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高考语文

名师好课:从童话中体悟文学之美、人性之美

时间:2019-11-27  来源:博客  作者:未知

名师好课:从童话中体悟文学之美、人性之美
从童话中体悟文学之美、人性之美

熊芳芳

亲爱的老师,欢迎来到“名师好课”。今天与您分享的是熊芳芳老师的童话阅读课堂——《狐狸的窗户》,教学内容来自于日本著名童话作家安房直子的童话作品《狐狸的窗户》。下面让我们一起领略熊老师是如何与学生们愉悦地解读文本,如何引领和伴随学生,一起透过文字,领悟更多的文学之美、人性之美。

1

抓住要害,精准切入

一堂课的教学从一个怎样的点切入,能够反映许多,也能够决定许多。虽然它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开头,却熔铸着教师的智慧,凝聚着教师的心血,体现着教师的素养。

高中生读童话(安房直子把她的作品叫作幻想小说),跟小学生读童话的阅读目标是有区别的。

高中的课堂更看重深刻的思辨,引导学生发现作品的深层主题。一个文本的重点,往往会在标题中有所体现。从标题或标题的关键词切入,抓住要害,提纲挈领,后面的学习便能势如破竹,水到渠成。

“狐狸的窗户是用什么搭起来的?怎么搭的?”

“狐狸的这个窗户有什么功能”

“在狐狸的帮助之下,‘我’也拥有了这样一个神奇的窗户。但是,‘我’的手起初是用来干什么的?”

通过对标题的诠释和演绎,抓住‘我’的手前后的变化这一要害切入文本,渐渐推进到后面的精读品味:一双用来扣动扳机杀害生命的猎人的手,最终变成了用来搭建爱与美的窗户,这正是狐狸的意图。狐狸是如何做到的?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如何表达的?

2

设置台阶,步步为营

“狐狸是用什么方式、什么力量缴了‘我’的械?”学生一开始的回答是浅层的感知:“心灵和感动。”要深入理解,就必须设置台阶,引导发现。所以在“狐狸本来可以怎样,狐狸却选择了怎样?”这一追问之下,各种答案渐次浮出水面:

“狐狸本来可以逃走,但它却选择了用爱来感化‘我’”。

“狐狸本来可以复仇,狐狸却选择了放下仇恨。”

“狐狸本来可以伪装,狐狸却选择了暴露自己。”

在这一基础上,教者继续追问:

“狐狸为什么这样选择?”联系电影《战马》,讨论得出结论:当我们在美好的事物面前有一种默契和共鸣的时候,世界就会变得和谐。所以狐狸是用爱和美的力量缴了“我”的械。

“谁会赢?”联系《相约星期二》中教授莫里的话:“爱会赢”。与其说狐狸赢了,不如说是爱和美赢了。狐狸就是利用“我”两次从窗户里面看见的事物,来唤醒“我”心中的爱与美。

一切有价值的发问都是创造的开端,是真理的序幕。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中的这段话,说的是“问”宜先易后难,应该循序渐进,有程序有节奏。课堂教学中,发问之后要有追问,才能将思考推向深处。追问作为一种课堂提问方式,如果运用恰当,会使课堂教学移步换景,异彩纷呈。

3

深入探讨,主题发掘

“为什么作者要写第二次从窗户中看见逝去的亲人?之前当‘我’第一次在窗户中看见曾经的恋人时,‘我’已经心甘情愿地缴枪了,为什么作者还要安排第一次让‘我’‘悲痛欲绝’的看见?”这一处的追问是更深入的探讨,由此才能真正带出主题的核心意义。

因着前面环节的铺垫,学生很轻松地就回答了出来:“亲情和爱情是人性中最基本的两种感情。”

“想让‘我’对失去的亲人和那些美好的童年回忆有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切肤之痛往往比幸福甜蜜更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的灵魂。”

“第一次的看见,促使‘我’从手中放下了武器,第二次的看见,让‘我’从心中彻底地放下了武器。”

但这还不是最本质的发现,所以教者引导学生继续深入阅读文本,并联系美国儿童文学大师苏斯博士所说的“所有的大人,都是变坏了的孩子”,最终得出结论:“我”终于从一个强悍的猎人,回归到了一个“我”之前一直嘲笑和蔑视的“孩子”的样式。狐狸把一个“变坏了的孩子”,重新带回了童年,回到了孩子的样式。让人性回归纯朴的本真,这才是让世界美好和谐的重要路径,这才是《狐狸的窗户》的深层主题。

紧接着抛出另一个问题:“狐狸为什么用手搭窗,而不是用魔镜?”既然狐狸会幻术,为什么它不用一面魔镜去看它想看见的人?而一定要用双手去搭建这样一个窗户?学生很快答出:“这样猎人才能放下手中的枪。”这一环节再次呼应课堂的切入,再次深化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和探讨。

“到底怎样才可以拥有狐狸的窗户呢?”学生发现了答案:“两只手合在一起。”教者顺势导出:“对,拥抱。狐狸就用了一个拥抱的方式,用爱与美的力量,带‘我’回到孩子的样式。这是狐狸的一个至高的智慧,不是借助某个工具去看见爱与美,而是要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爱与美。我们的手不应该是用来使用武器的,而应该是用来创造爱与美的。”

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追根溯源,就是经由一系列现象,探索其本质,穷根究底,直抵核心。

4

以文解文,写法鉴赏

学生的思维遇到障碍,或停留在表层现象时,他们的认识就会显得粗浅,缺乏深度。这时,教师可以及时地进行拓展迁移,从历史、哲学、文学、美学等等角度搭设思维跳板,帮助学生开拓思路,突破难点,活跃思维,从而将思考引向深入。寻找相关相似的文本来进行类比联读,以文解文,就是一种很好的做法。

“为什么狐狸要变幻出一个桔梗花田,而不是森林?”主题发掘之后,进入“写法鉴赏”的环节。对于这一意境(安房直子叫它“心象”)的选择,课堂讨论出多种原因:桔梗花的花语;花田比森林更容易让猎人发现狐狸;花田比森林更美;蓝色是纯净的色彩,能够净化心灵;作者个人的偏好……然后联读《小王子》中关于狐狸的内容,发现外国文学中的狐狸和中国童话故事中的狐狸的形象差异,并提出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狐狸不再出现?”

大家很容易就得出了各种结论:

“美好的事物不见得要一直拥有。”

“真正重要的事物不是用眼睛去看的,要用心去看。”

“‘我’已经被改变了。狐狸的使命完成了。”

“不再出现,也是为了增强神秘感。”


《狐狸的窗户》课堂实录完整

所有的大人都是变坏了的孩子

——《狐狸的窗户》课堂实录

执教:熊芳芳

班级:天津开发区二中高三学生

课外文本:安房直子《狐狸的窗户》

师:狐狸的窗户是用什么搭起来的?怎么搭的?

生:手指。

师:怎么搭的?能搭给我看看吗?

(生伸出双手,用拇指和食指搭起“狐狸的窗户”)

师:哦,那么,狐狸的这个窗户有什么功能啊?

生:能看见以前的已经消失了的事物。

师:还可以看见什么?

生:思念的人。

师:很好。在狐狸的帮助之下,“我”也拥有了这样一个神奇的窗户。但是,“我”的手起初是用来干什么的?

生:杀害狐狸。

(设计原理:导入须切中要害。一双用来扣动扳机的手,最终变成用来搭建爱与美的窗户,这正是狐狸的意图。)

师:对,“我”的手一开始是用来扣动扳机,杀害生命的,现在“我”的手用来搭建窗户了,狐狸是用什么方式、什么力量缴了“我”的械?

生:心灵和感动。

师:很好,还有其他看法吗?

(生沉默)

师:那么让我们先来补充一个句子,然后再来回答这个问题(点击幻灯片):

狐狸本来可以          ,狐狸却选择了            

(生一时不知当如何作答)

(设计原理:此处需要给学生设置台阶,引导他们达到最终的高度。)

师:“我”和狐狸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关系?

生:一个是猎人,一个是猎物。

师:很好,这是角色上的对立关系。从内容来推断,他们可能还有什么样的对立关系?

生:“我”可能是狐狸的杀母仇人。

师:从哪儿推断出来的?

生:狐狸说它的母亲是被枪打死的。

生:而“我”刚好是个猎人。

生:并且,“我”的家跟这个小狐狸所在的地方离得很近。

(设计原理:阅读能力的第一要素就是语感,语感首先是能够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发现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

师:从哪儿看出来很近?

生:“店后面就是杉树林,在林子里走上二百来米,就是你那小屋了。”

师:哦,这是狐狸给“我”指路时说的,狐狸对于“我”的居住地了如指掌!一开始遇到这只狐狸的时候,“我”对它紧追不舍的动机是什么?

生:杀掉这只狐狸。

师:只是要杀掉“这只”狐狸吗?

生:想要抓住这只狐狸的家人。

师:对,原文怎么表述的?

生:“我想找到狐狸的老窝。那样,我就能逮住里面的一对老狐狸。”

(设计原理:引导学生发现“我”的心灵原点,抵达终点时才能更加清晰地看见“我”的心灵轨迹,也才能更加理解狐狸的选择。这样的发现,必须从文字当中去突破。)

师:“我”想一锅端。结果最后呢,“我”心甘情愿地把枪交了出来,这中间起到最关键的作用的是什么?

生:窗户。

师:很好,“我”在用自己的手指搭成的窗户里面看到了什么?有几次看见?

生:两次。

师: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我”两次分别看见了什么呢?请两位同学起来分角色朗读“我”第一次看见的内容,从“欢迎您来!”读到“请今晚烧点汤喝吧。”只读对话,忽略中间的叙述文字。

(分角色朗读,掌声)

师:角色感把握得很好。狐狸在一点一点地引导“我”什么呢?

生:引导“我”发现自己的错误。

师:“我”做错什么了?

生:“我”杀害了生命,让这只小狐狸或者另外的小狐狸失去了亲人,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痛。

师:所以当“我”看见狐狸的妈妈,以及狐狸怀念妈妈时的悲伤,“我”感到了感伤和自责。还有吗?狐狸还在引导“我”什么呢?

生:引导“我”发现自己遗忘了的一些美好事物。

师:就是让原有的那些美好的事物在我心中复苏,是吧?

生:是。

师:什么美好的事物?譬如——

生:初恋。

师:嗯,当最美好的初恋在“我”心中复苏的时候,“我”的心中充溢着的,是爱和美。(板书:爱、美)爱和美,唤醒了“我”人性当中最美好最温柔的一块儿。对于染手指这件事,一开始“我”是拒绝的,为什么从“窗户”里看见初恋时“我”会愿意把枪交出来?

生:因为这份美好的回忆,值得付上代价。

师:非常好。现在让我们来完成刚才的句子填充题:

狐狸本来可以         ,狐狸却选择了             

生:狐狸本来可以逃走,但它却选择了用爱来感化“我”。

师:太好了。狐狸不是仅仅想要保住自己的命,而是想要去改变一个生命。

生:狐狸本来可以向“我”索要其他的酬谢,它却选择了向“我”要那把枪。

师:哦,狐狸自己不可能使用枪,但它却向“我”要了这么一个对自己并没有用处的东西过来,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生:它希望猎人能够放下武器,停止杀害。

师:非常好。狐狸要的不是武器,狐狸要的是对方放下武器。还有其他说法吗?请继续。

生:狐狸本来可以复仇,狐狸却选择了放下仇恨。

师:嗯,狐狸的选择看起来真的很傻。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文中有好几处写到“我”在心中嘲笑狐狸的傻,说它不知道“我”早就已经把它看穿了……真的是这样吗?狐狸究竟是不小心被“我”识破了啊,还是根本就没想过要伪装?

生:没想过要伪装。

师:对,它甚至主动暴露了自己——

生:它说“窗户”里的那只白色狐狸是它的妈妈。

师:它如此坦诚,就没有想过对方会伤害它吗?在一个强大的持枪的对手面前,它就这样把自己给暴露了,你觉得这是一种什么呀?

生:坦荡。

生:无畏的勇气。

师:非常好,它无畏的勇气从何而来?

生:从美好的事物而来。

师:非常好!为什么美好的事物可以给予人无畏的力量?

生:狐狸想让“我”知道“我”曾经毁灭的事物有多么美好,从而让“我”懊悔自责,唤醒“我”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珍爱。人性中对于爱和美的追求是共通的,所以狐狸相信猎人会跟自己有共鸣。

师:说得真好!你们有没有看过电影《战马》?(有几个学生表示看过)大家是否还记得一个细节:德军和英军对垒的时候,在两军战壕的中间地带,战马被铁丝困住了,双方各有一个士兵从战壕中出来,想要去营救这匹战马,他们本来是互为敌人,但是此刻,他们一边通力合作,一边轻松聊天,聊他们的周末生活,聊女人和酒。战马被营救出来以后,他俩用抛硬币的方式决定这匹战马归谁,分手的时候两人互相道别和祝福。你看,双方本来互为敌人,在战马的面前,却瞬间化为朋友,这是为什么?

生:他们内心有对生命的敬畏。

生:他们都喜爱那匹战马,相同的喜爱让他们内心有了默契和共鸣。

师:很好,当我们在美好的事物面前有一种默契和共鸣的时候,世界就会变得和谐。所以,狐狸的选择看起来是很傻的选择,其实是最为智慧的选择。‘我’之前总说狐狸傻,不自觉地暴露了自己,其实狐狸的这种“傻”,来源于心中的大爱,只有大爱,才有可能大无畏。

(设计原理:引入电影进行类比,情感上的相似相关,更能促进学生理解作品,并提炼主旨。)

师:这两个看起来力量悬殊的对手,谁会赢呢?

生:狐狸。

师:其实狐狸的内心很单纯,所用的方法也很简单,所以其实不是狐狸赢了,是爱与美赢了。有一本书叫作《相约星期二》,是一个学生和他的一个身患绝症的教授之间的对话,在教授生命最后的14个星期里面,这个学生每个星期二都会去听教授跟他谈人生,每次的听课他都做了记录。一共14个星期,关于人生的各个方面,最后整理成了一本书。这个教授叫莫里,他说过一句话:“有些事是自己想做的,但有些事是别人希望你做的。那么究竟哪一件事能赢得最终的比赛呢?——爱会赢,爱是最终的胜利者。”狐狸就是利用“我”两次从窗户里面看见的事物,来唤醒“我”心中的爱与美。第一次看见的是初恋的心上人,那么第二次“我”又从“窗户”里看见了什么?我想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相关内容。

(生读“这一回,窗户里下起了雨”至“这个庭院,现在早就没有了”)

师:谢谢,音色很好,感情也表达得很准确。“我”这次又看见了什么?

生:“雾雨深处”,“我一直深情眷恋着的庭院”。

生:“我”的母亲和妹妹,这些消逝了的人。

师:这样的看见让“我”的心情变得怎样?

生:“悲痛欲绝”。

师:为什么作者要写这一次的看见?之前当“我”看见初恋时,“我”已经心甘情愿地缴枪了,为什么作者还要安排这一次让“我”“悲痛欲绝”的看见?

(设计原理:深层的阅读与鉴赏,在于能够发现文本中一些反复出现的元素。几乎所有的反复都不会是原地踏步,总有一些设计的匠心在。为什么要写两次的看见呢?第一次看见恋人,第二次看见亲人,每一次都有作者不同的用意。)

生:亲情和爱情是人性中最基本的两种感情。

师:真好。

生:想让“我”对失去的亲人和那些美好的童年回忆有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切肤之痛往往比幸福甜蜜更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的灵魂。

师:太好了!当“我”看见自己逝去的亲人时,“我”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狐狸的悲伤,这一次的看见,才是决定性的改变。第一次的看见,促使“我”从手中放下了武器,第二次的看见,可以说让“我”怎么样啊?

生:从心中彻底地放下了武器。

师:对。而且,当“我”回到童年的记忆的时候,“我”看见走廊下面扔着孩子的长筒靴,“屋子里透出了一线亮光。开着灯。夹杂着收音机的音乐,不时地听到两个孩子的笑声”。“我”终于从一个强悍的猎人,回归到了一个什么样式啊?

生:纯真的孩子。

师:很好,其实第一次从“窗户”里看见狐狸的妈妈的时候,“我”心中住着的那个孩子就已经蹦出来了,是吗?

生:是的。“‘我也想要这样一扇窗户啊!’我发出了孩子一般的声音。”

师:对,而“我”之前,还以嘲笑的口吻说:“在那块招牌下面,孤单单地站着一个系着藏青色围裙、还是个孩子的店员。”并且前面一直嘲笑狐狸太傻太天真,早就被“我”看穿了,它自己还不知道呢。“我”之前一直以一个自以为是的“大人”的形象出现,但是在狐狸的召唤下,“我”开始有了孩子一般的笑声,“我”开始回到童年的纯真心灵。美国的儿童文学大师苏斯博士说:“所有的大人,都是变坏了的孩子。”狐狸把一个“变坏了的孩子”,重新带回了童年,回到了孩子的样式。

(设计原理:《小王子》中也有一个类似的句子:“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记得。”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除了文字涵泳以外,还需要素材介入。)

师:关于狐狸的窗户,我还有个疑问:我们小时候都听过童话故事《白雪公主》,那个继母皇后对着魔镜说:“魔镜啊魔镜啊……”,狐狸不是会幻术吗?你看“我”第二天再去的时候,那个印染店已经消失了,花田也没有了,很显然那些都是狐狸用幻术变幻出来的,既然狐狸会幻术,为什么它不用一面魔镜去看它想看见的人?而一定要用双手去搭建这样一个窗户?
 (设计原理:这是关键的一问。狐狸会幻术,它完全有能力选择其他方式帮助“我”看见恋人和亲人,为什么一定要选择用当事人自己的双手?这里有很深的智慧。)

生:这样猎人才能放下手中的枪。

师:太棒了!如果“我”虽然已经放下枪了,却只是伸出一只手,张开拇指和食指(比划),这是什么?

生(笑):枪。

师:如果“我”两只手都伸出来,都张开拇指和食指(比划),这是什么?

生(笑):还是枪。双枪。

师:那么到底怎样才可以拥有狐狸的窗户呢?

生:两只手合在一起。

师:对,拥抱。狐狸就用了一个拥抱的方式,用爱与美的力量,带“我”回到孩子的样式。这是狐狸的一个至高的智慧,不是借助某个工具去看见爱与美,而是要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爱与美。我们的手不应该是用来使用武器的,而应该是用来创造爱与美的。我想,这是狐狸要表达的。狐狸把一个本来内心充斥着欲望和杀机的猎人带到了一个爱与美的圣地,向爱与美来朝圣。可是,为什么狐狸要变幻出一个桔梗花田而不是其他呢?譬如一片森林,有各种动物,岂不是更能吸引“我”这个猎人吗?

(设计原理:童话和诗歌有类似之处:它们都用意象说话,都充满了浪漫想象。对意象的准确感悟,就是语感的一种高级能力。譬如诗歌鉴赏,为什么是柳树不是梧桐?为什么是秋蝉不是春花?不同意象传递不同情思,童话里的意象同样如此。)

生:跟桔梗花的花语有关系吧?

师:不错的想法!桔梗花的花语跟另一个日本作家有关系。我们来齐读一遍。点击幻灯片:繁花盛开的森林(节选)/三岛由纪夫

(生齐读)

师:这就是桔梗花的花语:永恒的爱,或者无望的爱,或者永恒无望的爱。狐狸选择桔梗花田,也许想要表达一种对母亲永恒的爱、无望的爱。同时,还可能与什么有关呢?刚才我说了,为什么不幻化成一片有许多动物的森林呢?

生:森林没有花田那么美。

师:很好。蓝色是一种什么样的色彩?

生:天空的色彩。

生:大海的色彩。

生:纯净的色彩。

师:很好,这种纯净的色彩会有一种什么样的功能和作用呢?

生:净化心灵。

师:非常棒。洗涤我们的灵魂,荡涤欲望。而有着许多动物的森林反而会激发“我”更多的欲望。除此之外还可能是什么原因?

生:一片浩荡的花田,让猎人更容易发现它。

生:也可能跟作者的个人偏好有关。

师:很好,作者说她特别迷恋蓝色。衣服也好,携带的东西也好,几乎都是一致的深蓝色,她说她一看见蓝色,心里就感觉特别安详。她说蓝色是最深、最美、最具幻想性的色彩。并且,她说过(点击幻灯片)——

在写新的作品的时候。我总会想起一幅图画——完全被视觉化的东西。而在那之后,我就会涌起一股热情——用语言把这个心象描述出来,让别人也能历历在目地看见!

激发我写《狐狸的窗户》的,是一片蓝色的花田。

一连几天,我就那么悄悄地揣着这个心象的样子……

不久,一只小小的白狐狸和一个拿着长枪的年轻人,就在我的心里诞生了……一座有走廊、有拉门的让人留恋的老房子,也在我眼前浮现出来。

所以,选择蓝色花田,跟作者本人的偏好也有关。不同的作者可能会选择不同的意境,传达不同的主题和情感。大家读过《小王子》吗?读过的举手。(有四位同学举手)那么看过《小王子》这部电影的举手。居然一个也没有啊?(笑)太可惜了。回去以后一定要看。小王子在一个小小的星球上,有一粒玫瑰花种子,小王子就浇灌她,培育她长大,然后他们彼此相爱。但是这个玫瑰花非常虚荣和自负,小王子有一天就决定离开这个星球。他被候鸟带到了很多很多其他的星球,遇到许多不同的人,经历了很多不同的事,而那条玫瑰花呢,就被他留在了那个孤独的星球,孤独地守望。后来小王子遇到了一只狐狸,小王子说:“你来跟我一起玩吧?”狐狸说:“我不能和你一起玩,我没有被驯服。”小王子问什么是驯服,狐狸说:“驯服的意思是制造牵绊。”也就是制造彼此在情感上的联系。狐狸说:“如果你驯服了我,我们就会需要彼此。”它就了一段很美的话:“你看见那边的麦田了吗?我是不吃面包的,对我来说,小麦毫无用处,麦田不会唤起我的任何记忆。这也是挺悲哀的。但是你有着金黄色的头发,所以,一旦你驯养了我,这将会变得妙不可言,金黄色的小麦将使我回想起你来。而且,我也会爱上穿行麦浪的风声……对我来说,你将变成这世上独一无二的人。对你来说,我也会变得独一无二。”于是,他们每天在麦田之中追逐嬉戏。后来有一次,小王子偶然发现好多好多的玫瑰,他想起自己星球上的那一朵属于他的玫瑰,他说:原来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多玫瑰啊!我的玫瑰只是一朵普通的玫瑰。我本来以为她是唯一的。小王子很绝望,但这个时候,狐狸出现了,狐狸说:“她不是一朵普通的玫瑰,她是你的玫瑰。你在她身上付出的时间使它无可替代。你现在要对你驯服过的一切负责到底。你要对你的玫瑰负责……你必须回去找她。”小王子决定回去,狐狸流了泪。小王子说:“你哭了吗?我驯服了你却没给你带来一点好处。”意思是现在我要走了,留给你的却是离别的感伤和流泪的风险。但是狐狸怎么说呢?它说:“由于麦子颜色的缘故,我还是得到了好处。只有用心去看,才能看得真切。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什么意思?为什么由于麦子颜色的缘故,我还是得到了好处?

(联读《小王子》的节选部分,不仅仅是为了理解意象与意境,更重要的是用类比的手法来“以文解文”。二者都有狐狸的形象,并且,在内涵上极为相似。)

生:一看见麦子的颜色,就会想起小王子的头发。

师:那么想起他来,“我”有什么好处?

生:所有关于他的美好记忆都会浮现出来。

师:可是小王子还是不在“我”身边了啊?

生:但是他已经学会了用心去发现爱和美。

师:很好,即使他实质上已经不在我身边了,那些美好的记忆还是能够让“我”感受到什么?

生:幸福。

师:对,小王子虽然离开了,但我们过去曾经相处的美好记忆都还在“我”心里,所以,这个好处,我还是拥有着。这种最重要的东西,不是用眼睛可以看到的,所有美好的记忆都在“我”心里。所以,狐狸放小王子走了,小王子后来也以一种看不见的方式,回到了玫瑰的身边。因为那个星球离他太遥远了,他拖着他肉体的躯壳是回不去的,肉体成了一个负担。所以他选择了让毒蛇咬他,将躯体扔在这个星球上,灵魂飞升,回到了起初的星球,回到了玫瑰的身边(点击幻灯片)——

“当你和我相遇,时光一闪而过,似乎毫无意义。现在,当我们忆起这次会面,确有某种东西在心中萌动,但究竟是什么东西却仍然一无所知。只有在我临终前追忆中出现的,只有终我一生都在我心中的——才是真正的相遇。”

                          ——刘易斯《来自寂静的星球》
所以真正美好的事物,不一定要永远拥有它,即使是短暂的相遇、瞬间的闪光,它只要带给了我美和爱,只要它在我心中,那就是真正的相遇,也是我真正的所得。很有意思的是,我们小时候听过很多狐狸的故事对吧?

生(笑):是。

师:在我们中国的童话当中,狐狸都是以什么形象出现的?

生:负面形象,狡猾的。

师:狡猾的,损害人的。但是在外国文学当中,狐狸却常常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形象出现?

生:爱和美。

师:它们甚至是我们人类的一种什么身份的人?

生:导师!

师:非常好!什么的导师?

生:精神导师。

师:对,精神的导师,灵魂的导师。所以不同的文化土壤,它生长出来的文学作品是不一样的。好,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狐狸不再出现?“我”不小心洗了手,再也看不见想看见的东西了,这时候“我”回去找狐狸,为什么找不着了,蓝色花田也消失了。为什么安房直子选择让狐狸不再出现?

生:美好的事物不见得要一直拥有。

生:真正重要的事物不是用眼睛去看的,要用心去看。

生:“我”已经被改变了。

师:很好,狐狸想要改变“我”的这个使命已经完成了。所以他可以不再出现。

生:不再出现,也是为了增强神秘感。

师:很好,就像桃花源最终消失了一样。所有神秘、神圣的事物,都不会永远做我们的仆伇,它不会永远留在我们身边任我们使唤,听我们差遣。而且,狐狸会不会再出现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在“我”的心里,那些爱和美的种子已经复苏了,已经生长起来了,而且,那些最重要的东西,不是用眼睛去看的,只要用心去看就可以。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圣诞快乐!谢谢大家!

(设计原理:狐狸为什么不再出现,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从语感训练延伸到思维训练,永远是语文教学的正途。)

教研员评课
在体悟爱与美中提升思维品质

——《狐狸的窗户》观课有感

天津开发区教育促进中心周永俐

2005年,王荣生教授在《语文课课程论基础》中阐述:语文学习是“听说读写变得比以前‘更好些’的行为”。十年过去了,我们依然在为如何让学生“听说读写变得比以前‘更好些’”探索着,努力着。

此次邀请熊芳芳老师为泰达师生传经送宝,是我多年的夙愿。原因有三:一、欣赏她流畅、清醇、灵动的教学风格;二、欣赏她多年不懈的突破自我与厚积薄发;三、欣赏她对生命的尊重,对语文教育的诚挚。特别让人欣慰的是,仅仅一次活动,我的这三点欣赏就轻易地被我们的团队——泰达的中学语文教师们感受到了。如果说欣赏更多偏重感性,那么我们再逐一做一番相对深入一些的梳理和研讨。

一、 流畅、清醇、灵动的教学风格

面对素未谋面的高三学生,选择《狐狸的窗户》这一童话文本,课前两分钟才与学生见面,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自信。语文课碎问多是一个痼弊,如何流畅?一要抓住文脉,二要把握好学生的认知心理节奏,三要教师了解自身的优长。如何清醇?清新而又醇厚,这是一个高标准,难以刻意为之。芳芳老师的路径是爱与美,立足学科的终极追求,四两拨千斤。如何灵动?固本才能延展,明确教学内容,紧抓“小语文”;根据文本特点和学情特点,有目的的给出相关链接和拓展空间,整合“大语文”。课堂的灵动如同放风筝,收放自如的秘诀在于对文本的把握。分享几个精彩的课堂提问:“狐狸是不小心被识破的,还是他根本就不想伪装?”“狐狸为什么用手搭窗,而不是用魔镜?”“为什么文中出现大片蓝色的桔梗花田,而不是森林?”“为什么狐狸不再出现?”。

二、多年不懈的突破自我与厚积薄发

芳芳的课堂里,各种诗词、名著片段、自己的感悟甚至美图信手拈来,每节课背后呈现的教师的阅读量令人嗔目。不必强调学好语文要读书,教好语文要读书,听君一节课,便自然而然产生了这种意愿和向往。德谟克利特说:“从智慧中引申出这三种德性:很好地思想,很好地说话,很好地行动”,课堂中注重每个问题的思维含量和每节课的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并能做到耐心等待和很好的示范,尝试微作文等学生喜闻乐见的语文实践方式,这些都很好体现了其语文教学智慧。尽管著作颇丰,获奖无数,积淀深厚,但课堂绝无炫耀,点到为止,杜绝喧宾夺主,每处引用绝不超过两分钟,恰到好处。分享几处亮点小拓展:《战马》中英德对垒的细节,对手在战马面前瞬间化为朋友;三岛由纪夫笔下永恒无望的爱;《小王子》的金色麦田;《相约星期二》中的教授与学生。

三、对生命的尊重,对语文教育的诚挚

15年前,在组织一次全国课堂教学大赛的工作中认识了芳芳,她面对赛事的淡定和带给学生的诚意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赛前,我几乎目睹了每一位参赛者的准备工作,形形色色。印象最深,也是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是某位男老师和芳芳老师。男老师一直在赛场预演课堂上预设的每一句话,可谓勤奋刻苦;芳芳放弃了赛前的师生会面,但是却像上好日常每一节课一样,做好各种可能性发生时最便于学生学习的选择。最后,芳芳执教的《爱莲说》力拔头筹,而男教师获得了二等奖。她所创造的生命语文强调课堂不应是对课文的肢解与分析,而更强调生命性的感悟与表达,是为了丰富个体生命的内涵,为师生展现一种新的生存方式。芳芳在课堂上很“忘我”,她把所有的力量和智慧付诸于对作家和学生生命的尊重,付诸于对学生能够在听说读写方面不断更好一点的诚挚推进。15年后的今天,课堂上她与泰达二中的学子一次次看似平淡却精彩纷呈的思维碰撞与对话,依然印证了这一点。分享本课拨动学生感悟爱与美的思维链:“我”与狐狸谁傻?谁最终会赢?谁在回归?谁在被召唤?独特的意境-心象给你怎样的文学体验?

如何让学生“听说读写变得比以前‘更好些’”?路径很多,各显其能。语文学科的“自媒体”特点似乎尤为强大。致力于研读范式和优化路径的探索必不可少,如芳芳这般,和学生一起在大量优质文本的浸泡中,用爱与美撬动对文学和生命的感受,虽然慢而稳,但也许更有力量。

【文章源自熊芳芳微信公众号“生命语文审美教育”“shengmingyuwenxff”,手机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名师好课:从童话中体悟文学之美、人性之美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版权说明:正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