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第一题命题材料中的阐释性导语有:“‘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写作提示是:“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具体要求是:“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不少于700字”。这些文字,应作为审题立意时的重要依据和参考。
审题时,可以采用化抽象为具体的方式。文题“文明的韧性”属偏正式短语,其中的“文明”是修饰限制成分,规定了“韧性”的方向与维度,中心词是“韧性”。材料中将“韧性”定义为,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文明”这个词比较宏观抽象,包含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写作时,可以将其缩小,使之微观化,以微观形式来表现中华文明的韧性。如可以通过经典文化、圣哲精神、先贤智慧、诸子思想、英雄气节、烈士操守、名人品行等来表现文明的坚忍不拔、顽强不屈。如此,也就化抽象为具体了。整合起来看,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就是中华文明的韧性。
命题材料所给的“韧性”的定义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的“柔软”,体现在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和柔和性。中华文化不崇尚用武力去征服其他的文化族群,而寄望于通过自身的文明修养来感化他人。《论语》中“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即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这种柔和。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之类的理念,则能充分体现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中华文明的“柔软”即体现在中华文明的这种“柔和”与“包容”之中。然而,“柔和”与“包容”并不意味着中华文明会选择一味地退却与妥协。
中华文明,更有“坚实”这一特性。“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类的名言,充分地证实了中华文明的这种“坚实性”。中华文明兼具的“包容性”“柔和性”和“坚实性”,使中华文明历经千年风雨始终延绵不绝。
可以说,“柔和”“包容”和“坚实”就是中华文明“不易折断”的根本原因。表现这种“韧性”的词语很多,如坚忍顽强,坚忍不拔、愈挫愈勇、百折不挠、坚贞不屈、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衔石填海、动心忍性、百炼成钢、锲而不舍等;还可以联想到一些表现坚韧品性的古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
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围绕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来给文章立意及选择材料,借以表明文明的韧性在华夏民族发展过程中在各个方面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写作中,若能有针对性地写到当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那么,文章就更有现实意义了。
写作本题,入题可大可小。小可专写一人一事,或者选取一个角度,以小见大;大可结合五千年文明,纵向选取典型人物、事件、现象,或者综合几个角度写,如可以把语言文字、文學艺术结合在一起写。但不管怎样选材,题目最好加一个副标题,以使内容更具体,主题更鲜明。
此外,题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考生就必须注意到议论文的文体特点。既然写的是一篇议论文,那就必须做到“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不少于700字”,是对文章篇幅的要求,也要尽量满足。
总之,考生在写作时若能充分利用命题材料中的提示和导语,并根据自己的特长,恰当地调取自己积累的知识,必能写出一篇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的高分作文。
再看第二题命题材料中的阐释性导语和提示有:“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要求以“2019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并有“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具体写作要求。
题目中说“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这是审题的一个难处,部分考生或许不明白,在我国传统文化意蕴中,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例如红色,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的是吉祥、喜庆、欢乐等:在革命文化中,象征的是革命、牺牲,因为红色关联到飘扬的红旗、鲜红的血液、律动的激情等,进而构想爱国的、奋斗的故事。
再如黑色,“一匹黑马”,指在某一领域起到引领作用的人物;又如万紫千红,由色彩的多元化,可以写领域不同、角色不同的人群都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着。其他的如紫色,象征高贵、神秘;绿色,象征环保、生机;粉色象征温馨、浪漫等。对某种色彩的象征意义理解得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文意的表达。材料中“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一句,表明该文只能写2019年的一种色彩,这项最基本的要求,不可无视。
2019年对于每一个考生都有着不同的色彩和意义,因此,确定一个色彩很重要,但阐述年份与颜色的关系以及颜色背后的意义更重要。写色彩不是本题的重点,写色彩背后的意义才是重点所在。因此,需要对2019年的意义进行一番梳理。作文命题材料提示,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从与五四运动100周年相关这一个角度出发,2019年的意义可以有“青春活力的唤醒”“家国担当的重塑”“奋发图强的觉悟”等。五四运动赋予2019年的意义,似乎都与“热血”有关,那么,所写文章就应赋予2019年以“红色”的主色调。
题目要求写记叙文,所以可以讲一讲五四运动中的代表人物故事以及由这些故事折射出来的“红色”主色调。于高三学生而言,2019年是自己的“高考之年”“毕业之年”,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高考之际正值炎炎夏季,透过教室的窗户,或许能看到窗外的蓝天,因此又可以为2019年赋上“蓝色”的主色调。再者,蓝色也意味着高三学子在历经一年的艰苦奋战之后,终将迎来未来的一片蓝天!最后,还要注意“思想健康”的要求,文章要写出世界的“大色彩”,祖国的“大色彩”,要写出2019年时代进步的“大色彩”。角度要小,记叙要生动,记叙文特征要鲜明。
需要强调的是,命题材料中“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这一句表明,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意在引导考生在时代发展的宏大背景下,将个人的成长置于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激发考生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审题写作时,一定要准确全面理解和把握所给材料的内容,找准自己能说得清楚的颜色及意义,有机联系2019年这一年份的特殊性,准确体现任务指令,并以记叙的方式形象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对于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我们在审题时需要特别注意其限制性和开放性,只有如此,审题立意才能做到准确无误。
限制性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
1.材料内容的限制先从“色彩”的含义来看,其本义指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这又是从引申义来讲的。从语境意义来讲,材料所说的“特殊年份”指的是2019年,即五四运动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题要求考生赋予2019年一种色彩,并能形象地表达自己对这个特殊年份所代表的特殊意义的感受和认识。
2.立意指向的限制先看材料的前两句,分别表达了不同色彩有不同的含义和2019年是个特殊年份两层意思;第三句表明要在前两句的基础上让二者有机关联,考生要以2019年高考考生的身份赋予2019年一种色彩,并表达自己对这个特殊年份所代表的特殊意义的感受和认识。这些具体指向意在引导考生将自身的成长置于国家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在时代发展的宏大背景下,以一种家国天下的情怀襟抱,思考当代青年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这就是考生生发立意之所在,如何选择,如何表达就是立意的关键了。
3.任务指令的限制命题材料中“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是明确的任务指令,指令含义有三:以作为当前参加高考的学生的角度来谈;必须为2019年这个特殊年份赋予一种色彩;必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三者在行文的过程中都要得到体现,缺一不可。
4.价值观取向的限制考生在写作中一定要展现出青年人对五四精神的崇敬,对70华诞祖国的热爱,并且要在这种热爱中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时代的主题,唱响时代主旋律,彰显核心价值观。
5.文体表达的限制此题是全命题作文题,题目已在命题材料中给出,不可再拟。文体已经作出规定为记叙文,所以要在记叙文的范畴内进行写作,切忌文体不明,或者以其他文体写作。作为记叙文,记叙、描写和抒情,应是优先选择的表达方式。
开放性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1.立意角度的开放性色彩有多种,从多种颜色中选出一种,自由度非常大。只是由于文化背景和知识结构的不同,颜色被赋予的意义也不少,所以个性化地表现2019年的特殊的方面和角度就有很多,如可以从红色谈2019年的热烈与激情,从蓝色谈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等等。以上立意角度都可以写出优美的文章。
2.思考维度的开放性
本次作文材料内容的时间跨度比较大,“五四运动100周年”“共和国70华诞”,其间,历史与现实之间存在丰富的描述空间和层叠的抒情角度。2019年发生了许多重要事件: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延庆召开,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倒计时牌在奥体公园点亮,大兴国际机场即将启用。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2019年都是与众不同、意义非凡的一年。
3.记叙行文的开放性
记叙的形式有很多,可以讲述故事,也可以写记叙性的抒情散文,这为形象思维能力强、文学表达水平高的考生提供了足够的展示空间。在记叙时,相关的艺术角度可以因文而变,还可以灵活运用描写和抒情等其他表达方式。
至于立意,可以有:从红色谈热烈与激情;从蓝色谈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从黑色谈革命过程中的犧牲和奉献;从黄色谈收获与辉煌;从绿色谈繁荣和希望,等等。
启示及备考建议
2019年高考北京卷作文命题特色鲜明,能给我们以下启示:
从命题的主旨和方向来看,坚持了“立德树人”的考查方向,重点在于引领考生以及之后的历届学子始终坚持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学习方向。命题考查的议论文和记叙文,考生最为熟悉,且一个侧重理性,一个侧重感性,这既能完成对考生学科关键能力的有效检测,又能让考生经受一次富有人文关怀的人生历练。
议论文题目“文明的韧性”,呼应了2019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主题,考生可以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对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弘扬,对国家和时代的责任与担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和思考等角度立意。记叙文题目“2019的色彩”,符合共和国70周年华诞的主题。题目要求考生选择一种色彩,形象地表达对2019年的感受和认识,引导考生将自身的成长置于国家发展前进的历史进程中,在时代发展的宏大背景下,以一种家国情怀,思考青年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两道作文题对日常写作训练的价值导向都清晰明确,这有力地启示我们,这些作文题都与考生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息息相关。语文教学与作文备考都必须关注社会现实,触摸时代的脉搏,不能远离现实生活,更不能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经历。而且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种基于“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展现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培育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的人文情怀。
“微写作”,具体而微,是北京卷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线,它是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写作形式,与名著阅读紧密结合的同时兼顾了考生阅读素养的检测与助推,并能培养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丰富试卷的呈现形式,具有一举多得之效。
从作文的命题形式来看,包括大作文和微写作,大小结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同时采取大作文二选一、微写作三选一的形式,为考生提供了足够的选择余地,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透过2019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特为2020届的高三作文备考提出以下建议。
一、作文题目命制方面
首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作文要担负起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责任,要让学生学会做人,有良好的行为规范、较好的道德修养、较浓的人文情怀、较强的爱国之心。因此,作文训练时,要关注时政,关注生活,要注意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同时要注重学生态度的形成、品德的提升和情感的陶冶,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内涵,也要让学生懂得,只有爱国爱家,才会更爱自己,更爱他人,才会在国和家中感受到自己生命的价值。
其次,要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文备考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学生热爱汉语言文字,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增强其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形成健康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使其成为高素质人才。
二、作文文体训练方面 要注重文体训练和微写作训练。
首先,要注重多种文体的写作训练,不仅要着重训练记叙文和议论文,还要兼顾实用类文体的写作训练,比如书信、演讲稿之类。
其次,要加强微写作训练,因为微写作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最好的写作方式,况且它也是高考应考写作的需要。逐渐消除淡化文体的影响,写出符合文体要求、具有文体特色的文章,已成为作文备考训练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作文思维训练方面
高考作文所需的思维能力有以下七点:
一是考查理解能力与判断能力;
二是考查比较能力与分析能力;
三是考查概括能力与综合能力;
四是考查联想能力与想象能力;
五是考查批判能力与创新能力;
六是考查形象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
七是考查思辨能力与辩证能力。
因此,学生一定要重视此七点能力的训练,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应对高考。还要特别注意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只有擅于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对事物的情况、性质、事理等进行辨别分析,才能让作文有深度。
此外,还要注重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训练。要熟练掌握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就必须进行系统训练——养成认真看题读题的习惯,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用富有个性化的语言,以逻辑严整的分析.入情入理地、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独立思考的魅力和解决问题的高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