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凸显“整”字,重在“读”字
戴银
跟整本书有关的概念大致有两种说法比较令人关注。其一是叶圣陶先生在1941年提出的。他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出“把整本书作为主体,把单篇短章作为辅佐”。其二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
2011年7月出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部分有这样的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无论是叶圣陶先生还是课程标准制订者,都将整本书阅读提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但是关于如何阅读整本书,即使在信息普及的知网,能获取到的信息也是寥寥。结合二十余年初中语文教学一线经验,笔者认为,整本书阅读在于八个字:凸显“整”字,重在“读”字。
一、凸显“整”字所谓凸显“整”字,即,整本书阅读在数量上、结构上、思想内涵上要体现一个整体效果。简而言之,体现在三“整”:整个、整理、整合。
1.整个。顾名思义,整本书阅读,就是指读一本完整的书。它不同于我们平常阅读教材中的课文,课文大多是单篇,比较简短,通常三五分钟就可以读完,而整本书,少则一两天,多则三五月,需要较长时间的阅读。也不同于读选段、部分章节,它必须以“读完一整本”为目的,从量上有严格的规定。
2.整理。整本书阅读因为篇幅较长,在结构上要善于归纳整理,可以将前后情节基本一致的内容放在一起阅读,便于学生有目的地閱读。
比如《西游记》有100回,如果只是循序渐进地读,学生也能读完,但是相对于整理后的阅读,难度就要大一些。我们可以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情节相对集中的章节统一起来,分为13次阅读计划,学生读完后既能知道大致是什么内容,又比较有趣味。如:
(1—7)悟空的经历;(8—13)唐僧的经历;(14—17)唐僧、悟空、白龙及熊罴怪;(18—22)唐僧、悟空、八戒、悟净及虎妖;(23—31)四圣试禅心、大闹五庄观、三打白骨精、大战黄袍怪;(32—42)大战金银角、乌鸡国除妖、大战红孩儿;(43—52)大战鼍龙、巧收鱼精、斗法车迟、大闹金兜洞;(53—63)女儿国、火焰山、真假猴王、祭赛国;(64—71)荆棘岭、小雷音寺、驼罗庄、朱紫国;(72—79)狮驼岭、盘丝洞、比丘国;(80—87)黑松林、灭法国、凤仙郡;(88—95)玉华城、金平府、布金禅寺;(96—100)寇员外斋僧、取无字经、老鼋淬水、五圣成真。
3.整合。如果说整理是将前后章节内容相对集中,整合就是以“人物”或“思想”为线索,将全部内容打通。它需要对文本比较熟悉,对人物及思想内涵有精准把握。以《水浒传》为例,它最精彩的地方在于前72回(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对于人物的刻画,我们可以选出最主要的九位人物理出他们的上山线索。如:
鲁智深:主要回目3、4、5、6、7、8、17,主要情节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单打二龙山。
林冲:主要回目7、8、9、10、11、19、20,主要情节与高衙内结仇、误入白虎堂、野猪林被救、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火并王伦。
武松:主要回目23、24、25、26、27、28、29、30、31、32、57,主要情节结拜宋江、景阳冈打虎、怒杀潘金莲、十字坡遇张青、威震安平寨、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醉打孔亮、落草二龙山、南征北战、六合寺出家。
这样整合出来的内容便于我们更全面地把握人物的性格以及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二、重在“读”字
所谓整本书阅读关键点还在于能让学生“读”,能从三个方面去发生真正阅读,简而言之就是:读起来、读进去、读出来。
1.读起来。万事开头难。整本书阅读难在学生要真正开始读起来,对一本书不产生畏惧情绪。以部编教材推荐的12本书为例,有的使用古白话写出来,学生比较难懂,如《西游记》《水浒传》;有的是外国名著,人名、地名烦琐,内容较多,如《简·爱》;有的需要结合时代背景来理解,如《朝花夕拾》;有的内容较散,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梳理,如《傅雷家书》;有的语言高度精练,如《艾青诗选》。学生真正有兴趣的并不太多。
以上还只是书籍本身存在的问题,还有学生自身阅读兴趣的问题。有的学生喜欢游记冒险类的,有的喜欢英雄类的,有的喜欢乡土生活类的,还有的一点都不喜欢阅读。这些情况都需要老师在阅读指导中全盘考虑,对症下药。
如果是语言难度较大的一类书籍,师生共读,能较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西游记》为例,教者可以以“说书”的方式每天与孩子读一章,在绘声绘色的情境中,学生适应了这种语言方式,很快就会进入文本,让阅读真正发生。还可以归类阅读。以《朝花夕拾》为例,按照我的老师、我的保姆、我的父亲、我的朋友,那个邻居、那些动物、那些节日等将文章理透,弄清。
如果是内容烦琐、人物复杂的一类书籍,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以《简·爱》为例,我们可以让学生动手画思维导图。
单章思维导图。如一名学生在阅读《简·爱》第一章后绘制了下面这样的思维导图。
全篇思维导图。这种思维导图是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整本书阅读认知,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者值得探究的专题,从书中提取相关信息,梳理信息之间的联系,重新组织这些内容,建构起客观完整的认识,使整本书的阅读更加深入。
这些阅读方式旨在让学生真正读起来,了解文章的内容。
2.读进去。笔者此处的“读进去”,即通过整本书的阅读,了解大致情节内容后,能在某些地方作一些技法上的思考,汲取一定的方法,切实提升语文阅读、写作能力。还以《西游记》为例。
提升阅读能力的方法。
通读:浏览、跳读,把握大意。比如给每一章节重新拟定回目。
细读:聚焦、比對,找寻特点。比如重点研究孙悟空的成长故事。
研读:分类、联结,抓大知小。比如西游记到底会告诉我们什么。
提升写作能力的方法。
会写景,渲染气氛,烘托心情。如第48回写雪的:“彤云密布,惨雾重浸。彤云密布,朔风凛凛号空;惨雾重浸,大雪纷纷盖地。真个是六出花,片片飞琼;千林树,株株带玉。须臾积粉,顷刻成盐。白鹦歌失素,皓鹤羽毛同。平添吴楚千江水,压倒东南几树梅。”用词华丽精确,巧用比喻,虚实结合,形象而生动,将大雪满天飞的景色描写得活灵活现,使人如身临其境。
会写人,四个主要人物且不必说,单是一路上的妖怪,或凶或顽或贪或痴各具特点,这里不一一赘述。
巧用诗词,增添文章的诗情画意。读进去,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这才是整本书阅读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
3.读出来。整本书阅读最终要能从书中出来,为自我成长汲取一点能量。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出来的方式”。
(1)与主人公对话,汲取人物的精神。阅读完《简·爱》后,有一个女生有了这样的感悟:“合上书本,我长舒了一口气,心情久久难以平复。望着手中您的画像,正慈祥地向我微笑,我的心被扎了一下。同样是女孩,您早早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与义务,而我却仍是温室里的花朵。同样的年纪,您早已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而我却抱怨学习……感谢您,简·爱,是您教会了我生命的意义!”
(2)与作者对话,探索作者的动机。一名同学在读完《傅雷家书》后与傅雷父子对话:“傅雷叔叔,您做家长并不合格,管教太严,还不能以身作则;傅聪你要学会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感谢你们父子,让我学会了与父母沟通的方式。”这个孩子,在整本书阅读中不知不觉地提升了做人的能力,这真是最值得庆贺的事。
当然,关于整本书阅读值得探讨的地方还有很多,基于学情笔者将之归结于八个字:凸显“整”字,重在“读”字,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初中专项重点自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编号:E-b/2018/12)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