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高考语文

每日悦读:莫用“自知之明”自我设限【外一篇】

时间:2019-11-27  来源:博客  作者:未知

每日悦读:莫用“自知之明”自我设限【外一篇】
莫用“自知之明”自我设限

创见

【导读:人们常说年轻是最大的资本,是就其代表的无限可能而言的。如果“自知之明”让你理性分析处境而不失奋斗之心,便是真的“明”。

前几天,与表弟的一次聊天让人颇为感慨。表弟大学期间学习优异,很有创业天赋,毕业后其实很想创业,却一直患得患失,最后还是在老家找了一份收入不高,但“没啥压力”的工作。看得出他心有不甘,但他的一句感叹触动了我:“人得有自知之明嘛,真要去创业怕是自己能力应付不来,难以养活自己!”

我能理解他选择中的现实计算,但对他年纪轻轻就如此有“自知之明”,仍不免有些诧异。分析这份“自知之明”,可能是基于自身内在能力和外部客观条件的认知,而害怕遭遇挫折失败;也可能是日子过得可以,身心处于“舒适区域”,不想再劳心吃苦,迎接新挑战。

自知者明,本是指对自身有清醒的认知。让人忧虑的是,一些年轻人自以为有“自知之明”,其实恰恰可能是“不明”,更有可能是因为格局和视野不够而导致的“自我设限”。这会让自己丧失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在人生高度上装了一块限高的“天花板”,在人生道路上设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人们常说年轻是最大的资本,是就其代表的无限可能而言的。如果“自知之明”让你理性分析处境而不失奋斗之心,便是真的“明”。而倘若它让你丧失奋勇争先、砥砺前行的动力,丧失追逐新知识、探索新领域的热情,丧失面对挑战、攻坚克难的勇气,那这“自知之明”便很可能是怯懦的说辞。如果接受它,最终可能让自己年轻的身心“佝偻”于自我设定的条条框框内,日子虽可能暂时安稳,却永远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最近,某知名大学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其中一个重要的结论是:“自我设限”是制约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年轻人该如何破除这不必要的“自知之明”,真正找到自己的光明之路呢?

首先还是要用好学习这个“利器”。年轻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期,有为的年轻人正是用学习来提升新能力,再用增强的新能力来冲破已有的限制、探求新的边界、延伸新的领域,进而拓展自己人生的深度和广度,并在这样的正循环中,不断成长、成熟,最终实现自我超越。

除了学习,还要磨砺自己的抗挫折能力。挫折和失败是成长路上的必修课,因为挫折打击而萎靡不振,或因畏惧失败而躲在“舒适区”,那么挫折就是失败的代名词。只有勇于面对挫折,理性选择办法,敢于突破自我,挫折才可能成为值得回忆的风景和人生的宝贵财富。

第三,年轻人应该保护好自己追求新奇、新知的热情和兴趣。这些是成长路上的“发动机”,会为其冲破“条条框框”、探寻新“地盘”提供不竭的源动力,也是清除和突破“自我设限”的重要源泉。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当别人奉上一句“要有自知之明”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消沉气馁,而是应该坚持自己的初心,同时理性分析形势,努力提升自己,不怕吃苦受挫,用行动和实绩证明自己,给自己一个充实无悔的青春回忆。

【外一篇】
人贵有自知之明

佚名

一个人的自知真的是很重要,孔子曾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只有每天反复的反省思考,才能找到可突破的地方,才会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每个人其实是不同的,比如人有高矮胖瘦,美丑强弱,比如人还有内向外向的性格特征。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比如内向的人适合做行政管理,外向的人适合做产品推广。

所以,用人也应该学会因人而异,量才而用。但是总是会遇到一些人,喜欢所有事情一肩挑,亲力亲为,那么这样的行为真的好吗?

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全能型的人才,很多时候我们经常会遇到尴尬的事情:什么都懂,但是什么都不精,但是却对自己盲目自信。

那么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成分的了解,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呢?今天我们来讲个故事,关于诸葛亮的。


公元234年十月,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诸葛亮生前一直有个梦想,希望能恢复汉室,所以他连续六出祁山,希望能完成自己的理想,可惜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是的,他失败了。究其原因,或许另有隐情。

我们知道诸葛亮是历史上有名的智者,谋士,同时还是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文学家。但是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其实并不是杰出军事家,他最大的身份是跟萧何一样是管理学家。

比如陈寿就说:“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意思是说诸葛亮擅长治军,但没有奇谋,治理内政的能力强于打战的能力。

但是诸葛亮本人并不这么认为,他坚信自己能“用兵如神”,所以他开始了六次北伐,每次面临的大多是魏国的二流将领,但是结果,诸葛亮其实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反而把蜀国越打越穷,越打越弱。

所以陈寿又评论诸葛亮:亮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意思很简单,诸葛亮是个治国良才,但是多次北伐失败,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不是将才。尤其指出诸葛亮后期用兵,功绩不着。

陈寿说的比较狠,诸葛亮跟管仲,萧何一样是治世良才,但是却比不上他们,因为诸葛亮没有自知之明,喜欢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

这到不是陈寿抹黑诸葛亮,实际上通过史料记载,诸葛亮跟张良一样,是阳谋高手,用兵如神,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和不擅长的,但是即便如此诸葛亮依然不愧是历史上著名的谋略大师。

所以看待历史人物,我们应该保持中肯,而不是神话。因为神其实也是人,也食五谷杂粮。


那么这与鬼谷子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一直说鬼谷子反应术是要反过来换位思考,那么目的是什么呢?

鬼谷子说“探人而居其内”,意思是说通过反应术做到能像别人一样思考,知道别人的一言一行。我们都知道知己知彼,但是如何才能知己知彼呢?

鬼谷子说“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意思说做人要有自知之明,只有能够做到自知,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然后才可以知人。

也就是说仅仅知道别人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自知之明。知人是阴,知己就是阳。知人是反,知己就是正。只有阴阳正反结合起来才是知彼知己,才能如孙子说的百战不殆。

那么如何知己知人呢?鬼谷子说: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与《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者有着必然的思维体系的传承关系。自知就是认识自己,知人就是了解别人。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版权说明:正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告知删除!