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失利之后的思考
兰雁飞
【导读:考试失利,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这主要是源自日常的积累;二是内心紧张,粗心,漏题,健忘,这主要是面对考试心理的缺陷。】
考试失利,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这主要是源自日常的积累;二是内心紧张,粗心,漏题,健忘,这主要是面对考试心理的缺陷。
首先说第一种情况。每一位学生在考试之前,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总体相差并不多,老师的教育也是相对均等的,然而有的孩子学习得很扎实,而有的孩子却总是力不从心,为什么差距会这么大呢?除开本身的智力因素,还要从学习动力的角度来分析。
人们的学习动力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动力,另外一种是恐惧动力。原动力是以兴趣或者爱好作为动力,在兴趣的驱动下学习是一件持续且輕松的事情,成绩自然就很优异。恐惧动力是指在恐惧、焦虑、自责等情绪驱动下而形成的动力,情绪会让学习成为一时的激情,更多的时候则是懈怠,学习效率自然就不高。
再说第二种情况。有一些学生,平时知识积累得很扎实,学习成绩也很优异,但是当他们走进考场,当考试的铃声响起的时候,他们紧张的情绪骤然袭来。在紧张情绪的笼罩下,记得很扎实的知识瞬间忘得一干二净;有些题目还没看清,就落笔疾书了;简单的算术也做错了;有些学生,当他们看到周围的同学比自己做得快,内心顿时就慌张了;还有些同学一旦第一科没有考好,后面的考试总是惦记着前面失利的科目。这样的心理状态,考试失利也就成了甩不掉的噩梦。
我的孩子两种情况都有,在2018年高考失利后,带着矛盾的心理走进了复读班。当时,他既希望通过复读实现成绩的大幅提升,同时担心再一次考试的失败,让他无法承受。刚开始的那段时间,他铆足了劲学习,成绩确实有所提高。
但是,接下来的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孩子开始怀疑自己,好像怎么努力,成绩也赶不上去。越担心,学习成绩下降得越快。他从最开始的上课走神,逐渐发展到一想到学习就烦,于是开始撕书,摔东西,甚至到最后不愿意去学校了。
身为教师的妈妈,我知道仅仅给孩子讲道理或者给他灌一肚子心灵鸡汤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我们已经给孩子讲了十多年的道理,如果不重建内心的潜意识,所有的努力都可能是徒劳的。
在权衡效果和费用之后,我选择了寻求人格重塑的领军人物冯大荣老师的帮助。
“明年的高考竞争依旧激烈,这是外;如果一个人内在的心理没有任何变化,这是内,内外都没有变,凭什么我们就能突然考出好成绩呢?”老师的解释让孩子醍醐灌顶,彻底打消了他的侥幸心理。
孩子一边接受老师的咨询,一边完成老师的心理练习。通过内心成长,孩子明白了以前的自己都是在为外界而学习,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为了超越同学,为了证明自己,为了有面子,为了拥有一个让别人艳羡的未来……自己并不是对知识本身有多么浓烈的兴趣和好奇心,是恐惧在驱使自己盲目前行,也是恐惧把自己击得一败涂地。
孩子在冯老师的咨询中心待了三个月,我陪他练习,伴他成长,和他一起致知格物,寻找兴趣的动力……再次回到学校,孩子彻底变了,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学习变成了一种乐趣。
2019年高考前夕,我问孩子:“考试还紧张吗?”他笑着跟我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那一刻,我知道我的孩子真的成长起来了。最后的成绩,也只是成了一张匹配他心理的检验单。当然,这是一张合格的检验单。
孩子如愿通过了高考并比去年的高考成绩提高了52分,为表感谢,我写下此文,分享给所有考试失利的孩子及其家长们,愿我们的心路历程,能给大家一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