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学法指导 > 历史学习

头条推荐

高中历史会考总复习

时间:2020-01-01  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历史的知识点多,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应该掌握正确的方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中历史会考总复习,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高中历史会考总复习(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走自己的路——提出的背景: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抓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领路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口号的提出: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整个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安定团结。 作用: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前提”,是立国之本。

  三、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

 

  高中历史会考总复习(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一、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全面拨乱反正基本完成。

  二、对内改革——含义: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必要性:建国以来长期实行的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际上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技术革命的迫切要求。

  ⑴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原因: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如原有的经济体制普遍存在着政企不分,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单一化、在所有制结构上片面强调和追求“一大二公”等。阻碍了生产力发展。首先取得突破:安徽,四川。改革内容: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作用:废除“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⑵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5年全面展开):①中心环节-扩大企业自主权。②改革内容-所有制结构上即把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管理体制上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③作用-城市经济生活出现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三、对外开放——⑴、目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⑵、前提原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平等互利。 ⑶、内容: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⑷、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1979年,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天津、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后来国家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以及环渤海地区作为经济开放区;并逐步向内地发展。逐渐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海南1988年、上海浦东1991年开放为特区)。

  四、改革开放的成就——⑴农村经济全面振兴。粮棉产量跃居世界首位,乡镇企业异军突起。⑵工业方面,建成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宝山钢铁公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亚湾核电站、京九铁路、三峡工程等。⑶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打开新局面: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⑷科技教育、文化事业蓬勃发展;⑸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高中历史会考总复习(三)

  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一、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1、条件——可能性:①解放军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国民党优势逐渐丧失。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②国统区民主运动的开展,国民党反动派陷入孤立;③解放区土改的进行。必要性:战略进攻可以减轻陕北和山东战场的压力,减轻解放区的物质消耗。

  2、任务:①主力部队向外线(国统区)进军,进行战略进攻;②部分内线部队与国民党军队作战,属于战略防御性质。

  3、基本情况——⑴、主攻方向:中原地区(其一、当时国民党军队主力正在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在中原地区的防守力量薄弱,兵力空虚;其二、中原地区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可西扼武汉,东下南京,出击中原可直接威胁敌人统治的中心)。 ⑵、时间:1947年6月底。 概况:①刘、邓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跃进大别山。②陈赓、谢富治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挺进豫陕鄂边区。③陈毅、粟裕率华东解放军主力进攻豫皖苏地区。 ⑶、其他解放区转入反攻:聂荣臻指挥华北解放军解放石家庄。林、罗指挥东北解放军解放了东北广大地区。彭德怀、贺龙领导西北解放军收复了延安。

  4、战略反攻的意义:对扭转战局起了决定性作用,也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也是蒋介石反动统治由发展走向灭亡的转折点;是帝国主义在中国近百年统治由发展走向灭亡的转折点。

  二、战略决战的胜利

  1、中国共产党将东北战场作为决战首选战场的主要因素: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进一步发展变化,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而东北战场又成了形势最有利的战场。(1)当时东北的国民党军队只困守在几个大城市,整体上处于被包围的态势。解放军后方巩固,物质力量雄厚。(2)从东北的地理位置看,北邻苏联、朝鲜等国,通往华北的通道一旦被卡死,国民党军队即成被包围之势,很难逃脱。(3)首战东北战场,一旦成功,还可以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一个稳定的后方,东北解放军可以挥师南下,配合其他战场作战,而东北雄厚的工业基础可支援全国。

  2、三大战役——辽沈战役:1948.9~1948.11林、罗指挥东北解放军;特点是先取锦州,关门打狗。淮海战役:1948.11~1949.1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特点是中间突破,分割歼灭。平津战役:1948.11~1949.1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特点是先取两头,后取中间,和平解放北平。

  3、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4、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1)、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2)、广大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3)、国统区中共地下党和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4)、解放区人民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大力支援。最后再次强调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版权说明:正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