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学法指导 > 政治学习

头条推荐

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错点汇总

时间:2019-12-28  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掌握好高中政治易错知识点,不仅有利于高中生在政治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可以养成良好的政治学习习惯。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易错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三

  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错点总结一

  1、任何文化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2、文化与经济发展是同步的。

  3、每个人所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4、不能笼统的认为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长剂,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才能成为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5、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不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因为,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6、世界文化全球化的出现,不会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因为没有民族的文化就无所谓世界文化。多元的世界文化才能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7、在世界文化出现全球化趋势的今天,对那些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没有必要进行抢救和保护,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

  8、大众传媒的发展会使旧的传媒消失。

  9、不能混淆传统习俗和传统思想的地位和作用。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10、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11、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文化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12、混淆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如认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13、文化创新表现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的努力之中。

  14、认为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地域孕育的文明,各地区文化是相同的。

  15、不能只看到不同民族文化的特色,也要看到其共性。如认为民族不同,文化也就不同。

  16、爱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7、用户爱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18、经济建设时我国当前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弘扬民族精神会干扰经济建设。

  19、认为民族精神一成不变。

  20、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文化。

  21、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

  22、精神文明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错点总结二

  1、泰山日出是一种文化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由人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成为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泰山日出是一种自然现象,不是文化现象。)

  2、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经济决定文化,但文化与经济发展不是亦步亦趋的。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明素质不会随着经济发展自然自然的提高,提高文化程度必须自觉加强文化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

  3、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而是无形的、自发的。)

  4、文化能够促进人和社会的进步。(并非任何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起到阻碍作用。)

  5、文化是指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社会科学)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6、免费开放博物馆是展示文化成就,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体现我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开放博物馆体现的是文化事业的发展。)

  7、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关系颠倒。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8、春节等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注意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对应的内容不能颠倒。)

  9、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并非任何传统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没落的传统文化则起到阻碍作用。)

  10、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体现的的是矛盾的特殊性。)

  11、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先进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繁荣。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12、举办世博会,进行文化交流有利于加深各国人民相互了解,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世界文化的差异不可能消除。)

  13、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14、和而不同指的是我国文化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和而不同即包容性含义中的“求同存异”,而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是“兼收并蓄”。)

  1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16、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从哲学看是整体和部分关系。

  (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从哲学看应为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17、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旧的传媒方式在逐步被淘汰。

  (大众传媒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的主要手段,但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18、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指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基本特征,但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19、成功的艺术作品来源于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广大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作来源于社会实践,不是作者的灵感、想象力和创造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20、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力量源泉。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力量源泉)

  21、汉字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汉字是连接海峡两岸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是连接海峡两岸的精神纽带。)

  22、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3、文化形态的更替、文化发展的方向是由科技进步决定的。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4、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25、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发展文化事业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无论是发展文化产业,还是文化事业,都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26、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目标。)

  2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而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28、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关键在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9、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30、教育在经济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偷换概念。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而非“经济建设”中。)

  31、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建设和谐文化根本上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2、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世界各地的建立,意味着世界对中国核心价值观的肯定和认同。

  (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别,世界其他国家不可能肯定和认同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33、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每个公民的行为准则。

  (不符合事实, “每个公民” 是不可能的。)

  34、中外文化在相互借鉴与融合中走向统一。

  (中外文化应该相互借鉴和融合,但不可能走向统一,因为文化具有多样性。)

  3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凝聚力量。

  (偷换概念。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错点总结三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B、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C、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D、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A、消费的实现是生产行为的完成标志

  B、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C、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D、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的积极性。

  E、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现状: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2)意义:

  ①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③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④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3、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1)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3)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4)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4、改革是强国之路

  ①内容:A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B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②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5、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6、公有制为主体: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组成部分:公有制范围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A含义: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B地位: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集体经济:A含义: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的经济。

  B地位: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混合所有制经济:A、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

  B、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7、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8、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A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

  B、在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9、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股份制企业,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10、在我国现阶段,除公有制经济外,还存在大量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

  11、个体经济

  (1)个体经济: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

  (2)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

  (3)个体经济以手工劳动为主,具有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等特点。

  (4)作用:个体经济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版权说明:正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