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学法指导 > 历史学习

头条推荐

高考备战:历史学科的复习方法与捷径及史纲史法

时间:2020-01-01  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导读: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学习啦学习吧!下面学习啦网的小编给你们带来了高三历史学习方法文章《高考备战:历史学科的复习方法与捷径及史纲史法》供考生们参考。

  高考备战:历史学科的复习方法与捷径

  历史其实是一门日积月累的学科,因为在貌似杂乱的历史现象中,梳理、思考、以史为鉴确实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但是单单为了高考(微博)的历史学习却有着自己的方法和捷径。

  备考高考,其实就是备三个东西:教材、考试说明和真题。而针对备考的一年时间,在不同的时间段有有着不一样的侧重点。

  首先,从升高三的暑假开始到高三寒假结束这半年的时间,主要是打基础的时间。第一轮复习主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具体的步骤和安排可以按照课本的顺序,新课标之后采取专题史的形式也没有必要打破,主要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多的唤起高一高二学习历史的记忆。这段时间注意掌握两个东西,第一,这个时期历史发展的主线是什么?比如,复习中国古代的文化史,我们要着重掌握关于儒学的兴起和在后世的沿革史;复习中国近代史要注意掌握中国的半殖半封的加深以及由此带来的各阶层的抗争。第二,要注意尽量全面掌握知识点。参考2010年的北京高考题会发现,有一定比例的细节知识点的考察,比如,让大家的学姐学长们都吐血不止的元代王祯的《农书》,用人教教材的同学书上只有七个字,七个字所以这些细节的考察需要大家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就夯实自己的基础,让知识体系尽量的全面。这个时期知识点为主,可以适当的做一些真题,培养做高考题的感觉以及对于难度的把握。

  然后,从第二学期开学到二模结束的时期,进行历史的第二轮复习。这段时间的复习,可以打破教材编写的框架,对知识点进行重新的整合。教材使用专题史的形式,我们就转而采用编年史的角度,将整个历史的知识通过另外一条线索穿起来,这么做还可以让原本因为编写的体例而不得不分散在各本教材的知识重新整合在一起,从而有利于我们看到具体到某一个具体的时间段的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先后发生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构建起来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古代史的部分为例,我们可以重新按照朝代来梳理一遍,一方面可以看到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概貌,同时可以发现一些貌似相对矛盾的细节。比如,北宋政治的积贫积弱和经济的繁荣的矛盾。而这样的点也是高考很容易出题的点。上面说的梳理工作并不会占据很大的时间,所以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要多做真题,首先是北京地区的真题,然后是全国使用新课标省份的真题,然后是全国卷,最后是剩下的真题。这些题没有必全做,按照我们上面说的顺序重要性递减。

  第三个阶段,从二模结束到高考的时间,进行历史的冲刺复习。所谓冲刺,就是我们不在纠结于细节的知识点的掌握,而是更加重视解题方法和时间安排的训练。这段时间的知识积累主要是以社会的热点问题为线索进行梳理,因为通观北京的高考题会发现,文综的命题从来都是不回避社会热点的;同时结合考纲,看其中的新增考点和改动在哪儿,因为考纲往往三月才出,距离高考已经很近,这个时候出的东西,有所删改,难免有瓜田李下的意味,所以这个部分大家也要注意;同时可以顺带注意是否有相关的整的周年纪念事件。对于2011的高考来说,当然就是要关注一下以1结尾的年份,尤其是以11结尾的。上述的工作仍然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那么这段时间的重点是放在做题方法的准备上。以材料题为例,重点体会如何从材料中条分缕析获得答案,如何知道答案是来源于知识还是材料,如何确定答题的方向,如何确定要答哪个知识点等等。这段时间还要注意回头重新看自己在一年的复习过程中做错的题目,分析自己的思路的缺陷,知识的缺陷等等,查漏补缺。这个时期有个误区需要注意,这段时间临近高考,我们往往会听到很多关于要注意休息,关于冲刺无用,关于要放松下来的建议,但是我们的经验是这段时间,如果可以很好的冲刺,一鼓作气,效率是任何时期都不能比的,而且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高考历史冲刺:谨记史纲、史实、史法

  一、紧抓史纲,明确知识框架

  史纲就是主干知识线索,即那些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可以按照纵向或横向线索加以整合的知识点集合。对史纲的梳理在二轮复习就已经完成,由于这些知识点是考查的核心内容,因此有必要再次进行系统的梳理,进一步提炼重点,明确知识线索体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

  譬如,按照纵向线索,我们可以梳理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古今中外政治制度的创新、中外经济政策的调整、民本思想及其实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古今中外民主与法制的发展、中国现代化历程等若干线索。以世界市场的形成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这一线索为例,可以将必修二的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八单元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通过梳理,进一步明确近代以来世界市场的发展趋势有:经济交流范围不断扩大、交流程度不断加深,并且逐渐形成制度化、体系化的世界市场。

  再如,按照横向线索梳理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明清之际的中国与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下的中国、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1949年至1956年的新中国等都可以从社会转型的角度进行梳理。梳理时,一定要明确其经济、政治、思想的阶段特征,并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二、落实史实,查补细节知识

  史实是历史学习的基础,基本史实的识记和理解是高考的关键。因此,考生需要在这十几天内对《考试大纲》明确的知识点进一步落实。根据近年高考试题的统计分析,下列知识点是常考考点,需要强化复习:

  必修一:分封制与宗法制、皇帝制度、郡县制、行省制、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抗日战争、新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新中国的外交、古希腊民主政治、罗马法、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联邦共和制、两极格局的形成、世界多极化趋势。

  必修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古代中国的商业、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习俗的变迁、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探索与失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新航路开辟、两次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必修三:百家争鸣、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儒学成为正统、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学、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近代以来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

  在进一步落实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再次认真阅读五本教材。一方面,查漏补缺,复习主干知识之外的枝节知识;另一面,在阅读中,学生可以进一步明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即三本必修之间的联系,必修与选修、选修与选修之间的联系,做到复习无盲点。

  三、强化史法,提升应试技巧

  在将基本知识点和主干知识线索高效复习一遍甚至多遍的基础上,学生还需要调整心态,认真整理、分析以前做过的典型试题及前几年的高考真题。

  将自己以前做错的题,得分较低的再看一遍,深入分析研究,明确错误原因:知识性失分,要及时回归教材;方法性失分,要重新审题,理清该题思路,找准切入点;过失性失分,要督促自己克服粗心大意等毛病。

  另外,将2009~2012年的天津高考真题再看一遍,从真题中再次体会高考怎么考、考什么、怎么答,进一步明确选择题、材料题的审题思路、答题方法。

  最后,将不同题型的做题方法与各位考生再次分享、交流。

  选择题以考查历史概念、历史事实、历史阶段特征、历史原因和历史结论为主。每道选择题只有一个中心思想。因此,阅读题干后应准确提炼其核心思想,并根据设问和选项的表述进行准确判断。不同类型的选择题有不同的审题思路,但把握中心意思、依据题干作答是最基本的原则。

  方法

  依据时间和阶段特征分析思考

  明确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完全把握图表中的信息,如文字、时间、数据等

  排序型确定两头;对错组合型明确某题支的对或错

  类型

  时间型

  概念型

  图表型

  组合型

  材料题按照审、读、联、组四步法解题。审即审题,明确设问是哪种类型,是列举史实、归纳特点、分析原因,还是比较、评论。是依据材料归纳概括,还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根据不同类型的设问,进行相应作答;读即阅读材料,明确材料的出处、时代背景,再依据标点符号或句子的意思给材料分层,明确材料的核心含义,充分、全面地归纳材料的信息;联即联系所学相关知识进行思考、作答;组即组织答案,规范答题,做到三忌、三化。三忌是一忌照抄材料;二忌空话连篇,无具体史实支撑;三忌口语化答题。三化是答案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

  此外,设问分值为奇数的一点一分,分值为偶数的两分一点,分多多答,多多益善。答题时做好不同题型、不同学科之间的时间分配,沉着考试,冷静答题。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版权说明:正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