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高考语文

教学检测:山东省德州市19-20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模块检测

时间:2019-11-27  来源:博客  作者:未知


山东省德州市19-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模块检测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唐诗的自然精神
刘宁
唐诗有诸多丰富的精神特色,其中自然精神对唐诗的浸润十分深刻,甚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自然精神塑造了唐诗令后世无限企慕的艺术境界。
自然精神发端于先秦道家自然哲学,老子说“道法自然”,“道”是世界的根本,“道”就是“自然”,它就是它自己的样子,独立而不改。然而人生和社会常常是背离“道”,背离“自然”的,人应该超脱这种“背离”,去体会恒常不变的本然之道。被后人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他的诗歌有浓厚的自然之趣,《饮酒》中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黄昏中归巢的飞鸟,正是一幅万物归于本然的画卷。陶渊明用他的方式,展开了诗歌自然之美的隽永画卷,而这幅画卷,正是在唐代呈现出了丰富而灿烂的内容。
唐代超一流的诗人中,王维和李白的诗歌都深受自然精神的影响。自然精神对王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山水诗方面,贯穿其中的山水审美精神,不以描摹山水之形态为旨归,而是要通过俯仰山水去体会自然之道。
中国的山水诗追求“静”的境界,这个静是哲学上的静,是内心安静澄明的状态,王维的山水诗是展现“静”的绝佳典范。王维刻画山水,广阔浩渺而辽远,进入一种超脱现实功利的辽远境界,是一种精神之“远”。王维被称为“诗佛”,他的山水诗对“静”与“远”的刻画,萦绕着深邃的“空”趣。例如《新晴野望》,描绘一场雨水后天清地朗开阔澄澈的原野,其中“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两句,写河水映照阳光,远方青翠的山峰因空气清澈而呈现在诗人的眼前,爽朗明澈的诗境,又是精神宁静澄明的写照。其《汉江临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写江水浩渺,天水相接相融,远山似有若无,这是山水之远,更是精神之远。《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中幽远的山林是充满深邃“空”趣的至静之境。这是唐诗艺术最深刻的地方,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理解唐诗的自然精神,提到的第二位大诗人是李白,李白更是自然精神塑造的诗人,今天的我们要理解他,要抓住他的两个鲜明的精神特质,即大鹏精神和赤子之心。
大鹏精神,这个“大鹏”就是《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李白一生皆以大鹏自比,他说自己“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李白的豪迈奔放,就是大鹏扶  摇高举的境界。然而同时也要看到,李白和庄子是有所不同的。庄子所说的逍遥远游之境,和人世是有对立的,超脱流俗的同时,也有背离常情的怪诞,自己的妻子去世,不仅不悲痛反而鼓盆而歌,这
和常人表达感情的方式很不一样。李白不是这样,他天才豪放,但身上毫无怪诞之处,他的悲欢喜怒同于常人,却又比常人表达得更浓烈,更为本然。这种本然的表达使李白的诗歌经常呈现出天真如赤子的境界。他的《长干行》,刻画一位女子与丈夫两小无猜,笔触极为纯净天真,“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王维和李白的诗歌正是在自然精神的浸润下,呈现出许多难以言传的艺术神妙。宋代以下,随着思想文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唐诗所赖以形成的许多精神氛围发生了改变。这些都增加了理解唐诗的难度。理解唐诗应深入其精神文化背景,对唐诗的自然精神,对唐诗神妙的艺术之美,还有许多问题,  值得我们不断去品味和思考。
(选自 2018 年 10 月 9 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现实的人生常常背离“道”,背离“自然”,“道法自然”就是超脱“背离”,回复本然。 
B.陶渊明归隐田园,寻求悠然心会的真意,呈现出晋代诗歌丰富而灿烂的自然之美。
C.山水诗追求静、远、空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恰恰是自然精神在山水诗上的体现。 
D.宋代以后,唐诗赖以形成的许多精神氛围改变了,后世理解唐诗有了一定的难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论证结构清晰,提出中心观点后论述了自然精神的内涵,再使用例证法证明论点。  
B.文章引用王维的诗歌《鹿柴》,论证了王维山水诗在深远幽静中具有的深邃“空”趣。
C.文章论述李白诗歌的自然精神时采用了类比论证手法,突出李白身上的赤子之心。
D.文章结论指出唐诗自然精神的形成跟文化背景有关,对于读者品读唐诗很有启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自然精神来自道家思想,唐诗具有自然精神,说明道家思想在唐代的精神氛围中占主要地位。
B.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明白如话,但创造出了一种深远空寂的诗境。
C.王维的《鸟鸣涧》诗“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写回荡在山涧中的鸟鸣,反衬出山林的幽静深广。
D.李白在庐山上纵目远望,“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是大鹏的视野,是逍遥远游之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题。
材料一:
任何一门艺术的道理都包含在作品表达中,因此长期大量欣赏优秀艺术作品,永远都是“懂”这门艺术最佳的途径。戏曲的道理也不例外。在戏曲风行的千百年里,无数目不识丁的农民扶老携幼在乡村戏台下津津有味地欣赏,从来没有生发过“不懂”戏曲的感慨。戏曲之所以曾经拥有广泛的受众,  就是由于这些观众有长期欣赏戏曲的经验积累:他们既熟悉戏曲演绎的故事,亦熟悉戏曲叙事方式和舞台表演手段,所以才能与舞台上戏剧人物的喜怒哀乐产生共鸣,才能为生旦净丑的唱念做打鼓掌喝彩。
当前我们面临的窘境是曾经妇孺能解的戏曲,今天连大学生都慨叹“不懂”。这是因为戏曲生存语境变了,现代人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欣赏戏曲,更难以通过优秀戏曲的长期熏陶形成审美经验。更重要的原因是,现代社会公共教育建构了有异于传统的知识谱系,其中几乎没有戏曲独特的文本、音乐和表演形态的身影,戏曲历史叙事和伦理取向也有异于现有谱系,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现代观众和戏曲的隔膜。
(摘编自傅谨《如何让更多人“看懂”“听懂”戏曲》,《人民日报》2019 年 7 月 19日)
材料二:
一位当代戏曲剧作家指出:“不少剧目在舞台上倡导的东西,正是观众厌恶的东西;而它所反对的,又恰恰是人们所喜爱的。”不过,尽管内容和观念陈旧,但是中国戏曲的表现手段有着独特的魅力,令世界各国艺术家们青睐。德国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提出的“间离效果”的艺术方法就深受中国戏曲表演的启发。法国前卫戏剧理论家阿尔托极力推崇东方剧场,说它是一种演员的剧场,而西方剧场则完全忽略了演员身体的动作,一味强调语言对白就是一切,致使作为视觉艺术的戏剧竟然无从发挥形象之美。
把莎士比亚戏剧移植到中国戏曲中,使两者形成了优势互补。戏曲中自由的舞台时空可以表现莎剧中广阔的宇宙,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可以表现莎剧中各种人物和激情;而莎剧中普遍的人性和复杂的人物心理则可以在戏曲的虚拟传神、简繁有致的形式中得以凸现和延展、夸张和强化、发扬和光大。莎士比亚戏剧在这种结合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和意义,戏曲也在此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形式,在与西方戏剧文化的对话中更新陈旧的观念。
(摘编自张德明主编《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研究》)
材料三:
在戏曲现代戏创作中,由于现代社会迅速变化的生活节奏和碎片化的生活内容,程式语汇赖以生存生长的高度稳定性、可辨识性遭遇了难以破解的难題。怎么办?张曼君选择了打破程式、回到歌舞。  “在我的创作实践中,也一直试图借此建立起自己的表达线路图,进而拓展表演艺术空间,促进产生新的时空可能性、新的美学思维形态。”从赣南采茶戏《十二月等郎》中的“二胡舞”到评剧《红高粱》  中的“抬轿舞”、秦腔《狗儿爷涅槃》中的“板凳舞”等,张曼君对戏曲现代戏的艺术处理,已然不是上场拿范、台口亮相的样式,而大量运用了现代歌舞形式和意象符号。戏曲理论家和德称之为“三民主义”(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习俗),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戏曲理论家周育德称之为“无动不舞”,生动概括了她的导演特色。
(摘编自郑荣健《“张曼君现象”对戏曲现代实践的启发》,《中国艺术报》2019 年 1 月 28日)
4.下列不属于现代人“不懂”戏曲的原因的一项是(3 分)() 
A.现代人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欣赏戏曲,缺乏戏曲审美经验。
B.现代社会公共教育几乎没有构建与戏曲相关的知识谱系。 
C.戏曲的历史叙事和伦理取向与现代人的观念有所不同。 
D.曾经妇孺能解的戏曲与当代观众的隔膜在进一步加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以前,无数农民虽目不识丁却能津津有味地欣赏戏曲,是由于他们熟悉戏曲演绎的故事、戏曲叙事方式和舞台表演手段。
B.中国戏曲陈旧的内容和观念,并不能遮掩其表现手段的独特魅力,这种手段受到世界各国艺术家们的青睐,甚至被借鉴。
C.由于西方戏剧艺术方法的缺陷,莎士比亚戏剧中普遍的人性和复杂的人物心理很难得到表现,借鉴中国戏曲,可以弥补这个问题。
D.针对戏曲现代戏创作中遭遇的难以破解的难题,张曼君在创作中找到了自己的办法,受到了相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6.中国戏曲应该进行怎样的改革?请结合材料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题。
骑桶者
(奥地利)卡夫卡
煤全部烧光了;煤桶空了;火炉里透岀寒气,灌得满屋冰凉。窗外的树呆立在严霜中;天空成了一块银灰色的盾牌,挡住向苍天求助的人。我得弄些煤来烧;我可不能活活冻死;我的背后是冷酷的火炉,我的面前是同样冷酷的天空,因此我必须快马加鞭,在它们之间奔驰,在它们之间向煤店老板要求帮助。可是煤店老板对于我的通常的请求已经麻木不仁;我必须向他清楚地证明,我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而煤店老板对我来说不啻是天空中的太阳。我这回前去,必须像一个乞丐,由于饥饿难当,奄奄一息,快要倒毙在门槛上,女主人因此赶忙决定,把最后残剩的咖啡倒给我;同样,煤店老板虽说非常生气,但在十诫之一“不可杀人”的光辉照耀下,也将不得不把一铲煤投进我的煤桶。我怎么去法必将决定此行的结果;因此我骑着煤桶前去。骑桶者的我,两手握着桶把——最简单
的挽具,费劲地从楼梯上滚下去;但是到了楼下,我的煤桶就向上升起来了,它以均匀的速度穿过冰凉的街道;我时常被升到二层楼那么高;但是我从未下降到齐房屋大门那么低,我极不寻常地高高飘浮在煤店老板的地窖穹顶前,而煤店老板正在这地窖里伏在小桌上写字;为了把多余的热气排出去,地窖的门是开着的。
“煤店老板!”我喊道,那急切的声音裏在呼岀的热气里,在严寒中显得格外沉浊,“煤店老板,求你给我一点煤吧,我的煤桶已经空了,因此我可以骑着它来到这里。行行好吧,我有了钱,就会给你的。”
煤店老板把一只手放在耳朵边上。“我没有听错吧?”他转过头去问他坐在火炉旁边的长凳上织毛衣的妻子,“我没有听错吧?是一个顾客。”
“我什么也没有听见。”妻子说,她平静地呼吸着,一面织毛衣,一面舒服地背靠着火炉取暖。“噢是的,”我喊道,“是我啊;一个老主顾;向来守信用;只是眼下没钱了。”“我的老伴,”煤店老板说, “是的,是有人;我不会弄错的;一定是一个老主顾,一个有年头的老主顾,他知道怎么来打动我的心。”
“你怎么啦,当家的?”妻子说,她把毛衣搁在胸前,暂歇片刻,“没有人,街上空空的,我们已经给所有的顾客供应了煤;我们可以歇业几天,休息一下。”
“可是我正坐在这儿的煤桶上,”寒冷引起的眼泪模糊了我的眼晴,“请你们抬头看看,你们就会发现我的;我请求你们给我一铲子煤;如果你们能给我两铲,那我就喜出望外了。所有别的顾客你们确实都已供应过了。啊,但愿我能听到煤块在这桶里滚动的响声!”
“我来了。”煤店老板说。他正要迈动短腿走上地窖的台阶,他的妻子却已经走到他的身边,拉住
他的手臂说:“你待在这儿。如果你还固执已见的话,那就让我上去。想想你昨天夜里咳嗽得多么厉害。
只为一件买卖,而且只是一件凭空想象岀来的买卖,你就忘了你的妻儿,要让你的肺遭殃。还是我去。”  “那么你就告诉他我们库房里所有煤的品种;我来给你报价格。”
“好。”他的妻子说,她走上了台阶,来到街上。她当然马上看到了我。“老板娘,”我喊道,“衷心地向你问好;我只要一铲子煤;放进这儿的桶里就行了;我自己把它运回家去;一铲最次的煤也行。钱我当然是要全数照付的,不过我不能马上付,不能马上。”“不能马上”这两个词多么像钟声啊,它们和刚才听到的附近教堂尖塔上晚钟的声响混合在一起,又是怎样地使人产生了错觉啊!
“他要买什么?”煤店老板喊道。“什么也不买,”他的妻子大声应着,“外面什么也没有;我什么都没有看到,什么都没有听到;只是听到钟敲六点,我们关门吧。真是冷得要命;看来明天我们又该忙了。”她什么也没有听见,什么也没有看见;但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遗憾的是,  她真的把我扇走了。我的煤桶虽然有着一匹良种坐骑的一切优点;但它没有抵抗力;它太轻了;一条妇女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起来。
“你这个坏女人,”当她半是蔑视半是满足地在空中挥动着手转身向店铺走去时,我还回头喊着,“你这个坏女人!我求你给我一铲最次的煤你都不肯。”就这样,我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
(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木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便于让读者走进骑桶者的内心世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B.这是一个荒诞的故事,小说最后一句用夸张的手法暗示了主人公理想的彻底破灭。  
C.本文运用动作、语言、心理等多种方法,全方位地展现了“我”遭遇的残酷打击。
D.老板娘看不见“我”,真正的原因是太爱她丈夫,不愿他在这么冷的天还得操心。
8.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 分)
9.现代派小说的主旨常是多元化的,请结合文本,从不同角度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 题。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  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  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10.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  上/举目而足
B.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C.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 上/举目而足
D.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舍:古时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如“退避三舍”就是主动退让九十里。
B.谪:封建时代特指官吏降职。“迁”指调动官职,“迁谪” 特指官吏降职,调往边外地方。
C.元丰:是皇帝纪年的名号,我国纪年法还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
D.朔日: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此外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先写江流之胜,再点明筑亭始末及命名由来。这种从大处着眼的笔法,使行文不同凡响,也是览观胜景而“快哉”的需要。
B.文章清新开阔,气势奔逸,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熔于一炉,借用典故并加以发挥,把快意之情写得淋漓尽致。
C.前人认为开篇“谪居”二字,引起全文议论,其中,心中坦然,“不以物伤性”,而无往不快的思想,颇含人生的哲理。
D.作者借物抒怀,旨在以旷达之情来慰藉不得意的士人,希望他们能胸中坦然,生于世而无往不自得,提倡士人远离尘世、自寻其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3 分)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3 分)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4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 题。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这时他正寄寓石头驿(在今江西新建县赣江西岸),可能要取道长江东归故乡金坛(今属江苏)。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A.首联说万家团聚之际,诗人在驿馆长夜枯坐,想象亲人在寒灯边等自己,表明诗人孤独寂寞之心境。开篇设问,照应标题,紧扣了“宿”字。
B.颔联用两个名词,连同前面的定语“一年将尽”“万里未归”,构成对仗,把悠远的时间性和广漠的空间感,对照并列在一起,自有一种百感苍茫的情思和意境。
C.诗人点铁成金,将梁武帝《冬歌》“一年漏将尽,万里人未归”换了两句的结构,强调了“夜”和“人”,创新后就成为警句。
D.颈联上句回想过去,写没有得意事可供现在愉快地回忆;下句是自怜,写现在已没有壮健的躯体能忍受流浪的生活。
15.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一句“明日又逢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8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以“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实虚结合夸张写出飞来峰的高峻,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以虚笔却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
(2)李商隐的《锦瑟》中“     ”,以声音表现内心的凄怨;而“  ”,以形象喻指内心的悲哀。
(3)杜甫在《登高》中“ ,    ”两句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如建瓴走坂、百川东注,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4)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颓废绝望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8题。
最为动人的当然是极光运动所造成的  的奇妙景象。我们形容事物变得快时常说:“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极光可真是这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而这一切又往往发生在几秒钟或数分钟之内。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公里,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的极光带。这种宏伟壮观的自然景象,好像沾了一点仙气似的,颇具神秘色彩。令人叹为观止的则是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去描绘。说到底,其本色不外乎是红、绿、紫、蓝、白、黄,可是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 的手法,将深浅浓淡、隐显明暗一搭配、一组合,好家伙,一下子变成了万花筒啦。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显示,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瞬息万变 变化莫测  五光十色 入木三分
B.千变万化 高深莫测  五颜六色 出神入化
C.千变万化 高深莫测  五光十色 入木三分
D.瞬息万变 变化莫测  五颜六色 出神入化
18.文中划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分析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
B.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
C.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显示,目前能划分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D.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认识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
1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 分) ( )
A.《兵车行》是一首反对唐玄宗穷兵黩武的政治讽刺诗。全诗借征夫对老人的答话,倾诉了人民对  战争的痛恨和它所带来的痛苦,是诗人深切地了解民间疾苦和寄予深刻同情的名篇之一。
B.《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后人将它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  “风骚”。
C.《后赤壁赋》中道士化鹤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在出世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而《赤壁赋》中苏  子的议论则表达了他乐观旷达的思想。
D.《孔雀东南飞》开头一节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结尾一节用浪漫主义手  法反衬现实,寄托了人们追求自由恋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论断。那么,      ?首先, ,万事万物都存在这种关系,比如自然界的天地、四季、山水、风火等,都有 阴阳之别。其次,阴阳两种属性尽管是对立的,      ,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相配合,才能化生万物。再次,阴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比如赢与负、泰与否、损与益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上所述可见,阴阳两种属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50 个字。(5分)
近来,共青团中央发起了一项“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鼓励青少年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写下对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体会。活动开展一周多的时间里,33万余名青少年在网站、微博、微信、手机等网络平台上,编创和传播内涵丰富、形式时尚的网络文化产品,仅话题微博总阅读量就超过 9000万次。这项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的活动,为网络空间注入了强有力的青春正能量。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60 分)
“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  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丰富而灿烂的自然之美”是在唐代展现出来的,陶渊明所在的晋代开启了自然之美的画卷。)
2.C(是对比论证,不是类比论证)
3.C(A项,逻辑错误,由“自然精神来自于道家思想,唐诗具有自然精神”,推导不出“道家思想在唐代的精神氛围中占主要地位”,可以说一定程度上说明道家思想在唐代占有重要地位。B项,是“澄澈宁静”,不是“深远空寂”。D项,“逍遥远游之境”是庄子的境界,并不是本文论述的李白的大鹏精神。)
(二)
4.D(“戏曲与当代观众的隔膜”不是现代人不懂戏曲的原因,而是结果。)
5.C(“很难得到表现”说法过于绝对。)
6.内容、观念方面:把西方戏剧移植到中国戏曲中,丰富戏曲的表现形式,更新戏曲陈旧的观念。思维、样式方面:打破戏曲的程式,运用现代歌舞形式和意象符号,建立一种戏曲现代实践的
新思维、新样式。
(三)
7.D(D项,“老板娘看不见“我”,真正的原因是太爱她丈夫”错误。根据老板娘先对丈夫说 “没有人,街上空空的”,听见我说“不过我不能马上付,不能马上”的话后,就对老板说“外面什么都没有;我什么都没有看到,什么都没有听到”,“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这些情节可知,老板娘看不见“我”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我没钱买煤,她不想同情和可怜我。故选 D。)
8.“我”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形象。(1)生活贫穷。(2)没有反抗力(弱小、无助)。
(3)战战兢兢、自怨自艾,寄希望于别人的同情与可怜,不懂得自救。
9.(1)揭示贫困者的窘状与困苦,表现人民生活的艰难、小人物命运的悲惨;批判有产者的自私与无情,揭示当时社会的冷酷无情;批判小人物自身的劣根性。(每点2 分) 
二、(一)
10.C
11.D(朔日: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农历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12.D(主旨无“提倡士人远离尘世、自寻其乐”之意)
13.(1)人(或读书人)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不(或没有)忧愁呢?(“自得”“何往”“病”各 1 分)
天色深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它太高远而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其……其……”, “正色”,“无所至极”,各 1分)
大王不要对百姓认为您吝啬感到奇怪了。以小的(动物)换大的(动物),他们怎么(或哪里)知道您的想法(或用意)呢?(主谓倒装,“爱”“易”“恶”各1 分)

(二)
14.A(本题考查诗歌综合鉴赏能力。题干要求选出“错误的一项”,A项,“想象亲人在寒灯边等自己”错误,是自己只有寒灯相伴。)
15.新年将至,万象更新,而诗人日渐衰老,透露出对人生迟暮的无奈;
诗人年年逢春,年年仍在漂泊,岁岁满腹愁绪,表达了诗人的羁旅漂泊的感慨;
对前景渺茫的无限感慨。(意思对即可)
(三)(8分)
16.(1)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2)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4)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三、
17.D(瞬息万变:瞬:一眨眼;息:呼吸。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千变万化:形容变化非常多,没有穷尽。变化莫测:形容事物变化多端,不可捉摸。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五颜六色: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申为各色各样。出神入化:形容文学艺术或技艺高超达到了绝妙的境界。入木三分: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18.B(“根据……显示”,句式杂糅,“根据……”和“……显示”留其一,排除C。“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不合逻辑,排除 A、D。)
19.D(开头一节运用的比兴手法,没有“赋”。)
20.阴阳两种属性是什么关系呢阴和阳是对立的关系 但又是统一(或依存、配合)的
21.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中央发起了“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广大青少年积极响应,为网络注入了正能量。
四、22. 作文(60分)
作文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版权说明:正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