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是孩子最大的财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给孩子立规矩,最好“趁早”,否则,坏习惯养成了,日后“改造”起来就麻烦了。
立规矩也有预备阶段
孩子多大开始学规矩?我们不妨把1~2岁看做宝宝学规矩的“预备阶段”,从1岁起一点点地把“规矩”的概念有意识地渗透给宝宝,即使他还对此一知半解。
你的做法:
让表情说话1岁宝宝的理解力还处于萌芽状态。所以,与其让他明白你的语言,不如让他看懂你的表情。比如,应对他抢小朋友玩具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把他手里的玩具还给人家,而且要态度严肃、语气坚决。
温故知新这么小的宝贝就是“没脑子”,你刚刚告诉了他不能摸电源插座,可不出10分钟他就有可能重蹈覆辙。耐心地重复同一条规则,是父母们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有助于宝贝“温故而知新”,把一些规则积累下来,慢慢学会避免危险、保护自己,学会与人交往的规矩和基本的社交礼仪。
绕开“暗礁”:
“知道了”就是明白了不要以为孩子答应“知道了”,就真的明白了。当他以点头的方式回应父母的“不能把水洒到床上”时,他实际上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限定游戏区域是个不错的办法,比如在浴缸里放上了水,再准备些瓶瓶罐罐,创造一个戏水的空间。
“约法三章”进行时
“我不想睡觉”、“我不愿意把布娃娃还给甜甜”……听到父母的要求,2岁多的宝宝说得最多的就是“不!”这时你就该列出一系列的“注意事项”,帮助孩子学会管住自己、服从规矩。
你的做法:
立规矩看年龄要求2岁的宝宝不能咬人,比让他们学习“守时”要容易得多,毕竟,“时间”这个概念对他们来说还是太抽象了。孩子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他们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学习守规矩,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简洁明了孩子需要得到最直接、明白、简单和容易操作的信息。当然,在保证你的要求一清二楚的前提下,别忘了用三言两语把立规矩的意图向孩子讲明白,便于孩子理解你的要求。比如,打开煤气灶的开关能点燃火,那是很危险的。
有言在先防患于未然,比临时抱佛脚更容易使宝宝自觉地按规则做事,父母也不至于把自己陷入被动状态。比如,带孩子去玩具店之前,说好只允许他挑一件小玩具;如果他在玩具店哭闹,其结果是一样也不买。
把后果摆在面前不守规矩会怎样?这个后果在立规矩时就该明确地给宝宝描绘出来。假如星期天的早晨孩子磨磨蹭蹭不梳洗、不吃早饭,父母的警告就是:“再耽误时间,超过了9点,我们就取消去动物园的计划!”并“狠心”地说服自己有令必行。
鼓励让孩子尝到“甜头”孩子需要不断的鼓励和奖励作为好行为的营养剂。如果他能在按时上床后听到妈妈讲一个故事,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就愿意在规定的时间乖乖地躺下。因为,一个个故事给了他成就感和满足感,使他发自内心地乐于配合父母的要求。
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有一个回旋的余地,往往比简单的命令更容易达到让孩子守规矩的目的。面对孩子不想穿你准备好的衣服,与其强硬地命令,不如允许他自己去换,不过要补充一条:“以后你都要在前一天晚上自己准备好第二天的衣服。”
绕开“暗礁”:
强硬才有效果宝宝其实很在乎父母的态度,紧张的表情、暴唳的声音、连珠炮似的批评,最终把孩子引向和你对着干的泥潭;而采用心平气和的方式,反到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眉毛胡子一把抓太多的规矩容易让孩子陷入茫然和“重压”之下,萌生逆反,其结果是哪一项都很难落到实处。与其“大而全”,不如“重点突出”、“个性鲜明”,挑出一些比较重要的规则或针对宝宝最明显的问题立规矩,比如不可以咬人、不能把别人的东西拿回家。对规则的贯彻与实施,少即是多!
孩子的讨价还价大一点的孩子学会讨价还价了,他最终会把你的耐心耗尽。实际上,你不必大动肝火,只要坚决地亮出底牌就可以了:“现在结束讨论,就这样做!”
父母的毅力是孩子的动力从学规矩到“按规矩办事”,宝宝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父母始终如一、耐心地引导,是宝贝最终走入“正轨”的关键。【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