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复习七个重点
我们要锻炼学数学的能力,要改变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学会采用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学习,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学会“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开展讨论形成新知应用反思”的学习方法。在初三数学学习中尤其要做到七个重视:
重视构建知识网络——宏观把握数学框架
要学会构建知识网络,数学概念是构建知识网络的出发点,也是数学中考考查的重点。因此,我们要掌握好代数中的数、式、不等式、方程、函数、三角比、统计和几何中的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概念、分类、定义、性质和判定,并会应用这些概念去解决一些问题。
重视夯实数学双基——微观掌握知识技能
在复习过程中夯实数学基础,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系,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知识体系,逐步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这样在解题时,就能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从记忆系统中检索出有关信息,选出最佳组合信息,寻找解题途径、优化解题过程。
重视强化题组训练感悟数学思想方法。除了做基础训练题、平面几何每日一题外,还可以做一些综合题,并且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而总结出它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并把思想方法相近的题目编成一组,不断提炼、不断深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逐步学会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重视建立“病例档案”——做到万无一失准备一本数学学习“病例卡”,把平时犯的错误记下来,找出“病因”开出“处方”,并且经常地拿出来看看、想想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怎么改正,这样到中考时你的数学就没有什么“病例”了。我们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定数量的数学习题,积累解题经验、总结解题思路、形成解题思想、催生解题灵感、掌握学习方法。
重视常用公式技巧做到思维敏捷准确对经常使用的数学公式要理解来龙去脉,要进一步了解其推理过程,并对推导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能变化自行探究。对今后继续学习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对生活实际经常用到的常识,也要进行必要的训练。例如:1-20的平方数;简单的勾股数;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高和边长的关系;30°、45°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样做,一定能更好地掌握公式并胜过做大量习题,而且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重视中考动向要求——勤练解题规范速度
要把握好目前的中考动向,特别是近年来上海的中考越来越注重解题过程的规范和解答过程的完整。在此特别指出的是,有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解出题目的答案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只要是有过程的解答题,过程分比最后的答案要重要得多,不要会做而不得分。
重视掌握应试规律——提高考试成绩效率有关专家曾对高考落榜生和高考佼佼者特别是一些地区的高考“状元”进行过研究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的最大区别不是智力,而是应试中的心理状态。也有人曾对影响考试成功的因素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排在第一位的是应试中的心态,第二位的是考前状况,第三位的是学习方法,我们最重视的记忆力却排在第17位。事实上,侧重对考生素质和能力的考核已经是各类考试改革的大趋势,应试中的心态对应试的成功将日趋重要。具有良好心理状态的考生,可以较好地预防考试焦虑,较好地运筹时间,减少应试中的心理损伤。
中考数学提分方法
一、什么样状态是应考好状态
进入初三后你是否以下学习困惑:
感觉题越做越多,没有尽头;
感觉学习很努力,就是成绩不见提升;
已经记住的知识,细节忘了很多;
平时做题思路清晰,但考试发挥总不理想;
感觉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不知学什么好;
常常感觉注意力无法集中或睡眠不好;
问什么知识都知道,但做题时却联想不到;
题做了很多,但是答题速度不见提升;
同样的错误经常重复出现。
其中,考生如果这些现象出现过多,说明过度紧张,而如果一条都没出现也不好,说明考生状态过于放松。考试中适度紧张有利于发挥,因此,最佳的应考状态是上述现象出现3-5条。
二、高效复习是这样的
程序:知识梳理、技能强化和应试训练。这三步缺一不可,而且顺序不可以颠倒。很多同学复习时没有程序,基础知识和强化训练等胡乱复习一通,这样的效果不好,复习时应该先从知识梳理开始,把基础内容学会,再一步步提高。
原则:渐进性、可接受性和重复性等。渐进性指的是复习时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所谓可接受性,是指在不会的知识点和会的知识点之间存在通过努力可以学会的那部分,在复习时需要逐渐地吃掉这部分内容,不能一味地追求难题。重复复习可以加强记忆水平,但这里的重复指的不是简单的反复做同一个题目,而是指有效重复。
方式:记忆、测试、练习、归纳和反思等。比如做错一道题,要问为什么错了,形成归纳和反思的习惯,这样的做题效率会很高。手段:试卷、练习册和教材等。
三、影响成绩的主要原因
1、长期养成的学习习惯。
比如有的同学习惯在草稿纸上演算时喜欢把过程一步不落地写下来,甚至比卷子上写得都要整齐和详细,这种习惯很多是小学时形成的,因为老师经常要求学生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可是到了初中,尤其是考试中,时间有限,这样的习惯就容易导致解题速度变慢、思考时间缩短,因此对这种习惯要强迫自己改正。
2、能力训练缺少顺序性和计划性。
3、选题不当,训练缺乏效率;中考卷子从来都是简单题和难题互相搭配,按照一定比例来设计的,所以要做题,但不要死抠难题。
4、自我调整不够,心理压力较大。
5、自我监控不够,不会反思概括。一般学生都有错题本,我们的建议是,随着复习的往后延续,错题本要越来越薄,直到考试前要取消错题本,因为这样可以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充满自信而不再紧张。
6、盲目做题,陷入题海之中。不能盲目地做题,而要选择“模型做题”,所谓模型,指的是典型题目,通过掌握典型题目,可以通过其类似性找到同类题目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做这样的题目时,得不断问自己为什么这样解,为什么做错了,不断反思后能够真正掌握同类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