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高考语文

2020年高考(90)山东师大附中2017级第三次月考试题

时间:2019-11-27  来源:博客  作者:未知


山东师大附中2017级第三次月考考试试题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易》是中华文化在轴心期的一部光辉杰作,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态伦理智慧,在当今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周易》认为,天地万物是以太极为本原的、秩序谨严的有机整体。此即《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所蕴含的太极整体观。《易传?序卦》则在此基础上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更加详尽、气势恢宏的宇宙图景。《易经》六十四卦便是对这个宇宙图景模拟所得的一套严整的象数符号系统。这些是对中华文化之天人合一主流思想的独特表达。由于宇宙万物是一个井然有序的有机整体,人作为宇宙万物中的一个成员,当然是宇宙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人在与自然相处时,应摈弃那种让人类走了很长弯路,只顾局部、短期利益的鼠目寸光式的行为方式,进而建立起一种从整体出发、顾全大局、高瞻远瞩的现代行为方式。而这也是现代生态伦理学的核心理念。
在太极整体观的基础上,《周易》进一步指出,天地万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生生不息、变化日新的。此之谓《周易》的生生不息观,即《易传》的“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和“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所显示的发展观。这告诉我们,由于宇宙是一个富有日新、无限发展的动态开放系统,因此,当今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全球问题也是宇宙发展过程中的、前进中的问题,我们不必惊慌失措,悲观绝望。当然,我们反对对人类前途的一切悲观论调,绝不意味着人类可以盲目乐观、麻痹大意;恰恰相反,人类应该迅速警醒,从容应战,精诚合作,以顺利渡过难关。
《易传》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其中的“天地”不应只狭隘地理解为蓝天、大地,而应看作代表宇宙间所有对立统一的两个事物,如天人、男女、上下、泰否、身心、内外等,《易传》以“阴阳”统称之。这就是说,如果阴阳两方面处于相互交感融洽的状态,则彼此都能亨通兴盛;反之,如果阴阳双方处于相互封闭隔绝的状态,则彼此都将走向衰败。此为阴阳交泰观。当今人类所面临的一系列严峻的全球问题,实质上便是天人之间长期紧张对立的后果,是人把大自然当作可以任意宰割的沉默羔羊而一味征服索取、大自然对人的无知妄为“忍无可忍”而进行“报复”的必然结局,是传统发展观以物为中心、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所造成的严重恶果。诚如美国环境伦理学家巴里?康芒纳所说:“新技术是一个经济上的胜利——但它也是一个生态学上的失败。”
《易经》曰:“‘节’,亨;苦节,不可贞。”意思是说,保有节度则会万事亨通,若以节制为苦,则诸事不利,不必占问。《易传》进一步阐发说,以谈笑自若的大将风度履险蹈危,以随时使自己居于恰当位置的自觉意识保持节度,以居中守正的刚健气魄创造亨通;大自然正是因为保有节度才使四季得以形成并各有成就;人类也应随时使自己保持节度并形成严格制度,这样才不会伤财害民。此之谓《周易》的节以制度观。大自然的负荷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因此,中华文化一贯主张,知足者富,知足常乐。为了使人类达到更高的生存质量,为了使人类能有更理想的生存环境,人类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时刻告诫自己注意节制。
(摘编自赵建功《〈周易〉的生态伦理智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易》认为人对待自然不应只顾及局部、短期利益,而应顾全大局和长远。
  B.宇宙是一个无限发展的动态开放系统,从而使天地万物生生不息、变化日新。
  C.《易传》将所有对立统一的两个事物统称为天地,也叫阴阳。阴阳合万事通。
  D.每人时刻告诫自己节制,人类才能达到更高生存质量,有更理想的生存环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谈《周易》的价值,接着从四方面具体分析,先总后分,层次清晰。
  B.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将《易》理和现实进行了结合,深入浅出,具有针对性。
  C.文章引用巴里·康芒纳的话,论证了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观使阴阳失衡。
  D.文章阐释《周易》中的生态伦理智慧,为当今某些问题开具中华文化的药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易》是中华文化轴心期经典著作,因为其书在今天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B.模拟宇宙图景的《易经》六十四卦是中华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种独特表达。
  C.老子认为阴阳二气相交,万物产生。该思想与《周易》“阴阳交泰观”相通。
  D.在面对宇宙的发展、前进中出现的问题时,人类应当从容以对,而不必悲观。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一些电商平台会利用满减、红包、优惠券等活动,通过“先涨价再促销”的方式,以假折扣误导消费者。某些网店经营者为吸引消费者,不惜在商品标题或宣传页面中夸大甚至虚构部分产品功效或性能。许多商家以次充好,混搭销售劣质商品。还有许多商家把钱花在“刷单”上,很多消费者容易被虚增的部分好评或销量蒙蔽。网购不仅要看商品评价和成交量,还要注意销量突增或突减现象。不少网店经营者断章取义,利用声明、规则、通知等形式“秒杀”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且常常利用合同约定,使用技术手段强行搭售,让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一些“网络专供款”不仅质量参差不齐,售后待遇也大相径庭,售后维权的成本较高、周期较长,这种既费时又费钱的等待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种煎熬。部分不良商家针对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消费层次等特征,定向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搜索结果,容易导致订同样的酒店、买同样的服务,苹果手机用户比安卓手机用户贵;同样的打车起点和终点,不同用户价格也不一样。
(摘编自《市监督管理局发布消费警示:网购的八大“陷阱“》,《盐阜大众报》2019.03.15)
材料二:
不再“单纯”的微信朋友圈已发展为网络营销的一种常见方式和渠道,由此衍生出的购物纠纷事件也频频发生。微信属于社交媒体,通过微信朋友圈购物,卖家很分散,而且没有一个像阿里或其他电商这样的专业电商平台来规范买家和卖家的关系,没有对卖家资质的审核、验证以及信用评价,导致微信朋友圈的卖家质量和信用良莠不齐。从平台的角度来讲,作为社交平台,微信上很多信息都很私密,平台基于对用户隐私权的尊重,不能监控人们的日常通信,所以发在朋友圈的广告以及微信交易确实很难监管。
据统计,2018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31.6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5%。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在激发市场经济活力、为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诸多消费纠纷——2018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受理网络购物投诉168.2万件,同比增长高达126.2%,虚假广告、假冒伪劣、质量不合格、经营者拒不履行合同约定等成为投诉的主要问题。
(摘编自《微信“朋友圈”渐成“商业圈”网购还有多少痛点待解》,《光明日报》2019.04.22)
材料三:
针对网购行业的种种乱象,2019年1月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明确了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义务,同时还强化了经营者的举证责任,这无疑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也再次表明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无论是线上网店还是线下门店,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不能突破合规的基本框架。
无论是电子商务法对商家行为的规范,还是平台经营者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本质上都是对整个电子商务行业规则的重塑。当然,从缺少规则、野蛮生长向透明化、规范化过渡,可能会伴有转型阵痛,但从长远看,只有电子商务经营者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来参与市场竞争,履行自身义务,整个电商行业才能走上更加健康的发展轨道。
要真正让网购环境清朗,必须构建起买卖双方和监管者共同发力的消费环境。盼望随着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不断落实、监管部门的重拳整治、网购平台的自我净化以及消费者维权意愿的不断提升,未来的网购商品不仅能让人们买得放心,而且用得舒心。
(摘自《对网购乱象不能“自认倒霉”》,《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05.01)
4.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电商平台的满减、优惠券等促销手段都存在着假折扣,还有夸大其词的宣传,购物时应多比较甄别。
B.微信购物不同于专业的电商平台购物,卖家的资质审核、验证等难以进行,因而卖家的信用难保证。
C.政府相关部门出重拳、立法规,主要目的是告诉人们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其经营活动要符合规则。
D.当前电子商务仍处于野蛮生长期,从长远看,只要制定法律法规去约束电商,对电商平台就有益处。
5.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络平台上,商品评价和交易量是购物参考依据,但如果某商品销售量突增突减则是商家在“刷单”。
B.一些“网络专供款”商品品质较差,其售后服务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消费者维权成本较高、周期较长。
C.我国网络购物市场增长迅猛,但实际上也存在诸多痛点,由网购引发的消费纠纷成倍增长,问题突出。
D.只有构建起买卖双方和监管者共同发力的消费环境,才可能有真正清朗的购物环境、舒心的购物体验。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规范网络购物市场的措施。(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踏莎行
寇俊杰
暮春,阴雨。开封通往陕州的官道更加泥泞,两辆驴车在湿滑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编者注:《踏莎行(春色将阑)》实际写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当时寇准被太宗贬为青州知府,赴职之际,写下了这首词。《宋史·列传四十》中记载“(寇)准与知院张逊数争事上前,且互斥其短。帝(太宗)怒,谪逊,准亦罢知青州……准既行,帝念之,常不乐”。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为后面情节发展作铺垫。寇安的话“大人,那是你的心头肉啊!”侧面表现出寇准喜爱读书。
B.小说虚构了村民帮助寇准推驴车的情节,表达了百姓对寇准的感恩;百姓的行为也使得寇准更坚定自己的政治信念。
C.冠准写成的《踏莎行》被夫人称为“情诗”,夫人流泪,被丈夫诗中那难以割舍、相爱终老的爱妻之情深深打动了。
D.小说中寇准因澶渊之盟被贬至离老家很近的陕州做地方官,可是他并未因此心生退意,仍寄意朝廷,哪怕前路艰险。
8.“宋夫人”这一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9.历史小说是小说的一种,它依据历史事实,进行想象、改编,请结合本篇小说内容具体分析这一特征。(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高俭,字士廉,渤海蓚人。士廉少有器局,颇涉文史。隋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并称先达,与士廉结忘年之好,由是公卿藉甚。隋军伐辽,时兵部尚书斛斯政亡奔高丽,士廉坐与交游,谪为朱鸢主簿。事母以孝闻,岭南瘴疠,不可同行,留妻鲜于氏侍养。士廉久在南方,不知母问,北顾弥切。尝昼寝,梦其母与之言,宛如膝下,既觉而涕泗横集。明日果得母讯,议者以为孝感之应。贞观元年,转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秦时李冰守蜀,导引汶江,创浸灌之利,至今地居水侧者,顷直千金,富强之家,多相侵夺。士廉乃于故渠外别更疏决,蜀中大获其利。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蜀中学校粲然复兴。蜀人朱桃椎者,淡泊为事,隐居不仕,披裘带索,沉浮人间。士廉每令存问,桃椎见使者,辄入林自匿。近代以来,多轻隐逸,士廉独加褒礼,蜀中以为美谈。五年,入为吏部尚书。山东人士好自矜夸,虽复累叶陵迟,犹恃其旧地,女适他族,必多求聘财。太宗恶之,以为甚伤教义,乃诏士廉刊正姓氏。于是普责天下谱谍,仍凭据史传,考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撰为《氏族志》。及书成,凡一百卷,诏颁于天下,赐士廉物千段。十九年,太宗伐高丽,皇太子定州监国,士廉摄太子太傅,仍典朝政。皇太子下令曰:“摄太傅士廉,朝望国华,仪刑攸属,寡人忝膺监守,实资训导。比日听政,常屈同榻,庶因谘白,少祛蒙滞。但据案奉对,情所未安,所司宜别以一案供太傅。”士廉固让不敢当。二十年,遇疾,太宗幸其第问之。二十一年正月壬辰,薨于京师崇仁里私第,时年七十二。赠司徒、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文献。
(节选自《旧唐书·高俭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
B.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
C.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
D.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谱谍,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书籍,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
B.忝,很常见的敬辞,是有愧于做某事的意思;忝膺,用来表示惭愧受任某一职位。
C.薨,古代称诸侯、皇帝的高等妃嫔及皇子公主,封王的贵族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
D.里,指城市之中人口、商铺等相对集中的某一区域,类似于今天我们所说的街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俭少有才学,声名卓著。他年少时有才学气度,广泛阅读文史书籍,有德行学识的前辈与他结为忘年交,他由此在王公大臣间颇有名声。
B.高俭重视亲情,极具孝心。他因与斛斯政交往而获罪,被贬南方瘴疠之地,母亲不可同行,他就留下妻子侍奉,还在白天睡觉时梦到母亲。
C.高俭兴利除弊,治理有方。水边地价昂贵,高俭沿旧渠重新开掘土地,使蜀中获利;他礼待蜀中隐士,常常派人问候隐士朱桃椎,传为美谈。
D.高俭考订姓氏,力矫流弊。太宗厌恶山东人士倚仗旧有门第嫁女时豪取聘礼的做法,令高俭考订姓氏。高俭很好地完成任务,受到皇帝认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
(2)太宗伐高丽,皇太子定州监国,士廉摄太子太傅,仍典朝政。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①
王维
天官动将星②,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注】①得青字:古人相约赋诗,分拈韵字,依韵而赋,“得青字”即拈得青字韵。②天官:天上的星官。古人认为,天上的星星与人间的官员一样,有大有小,因此称天官。将星:古人认为中央的大星是天的大将,外边的小星是吏士;大将星摇晃是出兵的预兆。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题,“天官”“将星”点明人物身份和事件缘起,“柳条青”则表明了季节特征和特定场景,可谓言简意赅。
B.颔联紧承首联,把军中用具“刁斗”写进诗中,富于实感地表现了军营中的生活情景,“出”写点明了行军的方向。
C.“凤阙”指宫廷,“龙庭”借指敌虏。颈联中两句互文,诗人以雄大笔力写赵都督出发后“一鼓作气,雄劲无前”。
D.尾联“岂学”二字表达了强烈的凄楚之情,与诗人《山居秋暝》作品中淡远、自然、清新、脱俗的风格有很大不同。
15.有人评此诗“意不止送别”,你在诗中读出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在《六国论》中建议要厚待、礼遇人才,先“                  ”然后再“并力西向”,就会让秦国寝食难安。
(2)李白的《将进酒》中“                          ”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极言人生短暂、韶华易逝。
(3)曹操《短歌行》中“                   ”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黄沙漫天的楼兰古城,是人类向大自然过度索取留下的深刻教训;      一方的都江堰,记录下中国人      利用自然的朴素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代塞罕坝人接力传承,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人类与生态环境互动的诸多事例,一遍遍警示和昭示我们:      、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已走到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已是必然选择。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生态创伤,也为社会制造了大量的财富。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我们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如今,绿色生活方式已经是中国社会的新时尚,生态环保思想日益成为主流文化。垃圾分类制度逐步推进,绿色出行为“最后一公里”难题找到了答案,“地球一小时”等环保公益活动      ……(    );保护环境的自觉,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润泽     妥善     杀鸡取卵     如火如荼
B.润泽     妥当     以卵击石     如日中天
C.滋润     妥善     杀鸡取卵     如日中天
D.滋润     妥当     以卵击石     如火如荼
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生态创伤,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B.工业化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也留下了满目的生态创伤。
C.工业化为社会制造了大量的财富,也留下了满目疮痍。
D.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热爱自然的情怀,凝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B.对自然的热爱,凝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C.热爱自然的情怀,凝结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D.对自然的热爱,凝结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20.下面是一封邀请函的初稿,其中有五处不得体的表达,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尊敬的王好古教授:
我们研究会寻思于2019年11月6日在泉城大酒店搞个民间文学理论报告会,想让您就民间文学的现状与发展聊聊高见,敬请抽空出席。
顺祝健康!
山东省济南市民间文学研究会
邀请人:李民生
2019年11月2日
21.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民族之根,每一个节日都有其典型特征和节日内涵。请从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中任选两个仿写,结构与示例一致。(6分)
示例:清明节——暮春三月,梨花微雨,清扫祭台怀亲人。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的高中生说:这世界上可怕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有的高中生说:应该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不怕。也有的高中生说:如果什么都不怕,反而更可怕。
请你综合材料内容,以毕业学长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命题人 朱玉君       审核人 马艳文


山东师大附中2017级第三次月考

答案

1.D A不是《周易》认为,是作者认为。换主语。B因果倒置。C《易传》称之为阴阳。
2.C 不是追求经济增长,而是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
3.A 没有因果关系因为蕴含深刻的生态伦理智慧,在当今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今意义并非是其作为轴心期经典著作的原因。
4.B A“都”扩大范围。C“主要目的”错,是为消费者维权提供法律依据D太绝对,还需电商遵循法规
5.A 太绝对。
6.①政府部门:完善法律法规并执行好监管职责。②电商:严格自律,合法经营(或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参与竞争,履行义务)。③消费者:强化维权意识,注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每条2分)
7.C由原文及编者注可知,《踏莎行》是寇准赴职之际,为表达自己仕途坎坷以及对政坛、对君上难以割舍的情怀和自家的失落之情写下的诗,是以闺怨比君臣。
8.①从情节发展看,借宋夫人的话,使故事情节得以展开,使读者了解了寇准被贬陕州的前因后果。②从人物塑造来看,侧面表现寇准忠诚、耿直、豁达、坚定的性格特点。③从主题表现来看,宋夫人对丈夫的责备、抱怨,对比突出了寇准的人格操守。(每条2分)
9.①真实:澶渊之盟立功、三次被贬等重要事件,寇准忠君爱国的人物形象均有据可考,是真实的。②虚构:夫妻对话、雨中赶路、赴陕州时写《踏莎行》等情节或细节是虚构的。③现实意义:小说通过写寇准被贬途中的经历、对话、言行,表现人物在被猜疑、被诬陷、被贬的困境中,依然坚守正道,忠君爱国,使人心生敬意,对现代人具有启迪意义。(每条2分)
10.A
11.B谦辞
12.C不是沿江重新开掘,而是在原水渠外另行疏浚开通新河。
13.(1)又在闲暇之日招引文人,举行文会,同时命令儒生讲论经史,劝勉鼓励后辈学生。(因暇日、汲引、兼命、后进各1分,句意1分)
(2)太宗攻打高丽,皇太子在定州监管国事(代管国事),高士廉代理太子太傅一职,并执掌朝政。(伐、监国、摄、典各1分,句意1分)
14.D不是凄楚之情,这一联从反面议论,加以强调。“岂学”表示不应学、不想学乃至不学。抒写王维希望建功立业而又壮志难酬的隐衷。
15.①对友人的不舍、惜别之情。首联以“柳”字略点折柳送别的特定场景,表现了送别的情谊。②对赵都督戍边报国的赞美之情。颈联“忘身”“报国”及尾联的反问,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出征的赵都督甘愿驰骋沙场、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的高度赞叹。③诗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济世报国。尾联寄寓了诗人不愿做皓首穷经的书生,而想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心志。(6分,每条 2 分)
16.(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辍) 
17.A(妥善:妥当完善。妥当:稳妥适当。杀鸡取卵:比喻只图眼前的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以卵击石:比喻不自量力,自取灭亡。如火如荼:原形容军容之盛。后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如日中天:形容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18.B("疮痍"与"创伤"重复,句序不当,"制造"和"财富"搭配不当)
19.A(句式一致;"凝聚"比"凝结"更合乎语境)
20.寻思:决定。 搞个:举办   让:恭请  聊聊:发表 抽空:拨冗(找对改对得1分,不得改动原意。无必要不得删掉。)
21.元宵节:寒冬一月,火树银花,游赏花灯享团圆  端午节:仲夏五月,粽叶飘香,划动龙舟吊贤人 重阳节:暮秋九月,菊花绽放,登高望远思故人 (时间、典型季节或节日特征、节日内涵各1分,句式不一致倒扣1分)
22.略
参考译文:
高俭,字士廉,是渤海蓚人。高士廉年少时有才识气度,广泛涉猎文史书籍。隋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都是前辈,与高士廉结为忘年之交,从此在王公大臣间(名声)很盛。隋军攻打辽,当时兵部尚书斛斯政逃到高丽,高士廉因为与他有交往而获罪,被贬为朱鸢主簿。他侍奉母亲以孝顺闻名,岭南有瘴气,不能同行,就留下妻子鲜于氏侍奉赡养。高士廉长期在南方,不知道母亲的情况,北还的心情愈加迫切。曾经早上睡觉,梦到他母亲和他说话,就好像在依于母亲膝下,醒来后已经泪流满面。第二天果然得到母亲的消息,议论的人认为这是孝心的感应。贞观元年,转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地风俗轻浮,害怕鬼怪、厌恶疾病,父母生病有生命危险的,儿女大都不亲自侍奉,在杖头挂着食物,远远的喂食。高士廉根据当地情况加以训导,风俗顿时有所改观。秦代时李冰治理蜀地,导引汶江,开创了灌溉的便利,到现在在水边的土地,一顷价值千金,富强的人家,多相谋求占据。高士廉就在原水渠外另行疏浚开通新河,蜀中大获灌溉的便利。又在闲暇之日招引文人,举行文会,同时命令儒生讲论经史,劝勉鼓励后辈学生。蜀中的学校大为复兴。蜀人朱桃椎,淡泊寡欲,隐居不做官,身披裘衣腰扎粗绳,浪迹民间。高士廉常常派人去问候,朱桃椎看到使者就躲进树林。近代以来,多轻视隐士,唯独高士廉礼遇他们,在蜀中传为美谈。贞观五年,入朝做吏部尚书。崤山以东的人士喜欢自我夸耀,虽然已经接连几代的衰败了,依然倚仗他们的旧有门第,女儿嫁给别族的人,一定会多多索取聘礼。唐太宗厌恶这件事,认为对教化十分有害,就下诏让高士廉修订姓氏。于是他普遍搜集天下各姓的谱牒,并依据史书,考订它的真伪,忠贤之人褒奖进用,违逆之人贬谪,编撰成《氏族志》。到了书编修完成,共有一百卷,皇帝下诏颁行天下,赏赐高士廉物千段。十九年,太宗攻打高丽,皇太子在定州监管国事(代管国事),高士廉代理太子太傅一职,并职掌朝政。皇太子下令说:“代理太傅高士廉,是朝中有声威的杰出大臣,可以作为永久的楷模。寡人惭愧受任监管国事,确实借助于他的训导。近来我听政,常常委屈他跟我同坐一榻,希望趁机向他咨询,稍微去除我的蒙昧无知。然而让他依凭桌案应对,我心里有所不安,有关部门也应另备一个桌案供太傅使用。”高士廉坚决推辞不敢承当。二十年,高士廉生病,太宗亲临他的宅第问候他。二十一年正月壬辰,死于京师崇仁里私宅,时年七十二。追赠司徒、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文献。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版权说明:正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