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高考语文

2020年高考(216)山西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

时间:2020-03-11  来源:博客  作者:未知


山西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线上)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公共文化服务,是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向社会成员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包含了更多文化期待。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农家书屋、电子阅报栏等来到群众身边,正在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当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和设施建起来之后,提升使用效率的问题便摆在了人们面前。有群众反映,一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农家书屋“只见房子不见读者”等现象在一定范围存在。究其原因,是由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文化的需求日渐呈现出差异化、多样化趋势,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需错位”。改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等现象,关键要在供给侧发力,找准群众的文化需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匹配程度。
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需要改变此前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内容单一、供给缺乏弹性等问题,更好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相对接。现实中,我国农村人口结构不断变化,相关需求也日益多元。在这种背景下,围绕公共文化的投入不能是一次性的,应当在内容资源上不断进行更新,同时在载体上也应与时俱进,更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让人们更便捷地获取知识和信息。比如,现在不管城市还是农村,父母都越来越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儿童图书馆经常人满为患,儿童图书的借阅量占不少图书馆外借图书的一半。在这种情况下,理应加大儿童图书的采购量、扩大儿童阅览室的面积。让服务内容更加贴近群众生活,才能缩小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需求之间的差距。
我国文化资源日益丰富,群众的文化选择空前广泛,欣赏水平也日渐提升。如果公共文化供给更新缓慢,不对群众胃口,自然会导致吸引力不足。需要看到,我国的公共文化需求正在向更高层次发展。当群众呼唤动态的、社交化的文化服务时,公共文化服务就不能全都是静态的、非社交化的读书、看报、看电影;当群众习惯于从移动互联网上获取资讯和娱乐时,公共文化服务就不能仅停留在物理空间。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就必须重视群众在文化需求方面发生的变化,掌握服务对象的特点和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润物无声的文化事业,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让文化之风充盈社会空间,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比如,一些地方探索以“智慧+”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打造社区“智慧书房”;一些地方突破传统服务界限,充分呼应群众所需,为放学后无人看管的孩子开办“四点半课堂”;还有地方挖掘本地戏曲、民乐的优势,构建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等。事实证明,立足本地特点,贴近群众需求,才能有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人。
(摘编自张贺《公共文化服务需要“精准供给”》)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政府逐渐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力度,我国已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B.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匹配程度不高,是导致一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低下的原因。
C.为了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需要在内容资源上和文化载体上不断有所创新,与时俱进。
D.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就要根据群众需求的变化,将文化服务由静态、非社交化转变为动态、社交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阐释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概念及我国政府在这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B.文章围绕公共文化服务需精准供给的观点,采用了层层递进的论证方式进行论证。
C.第四段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论证了公共文化服务应重视群众文化需求方面发生的变化。
D.文章列举某些地方公共文化服务措施,以论证立足当地特点满足群众需求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的建立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宣传以提升其使用效率。
B.公共文化服务,要随着群众文化需求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才能实现“精准供给”。
C.不顾城乡差别,只以城市人需求为标准的单一化的模式,导致了农村书屋没有读者。
D.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文化事业,应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才能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生活垃圾管理,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维护生态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
第三条本市以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全程分类体系,积极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循环利用。
本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遵循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市场运作、城乡统筹、系统推进、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四条本市生活垃圾按照以下标准分类:
(一)可回收物,是指废纸张、废塑料、废玻璃制品、废金属、废织物等适宜回收、可循环利用的生活废弃物;
(二)有害垃圾,是指废电池、废灯管、废药品、废油漆及其容器等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生活废弃物;
(三)湿垃圾,即易腐垃圾,是指食材废料、剩莱剩饭、过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绿植、中药药渣等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
(四)干垃圾,即其它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它生活废弃物。
生活垃圾的具体分类标准,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活垃圾特性和处置利用需要予以调整。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综合协调机制,统筹协调生活垃圾管理工作。
……
市房屋管理部门负责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义务。
市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生活垃圾处理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市城管执法部门负责对查处违反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行为的指导和监督。
……
(节选自《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材料二:
2020年高考(216)山西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
(摘编自网络某公众号)
材料三:
要让垃圾真正减量化、资源化,关键在前端分类。如果政府预算能够考虑到“前端”需要,提供专项资金激励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对分类指导志愿者、从事“二次分拣”的保洁工等给予补贴,加大环卫分装、分运设备的投入,那么垃圾分类的推行效果就会更明显。
北京  北京市从2011年起,每年新增多个城镇社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府陆续向试点小区免费发放分类垃圾桶等设施,并确保分类后的垃圾能分类运输、处理,真正实现垃圾减量。
上海 在上海市,居民将垃圾进行分类,投交可回收物便能换得积分,并获得自已的一本“绿色账户”。今后,加入“绿色账户”不仅可以兑换礼品,还有希望获得上海市动物园等五大公园的门票。
杭州 在杭州市部分社区回收厨余垃圾的垃圾桶里,绿色塑料袋上标明了每袋垃圾的门牌号。居民每天扔出的厨余垃圾,都会有专人蹲守验收打分,得分情况则公示在垃圾分类试点积分示意图上。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一目了然。
(摘编自张春燕《关于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环卫科技网)
4.根据材料,下列行为不符合有关生活垃圾分类标准的一项是(3分)
A.王晓红根据《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自家没开包装的过期药品都投放到有害垃圾桶。
B.某社区有一居民临时找了个空塑料矿泉水瓶,装了油漆,用完后就把空桶扔到了路边的可回收物垃圾桶。
C.一场秋雨过后,复兴小学的学生刘娜娜把校园内枯黄的落叶清扫收拢在一起,并倒入湿垃圾桶。
D.文文准备把她的废弃陶瓷花盆扔到垃圾桶,仔细阅读《条例》后,她就把陶瓷花盆扔到干垃圾桶。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海市制定《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是立法工作,所以条例第一条内容体现出依法治理先要有法可依。
B.从《条例》第五条,可以看出生活垃圾的管理,是在人民政府领导和统筹协调下各部门分工明确的系统工作。
C.在农村,将剩饭剩菜喂养牲畜家禽,瓜皮果核还有残花落叶用作肥料等,是对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处理。
D.源头减量、前端分类和循环利用是生活垃圾管理的三个重要环节,它们各自独立,互不关联。
6.请结合材料,概括有关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前端分类的具体措施。(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版权说明:正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