术教育则是为人将来的就业准备一定的条件。
就美育来说,它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早在民国期间,蔡元培先生就提出了“美育兴国”的理念,兼容并包,融合中西,承继传统,面向未来,创造出当代的美育体系。王国维则是将中国的美育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美育学说就像“一颗耀目的钻石,每一个晶莹剔透的切面都闪烁着令人心旌摇曳的光彩”。可见,美育从未被人遗忘,这是一种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
而美育的现实状况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人无视,从而导致艺术断层。在刚落幕的中国国际时装周上,中国艺术家们的品味受到国外媒体的群嘲讽刺。难堪之余,这不禁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民族的审美水平。季羡林老先生曾说过:“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注重实际的民族。”老一辈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旧时中国的文化审美状况,人民大众的物质生活都无法得到满足,谁有精力去追求虚无缥缈的精神世界?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猛烈冲击着传统的道德观念,社会趋于功利化和实用化,物质主义泛滥,长期以来美育教育的缺失,导致国民整体素质呈现出病态化的发展。但现在,我们不仅拥有地上的六便士,更有了看天上月亮的机会,就更应重拾对美育的重视。生活不仅要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更要有琴棋书画诗酒花。(语言精美)
我们的社会太急功近利,心浮气躁。那些能沉下心来研究美学的学者反而遭到嘲讽,有些人对淡泊明志嗤之以鼻,对宁静致远不屑一顾,对艺术不求甚解。为什么在资源技术匮乏的年代能打造一部让人拍案叫绝的《红楼梦》,如今却很难拍出一部好电影?是因为当时的剧组追求质量,力求完美。为什么顾恺之能作出飘逸浪漫,诗意盎然的《洛神赋图》,而如今连小小教科书的插画都饱受吐槽?是因为顾恺之以“痴黠参半,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以达到他艺术最高的成就。(语言精美)
在这样的现实意义下,将美育列入考核体系,显得刻不容缓。总说“弱化功利,强化意识”,但在如此情形之下,没有了体系的规范,重振美育从何谈起?那些“产生不公”“加重负担”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美育的宗旨正是塑造全面完整的个体,将情感提升到一个可以超脱自如的地步,其本质就是感受和感动的能力,而缺少美育的感染,有再多的知识也只会是没有感情的机器,不是完善的人。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正是强调了美育对人格培养的重要。连最基础最重要的人格都不完善,何以谈“加重负担”?(语言精美)
美育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人对美育的理解与实践都不尽相同。但美育的根本,一直是如何培养完善的人,但愿我们在看到波光粼粼的湖面时,能深刻体会到“水光潋滟晴光好”的意境;在聆听奥立佛·图森的《秋日私语》时,也能感受到秋天的温馨浪漫。(语言精美)
【点评】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议论性散文。在内容上:主题高度集中,全文能紧紧围绕“我们要高度重视美育”这一核心展开,从民国到改革开放初期,再到现在,逐层展开,又层层深入。
在形式上:既遵循了材料作文的一般写法,又充分彰显了散文的特点:张弛有度,开放自如,形散神不散。引经据典更是驾轻就熟,恰到好处,既增添了文章的厚度,又起到了非常好的说理作用。语言的生动有文采是本文最大的亮点:“不仅拥有地上的六便士,更有了看天上月亮的机会”这种时髦语言的使用彰显了作者语言积累的丰富,“生活不仅要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更要有琴棋书画诗酒花”“对淡泊明志嗤之以鼻,对宁静致远不屑一顾”等更是彰显了作者语言运用的功力,这可不是一般的同学所能写得出来的,它需要作者做一个有“心”的人,处处学习语言,时时积累语言,只有这样,写作文的时候,方能真正做到信手拈来。还有反问句的使用,凸显了语言的变化多姿。
总之,整篇文章令人百读不厌,真乃上乘之作。难得!难得!(60分)
(点评:胡平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