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高考语文

每日悦读: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时间:2020-01-02  来源:博客  作者:未知

每日悦读: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巫婆的葱
 
人的一生将面临许多选择,一旦决定就将承受或好或坏的结果。有的人在更好的选择前放弃,有的人在更坏的选择上执着。谈努力之前,我们必须先聊聊选择。

项羽:四面楚歌,英雄末路

项羽小时候是个“满嘴跑火车”的愣小子。

秦始皇到会稽游玩,乘大船渡浙江。项羽与叔父项梁一起跑去围观,项羽对叔父说:“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这话一出口,把叔父吓得够呛,赶紧捂住他的嘴:“你不要胡乱说话,否则会给全族招来祸患。

一天天地,这愣小子长高长壮了,身高八尺,力能扛鼎,言行依然大胆莽撞。

英雄的横空出世是需要时势的。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同年九月,会稽太守殷通对项梁说:“江西人全都造反,这是上天要亡秦的节奏。我准备发兵,想要用你和桓楚为将。

当时桓楚在大泽逃亡,只有项羽知道他人在哪,项梁便与殷通说:“把项羽召来,让他奉命去找桓楚。”此前他已嘱咐项羽在屋外持剑等候,而项羽明显get到了叔父的暗示,进来后二话不说就一刀将殷通杀死。

叔侄俩率领原有部队与新收编部队,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接手了陈胜、吴广的造反事业,甚至还找到楚王的孙子,拥立为王,一下引得四方归附,包括刘邦。

树大招风,秦朝自然想剿灭这帮“土匪”。平叛大军战斗力不弱,项梁折在了秦军手上。项羽亲生父亲早逝,他是跟着叔父长大的,得知叔父战亡的消息后,他发誓要为其报仇。

联军派出了好几支援军,但看到打仗过于生猛的秦军,都躲了。主将消极备战,让一心报仇的项羽受不了了!一不做二不休,他又一刀杀了主将,取而代之!而后率领部队破釜沉舟主动攻击。

巨鹿之战,项羽一战成名。不过就在项羽牵制住秦帝国主力军时,刘邦乘虚而人,先人关中。根据当年协议约定,先人关中者称王。但刘邦是个聪明人,知道自己目前不是项羽的对手,于是主动奉还项羽的“玩具”

項羽很高兴,决定请客吃饭,那场惊心动魄的鸿门门宴上演了。宴席上所有人都在暗示项羽,杀掉刘邦,天下又是你的了!但项羽始终没有下得了手。他认为,设局杀人不是一个英雄该干的,这与他的道义不符。

项羽进军关中后,迎来人生高峰。他封楚怀王为义帝,自己则自命西楚霸王。这个不伦不类的称呼,他觉得很酷。他怀念楚地,于是放弃关中,把秦帝国的首都洗劫一空,带着财富、珠宝、女人衣锦还乡,炫耀去了。

项羽还是跟过去那个率性少年一样,意气风发,肆意而为。可结果是,他一步步走到了垓下,一步步没有了退路。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一代英雄,选择以最决绝的方式收场。从他决定不杀刘邦的那一刻起,这样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岳飞:十年之力,废于朝夕

年少时的岳飞很有志气和抱负,平时沉默寡言,喜爱学习,尤其喜欢研读《左氏春秋》和孙武兵法。小小年纪练就了一身好武功,还未到弱冠之年,就能“挽弓三百斤,弩八石”。

岳飞似乎与军队有不解之缘,他这一辈子共有三次从军经历。宣和四年(1122年),宋兵败于契丹,河北官员招募“敢战士”以御辽(一说是为征辽)。20岁的岳飞第一次从军,被任命为一名分队长,开始了他的军中生活。

同年,岳飞的父亲去世,他只得离开军队为父亲奔丧守孝。两年后,家乡发生水灾,为了谋生,他前往河东路平定军(山西平定县),第二次投军,被封为偏校。

宣和七年(1125年),金灭辽攻宋。即位后的宋钦宗赵恒最终选择了求和,割地赔款。

刚从平定军回到家乡的岳飞目睹了人民的惨状,心中愤慨,想要再次投军,又担心家里的老母亲和妻儿。他的岳母姚氏积极鼓励他“从戎报国”,还在他后背刺上“尽忠报国”(后世演义为‘精忠报国)四字。

毕竟草根出身,以武入仕后,岳飞只是个任人调遣的小军官。但他敢拼敢打,将一群同样农民出身的草根和老弱残兵组成的队伍,训练成了一支有战斗力的、人人害怕的岳家军。

降生在南宋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代,可以说,既是岳飞的幸运,也是他的不幸。

所谓幸运,乃是因为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正是这样的乱世,给了岳飞展示能力与报国之心的舞台,成就了他的不世之功,千古英名。

他的不幸就在于,他其实不该降生于重文轻武、对武将猜忌防范乃至无端陷害的宋朝。即使不得已而生在宋朝,也千不该万不该生活在宋高宗赵构的时代。

在岳飞率领岳家军,奋力取得一场场收回失地的战斗胜利之时,却在一天之内接连收到十二道用金字牌递发的班师诏。诏旨措辞严峻:命大军即刻班师,岳飞本人去临安朝见。

岳飞接到如此命令,愤然道:“十年之力,废于一旦!”然而在朝廷高压钳制之下,他不得不下令班师。百姓闻讯赶来,拦在他的马前哭诉。岳飞含着眼泪,把诏书给众人看,说:“吾不得擅留。”于是哭声震野。

之后,岳飞因“莫须有”的罪名处以死刑,一代将星就此陨落。

苏格拉底:民主自由,法律至上

历史中的苏格拉底,大概是个长着狮子鼻、肥嘴厚唇、眼睛凸出的矮个子老头。这个老头对生活很不讲究,不管什么季节,他都穿一件单衣,不爱穿鞋,饭也随便吃吃就行。他的注意力,似乎都在做学问上。

苏格拉底出生的时候,希波战争已经取得完全胜利,他成长于雅典最鼎盛的时期。一时间,好像全希腊有智慧的人都汇集到了雅典,年轻的苏格拉底像一块海绵一样,积极地吸取着各位智者的智慧。

他在广场上找人谈话,讨论问题,例如: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真理?你还别说,一时半会儿还真回答不上来。

苏格拉底说:“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他还把自己比作一只牛虻,是神赐给雅典的礼物。

作为一个礼物、一名使者,在不断的思考中,苏格拉底给雅典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他身边有很多粉丝、学生和朋友,这些人都很崇拜他,专]跟着他学习哲学。在当时的雅典城市,苏格拉底绝对是一位受许多人喜爱和追捧的文化偶像。可是,有人爱你就有人恨你,什么时候都逃不开这个定论,所以城邦中也有很多人反感、痛恨他,比如哪些曾被他调查和讽喻过的官员、诗人、工匠们。

这些人仇视苏格拉底,因为他揭穿了他们的假聪明。他们反感他到处宣讲,还故意说他宣传的东西败坏青年,人的灵魂,影响了对神的信仰,会给雅典的民主带来威胁。这可是一顶大帽子,毕竟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就这样,苏格拉底被起诉了。在一场场荒唐的审判中,苏格拉底被他最爱的人民,判处了死刑。

他的好友克里同曾劝他逃走,但苏格拉底一向认为法律比父母更崇高神圣,是法律赋予了他生命、教育等权利。不管是对法律的尊重,还是对城邦的热爱,他都不应当逃走。如今看来,苏格拉底的观点似乎有些死板,他觉得就算法律委屈了自己,他也要无条件服从,这是他作为雅典公民的责任与义务,也是衡量他个人道德操守的标准。

苏格拉底毕竟是苏格拉底,靠“嘴”吃饭多年,这样正义凛然的理由一说出来,克里同只能闭麦。

于是,他接受了人民对他的审判,喝下毒酒,慨然赴死。

苏格拉底一生坚持民主、追求真理,反而因他捍卫的民主城邦而死,就像一个解不开的莫比乌斯环,黑白对错都有其道理。

设想一下,如果苏格拉底没有喝下那杯毒酒,又会怎样?如果鸿门宴上项羽杀了刘邦,如果岳飞收到班师金牌后选择无视,结局将如何改写....也许,放弃无谓的坚持,一念之间换一种选择,他们的人生将从此不同。只可惜历史既定,没有如果。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版权说明:正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