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高考语文

高三每日一练(十二)

时间:2020-02-28  来源:博客  作者:未知

高三每日一练(十二)
古诗文阅读
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直取牛。
      统和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
      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害何可以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其鸭渌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曰:‘严刑峻法。’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愿陛下裁之。”
      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帝问韩家奴:“我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帝默然。
(选自《辽史•萧韩家奴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B.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C.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D.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后人用“弱冠”称二十岁左右的男子。
B.帑廪,粮仓钱库的意思。在古代,“帑”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廪”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
C.史笔,既是历史记载的代称,也可以指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还可以指执史笔的人,即史官。
D.穆宗,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如武丁称高宗。汉以后,历代帝王都有庙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韩家奴品行高洁,为人着想。他的奴仆用高价卖了家中的牛,他担心别人会受到损害,便退钱领回了牛;对皇上知无不言,虽谐谑却不忘规讽。
B.萧韩家奴学识渊博,善于进谏。他年少时好学,博览经史。他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要掌握火候,才能使事情尽善尽美。
C.萧韩家奴熟悉国情,洞察时势。在陈述治国之道时,他引用唐太宗和大臣的对话,巧妙地告诉皇上,治理盗贼的关键不是严刑峻法,而是减轻赋税。
D.萧韩家奴坚守职责,不卑不亢。秋山狩猎致死伤数十人,皇上命他删掉相关记录,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他直言穆宗英明的原因,让皇上默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
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5.(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未见风雨,就已觉寒意袭人,这就给整首诗抹上了深秋的色彩。
B.领联的“卧迟”体现了老翁的特性,睡眠少,宁可闲坐养神而不喜早睡,免得夜间睡不着:颈联写老翁三秋之夜就要烤火,正说明他怕冷、体衰。
C.尾联与首句遥相呼应,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一个“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只是反映出了老年人年纪大而怕冷的特性。
D.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仕途、境遇,但景与人关合,尤其“霜叶满阶红”一句表现了大自然的冷酷,从树木想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令诗人深有感触。
(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    ”之雄心,也只怕会是“     ”的结局。
(2)《劝学》中的“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渲染敌人兵临城下的紧张气势和将士整装待发的高昂斗志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今天,“德国制造”俨然成了高品质的代名词,而 140 多年前情况刚好相反。
      1886 年 1 月 20日,英国调查员发现德国索林根城有上百家“山寨”作坊,竟大肆仿造英国刀具,并打上“谢菲尔德制造”的质量检查印章。 为了         ,他们还先将货品运往英国,再从英国出口到世界各地。
丑闻曝光后,英国企业家无比愤怒,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行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区分开来。“德国制造”由此成为一个法律新词,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
      在抗议和“白眼”中,很多索林根企业倒下了。德国人没有抗议、没有辩解,而是开始彻底反省:(  )他们不再盲目扩大生产,而开始         ,专注于生产高质量、经久耐用的产品。在这场质量斗争中,德国的工匠精神开始萌芽并迅速成长。一方面,它和诚实守信、敬业守责的民族精神相关曰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企业大幅提高产业工人待遇。此前,德国工人工资低、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很难想象他们一边饿着肚子一边还能有           的追求。时至今日,德国蓝领的收入和白领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运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需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区分开来。
B.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行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需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德国产品与英国产品区分开来。
C.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运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德国产品与英国产品区分开来。
D.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行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区分开来。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是廉价产品,不是低价格,而是好质量才能占领全球市场!
B.占领全球市场靠的不是廉价产品,不是低价格,而是好质量!
C.占领全球市场靠的是好质量,不是廉价产品,不是低价格!
D.不是低价格,不是廉价产品,而是好质量才能占领全球市场!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自欺欺人 宵衣旰食 精益求精 半斤八两
B.自欺欺人 卧薪尝胆 精雕细琢 不相上下
C.掩人耳目 宵衣旰食 精雕细琢 半斤八两
D.掩人耳目 卧薪尝胆 精益求精 不相上下

8.(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某中学一高三教室里前后墙上分别张贴如下高考标语:
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
熬一个春夏秋冬,享一生荣华富贵。
上述标语是经过全班学生公选后张贴的。请分别从语言特点、学生心态两个层面加以评论。
古诗文阅读
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直取牛。
      统和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
      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害何可以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其鸭渌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曰:‘严刑峻法。’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愿陛下裁之。”
      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帝问韩家奴:“我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帝默然。
(选自《辽史•萧韩家奴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A.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B.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C.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D.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后人用“弱冠”称二十岁左右的男子。
B.帑廪,粮仓钱库的意思。在古代,“帑”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廪”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
C.史笔,既是历史记载的代称,也可以指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还可以指执史笔的人,即史官。
D.穆宗,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如武丁称高宗。汉以后,历代帝王都有庙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萧韩家奴品行高洁,为人着想。他的奴仆用高价卖了家中的牛,他担心别人会受到损害,便退钱领回了牛;对皇上知无不言,虽谐谑却不忘规讽。
B.萧韩家奴学识渊博,善于进谏。他年少时好学,博览经史。他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要掌握火候,才能使事情尽善尽美。
C.萧韩家奴熟悉国情,洞察时势。在陈述治国之道时,他引用唐太宗和大臣的对话,巧妙地告诉皇上,治理盗贼的关键不是严刑峻法,而是减轻赋税。
D.萧韩家奴坚守职责,不卑不亢。秋山狩猎致死伤数十人,皇上命他删掉相关记录,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他直言穆宗英明的原因,让皇上默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
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考点】51:文言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略
【解答】1.C    2.B   3.D
4(1)向人借贷,则要附加十倍的利息,以致有人出卖子女、割让田地,都不能偿还。有的逃役不回,有的在军中死去,就用年轻力壮之人补充。
(2)穆宗尽管凶狠残暴,但能减省徭役,减轻赋税,人人都过得很快乐。总计穆宗一朝,无罪而被杀的,还没有超过这次秋山狩猎的死伤之数。我因此认为穆宗贤明。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内省嗜欲”与“外罢游幸”结构对称,中间断句,“幸”后断句,排除A、B、D.故选C。
句子翻译为:盗贼之所以滋生,是因为无限制地征收赋税,以致民不聊生。现在我在内节制嗜欲,在外停止巡游,使天下安静,那么盗贼自然就没有了。
【2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选项“在古代,“帑”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廪”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错误,在古代,“廪”指官府储备粮食的仓库。“帑”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D选项“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说法错误,由原文为“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可知皇上命他删去,他先是删了,出宫之后又记录了下来。故选D。
【4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1)假:借;鬻:卖;逋:逃;物故:死去(2)暴虐:凶狠残暴。终:总计。戮:杀。过:超过。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点评】略
5.(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诗歌首句,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未见风雨,就已觉寒意袭人,这就给整首诗抹上了深秋的色彩。
B.领联的“卧迟”体现了老翁的特性,睡眠少,宁可闲坐养神而不喜早睡,免得夜间睡不着:颈联写老翁三秋之夜就要烤火,正说明他怕冷、体衰。
C.尾联与首句遥相呼应,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一个“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只是反映出了老年人年纪大而怕冷的特性。
D.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仕途、境遇,但景与人关合,尤其“霜叶满阶红”一句表现了大自然的冷酷,从树木想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令诗人深有感触。
(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考点】52:古诗词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略
【解答】1.C
 2.安闲清静的老翁形象。颔联“卧迟”写老翁年老睡眠少,不喜早睡;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却安然“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虑,具有闲适的情怀。年老体衰的老翁形象。颈联写燃料经夜化为灰烬,夜已过去,老翁却“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睡觉,体现了老翁的体衰、闲散。孤寂淡泊的老翁形象。尾联老翁“晓晴”时仍“未起”,漫不经心地看“霜叶满阶红”,突出了老翁的闲散无事、孤寂淡泊。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C选项“只是反映出了老年人年纪大怕冷的特性”错误,“寒”也写出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失望,反映了诗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懒和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时明确指出是什么形象,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结合诗句分点说明、概括,再分析诗人通过形象所寄寓的感情。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全诗,然后结合着注释逐联分析诗人的形象。首联直接点出老翁的特点“安闲”;颔联,抓住“卧迟”和“睡美”进行分析;颈联,抓住“香添暖被笼”进行分析;尾联抓住“晓晴寒未起”进行分析。解答时,先概括出人物的形象特点,再进行分析。
【点睛】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和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在理解人物形象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的描写及侧面、环境描写的烘托渲染来概括入物的特点要结合作者的处境和写作背景,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
【点评】略
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 封狼居胥 ”之雄心,也只怕会是“ 赢得仓皇北顾 ”的结局。
(2)《劝学》中的“ 君子生非异也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善假于物也 ”,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渲染敌人兵临城下的紧张气势和将士整装待发的高昂斗志的句子是“ 黑云压城城欲摧 , 甲光向日金鳞开 ”。
【考点】39:名篇名句默写.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解答】故答案为:
(1)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重点字:胥)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重点字:生)
(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重点字:鳞)
【点评】《劝学》中的名句辑录: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三.语言文字运用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今天,“德国制造”俨然成了高品质的代名词,而 140 多年前情况刚好相反。
      1886 年 1 月 20日,英国调查员发现德国索林根城有上百家“山寨”作坊,竟大肆仿造英国刀具,并打上“谢菲尔德制造”的质量检查印章。 为了         ,他们还先将货品运往英国,再从英国出口到世界各地。
丑闻曝光后,英国企业家无比愤怒,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行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区分开来。“德国制造”由此成为一个法律新词,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
      在抗议和“白眼”中,很多索林根企业倒下了。德国人没有抗议、没有辩解,而是开始彻底反省:(  )他们不再盲目扩大生产,而开始         ,专注于生产高质量、经久耐用的产品。在这场质量斗争中,德国的工匠精神开始萌芽并迅速成长。一方面,它和诚实守信、敬业守责的民族精神相关曰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企业大幅提高产业工人待遇。此前,德国工人工资低、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很难想象他们一边饿着肚子一边还能有           的追求。时至今日,德国蓝领的收入和白领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C 
A.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运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需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区分开来。
B.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行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需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德国产品与英国产品区分开来。
C.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运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德国产品与英国产品区分开来。
D.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行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区分开来。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A.不是廉价产品,不是低价格,而是好质量才能占领全球市场!
B.占领全球市场靠的不是廉价产品,不是低价格,而是好质量!
C.占领全球市场靠的是好质量,不是廉价产品,不是低价格!
D.不是低价格,不是廉价产品,而是好质量才能占领全球市场!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D 
A.自欺欺人 宵衣旰食 精益求精 半斤八两
B.自欺欺人 卧薪尝胆 精雕细琢 不相上下
C.掩人耳目 宵衣旰食 精雕细琢 半斤八两
D.掩人耳目 卧薪尝胆 精益求精 不相上下
【考点】88:语段综合考查.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2)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
(3)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
【解答】(1)B.“发起”和“行动”搭配不当,可将“行动”改为“运动”,“都需注明”表意不准确。C.“都需注明”错误,应改为“都须注明”以强调其必要性。从语意上来看,是必须注明,而非需要注明。“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区分开来”语序不当,应改为“将德国产品与英国产品区分开来”,因为句子是以德国产品为中心展开的,要将德国生产的产品特别标明,以此来表示其不是英国的产品。D.“发起”和“行动”搭配不当,“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区分开来”,语序不当。故选A。
(2)结合下文“他们不再盲目的扩大生产”,“专注于生产高品质经久耐用的产品。”可知,反省内容是对之前错误做法的否定,应该强调质量的重要性。A.不恰当,原文中德国仿制产品的目的是占领全球市场,因此要将其放在句首以示强调。B.不恰当,低价格和高质量形成对比应该放在一起。C.不恰当,语句不当,应当先否定错误做法,然后再指出正确做法。故选D。
(3)自欺欺人: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自己和别人,形容不肯面对事实。掩人耳目:堵住人的耳朵,遮住人的眼睛。比喻迷惑欺骗别人。句中德囯人的做法是对消费者的欺骗,而不是欺骗了自己,故排除A项、B项。宵衣旰食: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卧薪尝胆: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来。结合不再盲目扩大生产专注于生产高品质、经久耐用的产品等分析,选用卧薪尝胆。排除D项。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精雕细琢:比喻做事情精益求精。半斤八两:指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不相上下:指分不出高低好坏,形容水平相当。故选C

答案:
(1)C
(2)B
(3)D
【点评】高考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这一考点反映在试卷上,大致有两种题型:一是“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二是“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做这类题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思考,那就是前后话题的一致性,陈述角度的一致性,内容前后的照应性,句式结构的一致性,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合理性,意境的谐调性。

8.(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某中学一高三教室里前后墙上分别张贴如下高考标语:
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
熬一个春夏秋冬,享一生荣华富贵。
上述标语是经过全班学生公选后张贴的。请分别从语言特点、学生心态两个层面加以评论。
【考点】81:综合读写.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略
【解答】(1)“语言特点”示例:运用化用手法,幽默诙谐;运用对偶(对比)手法,整齐、上口。
(2)“学生心态”示例:在高考的压力下,渴望激发学习斗志。标语折射出学生功利化的心态,值得深思。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上述标语是经过全班学生公选后张贴的。请分别从语言特点、学生心态两个层面加以评论”,然后分析标语的意思、语言方面的特点,再分析所在的场合,体现出的学生心态。“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这个标语化用《论语》中句子“吾日三省吾身”,接着以“滚去学习”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幽默诙谐;“熬一个春夏秋冬,享一生荣华富贵”,这一标语结构对称,构成对仗,前后句之间形成对比,非常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再看这两条标语展示出的学生心态,第一则连续使用几个短句,读来节奏分明,铿锵有力,表达出在高考即将来临之时渴望激发学习斗志的心态;第二则,“熬”的目的是“享一生荣华富贵”,折射出学生功利化的心态。考生围绕这些分析作答即可。
【点评】略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版权说明:正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