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一中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二)
作文指导与示例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7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人大制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书指出,要赋予教师更多教育孩子的权力。
2019年7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将保障教师依法享有教育惩戒权。“意见”第14条当中写道:“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中小学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处理规定》第三条:“对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等知情人可向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举报,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调查,及时处理。”
上述事件引发了人们的广泛热议,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和老师姓名;不少于800字。
【注】文中涉及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一律以“《意见》”代替;文中涉及到“《中小学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处理规定》”一律以“《规定》”代替。
【妙笔点拨】
本次作文写作注意以下几点:
1.这是任务驱动型作文,虽“任务”不多,但不可写成新材料作文(从材料中得出一个观点,不顾材料的内容,去论证自己的观点。),实际写作中有部分学生写成了新材料作文,对分数影响较大。
2.任务驱动型作文注重思辨,材料要求“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也就是说,考生必须对材料事件进行思考阐述自己的看法即评论。
3.任务驱动型作文都有一个写作评论的主体,只有针对主体评论,才能写得深刻。本材料就是要对“教育惩戒权”发表看法。
4.必须联系实际,才能评论深刻,有实际意义。
5.文体方面,一般都写成议论文。
【范文】
当下教师太难为
罗 姝
古时便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一说,就连封建社会的皇帝,在面对自己启蒙的恩师时,也敬重有加,礼让三分。
一方讲堂,一幅戒尺,课堂走动之间,便是一抹独特的风景。戒尺落在手上,那是为人师对弟子成才的殷切希望,是留在学生心里的苦心教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先生”是多么受人尊敬的称呼,教师是多么受人敬重的职业啊!可这是在古代!
教师对学生要不要严厉?这个问题我有深刻体会,还是严厉一点好!读小学时,数学老师是一位极慈祥的老师,慈祥到你上课吃东西,讲小话,离开座位等违纪,也只是摸摸头的地步。不用说,班级纪律是极差的,成绩也不忍直视。后来,换了一位“女师太”,是那种你讲一句闲话,都要罚抄公式100遍的程度。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应该是痛并快乐着。因为老师的严厉,使我的成绩有了很大的飞跃。因此,我想作为学生的我们,是需要严格要求的。严格让我们坐得笔直,走来有型;严格让我们说话中规中矩,有成熟感;严格让我们做事一丝不苟,能早担大任!
可现在,对教师约束越来越苛刻,老师都变得太和蔼了,学生变得更自由自在了,关心学习成绩的人也少了,高考成绩也不与任课教师见面。似乎只要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不要传授效果。面对调皮的学生,想学习的同学很烦恼,老师变得很无奈。看,各种类型的教育法、保护法常出现矛盾的说法。哪位老师还敢严厉,给自己添“万一”,甚至,吃不了,兜着走?
2017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人大制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舒指出,要赋予教师更多教育孩子的权力。
2019年7月9日,《意见》也提出要保障教师依法享有教育惩戒权。(鼓掌!)
可《规定》中第三条却是这样的:“对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老师,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等知情人,可向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举报。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调查,及时处理。”
这种条例究竟是在赋予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更多的教育惩戒权,还是在限制教师的教育教学职责?
何为更多教育孩子的权力?
何为教育惩戒权?
又何为体罚变相体罚?
其中并无明文规定,也无明显界限,模棱两可。各种“保护法”与“规定”看似在赋予教师更多的权力,实际上却是在种种矛盾中束缚了教师的手脚!
总说教师不能体罚学生,可经常出现在新闻上的是某校学生因不接受教育,对老师实行侮辱性语言,甚至向老师施暴。
前段时间,在新闻上看到某县城的一所高中,因老师批评了学生几句,学生感觉有伤颜面,便当着该教师女儿的面,捅死了该教师。或许,很多人听到这些,都只会摇头惋惜,难道国家教师法、教育法,竟没有一项是切实保护教师权益的?如果有,则又是怎样保护教师权益的?当老师的想想都后怕啊!
老师不能体罚学生,那么学生是否可以侮辱老师?顾着维护学生,却往往忽视教师!反而是各种保护法,让教师无所适从。
当下,总是对老师这个职业过多苛求。
家长总想让自己的儿女成人成才,却又不让他们受一丁点苦,教师对学生要求到位一点,就马上埋怨老师过于严厉。这温室的盆花,如何经得起风雨的洗礼?又如何担负起复兴祖国的重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还请各位家长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