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高考语文

高考作文:材料作文“孔颜之乐”写作指导及佳作评析

时间:2019-11-27  来源:博客  作者:未知

高考作文:材料作文“孔颜之乐”写作指导及佳作评析
高考材料作文“孔颜之乐写作指导及佳作评析
  
毛刚飞 刘秀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颜回是孔子的杰出弟子,他终生贫困,并不幸早逝。按照世俗的看法,颜回的一生是不幸而凄惨的。但是我们看到的颜回却是“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虽居陋巷,箪食瓢饮,内心世界却充盈着无比的快乐。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孔颜之乐”,留给后人的问题是,高度的精神修养是否能够冲淡现实生活中的不幸?或者说,当人们面对简陋匮乏的现实生活时,内心的幸福感究竟源自何处?
对此你一定有过自己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和审题立意】

“孔颜之乐”是一个值得我们挖掘的文化话题,也是一个颇有思辨性的哲学命题。作文题力图打破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屏障,让同学们思考物质匮乏的现实生活中人们内心幸福的源泉所在,注重传统文化,倡导思辨色彩。

这个材料可以从三个角度出发立意。

(1)探讨高度的精神修养是否能冲淡现实生活中的不幸,可以回答“是”,也可以回答“否”,言之成理即可。

(2)思考“当人们面对简陋匮乏的现实生活时,内心的幸福感究竟源自何处”,信念、理想、高度的精神修养等都可以成为内心幸福感的源泉。

(3)综合考虑以上两个问题,提出“高度的精神修养可以冲淡现实生活中的不幸,成为身陷困厄之人的幸福源泉”等類似的观点。

写作时要紧扣“当人们面对简陋匮乏的现实生活时”这一前提,不能脱离这个前提简单地讨论幸福的来源。

【评分标准】

阅卷时着重于五个方面的评价:审题、文体、思想深度、语言和书写。根据审题情况,得分可以分为以下四档:

50—60分:能够紧扣“不幸或匮乏的物质生活”,对身处该境况中内心仍拥有幸福感,做出独立、有深度的归因。

45—49分:能够紧扣“不幸或匮乏的物质生活”,对身处该境况中内心仍拥有幸福感,做出较合理的归因。

40—44分:考虑到了“不幸或匮乏的物质生活”,但是对幸福感的理解不是很到位,或者归因不是很恰当。

39分及以下:没有顾及“不幸或匮乏的物质生活”,只是简单谈论幸福的源泉。

从思想深度看,50分以上的作文应该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体现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有自己的看法,敢于质疑。

如果被判定为文体不明确或其他不符合文体要求的情况,总分不超过45分。

语言方面,除了通顺、流畅外,论述类文章要求简洁、清晰、鲜明,力求客观理性,记叙文、散文类文章要求有情感,有细节描写,有场景感。

【优秀作文】
心向光明,亦复何阻

丰衣足食,人人心向往之,甚至是生存的基本条件。外物所能给予每个人的,往往是不公平的,但也还是能在街头看到残障者练得一手好字。心向光明,眼前的黑暗也会透出微亮光芒。

为秋风所破的茅屋里,是心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凄瑟萧索的夜里,因装着天下寒士而有动力、有温暖。淡退风华的寺庙里,是断齑画粥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粗食的清苦因心系百姓而多了一分甘甜。不是生活没有给他们带去磨难,而是他们的着眼之处不在茅屋、残粥,那为了天下苍生共同幸福的意志溢满了他们的内心,那为着光明的追求将他们的苦楚淡化、摒去了。

杨绛先生曾翻译过一首小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先生没有对身外之物的追求,清贫的生活也就谈不上不幸了。旁人惋惜、同情的,在先生眼里或许比不上读一本书来得充实。文化大革命中,她被罚洗厕所,她静下心来,将厕所洗得干干净净,并不以此为羞。先生是要向光明的地方走的,她知道家里有丈夫和孩子在等待,知道还能读书,还能写作,还能让后人从她的书中、话中有所得。追求的不是貌美、富足,这些苦痛就不会引起先生的注意。我们总要从不幸中找幸,总要问问自己在意的是什么,总要问问自己内心的光明是否能驱走眼前的黑暗。

“不要把生命献给无知、平庸和低俗,把你宝贵的内在生命活出来。”这是王尔德动情写下的感悟。为夏瑜的坟上添几朵白花,是鲁迅先生为辛苦的革命人缀上的一笔希望。“我会想办法让他回到我身边,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是斯嘉丽在瑞特离开后的内心独白。他们用内心的美好冲淡现实的苦痛,没有称心的物质基础,心中的光明也能带他们去往更高的境界。这不是踩在虚无和幻想的内心世界里,不为现实的任何利禄所动,也不是一味地忽视痛苦,而是用内心的光芒照亮黑暗,拥抱生命中最瑰丽的色彩。

摇着人生的小舟,我愿循着内心的光明,在现实的大风大浪中,平安到达幸福的彼岸。

【点评】

文以意为先,这篇文章立意高远,指出内心的光明可以驱散眼前的黑暗,选取了比较新颖、生动的材料作为事实论据,用杜甫、范仲淹、杨绛等人的例子,说明内心的追求使人忽略现实中简陋的物质条件。文章语言生动,大量的引用和化用、精妙的修辞使语言极具张力。

略显不足的是,文章倒数第2段所用的王尔德、鲁迅以及斯嘉丽三人的事例,虽然体现了他们内心的追求,但缺乏物质条件简陋的前提,和主题之间的关联稍弱,降低了说服力。(刘秀)

幸福的源泉在于修养

颜回,“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后人尊为“复圣”。他何以有幸获此殊荣?因其居陋巷,箪食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更因其崇高的德行。

我明白了,高度的精神修养可以冲淡现实生活中的不幸,成为身陷困厄之人的幸福源泉。

顾城曾说:“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当命运的喉咙被无情卡住时,埃尼奥·莫里康内却没有妥协,对音乐的狂热痴爱使他从容面对一切。父亲卧病不起时,年幼的埃尼奥不得不辍学工作来维持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即使如此,他仍呵护着他那颗勇往直前、快乐向上的心,最终成为世界公认的“电影配乐大师”,为自己的人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见,高度的精神追求能冲淡生活的悲苦,并让人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我懂得了,幸福感源于何——源于心灵的丰盈、精神的修养。苏轼若因为被贬而整日郁郁寡欢,我想,他一定无法创作出精彩的“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刘禹锡如果因居陋室黯然神伤,我想,他一定无法怡然地书写《陋室铭》;“当代愚公”李保国如果嫌弃太行山区生活苦,我想,他一定无法安然地三十五年如一日,为荒山带来苍翠,为乡亲拔除“穷根”……他们知道,真正的悠然是懂得享受明月清风、阳光鸟鸣;真正的快乐是不畏困厄之锁,把住信念之舵,思想不迷航、行为不迷失;真正的幸福在于执着于精神追求。

生活哪有一帆风顺?因为大地的凹凸,才有了河流;因为温度的变换,才有了春夏秋冬;因为有了境遇的顺逆,才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身在尘世间,我们不能左右环境,但我们可以左右自己的心。面对难题,有的人自怨自艾、意志消沉,以致一发不可收拾,终将迈上不归路。而有的人却始终相信人生是一幅山水画,即便山峦重重,也相信有峰回路转;即便路途艰难,也背上一份希望,大步向前——他们的底气,源于他们的精神追求與修养。

修养高,智慧就能开启,开启了智慧的人才能明白人生的真谛,才能与“大道”同行,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是什么。这也许就是上天赋予人的终极使命。

《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虽一生富贵,但直到死都在与自己的小心眼怄气,活得不如一生清贫的颜回快乐,此正说明精神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幸福遵于自我的内心,内心的主君是修养。当今,最重要的修养是精神教养,所以,我们,未来的主人,请谨记,提高个人修养,是提升幸福感的正途。

【点评】

文章标题即观点:幸福源于修养。开篇在简述了颜回的事例后,再次明确主旨,指出“高度的精神修养可以冲淡现实生活中的不幸,成为身陷困厄之人的幸福源泉”。细细读来,全文层次分明,先以苏轼、刘禹锡、李保国的事例谈幸福感的来源,再放眼自然、生命,指出能够笑对人生难题的人是因有精神追求与修养作底气,最后指出修养高就能开启智慧,开启了智慧才能明白人生真谛,从而感受到真正的幸福。论述层层推进,既旁征博引,又娓娓道来;看似笔流轻浅,却能切中时代。美中不足的是,对于如何提升修养,文章没有开出良方,稍显欠缺。(刘秀)

美丽的灵魂稀释苦难

身居陋巷,箪食瓢饮,却不改其乐,颜回给历史留下了“孔颜之乐”的佳话,也给千年后的人们留下了问题:面对现实的苦难,如何还能快乐?快乐源于何处?

快乐源于学识和视野。曾经,寒门学子王心仪的一篇《感谢贫穷》“刷爆”朋友圈,尽管贫穷令她的生活艰难痛苦,但站在学习的台阶上,她看到了贫穷为她带来了什么,看到了苦难中的生命可以更加绚烂,依旧快乐。颜回不正是如此?向孔子求学令他完善了自我,理解了仁义,明白了“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于是他怡然自得,不为此忧虑半分。

快乐源于修养和心境。在苦难中总有人保持着从容与沉静,保持着乐观与自强。康有为的女儿康同璧家中被抄检一空时,母女二人依然穿着得体的衣服,水仙花开了,她们就在每枝花的颈部套上一个五分宽的红纸环,令花看起来更美了。那一抹明艳的红色,为家里增添了活力。从那一个个纸环中,我们看到了两个美丽的灵魂。在生活的苦难、条件的简陋前毫不慌乱、毫不悲伤,因为她们发自内心的从容与乐观,足以稀释眼前的苦难,足以维持快乐的生活。在这样美丽的灵魂前,苦难无能为力。另一个美丽的灵魂是杨绛,在与丈夫历经磨难时,她依旧是那个大气从容的女人,用俏皮话来记录苦难,在黑暗中,她依旧可以创造一抹微光。

快乐源于责任和信仰。一个人,如果心中有大义,肩头有责任,那么即便是再难再苦的生活,也不能把他打倒。被尊称为“印度圣雄”的甘地,一生为了印度的独立与平等而斗争。这个瘦削的老人,拄着拐杖去调解种族争斗,发表演讲,绝食抗议,他的生活条件不可谓不简陋,但他甘之如饴。因为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知道受苦受累可能会把更多人从苦难和劳累中解放出来。在当代中国,那些大学生村官,为什么放着城市里好好的工作不干,要去落后的农村?“农村条件哪有城市好?”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然而对他们来说,落后的条件阻挡不了他们的责任感,也阻挡不了他们勤勤恳恳取得成效后的快乐。美丽的灵魂足以稀释苦难,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需要这些美丽的灵魂。在不如意的境地里,不会“不堪其忧”,而是“不改其乐”,在困难面前担起责任,并不以为苦。

苦难是一杯烈酒,入喉辛辣灼痛,然而美丽的灵魂却可以将其稀释,稀释得甘醇绵长、回味无穷,令人自心底生出愉悦来。

【点评】

文章开头简要引用材料,以两个问题总起,引人深思。主体部分以快乐源于学识和视野、源于修养和心境、源于责任和信仰架构全文,三者之间各有侧重,又互相补充,比较好地回答了开头的两个问题。在论述分论点时,用例合适,且有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观照。结尾巧妙运用比喻,阐释了苦难和快乐之间的关系。如果从更高的要求讲,文章主体的三个部分之间缺少内在的逻辑联系,使文章少了一些思辨色彩。(毛刚飞)

爱在屋檐下

6岁时,我就懵懂地跟着母亲从老家迁移到了宁波,为的是告别曾经苦难的日子,为的是心头隐约的一种期盼,迁移可能会有的一种新气象。

家里就只有我和母亲两个人,所有的负担都得母亲一个人承担。母亲的文化程度不高,所以一开始她只能打一些零散的小工,钱只够日常最基本的支出,连过年给我买套新衣服,母親都要咬咬牙下很大决心,至于母亲呢,就时常穿着老家带来的几件旧衣服。日子里唯一的甜头大概就是大白兔奶糖了,这是母亲能够支付的,也是我们都爱吃的。大概是甜味可以弥补心灵上的苦,我始终记得母亲和我一起吃着奶糖时相视对笑而今天想来心酸万分的细节。

这样的苦日子连身边人都替我们可怜。不少和母亲相识的妇女劝母亲再嫁,可是母亲不愿意,她怕我受委屈,就一直拉扯着我没有再嫁。母亲是一个善良的人,就算我们曾经住过的出租房又破又潮湿,但遇到快要生产的流浪狗和流浪猫,母亲还是愿意把它们接到家里,下班后给它们弄一口饭吃。虽然我们的生活贫苦,但有了这些小动物,我们的生活有了很多乐趣。为了给刚出生的小宝宝找个好人家,母亲总是东奔西走,生怕给了不好的人家,愧对这些小家伙的信任。也因为这些事,母亲结识了很多爱心人士,在艰难的日子里找到了自己的存在价值。也正是在其中一位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母亲在小镇的街道边开了一家小饭馆。母亲的勤劳和善良使得小饭馆有了不错的生意,我们的日子改善了不少,生活中多了一些阳光和笑声。

在母亲的熏陶下,我逐渐明白保持一颗善良乐观的心是多么重要。哪怕遇到再多的困难,我也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在和同学相处的日子里,我也总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化解可能有的误会和风波。即使生活中有再多的困顿,你的善心也会带领你逃脱出来,在阴霾和迷雾中看到阳光和蓝天。

我们内心的幸福感不源于外在的物质生活,其实来自我们的内心,只要内心保持积极向上,再苦的磨难我们也可一笑了之。其实,磨难也是一枚试金石,磨难不会打倒善良的有希望的人们,并且有时会因你的爱心而打开另一扇爱的大门。

爱在屋檐下,爱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只要我们内心平静且乐观积极,内心的幸福感挡也挡不住。所以请别再抱怨,也别再不满,幸福源于生活中的那一份爱心和坚持。

点评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的作文题改变了前几年规定写论述文的惯例,主张文体不限,这给爱文学写作的同学们多了一片驰骋的天空。这篇记叙文尽管结尾略显拖沓,但是前面部分,文字中流露出来的真情和有关生活细节的描写,还是让人眼前一亮。爱在屋檐下,只要保持那一份善良和爱心,那么生活的苦难最终会过去。同样,我们相信,只要同学们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写作,文学类的文章也可以成为亮丽的风景。(毛刚飞)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版权说明:正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