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班级制度文化的重构
班级制度文化是指班级集体中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同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班级规章制度虽然是班级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班级制度的制订并不等于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班级制度文化。当一个学生的某种行为通过反复的调整之后成为一种习惯,当大多学生都按一个大致相同的标准而就某种行为形成同一习惯的时候,这种集体习惯便会升华为一种制度文化。可见,变为一种班级文化的制度是一个集体自主内化的制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使制度成为学生共同认可、接受并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如何达成这一目标呢?我们针对当前班级制度文化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在班级制度的生成层面、班级制度的内容层面、班级制度的实施层面进行重构和创新,从而使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得到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并最终推动班级管理向高度的自主和自治的良性化方向发展。
一、班级制度生成过程的重构
在传统的制度建设中,班主任是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学生是制度的遵守者和被惩罚者。“外部制约强加给学生的纪律停留在学生精神之外,基于相互尊重和合作的纪律才能植根于学生心灵”。(皮亚杰语)因此,这种外部强加的制度只能停留在学生行为的表面,不利于学生的自我控制。魏书生老师曾说过:“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之间的桥,民主程度越高,这座连接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现在的学生有了越来越强的民主意识,所以,在班级制度生成过程中,我们应顺应时代的潮流,尊重学生独立地位,尊重学生的参与权和选择权,让学生参与到制度的制定中来,体现制度生成的民主性。
1、通过学习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建立班级制度是自身发展和班级发展的客观需要。
在班级新的制度或公约出台之前,我们利用班会课时间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学生手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给学生以适当的引导和讲解,同时组织学生充分开展讨论,对漠不关心或持有异议的学生针对性的组织课后的个别交流与讨论,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深刻理解作为一个合格的学生及社会公民所必须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这是学生成长发展计划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同样也是一个合格学生和将来成为优秀的社会公民的重要标准。在讨论学习的过程中,班级成员会对制度制定的目的、作用、制度的内容等,会有更清楚的认识和更全面的理解,认识制度的深刻性、贯彻制度的自觉性、维护制度的主动性会大大提高,从而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成为每一位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2、通过学习讨论让学生自主构建符合本班实际的班级制度。
制度的制定要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科学性,制度的制定人是学生外,制度的内容也必须符合学生的特点,成就学生就必须成就学生的一切。所以我们鼓励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就我们班前一时期在遵守学校行为规范中有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有哪些方面还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谈自己的看法,并倡导大家积极地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然后,班委组织召开班委扩大会议对每一位学生意见认真加以分析讨论,在此基础上向班主任提交一份分析报告,明确今后一段时间内我们班重点应做好哪些规范行为和养成工作。我们的班级制度就这样在学生的自主反思和评价的基础上不断地诞生、补充和完善。例如,为了解决学生迟到这个老问题,我们让班干部牵头,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为什么要准时到校?迟到行为除了对自己,对他人还有什么不良影响?迟到的深层心理状态是怎样的?怎样才能做到不迟到?同学们通过讨论,对迟到的危害和迟到的心理达成了共识,并制定出了如下制度:对初次迟到的同学,可以向全班道歉;二次迟到除了道歉外,还要以帮助课代表收交作业或帮值日生擦玻璃、扫地等为班级同学服务的方式补偿;三次以上迟到,就要经全班讨论决定他该承担什么后果了。这样,通过学生的参与,学生理解了制度背后的价值——尊重与责任,遵守制度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对自己的负责。班级制度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应该在班主任的正确引导下由学生们自己来生成。这样的班级制度中每一个要素都是学生们通过充分考虑个人与班级、班级与学校、班级与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关系之后,通过班集体对以上各方面关系的处理所做出的被大多数学生认可的优化选择。这样生成的班级制度中的每一个要素由于被同化成大多数学生的发展需求而充满着活力。
二、班级制度内容的重构
班级制度内容的重构,旨在改变当前班级制度文化在制度内容的个性、发展性、科学性、开放性、生态性等方面存在不足的缺憾,构建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班级制度内容体系。
1、促进班级制度内容的发展
凸现个性。每一个学生个体迥然不同,不同的班级也是千班千面的。但是,目前看到的班级制度却给人千班一面的感觉,有的甚至雷同。这种现象说明了班级制度缺少个性,也就缺少了针对性和应有的效益。对于不同的班级自然应该有不同的制度来约束和引导,我们在制定班级制度时,应对自己的班级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本班的长处在哪些方面?短处在哪些方面?形成过程中有怎样的不同经历?原有的班级氛围有着怎样的特点?班级成员的家庭背景怎样?除对现有情况的分析外,制定班级制度前还要有对班级未来状态进行思考:本班的未来目标是什么?在本学期,全体成员应该在哪些方面实现突破?具体到纪律、学习、文体活动方面,应该在哪些方面加强?这是对班级发展目标的分析。在制定班规前,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和分析班级现有状态,明晰班级未来的发展目标,才可能在班级原有的基础上,制定出立足本班实际情况的扬长补短的措施,由这些措施组成的班级制度才能最有效地促使班级整体文化和班级成员个体的和谐发展。
(2)体现发展性。班级制度应该随着班级学生的年龄和心智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每个班级在每一个学段、每一个学年,它的特点都可能是不一样的。学生有进有出,成员有了变化;学生在成长,有的进步,有的退步,结构有了变化;学生的兴趣爱好会转移,个体的意志品质会转变,年龄特征有了变化。因而,不同年级段的班级制度应该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奖惩手段,显现不同的语言特点。立足于班级实际的班级制度也应该不断发展变化,形成一条具有个性特点的轨迹,这条轨迹显现着班级的发展与进步。另外,班级制度的发展性还应体现在制度内容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不仅要告诉学生怎样做会有奖有惩,还应告诉学生怎样做才是对自己的发展有益处的,原因是什么。当前很多班级制定的制度往往是为了应付学校的相应考核,为了在考核中不扣分,所以,只注意对应学校操行评价条例列出相应的奖罚,却没有从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个角度着眼来设计条例。我们不妨可设计一些这样的条目:“临放学前,服从体育委员指挥,认真做仰卧起坐和俯卧撑以磨练意志,增强体质。”“每天早晨要用5分钟时间规划一下当天共有多少项任务按轻重缓急确定做事的顺序;每节自习课前先确定学习目标及具体任务量。”这些条目,并不直接关乎学生是否会破坏班级的纪律,其出发点是为促进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发展。而这点点滴滴的养成教育,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却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3)增强科学性。班级制度应该符合学生发展的身心规律,其内容、要求和奖惩方式都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心理学、教育学的科学原理。但当前不少的班级制度显然缺少真正的推敲,不符合教育的科学性。例如,有的班规将扣操行分与写“说明书”的字数挂起了钩,“量化管理分每星期公布一次,所有被扣分者都要说明书,说明在做本条例禁止做的事时的心理活动以及今后打算。说明书的字数按每扣1分五百字算”。也有班规直接按错误的程度来决定说明书的长短。然而,规定“说明书”字数是否有真正的意义?1000字、1500字的说明书里学生有多少能是自己真正的真情实感的表达?我们认为教育并不回避惩罚,但在爱的前提下,惩罚的科学性是可以进行推敲的,而且是必须进行推敲的:什么样的惩罚可以被学生所接受?什么样的惩罚不会对学生造成身心的伤害?
(4)扩大开放性。家庭、学校、社会是学生成长的环境,是相互联系的多个系统。但是在现行的班级制度中却不能见到班级与社会、家庭相互联系的项目。这与我国学校和班级长期处于一种封闭式的管理下是有关系的。班级制度中对于社会和家庭角色的忽视,体现了学校和班级文化对于社会文化的畏惧与排斥。我们在班级制度中应将社会和家庭列为可以帮助学生发展的积极因素,对其功能进行合理的开发和科学的应用。例如,我们可组建班级家长委员会,开设班级家长学校,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每学期评选优秀家长学员,提高家长素质,为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5)实现生态性。当前,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班级与家庭、班级与社会之间不和谐的现象,学生中的心理问题相当严重。这就要求我们制定班级制度时考虑内容的生态性,实现班级制度由管理性向人本性的转变,由权威性向主体性的转变,由刚性向柔性的转变,让学生在关怀和尊重中实现自我和完善自我,让班级洋溢出浓浓的人情味。
2、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班级制度内容体系
我们从实践中体会到,要经营好一个班级,并取得实效,必须要有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班级制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空间为序的,制定的原则是: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我们可按空间范畴制订岗位责任制,如常务班长职责、团支部书记职责、班委会委员职责、值周班长职责、值日班长职责、课代表职责、物品承包责任制等。另一类是以时间为序的,制定的原则是: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我们可按时间范畴制订各种常规,如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学期常规、学年常规等。为了发展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开拓进取,我们还可制订班级学生自主管理制度、班级文化活动制度、班级激励制度、班级德育分量化考核制度、班级奖惩制度等,并且在每项制度中都要有明确的管理条例。
三、班级制度实施过程的重构
班级制度文化的作用和功能如何,要看班级制度是否被班级成员所接受。如果没有办法保证班级制度坚定地贯彻下去,班级制度就会流于形式,变成一个花架子,那也失去了班级制度应有的价值了。因此,我们必须重构班级制度的实施过程,使班级制度能更快、更好地实施。
1、畅通信息反馈网络
在班级制度实施的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对下列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型的了解:班集体在执行班级管理制度中的情况;班集体在贯彻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任务的情况;班集体建设的质量和班集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班集体中每个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要做到这些,班主任在班集体的管理过程中,还必须建立一套立体型的全方位的信息反馈网络,通过反馈的情况来全面了解各个学生的情况,全面了解班集体的建设水平,及时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和制订新的管理目标,修整原有的管理制度。那么,怎样来建立班集体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及反馈网络呢?下面是我们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形成的信息反馈网络图。
班团干部周会
任科教师研究会
班级纪检组
班级集体管理常规工作
班主任
学生深层次思想情况
谈 心
周 记
问卷调查
2、让学生参与到制度实施过程中来
当学生违反了制度又不承担任何后果时,就不会遵守制度。因此让他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承担一定的后果是必须的,但承担的方式不是班主任一个人说了算。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有多种处理方法:依据制度处理;同违反制度的同学一起讨论应该承担的后果;由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应该承担的后果;班主任与家长合作处理等。例如,对迟到的同学,大多数可以依据制度让他自觉承担后果,但若遇到特殊情况时,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一些个性腼腆或特殊情况下迟到的同学,可以同他共同讨论应该承担的后果。而对屡教屡犯的同学,可以经过共同讨论,给予严厉的处罚。对一些由于家庭原因造成的,可以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
3、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过程评价机制
在实施班级制度中,肯定会出现先进与后进的学生。为惩处歪风、激励后进、奖励先进,我们形成一套以学生自主诊断性评价为主、班委成员集体诊断性评价为辅的评价机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肯定与激励的评价机制中健康成长。班级内的各个成员在学习、活动、生活、劳动等各方面的点滴成绩都作为评奖的依据,在班级内设定“班级之星栏”、“班级吉尼斯纪录”和“班级进步奖”,定期评比,让学生都有成功机会,班级不再是只有几颗“紧随月亮的耀眼星星”,而是形成“群星闪烁”的局面。通过开展一事一评,全班性讨论问题主题会等评价活动,让每个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调控,促使学生反思和确定新目标的次数增加,有助于培养学生自觉反思的习惯。多样、经常性的评价给了每位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提供发展的空间,提供成长的天地,提供展示自己人生价值的舞台,同时也促进了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