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高考语文

高考作文:远离套作之嫌,力创真我之文

时间:2019-11-27  来源:博客  作者:未知

高考作文:远离套作之嫌,力创真我之文
远离套作之嫌,力创真我之文

胡玉华

作文之所以关注审题,主要是打击以抄袭或套作方式获取高分而实际水平并不高的学生,而非打击会写文章但不能全面理解材料的学生。为维护高考的公平公正和权威,近年高考作文明确要求“不得套作”。“防止套作”成为高考作文评阅的关注点:一旦认定为套作,即使结构再精巧,语言再精美,都在30分以下给分,甚至只能得几分。

何谓套作?如何处理套作?笔者试以《坚持自己》一文为例,结合作文评分标准浅谈一二,以期对作文教学和备考略有帮助。

坚持自己

某考生

世界上会发生很多事情,每件事情都有不同抉择。在瞬息万变的可能当中,坚持自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坚持自己是对自己的充分肯定和对自己努力的从不放弃。

坚持自己,可以使我们成功。在很久以前,李白小时候贪玩,不认真读书,偷偷跑出去玩。在河边,李白遇到了一位老婆婆。这位老婆婆正在磨一个铁棒。李白心生疑问:老婆婆为什么在这里磨铁棒?老婆婆回答说道:“只要你努力、坚持,就算是铁棒也能磨成针。”李白当时听到了立马受到了启发,决定下定决心努力读书。最终在李白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他成为了一代“诗仙”被后人知晓。

坚持自己,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屠呦呦(原文“呦”写成“田+幼”)为了解决疟疾的问题,坚持研究。在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之后,她终于成功地提取出了青蒿素,造福了人类。袁隆平为了解决我中国吃饭的问题,在他的坚持不懈下,成功研究出杂交水稻,造福了人类。钱学森为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历经艰辛回国深造,成功创造出了“两弹一星”为祖国创造出了贡献。感动中国人物林俊德,他坚持自己核试验,并创造出了30项科技成果。后来,他被诊断出胆管癌,但他放弃了手术治疗和化疗坚持了工作。他工作到最后一刻,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把所有研究成果献给了国家,并坚持走到他工作岗位上,还想继续指导科研工作。感动中国人物黄大年,他从海外归来深造祖国,七年时间他坚持自己的工作。连一点休息时间都没有,甚至累倒在工作岗位上。他直到死亡,还保持着工作状态。他坚持工作,宁愿牺牲自己,也要让生命发光,为国家做出贡献。感动中国人物黄大发,在他的带领下坚持了30年靠双手挖了一条长达9400米的“生命渠”感动中国人物廖俊波,坚持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人们的“幸福指数”,成为了当今中国的“时代楷模”。

感动中国人物卓嘎和未盎,在她们父亲的带领下,守护着我们祖国西南边陲的几千米土地。在他们三代的坚持下,我们祖国的土地得到保护。

坚持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要坚持保护绿水青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诊断:

所谓套作,即套用某种固定的结构模式或熟记的范文模式,或把材料当作所写作文的基本内容加以扩充演绎,甚至把优秀作文的观点稍作改变而强行用于考场作文。

高考作文评阅针对不同类别的套作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如果只在文章开头或结尾出现关键词,而主体段落东拼西凑或纯粹套题,给分上限为10分;如果生搬硬套,主体段落只堆砌名人事迹而无分析,甚至无观点,给分在25分左右;如果牵强附会,取材与命题含义和范围沾边但不能扣住关键词的,给分在30分左右。

该考场作文综合评分为30分,理由如下。

一、内容层面

1. 材料不切题

本次高考作文材料可以提取的观点有:1.坚持自己,不受他人影响;2.倾听他人;3.坚持自己与倾听他人辩证统一;4.质疑该作文题并自圆其说。但是,无论何种观点,都必须围绕“作家”与“读者”这两个层面作文。而这篇作文虽表明“坚持自己”,却是脱离材料在泛泛而谈,没有在“作家”与“读者”相关角度论述。取材不典型,素材只堆砌而不分析,素材衔接不自然。

2. 关键词不明显

作文材料的三段话分两个论述层次:第一层(前两段)从文学层面讨论作家与读者的关系,第二层(第三段)延伸至人生层面,引申出主体与他人的关系。为把“作家—作品—读者”的关系附着到“我—生活—他人”上,第三段以语气相对较弱的“假如”代替“真如”,借此考查“你”对生活或人生的态度。运用四个“你”旨在告诉考生:字里行间必须体现作为写作主体的“你”对生活的看法或思考。而这篇作文既不从“作家”与“读者”的关系出发,又不表明个人思考;既不谈“文学创作”,又不说“生活创作”。

3. 逻辑不严密

主体段落逻辑思维不严密。如:第二段“坚持自己是对自己的充分肯定和对自己的努力从不放弃”,后文却并未从“对自己的充分肯定”论述。第四段引例的“黄大年、黄大发”与第五段的“卓嘎和未盎”同属“感动中国人物”,为何割裂后者而单独成段?末段“坚持自己,不忘初心”着眼于个人内在精神提升,而“保护绿水青山”更多是从社会层面谈论,二者并无紧密关联,而且末段最后两句有画蛇添足之感。

二、表达层面

1. 结构不和谐

该考场作文属论述文,基本符合文体规范。但主体部分第四段明显冗长,与单独成段的第二段与第五段相比,更加凸显全文不和谐的结构比例。

2. 语言不通顺

病句不少,如:“(李白)决定下定决心努力读书”语意重复;“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把所有研究成果献给了国家,并坚持走到他工作岗位上,还想继续指导科研工作”前后语意并无并列关系且语序不当;“他从海外归来深造祖国”搭配不当;等等。

因标点使用不当而导致语意不连贯,如:“在他的带领下坚持了30年靠双手挖了一条长达9400米的‘生命渠感动中国人物廖俊波”等。

3. 书写不规范

明显的错别字如:决(抉)择、屠呦呦(原文“呦”写成“田+幼”)、成功的(地)提(取)出了青蒿素(注:上列学生作文中已改)。根据评分细则,错1—3字扣1分,以此类推。

根据作文评分标准,该考场作文基础等级分计为内容三档(11—14分),表达三档(11—15分),发展等级分根据基础等级分酌情给1—2分,综合评分为30分。

阅卷过程中,笔者发现只列举材料而不分析的文章不在少数,这其实暴露出了学生思维能力低下的事实。因为不会分析,只能将平时知道的材料一股脑儿全塞进作文,从而导致“套作”。

与其贪图捷径而陷入“套作”的雷区,不如多角度观察生活,不断积累素材;多学习谋篇布局与语言技巧,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多思考感悟自然、社会和人生,不断丰富生活和情感体验,以脚踏实地的备考促成作文回归“真我”,回归“实用”。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版权说明:正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