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精神拥有爱国情怀,激发思考注重现场写作
——2019年高考作文分析与2020年高考作文的理性思考
伴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走向趋势,2019年的高考作文在关注时代动态、把握时代脉搏的基本特征下,侧重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旨在引导考生关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激发考生的爱国心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考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今年的高考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维品性,关注考生的自我成长,引导他们尊重历史、热爱劳动、学会思考,真心体会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特质。就作文命题的具体内容来看,“热爱劳动”“体悟历史”“民族自豪”“热爱祖国”构成了作文命题的核心主题。作为高考改革过渡阶段的2019年,高考作文主要以“热爱国家”“关注成长”为主题,既展现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光辉历程,也表现出国家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
详细解读2019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将会帮助我们明确今后高考作文的发展动向,特别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三套全国卷,它们势必会成为我们把握作文命题方向的重要突破口。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科目共有8份试卷(不含汉语卷),9道作文试题,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了三份,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共自主命制了五份。其中北京卷依然采用议论文和记叙文任选一道进行写作的命题方式,充分发挥了试题的自主性。回顾高考作文试题的发展历程:2015年高考作文题由18道变为15道,再到2016年变为9道,2017年继续保持9道题的命题格局;2018年山东不再自主命题,采用了全国卷,作文题目变为8道;2019年延续这一命题形式,继续保持了8道(其中北京卷为二选一的形式)作文题的格局。由此可见,高考作文命题逐渐走向统一已成趋势。在这一变化背景下关注2019年的作文题目,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认真解读新课改以来的高考作文试题,会发现其显然经历了重要的变化历程。2015年以前,可以视为新材料作文的时代,这样的作文命题,考生大多都会有话可说;2015年全国卷回归传统,在作文命题中融入了应用文写作的元素,要求采用书信写作这一形式;2016年后则出现了“任务驱动型作文”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横扫作文命题的趋势,可以视作“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时代,“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关键在于打破无病呻吟,防止考生套作,但也有其弊端,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考生的思维方式,导致考生的写作走向单一和固化。2018年全国卷的3道作文题目,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础上进行了变革,呈现出彰显大国精神、关注社会发展、注重考生思维的基本特征,重在引导考生通过真实的人生体验来感受社会的发展进步。2019年的9道作文题再次发生变革,呈现出有效限制下的多元思维。这种作文命题注重作文的情景化和现场感,一方面防止了考生作文宿构及套作的弊端,同时有助于引导考生独立思考,用独有的思维形式思考社会现实问题,进而写出别具一格的文章。
一、对2019年高考作文的总体感悟
2018年以来的高考作文题目着重关注考生的爱国情怀及其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作文命题有助于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考生关注社会人生,进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也引导考生书写特定情境下的真实感受。作文题目多以富有真实感的命题材料为触发点,激发考生的真实感受,进而帮助他们树立起崇高的人生信念,促使他们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关注自我、反思自我、懂得感恩、拥有情怀,并且善于思考的新时代新青年。
综观2019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它们在表层上呈现出以下三大特点:
1.激发思维,学会思考。
2019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侧重关注考生的自我成长,引导考生关注历史,关注社会重大事件,关注社会现象,从而对照自我、反思自我,在对照和反思中激发考生的思维,从而使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写好这类作文,以往的套作显然不可行,考生必须了解历史,关注社会发展的动向,以真切的性情与心灵去体味祖国的发展历程,用真切的感悟去关照社会的发展动向,在思考与体会这一基本理念的基础下进行写作,才会写出个性,才会传达出真情实感。
2.爱国情怀,偏向感受。
2019年高考作文题目的另一个特征是趋于现场感受,在主旨方面偏向于爱国情怀,引导考生了解祖国的历史,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样的考查方式能够激发考生的爱国热情,让他们学会用理性的态度认识国家发展进步的来之不易,激发考生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进而用实际行动投身于祖国的建设和发展中。在这种命题方式的指引下,考生会树立起热爱祖国的伟大情怀,用理性的观念去看待并解决问题,进而充分彰显新时代新青年的思考能力。
以2019年全国卷的作文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本题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命题限制下,更加趋向思维上的多元,着重引导考生关注国家发展历程中的几个重要时间节点。2019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建国70周年,改革开放、恢复高考40周年,这些重大的纪念活动在这个作文题目中都有所体现。然而,这道作文题并不局限于历史和当下,而是把历史、当下、未来贯串在了一起,一方面拥有历史的厚重感,一方面也具有当下的使命感以及对于未来的想象和责任,有效拓展了考生的思维空间。同时题目在要求上侧重于对考生思维现场感的限制。无论如何思考,最终都得以演讲稿、书信、观后感、慰问信中的一种文体形式进行相应阐述,所以考生需要关注写作的对象,用合理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对于书信体的考查,并非是2019年高考作文的创新,但问题在于如今的许多考生对书信的认识比较肤浅,总以为书信就是议论文加上书信的形式。这种只关注形式而忽略内核的写作观念显然是错误的。
仔细分析题目可知,作文中的材料只是一个引子,关键在于后半部分,特别是“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等具体的行文要求,考生一定要高度重视。就题目来看,有五个写作的方向: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站在这个角度写作,就要求考生穿越时空,以五四青年的身份来作文,演讲内容要着重表现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语言上要激情澎湃,富有激发性和感染力。1949年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给家人写信。写这封信时,要注意写作的对象是家人,这就决定了语言上要亲切自然,侧重于口语表达,同时要描绘开国大典的盛况,或者自己对盛况的独特感受。以1979年恢复高考后新生的身份给同学写信。写这封信时,可以表达自己能够在学校学习的激动心情,也可表达自己对改革开放的畅想之情。写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对于这一写作任务,考生大多都可以有真实感受,能表达出真情实感,特别是能够表现出自己对100位改革先锋的仰慕和崇敬之情,但要关注观后感的写作方式。2049年9月30日,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写国庆节慰问信。要完成这一写作任务,除了应关注慰问信的写作格式外,还得发挥想象,畅想30年后祖国的发展变化。
总体而言,这道作文题目将古今融合在了一起,侧重于考查考生的想象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能力,通过作文激发考生的爱国情怀,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考生的角度来看,这道作文题能够体现高考命题以人为本的特征,能够拉开写作的层次,让拥有不同素材积累的考生都能有话可说,进而能够对不同写作水平的考生进行有效区分。
3.现场写作,注重文体。
2019年高考作文题目更加注重形式上的要求,呈现出现场写作的基本特点,重点关注了对文章体式的考查。如全国卷的作文题要求考生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全国卷的作文题要求考生写演讲稿、书信、观后感、慰问信;北京卷的作文题要求考生写记叙文或议论文。这种命题形式不仅要求考生关注历史事实或社会现实,更要求其投身到社会历史事实中去认识生活、感悟生活,进而以参与人的身份来体会社会历史的变迁。以这种方式引导考生,无疑是有效的。
二、2019年高考作文的深层启示
对于2019年高考作文的命题特征,不仅要从宏观角度进行把握,而且应该进行深度分析,发现作文命题的基本特点,找寻其中规律,寻找应对策略。2019年的高考作文题,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分析和思考:
第一,重视爱国情怀,体现以人为本。
2019年的高考作文题目突出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让考生能够根据自己所长进行写作,以充分展现考生的写作素养。在这个理念的指引下,命题能够充分挖掘考生的写作才华。如北京卷作文,让考生在两道作文题目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其中一个为议论文,另一个为记叙文,考生选择的空间相对较大,有助于不同潜质的考生正常发挥,充分体现高考试题以人为本的命题理念。从材料构成上来看,全国卷作文题关注考生对“劳动”的认识;全国卷作文题考查考生对重要历史事件的认识,表达对祖国的真诚热爱;全国卷作文题以漫画的形式出现,着重表现淳朴的师生之情;北京卷作文题要求考生以“文明的韧性”和“2019的色彩”为题进行写作;天津卷作文题既有爱国情怀,又有历史性的责任担当;上海卷作文题则让考生以比较思维体味音乐中的“中国味”这一爱国情感。命题材料大多呈现核心素养下的爱国情怀,着重关注考生的核心价值观念。
第二,多元形式并存,命题方式多样。
2019年高考作文题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命题呈现出微写作、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等多元形式共同存在的格局,使命题内容更加多元。全国卷作文题要求写演讲稿;全国卷作文题是一则材料引领下的五个可以自主选择的写作任务,任务中的文体要求既有演讲稿和书信,又有观后感和慰问信;全国卷作文题则采用了漫画作文形式,让考生通过对漫画的解读来获取写作的主旨;江苏卷作文题富有哲理内涵,让考生对“五味调和”产生深切的感悟;天津卷作文题以方志敏、陶行知和黄大年这三个不同领域的名家的名言作为命题材料,让考生感悟爱国情怀;浙江卷作文题以作家和读者的关系为话题,让考生进行自主阐发。命题形式的多元,充分说明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漫画作文等不是仅有的命题形式,对于考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在形式上做文章,而且要关注写作的核心,关注考生的写作素养。
第三,承接传统题型,考题走向回归。
体现国家精神和民族愿望,关注社会生活的命题理念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章可循的。回顾历史,许多试题的命题形式和命题理念有着惊人的相似。如1977年辽宁卷作文《谈青年时代》和《在沸腾的日子里》二选一;1978年的高考作文,要求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这篇文章;1981年的高考作文,要求读《毁树容易种树难》后写读后感;1982年的高考命题作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类关注现实社会、体现时代精神的命题观念可谓一脉相承,充分展现了高考作文试题体现时代发展的基本特征,展现了国家对青年成长的关注。早在唐代“古文运动”时,白居易就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理念,明确表达了写作的根本目的就是关照社会现实,书写社会生活。因此,2019年高考作文命题彰显爱国情怀,关注社会现实的命题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历史考题的回归。
第四,关注思维能力,饱含哲理思考。
思考问题的能力是一个人创新思维的重要表现。树立全面思维,拥有批判性思维是认识问题的重要方式。2019年高考作文题充分关注考生的思维能力,激发考生产生独立的见解,树立阐发深刻问题的基本核心理念。2019年江苏卷作文题通过“五味调和”这一自然特征,激发考生思维,使其上升到对人性这一问题的思考上来认识事物;浙江卷作文题通对作家和读者关系的不同认识来引发考生思考,对于这个问题,西方文论家艾布拉姆斯在其著作《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早就有过论述,他明确提出了文学批评四要素,即世界、作品、作家和读者。一个文论家探讨的问题让高中生去思考,无疑是有难度的。但作文考题着眼于哲学领域,目的在于激发考生的思考,促使考生以现有的知识素养来思考问题,从而写出具有真实感悟的文章。
第五,拥有文化底蕴,蕴含文学修养。
2019年的高考作文题大多具有文化内涵,着重考查考生的文学素养。如北京卷作文题通过对“韧性”的概念阐释,过渡到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的“韧”精神,要求考生以“文明的韧性”为题进行写作,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回顾中华文明,无论是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不懈奋进,还是道家的“知难而退”,抑或是苏东坡所践行的“儒道互补”精神,都是在“韧”中延续发展的。这类考题文化底蕴丰厚,考生如果没有较强的文学修养,是很难写出新意的。
三、对2020年高考作文的理性思考
通过对2019年高考作文试题的剖析,我们充分把握了命题人的基本理念,有效掌握了命题的思考路径,也为2020年及其以后的高考作文乃至语文教学方式指明了方向。这些可引发我们的如下思考:
第一,关注核心素养,拥有爱国情怀。
爱国情怀是2019年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旋律,因此,树立崇高的人生价值观是写作的基本素养。这就要求考生具有关注社会、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的意识,在日常学习中提升自己热爱祖国的情怀。同时,作文试题在命制上充分关注中国发展,将命题视角引向了社会现实,旨在引导考生树立起文化本位思想。若想写好这类文章,考生既要有关注社会发展的眼光,又要有向阅读寻求积淀的学习方式。基于这一变化,2020年的考生就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树立起以“核心素养”为基本理念的文化自信,将小我融入到祖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以主人翁的态度来看待社会变革。
第二,关照社会现实,激发自我思考。
考生要关照社会现实,思考现实生活中所出现的诸多变化,以爱国主义情怀来支撑自己的认识。且要在祖国发展、民族未来以及个体成长和责任承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始终拥有爱国理念,以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不断丰富自我,让自己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时代青年;以大情怀、大勇气来分析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摒除对外域文化的盲目膜拜,始终坚定以爱国主义情怀为支撑的民族自信理念。最重要的是秉承崇高的人生理念,积极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洪流中。
第三,少些作文形式,多些作文素养。
2019年高考作文题目注重现场感的特征,要求考生树立去除形式主义的作文备考思维,切忌在“材料作文”“命题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等概念上做文章,而是要树立全面备考的观念,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的写作素养,努力实现向思想立意要高分,向写作技巧要高分的目标。作文题目的形式千变万化,甚至会创造出更多新颖的形式,但对写作素养的具体要求是不会变的,2020年的高考命题将更加侧重对考生写作素养的考查。
第四,加强阅读能力,思考现实人生。
关照现实社会、思考社会人生是作文的不竭动力。高中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思考现实的能力,因此要学会用自己的价值观来思考社会,用社会核心价值观来评判社会。要学会在史学层面上认识人生、看待社会,要用“核心价值观”来丰富自己的精神内涵,不让自己成为只会造文章、耍技巧的考生,而要成为用思想征服人,用内涵使文章厚重的有真实内蕴的考生。因此,作为2020年的考生,要充分关注新闻报道,关注报刊读物,特别是《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反映时代心声的媒体报刊,用时代风尚内化自己的写作思维。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随着作文命题思想内涵的加深,同时基于新一轮课程改革带来的巨大激荡,考生只有在作文备考中树立阅读意识、积累意识,并坚持写作训练,才能用丰厚的思想内涵去拥抱高考作文,从而取得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