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高考语文

日本家庭教育的成功秘诀有哪些?

时间:2019-12-17  来源:博客  作者:未知

日本家庭教育的成功秘诀有哪些?
北京时间10月1日下午17:30,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来自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者JamesP.Allison教授和日本京都大学的TasukuHonjo因发现抑制负向免疫调节的新型癌症疗法而获得此奖。


日本自1949年较好次斩获诺贝尔奖以来,累计已有27位诺贝尔奖得主。

2001年,日本出台“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提出“50年要拿30个诺贝尔奖”的目标。

从2001到2018年,日本平均一年拿下一个诺奖,进入新世纪以来已有18名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距离日本2001年提出的“50年30个诺贝尔奖”的计划,已经实现了一大半。



如今,日本这个计划如同按下快进键,平均1年1个的“井喷式”诺奖势头,引发强烈关注,日本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日本的成功离不开对科技和教育的重视,而日本的家庭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诺奖拿到手软,日本家庭都有什么教育秘密?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家庭教育启示?



日本有句名言“教育是较廉价的国防”,这句话也深深影响了战后的日本。从严格的幼儿园教育到家庭教育,他们都自有一套。


观察媒体报道就可以发现,日本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大都有着相对美好的童年,从小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阅读、从小生长在读书学习氛围浓厚的家庭,较重要的是,成长过程中,父母都扮演了重要的启蒙和引导角色。



亲近大自然,培养创新能力



我们大多数人的脑海中,日本几乎还是极度服从、谦逊礼貌的刻板印象。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日本家庭从小就非常注重孩子与大自然的接触。他们认为,对大自然和周围世界保持一颗好奇心,从小接触大自然才能萌发孩子天真的兴趣和探究欲,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启蒙。



日本属于岛国,地理条件有诸多不利因素,但日本人对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怀有一种亲近感、自豪感,对各种自然现象非常敏感。晴朗的天气里,家长们就会带着孩子做一件很普通的事儿,观察天上的云朵。带孩子观察天上的云朵的同时,会启发孩子将不同形状的云朵看成动物、仙女、天使。

不就是对着天空发个呆,这又有什么神奇之处?在日本人看来,这正是一种利用大自然锻炼儿童右脑的好方法。此外,日本的小学生会被要求参与蔬菜种植,照顾学校饲养的小动物,经常去参加户外活动。

 

对世界抱有宝贵的好奇心,才是一切的开始。日本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童年经历充分印证了这句话。



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大隅良典从小就非常喜欢自然,采集昆虫是一大爱好,他还是小学科学教材的编撰者。在他看来,让小孩子们爱上自然、爱上科学,对世界抱有宝贵的好奇心,是一切的起点。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下村修谈及自己的科学之路,也说:“我做研究不是为了应用或其他任何利益,只是想弄明白水母为什么会发光。”



1973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江崎玲于奈更是感悟道:一个人在幼年时通过接触大自然,萌生出较初的、天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启蒙教育,是通往产生一代科学巨匠的路,理应无比珍视、精心培育、不断激励和呵护。



好奇心谁都会有,能够把想法付诸实践背后驱动的是创新能力。而日本家庭教育从小也十分重视对孩子创新人格的培养,对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父母都尽量解答。此外,家长还经常带孩子到科技馆看书、借书,玩各种创造性游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重视阅读,用心营造读书学习氛围



日本高度强调自立的价值观也深深影响着孩子的学习,与中国孩子学习需要老师、家长时刻盯着不同,日本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更多来自于,童年时期家长自觉为孩子营造读书和学习氛围。


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小柴昌俊曾在《我不是好学生》一书中坦诚,上小学时班主任金子英夫送他一本书——爱因斯坦著的《物理学是怎样产生的》,使他对物理产生极大兴趣,并较终走上物理研究之路。



如果说阅读是诸多诺贝尔获奖者走上成功之路的必备因素,那么良好的家庭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自觉自立的学习习惯与氛围是较为关键的原因。



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野依良治立志研究化学,正是受父亲的影响。12岁那年,父亲带他参加一家公司的新产品展示会,新发布的一种从水、空气和煤中提炼的黄色尼龙丝让他觉得“化学实在是太神奇了”,此后他的生活再也离不开化学。



从小锻炼自立能力,挫折教育必不可少



我们经常感叹于日本国民的素质,今年世界杯上日本队清理更衣室,日本球迷将球场清理的干干净净的举动更令世界惊叹。高度自律和自立的素质离不开日本家庭从小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

在日本,大部分家庭要求孩子做家务劳动,包括吃饭前后的帮忙、烧饭;让孩子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间及身边的东西;让孩子自己去买东西等等。此外,在日本乘火车、轮船旅游,经常能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跟随父母旅游的孩子们,每人身上都背着一个小小的背包,而包里装的正是自己的生活用品。

在日本人看来,“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来背”,哪怕是象征性的,对养成孩子的自理、自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都意义深远。一个连生活自理意识都没有的人,对家庭、他人、社会是没有什么责任感的。而这种品格,必须从小培养,这种品格的形成,也必须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自理、自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品格,是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而日本的小学生们从小就被要求自己整理书包,几乎没有孩子抱怨,因为每个人都是这样长大的。曾有调查称,日本孩子是独立性较强的孩子,与能力无关,背后更多的原因是从小就被灌输的自立的要求。



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独立自主,同样需要学会面对挫折,而这种能力从小就需要练习。日本小孩走路摔跤,父母不会主动扶他起来,而是鼓励孩子自己起来。大一点的孩子遇到挫折,父母会鼓励他们自己去克服困难。在日本,小学生在冬天都穿短裤,有的孩子腿冻得都发紫了,父母并不“心疼”,而是支持鼓励孩子那样做。



或许,世界上任何奖项都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但奖项背后是一个国家从上到下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与用心。好奇心、创造力和独立自主的能力是一个成年人必备的素质,而这些背后凝聚着整个家庭的耐心付出。任何比我们优越的教育理念,都值得借鉴和学习。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版权说明:正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