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争议型标杆作文
一、【高考真题】(要求部分略有改动)
(2015全国卷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核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要求:
1、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体现你的思考与权衡,表明你的思考与权衡,阐述你的看法。
2、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范文】
敬畏生命,拥抱规则
父亲老陈总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迫于无奈,更是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女儿小陈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引述材料)
此事引发热议,有点赞,有质疑,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其实这是一次是“为情所障目”,还是“为法为生命而亮目”的思考,我认为老陈做法欠妥,他坚守的是固执,放纵的是自以为是;轻视生命,漠视规则。(提出自己观点,是什么?)
诚然,老陈是小陈与世界最牢靠的联系。小陈是一株花,她的根须一直牵连到父亲的心土里去。小陈不该以珍重生命的名义,举报高速路上打电话又屡劝不止的父亲,让人看见了一个人由蒙昧天然而被社会深刻格式化的过程。然而,真正的蒙昧是为情所困,混淆情感与规则的界线。一个自然人必须进入社会化的流水线,才是成品;必须打上规则的烙印,才是正品;必须遵从群体的指令,才是贵品;也必须摆正小自我与大社会的位置,才是珍品。敬畏生命,勇于担当应是种种品质的展台。(让步分析,先承认对方,再次提出自己观点:是什么)
君不见,漠视生命、我行我素、没有规则的教训,交通事故已经跻身当今人类几大“杀手”之列、伤亡率逐年上升。君不见:没有了规则,孙杨沉浸于夺冠骄傲中时,酒驾惹争议;郭美美疯狂炫富,炫赌入狱;贪官在金钱中迷失自我,锒铛入狱……许多人都不曾洗去心灵的雾气,一味地放纵自我,违法乱纪。回眼望,为情所障目,多少朝代因此而覆。秦王统一六国,一扫天下,何其雄也,终因秦二世误信奸臣小人,为情障目,大好河山断送于此。周幽王为褒姒障目,为博一笑,烽火戏诸侯,最终落得个惨淡收场;开元盛世,杨贵妃的得宠使其兄杨国忠也平步青云,权势膨胀,最终导致安史之乱。没有规则,国家千里大堤,必为“情”所溃。(因I:反驳对方观点,析危害)
是什么淹没了规则?是陋习,是放纵的执念。《次第花开》中有言:“人的一切痛苦来自执念,即他执和法执。”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是他执,他执是一种淡淡的腐蚀剂,它无色无臭地积聚着,浸泡着我们的神经。”放纵陋习,意志的酥软就发生了,且看当下多少贪官落马,利用职权之便呼风唤雨,为家人和自己谋一己之私。若为陋习开脱,一切的正义与公正都将被湮没,欲望的沟壑难以填平。《海上钢琴师》里有一句话让人警醒:“繁华的都市应有尽有,可唯独没有尽头。”可是,生命在陋习的城市里,却有尽头。(因II: 析根源,陋习层面)
老陈应低头。这红尘,太污太苦太锦簇;这人情,总浮总疏总麻木。当今时代,亲情凌驾于法,我行我素绑架规则者比比皆是:食品安全隐患多多、医患矛盾逐渐升级、老人跌倒无人搀扶,这时,真正的亲情在哪里?人们对生命的敬畏似乎越来越淡漠:野蛮变道的汽车、防不胜防的车窗垃圾,还有半夜里轰隆隆飞驰的“二环十三郎”飙车党;其时,规则在哪里?霸座男刚走,霸座婶又来;这边飞机还没有打捞上来,那面公交汽车又入水。林林总总,执念绑架规则之过也,陋习侵袭生命之错矣。没有规则,漠视生命,陋习挡道,人生的诗意原野便荒芜了。(果:揭示后果,会怎样)
其实,老陈不要被“亲亲相隐”之类的伪伦理讨论所误导,那是键盘侠牵强附会的乱阐释;也不要被“大义灭亲”之类的高调赞美所迷惑;那是哄哄哥捕风捉影地胡引申。真正的“大义”,就是纯粹而可爱的拥抱生命之心,是革除陋习,是遵守规则的坚守,是为弱者打开的生命之门。老陈,听从亲人的劝解,将开车打手机的交通陋习,演绎成珍视生命,遵守规则的驿路梨花。生命之花常开,才是人间最完美的神话。(法:解决方法)
我们都要心怀敬畏。大儒张载说:“为生民立命。”我真诚地希望老陈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中将对生命的敬畏放在心头。毕竟,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毕竟,这是我们等过了无尽黑暗才睁开的双眼;毕竟,这是一个不会也不能停留太久的世界。(归纳全文,发出号召,重申观点)
【启示】今年考题,将考生放纵的思维,置于任务之下。避免了雷同与抄袭,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活在当下,关心时事,以天下为己任。当然,任务驱动型作文,写法多种,但万变不离其宗。教给考生一种手法,特别是在结构上的模式,让考生习之有法,实乃是训练中的重点。
二、结构模式:
第一部分:提出全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概述材料------分析材料-----亮明观点
第二部分:论证中心论点
1、因------为什么?
析危害(说好处)------挖根源
注:根源包括道德理念,文化根源,习俗根源,历史根源,文化根源,制度根源,心理习惯等。
2、果-------会怎样?
3、法-------怎么办?
联系现实,提出办法。
第三部分:结论,发出号召。
三、实践演练
材料:
某校有一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教学楼,从这里走出去一批批优秀人才,其中不乏知名学者、作家、主持人。如今,这座矮小、简陋、老旧的教学楼已经不能满足学校现代化的发展需要。考虑到它的特殊性,学校想保留,但有人认为学校用地有限,修缮、养护还要花钱,建议着眼发展,将其拆除。为此,学校很犹豫。不少师生和校友表示非常关注,曾在此楼就读过的某知名作家还专程赶回母校拍照留恋,并积极争取留住它。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体现你的思考与权衡,表明你的思考与权衡,阐述你的看法。
【例文】
莫让深情成为羁绊
立于风雨之中半个多世纪的教学楼,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学子的成长,承载着无数人的青春回忆,难怪这旧楼因不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而要被拆除时,会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引材料,提问题)
在我看来,若老旧教学楼的存在已经阻碍了学校的发展,那为何不拆掉呢?请莫让深情成羁绊!(提出自己观点,是什么?)
诚然,半个多世纪的沧桑老楼蕴含着学校曾经的辉煌与成功。但与周围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比起来,这座老楼显得是那么的格格不入,在已经不能满足学校现代化的发展需求的情况下,在笔者看来:这座老楼被拆势在必行,破旧立新,方能立足长远。(让步分析,先承认对方,再次提出自己观点:是什么)
拆掉老楼,才能满足需求。江山代有人出,学校要想培育出新的人才,靠的不是精神力量的激励,而是现代化的教学,毕竟只有教学水平跟上了,能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学校才可能培育出人才。哈佛大学每年都会对教学楼进行改造,以满足最新的教育需求,支持哈佛大学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顶级大学的是它现代化的设施、师资力量等教育硬实力的强大,而非仅凭几座老楼代表着“哈佛精神”就能鼓舞学子们奋发向上从而取得好成绩。拆掉这座老楼,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因I:反驳对方观点,析危害)
拆掉老楼,才能有新的辉煌。老楼被新楼代替,新楼才能创造出新的辉煌。一个校园面积就那么大,如果老楼占了其中的大多数,那学校创造的新辉煌又该如何保存?旧的不去,新的不来。NBA豪门洛杉矶湖人队的球馆经过多次改造、搬迁,也许上个世纪50年代等辉煌随着场馆而消失了,但是如果不拆又怎么会有80年代“showtime”的辉煌呢?拆掉老楼,有利于学校创造新的辉煌。(因II: 反驳对方观点,析危害)
情之所系,需要物的承载。故而才有了“学校想保留”的掌故。实际上,是想守住所谓文化根基在作怪,一味以这种教学楼,承载了多少的辛酸和荣耀,承载了多少的不可挽回的人文记忆来说事。真正的历史根基,应放在历史的天平上去称量;真正的文化底蕴,应从圣贤们的遗训中去寻找。从这里只是走出去一批批优秀人才,其中不乏知名学者、作家、主持人,便想伸向历史的宝库,套上文化的光环,专程赶回母校拍照以示留恋,更要不得。真正的文化品位是担当,是承载,是民族的呼唤。留下,只能是对文化的亵渎它,只能显示自身文化底蕴的浅薄。(因III:析根源,历史层面)
不是吗,过于迷恋往昔会阻挡我们前行的脚步。汪国真说:“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双脚,还有未来。”(引证法。借汪国真的文句点明观点“莫让深情成羁绊”,有说服力)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学设备都在不断革新,老旧的线路,低矮的楼层已经严重影响了新教学设备的安装与使用,勉强留下它,虽然照顾了少数校友的情感,但却有可能因此而损害了多数在校或将要来此学习的学生的利益,甚至影响了他们的未来。长此以往,受害的将是广大学子以及校友们深深眷念的母校!(果:揭示后果,会怎样)
拆掉老楼,精神可以保留。老楼没了,学校可以把老楼所代表的精神和辉煌制作成小册子,或将老楼的辉煌史放进校博物馆里。可以在老楼的遗址上建立纪念馆,将老楼的资料、影像等保存,这样既能让已经毕业的学生们可以“有根可寻”,又能丰富学校文化底蕴,让学校的精神和辉煌得以更好的流传,何乐而不为呢?(法I:解决方法,校友角度)
的确,老楼是许多已经毕业的学生的共同记忆。老楼中包含着学校的传统、精神、情怀。许多学生舍不得这座楼被拆,因为老楼见证了他们的成长。其实,校友们大可不必如此“流连”,真正的爱是放手。老楼被拆,可母校还在!如果真的对母校满怀深情,不妨把这深情转化为积极投身于母校建设的动力,为母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法II:解决方法,校方角度)
国的崛起,开拓为动力;民族的复兴,流连是羁绊!请勿让深情成为羁绊,让我们勇敢地放下过去,直面未来!(归纳全文,重申观点)
四、课堂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5月3日,四川达州八旬老人李某坐动车到成都看病,因节后人多,只买到达州到营山的座票。到南充后,老人被座位的主人请了起来,座位的主人是一位女生,老人女儿恳请她和母亲挤一挤,遭到拒绝。老人女儿挽扶着母亲往后走,后面两排年轻人同样充耳不闻。大约5分钟后,一中年男子为老人让了座。这时,老人女儿说:“年轻人啊,应该多学学。”女生委屈的回答道:“坐自己位置错了吗?”感觉委屈的女生流着泪给朋友打电话讲遭遇。
此事经华西都市报报道后,不少网友投票并留言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在两万多个网友中,有不到500名网友觉得女生拒绝和老人挤着座有点不近人情。
更多的网友说座位主人没做错;动车不是公交,公交你买了票未必有座,动车坐票可是要花坐票的钱买的啊,花钱买了坐票,让不让是自己的权利,不让无可指责;老人女儿有点道德绑架。
对材料中的这种现象和对这种现象的质疑,你有什么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标杆范文】
动车上拒让座,错了吗?
5月3日,四川达州八旬老人李某坐动车到成都看病,因只买到达州到营山的座票,老人在南充站被所坐座位主人请了起来,老人女儿想挤着坐被拒,之后一中年男子为老人让了座,老人女儿说:“年轻人应该多学学。”座位主人委屈回道:“坐自己位置错了吗?”(引述材料,提出问题)
这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因为没有主动让座,甚至没有被动让座,结果座位权利被道德绑架所凌辱。于是带来一个老生常谈的议题:让座是美德,不让座是失德?而我认为乘客坚守自己的权利,不可勉强。权利不能被道德绑架。(提出自己观点,是什么?)
诚然,尊老爱幼、扶助弱者是一项道德义务,身体健康的青壮年即便有了动车座位的“权利靠背”,但如果旁边站着耄耋老人、残疾人、孕妇、幼儿,腾出一点座位空间给他们就是人之常情,也不失为一种正确的选择。然而,持有有座车票的乘客拥有“对号入座”的权利,按照乘车的规则和惯例,乘客“对号入座”的权利受到保障,乘客坚守自己的权利,不愿让座,甚或不愿让出一些空间与他人分享,不可勉强。“道德坐垫”不能绑架“权利靠背”。(让步分析,先承认对方,再次提出自己观点:是什么)
动车上应该让座吗?姑且先将这个问题搁置不议。这些年,为了提倡“让座”,大家都是蛮拼的:上世纪的时候基本是道德说教,再不行就小喇叭广播;十多年前,发现了谴责的力量,鼓动着大爷大妈们“扇耳光”、“坐大腿”式强行索座;再然后,地方部门尝试以地方立法的姿态,罗列出“请”或“罚”的各种强制手段,于是让座这件事,似乎从“主动让”成了“必须让”。但其实,好像也没有任何一种调查或逻辑能证明,这些年在“让座”上的努力,果真就多大程度推进了让座美德的蔚然成风?(因:反驳对方观点,析危害)
拒绝和老人挤着坐动车被指责,这是道德泛化之祸。有人担心,拒绝让座,会让公德斯文扫地,会让社会风化粗鄙不堪。然而有意思的是,在动车拒让座事件后的网络调查中:一方面是九成人支持女孩的拒绝行为,另一方面是五成左右的人愿意主动或被动让座。看起来,这是很分裂的一件事,但实际上,恰恰是民意理性的彰显:在价值认同层面,民意褒扬了让座的美德行为;但在权利尊重层面,拒绝让座同样不是丑事一桩。(因:揭根源,道德层面)
道德行为,不是膜拜的“神龛”,应该是力所能及的温暖。几站路,让一让,没什么。但几小时的路程,高价买的车票,也要逼着“让”,这就超过了“力所能及”之槛,让座这种小小的美德行为,就成了成本高昂的“义举”,应有的“权利”丧失。“权利”被绑架,无谓的争论,便有了新的角度,新的内容,新的价值,这种讨论难以厘清权利的边界,漩涡里的争论,更易使人迷失方向。(果:揭示后果,会怎样)
当权利与道德责任产生了那么一点冲突时,我们不应该生硬、刻板、对立地考量这两个问题,而是应该区分具体的问题,区分现场的情节,作出具体的分析和判断,摆正权利实现和道德责任之间的关系,力求让自己的心更踏实、更宁静、更欣慰。如果我们多一份包容,多一份爱心,多一份尊老扶弱的理念,要答对这道题,不难。(法:解决方法,怎么办?)
动车上拒让座,谈不上什么错,更犯不着指责。我们能做的,是根据自己的情况,能让就让,不让也请待之谦和。“道德”与“权利”握手,才是民族之风。愿这种春风永驻人间。(归纳全文,重申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